資源簡介 1.5物質的溶解(一)許多物質都能溶解在溶劑里形成溶液,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應用廣泛。許多化學反應也都要在溶液中才能進行。那么,各種物質在溶解過程中有哪些特性呢?一、物質的溶解性?【活動一】1.如圖1-41所示,將1藥匙蔗糖放入盛有20毫升水的燒杯中,進行充分攪拌,你觀察到的現象是蔗糖全部溶解。2.逐漸增加放入水中的蔗糖的數量,你觀察到的現象是有蔗糖沒有溶解,沉在燒杯底部。從以上的實驗可以發現:一定量的蔗糖能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當放入水中的蔗糖超過一定量后,無論怎么攪拌或搖晃,一部分蔗糖總是不能溶解。這說明在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活動二】探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固體藥品選用硫酸銅白色粉末,溶劑選用水、酒精。1.提出問題:根據研究的內容,提出探究的問題:一定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與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嗎?2.建立假設: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我們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硫酸銅。當硫酸銅超過一定量后,總會有一部分不能在該條件下再繼續溶解。我們可以建立如下假設:①換一種溶劑,可以使未溶解的硫酸銅繼續溶解。②升高溫度,可以使未溶解的硫酸銅繼續溶解。③加溶劑(水),可以使未溶解的硫酸銅繼續溶解,。3.設計實驗進行檢驗:實驗1實驗2實驗3實驗目的探究硫酸銅的溶解能力是否與溶劑的種類有關探究硫酸銅的溶解能力是否與溫度有關探究硫酸銅的溶解能力是否與溶劑的質量有關條件控制溶劑水、酒精的質量和溫度相同溶劑水的溫度不同,質量相同溶質的質量、溶劑的種類、溫度均相同實驗方案分別將硫酸銅逐漸加入20℃的20g水和酒精中,直到不能再溶解分別將硫酸銅逐漸加入20℃、60℃的20g水中,直到不能再溶解在20℃時,分別在10g、20g水中逐漸加入硫酸銅,直到不能再溶解實驗數據水:約4.1g酒精:幾乎不能溶解20℃:約4.160℃:約8.0g10g水:約2.1g;20g水:約4.1g結論水比酒精能溶解更多的硫酸銅溫度越高,溶解的硫酸銅越多水的質量越大,能溶解的硫酸銅越多數據分析及結論: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劑的種類、溫度有關,溶質與溶劑的量比值未變,說明物質的溶解性與溶劑的質量無關。1、物質的溶解性(1)定義:一種物質溶解在另一種物質里的能力。(2)物質溶解性的比較:要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性,必須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及該溶質不能再繼續溶解的條件下進行比較。2、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1)一定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與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2)氣體物質的溶解能力還與壓強有關。溫度越高,氣體溶解能力越弱。壓強越大,氣體溶解能力越強。二、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活動三】1.如圖1-42所示,取2只燒杯,裝入部分水。用溫度計測出水的溫度,讀數是 。2.在其中的1只燒杯中加入氫氧化鈉,并使之溶解,再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計的讀數是 。3.在另1只燒杯中加入硝酸銨,并使之溶解,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計的讀數是。實驗表明:有的物質溶解時,會放出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有的物質溶解時,會吸收熱量,使溶液溫度降低;也有許多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1、有的物質溶解時,會放出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NaOH)、濃硫酸(H2SO4)等。2、有的物質溶解時,會吸收熱量,使溶液溫度降低,如硝酸銨((NH4NO3)等。3、也有許多物質溶解時,溶液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如氯化鈉((NaCl))、蔗糖等。三、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注意:①明確前提條件: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若改變溶劑的量或溫度,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②明確“這種溶質”:飽和溶液是針對某種溶質飽和,對另一種溶質可能不飽和。如:在一定條件下氯化鈉的飽和溶液,仍能溶解硝酸鉀等,即該溶液是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是硝酸鉀等的不飽和溶液。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換(1)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2)大多數固體物質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例外,如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無明顯變化,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4、濃溶液和稀溶液(1)溶有較多溶質的為濃溶液;溶有較少溶質的為稀溶液。(2)濃稀是指溶液中溶質所占比例的多少,相同質量的溶液,溶質所占比例多的濃,比例少的稀。①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②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注意:同一溫度下,同一種溶質溶解在同一種溶劑里,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度大。【例1】(2018浙江瑞安校級測試)某同學做“比較蔗糖和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實驗,他對實驗提出的下列要求中,多余的是(C)A.取質量相同的蔗糖和食鹽B.取質量相同的兩杯水C.蔗糖和食鹽放入水中后都不能進行攪拌D.兩杯水的溫度應當相同1、為探究食鹽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強弱,四名同學分別設計了下列實驗,其中較為合理的是(C)A.在20℃時,分別把10g食鹽和10g蔗糖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后發現全部溶解,說明食鹽和蔗糖的溶解能力相同B.在20℃時,分別把10g食鹽和20g蔗糖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后發現全部溶解,說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鹽強C.在20℃時,分別把20g食鹽和20g蔗糖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后發現食鹽只有部分溶解而蔗糖全部溶解,說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鹽強D.把20g食鹽放在15℃的50g水中,充分攪拌后發現只有部分溶解;把20g蔗糖放入20℃的50g水中,充分攪拌后發現全部溶解,說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鹽強2、如要加快某固體物質的溶解速率,則下列方法中不適宜的是( D )A.不斷攪拌B.加熱C.將固體粉碎D.加溶劑【例2】(2018浙江海寧校級測試)下列關于飽和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D)A.含有溶質很多的溶液B.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C.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D.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1、(2019湖州校級測試)下列有關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敘述中,正確的是(C)A.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為該溶質的飽和溶液B.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C.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可以相互轉化D.任何飽和溶液升溫后都會變成不飽和溶液2、在溫度保持t℃不變時,某物質M的溶液經過如下變化,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D )A.M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M1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B.M1溶液、M2溶液都一定是飽和溶液C.M溶液、M1溶液、M2溶液都一定是飽和溶液D.M1可能是飽和溶液,M2一定是飽和溶液【例3】向盛有固體的廣口瓶中滴加分液漏斗中的液體,可觀察到U形管中的紅墨水液面左降右升,該固體和液體試劑不可能是( C )A.大理石和稀鹽酸B.生石灰和水C.硝酸鉀和水D.雙氧水和二氧化錳1、物質在溶解時,常常會使溶液的溫度發生改變,下列物質溶于水時,溫度無明顯變化的是(D)A.濃硫酸B.氫氧化鈉固體C.硝酸銨固體D.食鹽2、小琪同學往下圖所示的燒杯中加入一種固體物質,攪拌后,發現溫度升高、石蠟熔化、塑料片掉了下來。該同學加人的物質可能是(D)A.蔗糖B.硝酸銨C.氯化鈉D.氫氧化鈉1、嘵明將甲、乙兩種物質分別溶于兩杯水中,要通過實驗比較這兩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下列實驗設計中正確的是(A)A.燒杯中水的溫度和質量相同B.燒杯中水的溫度相同,質量不同C.燒杯中水的質量不相同D.兩種物質質量相等且全部溶解于水中2、室溫下向一定質量的氯化鈉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鈉固體,充分攪拌后,還有部分固體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體全部溶解。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A.加水前一定是飽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為飽和溶液C.加水后一定為飽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飽和溶液3、周末,感到有點餓的甲同學泡了一杯白糖開水,他用筷子充分攪拌杯中的白糖后,將杯子放在一邊待糖水變涼。喝糖水時,他發現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圖)。下列操作或現象能說明糖水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C)A.泡糖水時進行了充分攪拌B.糖水熱的時候白糖全部溶解C.涼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D.喝糖水時感到很甜4、要將一瓶接近飽和的石灰水變成飽和溶液,小明同學選擇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C)①加人CaO②加人Ca(OH)2③升高溫度④降低溫度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5、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中的溶質多B.向20℃的硝酸鉀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若溶液質量不變,則原溶液是飽和溶液C.不同溶質的飽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飽和溶液D.一定溫度下的氯化鈉飽和溶液,一定不能繼續溶解硝酸鉀6、為確定某一因素對物質溶解性的影響,A、B、C、D四個實驗中能與實驗Ⅰ作為一組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B )實驗編號溫度溶劑種類溶劑體積加入固體質量溶解情況實驗Ⅰ20℃水10mL5g硝酸鉀部分溶解A20℃酒精10mL50g硝酸鉀幾乎不溶B20℃水10mL5g食鹽部分溶解C80℃水20mL5g硝酸鉀全部溶解D80℃水10mL10g硝酸鉀全部溶解7、下列關于飽和溶液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B )A.在溫度不變時,KNO3飽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B.在溫度升高時,某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能繼續溶解該物質C.室溫下,與固體溶質共存的溶液一定是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D.改變條件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8、向接近飽和的氯化鈉溶液中,逐漸加入氯化鈉固體,邊加邊攪拌。下列圖形中變化關系正確的是( B )9、科學中有許多概念既是相對的,又是統一的。如圖反映了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濃溶液以及稀溶液的關系。從下圖中可以看出,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的關系正確的是( D )A.飽和溶液和濃溶液屬于包含關系B.飽和溶液與稀溶液屬于并列關系C.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屬于交叉關系D.不飽和溶液與稀溶液屬于交叉關系10、一般地,不同溶質在同一種溶劑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里的溶解能力也是不同的。可見,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的性質決定的。例如,食鹽容易溶解在________中,而不易溶解在汽油中;油脂容易溶解在________中,而不易溶解在________中。【答案】溶質溶劑水汽油水11、現有一杯底部尚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鉀固體的硝酸鉀溶液,在給燒杯加熱或加水的條件下,原來未溶解的硝酸鉀__________溶解,這時溶液可能由__________變為__________。這說明,在改變條件的情況下,__________溶液和__________溶液間可以相互轉化。因此,我們在理解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時,應強調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兩個條件,否則就會失去意義。【答案】繼續飽和不飽和飽和不飽和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12、如圖是一個一次性加熱杯的示意圖。當水袋破裂時,水與固體碎塊混合,杯內食物溫度明顯上升。制造此加熱杯可選用的固體碎塊是(D)A.硝酸銨B.食鹽C.蔗糖D.生石灰13、25℃時,向一定量不飽和KNO3溶液中逐漸加入KNO3固體,則下列圖像中能正確表示此過程溶質質量變化規律的是(C)14、常溫下,在兩只各盛有100mL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相同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使其充分溶解,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甲溶液是不飽和溶液B.乙溶液是飽和溶液C.升高溫度,剩余的甲固體一定能繼續溶解D.乙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1.5物質的溶解(二)我們知道,在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物質的溶解性是不同的。那么,如何定量地來表示物質的溶解性呢?一、物質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常用S來表示。(1)溶解度四要素:①條件:一定溫度下;②標準:在100克溶劑里;③狀態:達到飽和狀態;④單位:克(g)。(2)溶解度含義:如20℃時氯化鈉--NaCl的溶液度為36g——表示:在20℃時,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時,NaCl在100克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為36克。2、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1)影響因素:①溶質、溶劑的性質;②溫度(2)大多數固體物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鉀--KNO3;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如氯化鈉--NaCl;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如氫氧化鈣--Ca(OH)2。3、計算公式:溶解度跟飽和溶液中的溶質、溶劑和溶液質量之間存在著對應的定量關系:4、溶解性等級(1)幾種常見物質在20℃時的溶解度如下表:溶解性等級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溶解度>10g1.0~10g0.01~1.0g<0.01g舉例食鹽、硝酸鉀氯酸鉀氫氧化鈣碳酸鈣(2)等級劃分5、氣體的溶解度(1)氣體溶解度的定義:在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時,氣體溶解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氣體體積。(2)影響因素:①氣體的性質②溫度(溫度越高,氣體溶解度越小)③壓強(壓強越大,氣體溶解度越大)二、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溶解度表)許多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如表1-7、表1-8中分別列出了硝酸鉀和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2、曲線法(溶解度曲線)(1)溶解度曲線:以溫度為橫坐標,溶解度為縱坐標,形象地描繪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的曲線。如圖所示:(2)解度曲線表示的意義:a、曲線上每個點表示某溫度下某物質的溶解度;b、曲線表示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c、曲線表示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d、曲線表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e、兩條曲線(A和B)的交點(P)表示在該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同;f、曲線B上的點(N)表示對應溫度下物質的飽和溶液,曲線A下的點(N)表示對應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例1】20℃時,50克水中溶解18克氯化鈉恰好達到飽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D)A.氯化鈉的溶解度是18克B.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克C.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D.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克1、下列關于氯化鈉的溶解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D )A.t℃時,10g氯化鈉可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t℃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10gB.t℃時,把10g氯化鈉溶解在水里配成飽和溶液,所以t℃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10gC.把20gNaCl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配成飽和溶液,所以氯化鈉的溶解度是20gD.t℃時,把31.6g氯化鈉溶解在100g水里恰好配成飽和溶液,所以t℃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1.6g2、關于物質的溶解度的說法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D )A.t℃時,10克硝酸鉀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0克B.t℃時,10克硝酸鉀可溶解在水里配成飽和溶液,所以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0克C.把20克食鹽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飽和溶液,所以食鹽的溶解度是20克D.t℃時,20克食鹽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飽和溶液,則t℃的食鹽溶解度20克【例2】在70℃時,73克氯化銨飽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銨23克,則70℃時氯化銨溶解度S的計算式錯誤的是( D )A.S/100=23/(73-23)B.S/(100+S)=23/73C.23/(73-23)?100D.S/100=23/731、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涵義是“在一定溫度下,100g溶劑里最多能溶解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溶解度”。現有在t1℃時,2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的X物質,以及在t2℃時,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的Y物質,則X和Y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關系是( D )A.X>YB.X=YC.X<YD.無法確定2、有A、B、C三種物質,在20℃時溶解在水中制成飽和溶液。已知20克水最多能溶解2克A物質;B物質制成115克飽和溶液用了15克B;C物質375克飽和溶液用去350克水。這三種物質在20℃時溶解度大小的順序為(D)A.BB.C>B>AC.A>B>CD.B>A>C【例3】小資料:硝酸鉀的溶解度數值如下所示:項目10℃20℃30℃40℃50℃60℃70℃KNO321g32g46g64g86g110g138g現有a、b、c、d四個燒杯中分別盛有50g水,在40℃時,向四個燒杯中分別加入55g、43g、32g、16g硝酸鉀,充分溶解后,如圖所示。燒杯c中溶液的質量是( C )A.105gB.93gC.82gD.66g溫度/℃20304050氯化鉀的溶解度/克34.037.040.042.6硝酸鉀的溶解度/克31.645.863.985.51、氯化鉀與硝酸鉀在不同溫度的溶解度數據如表,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C)A.2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鉀的溶解度B.兩物質溶解度相等的溫度在20~30℃之間C.40℃時,5克氯化鉀加10克水可得到15克的溶液D.50℃時,10克硝酸鉀中加20克水,充分溶解,再降溫到30℃,有硝酸鉀固體析出2、20℃時,四個實驗小組分別取不同質量的NaCl,逐漸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燒杯中,不斷攪拌直到不再溶解為止,然后分別稱量剩余NaCl的質量。記錄數據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20℃時,50gNaCl的飽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B.用蒸發的方法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C.第二組所得溶液的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9:25D.相同溫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與水的質量無關【例4】(2018聊城中考)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t1℃時,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B.由t2℃降溫到t1℃時,甲的飽和溶液比乙的飽和溶液析出晶體的質量多C.t2℃時,將40g甲物質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質量為90gD.t2℃時,用甲、乙配制等質量的飽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質量比乙多1、根據圖所示的物質溶解度曲線圖,回答以下問題:(1)當溫度高于t2℃時,A、B、C三種物質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是。(2)P點表示在。(3)A、B、C的溶解度為B>A>C的溫度范圍是。(4)Q點表示t2℃時,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C物質g;此時的溶液是A物質的溶液。(5)分別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所得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答案】(1)Ct2℃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3)t1~t2℃;(4)m不飽和;(5)A=B>C。1、如圖所示是物質a、b的溶解度曲線,圖中Ⅰ、Ⅱ、Ⅲ、Ⅳ表示區域,當所加溶質處于Ⅳ區域時,表示(C)A.a、b均飽和B.a飽和,b不飽和C.a不飽和,b飽和D.a、b均不飽和2、t℃時,m克硝酸鉀溶解在m克水中,溶液恰好飽和,則硝酸鉀在t℃時的溶解度是(D)A.m克B.2m克C.100m克D.100克3、20℃時,在兩只各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分別加人30克氯化鈉和蔗糖固體,攪拌使其充分溶解,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正確的是(C)A.兩燒杯中的溶液質量相等B.20℃時兩者的溶解度相等C.氯化鈉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D.蔗糖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4、(2018廣州中考)根據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3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固體45.8gB.NaNO3溶液降溫一定有晶體析出C.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大D.NaCl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KCl大5、20℃時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5克A物質,40℃時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10克B物質,則A和B的溶解度相比是(D)A.A>BB.B>AC.A=BD.無法比較6、如圖1表示甲、乙兩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圖2表示A、B試管中分別盛有甲、乙固體的飽和溶液,試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體,向燒杯中加入一種物質,發現A試管中固體增多,B試管中固體減少,則加入的物質是(A)圖1圖2A.硝酸銨固體B.氯化鈉固體C.氫氧化鈉固體D.生石灰7、甲物質的溶液可用作化肥、電鍍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甲的溶解度是102.5克B.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時,100克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為28.6克D.將70℃甲的飽和溶液升高溫度或降低溫度,都有晶體析出8、t℃時,根據某物質在不同質量的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繪制成圖中的斜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t℃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50克B.圖中4個點表示的溶液中只有z是飽和溶液C.點z向點w移動的一種方法是恒溫蒸發一定量的水D.將m點表示的溶液變為飽和溶液的一種方法是再加入20克溶質9、20℃時,四個實驗小組分別取不同質量的氯化鈉,逐漸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燒杯中,不斷攪拌直到不再溶解為止,然后分別稱量剩余氯化鈉的質量。記錄數據如下表:實驗小組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水的質量/g50505050所取氯化鈉的質量/g15202530剩余氯化鈉的質量/g0271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A.20℃時,68g氯化鈉飽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鈉B.用蒸發的方法可以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C.第一組所得溶液的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6:25D.相同濕度下,氯化鈉在水里的溶解度與水的質量無關10、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叫做溶解度曲線,利用溶解度曲線,可以獲得許多有關物質溶解度的信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K點表示在t℃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B.35℃時,將40g甲物質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甲物質溶液質量是135gC.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乙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降低而升高,35℃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比乙物質大D.35℃時乙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時仍是飽和溶液11、t℃時將12克某物質完全溶于30克水中,恰好配制成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則t℃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克;現有該溫度下該物質的飽和溶液210克,則含溶質克,溶劑克.【答案】406015012、20℃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不含結晶水),分別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①所示,加熱到50℃時現象如圖②所示,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③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①中一定是飽和溶液的是(填“甲”或“乙”)溶液;圖②中乙溶液一定是(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2)圖③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線的是(填“M”或“N”);圖②中乙溶液降溫至30℃(填“會”或“不會”)析出晶體。(3)50℃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答案】(1)甲不飽和;(2)N不會;(3)4∶51.5物質的溶解(三)一、溶質的質量分數1、溶質質量分數(1)定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2)公式:溶質的質量分數(3)變形公式: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4)溶質的質量分數只是一個比值,沒有單位;可以用小數或百分數表示。注意: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液濃度的定量表示,溶質質量分數越大的溶液濃度越大。2、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表示該溫度下的溶解度)變形公式:S=×100g3、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解度的關系:(1)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溶質的質量。它有單位,單位是克。溶解度的大小主要由溶質和溶劑本身的性質決定,與外界溫度等條件有關,與溶質、溶劑的多少無關,溶液一定要飽和。(2)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在整個溶液質量中所占的比例,無單位,大小由溶質、溶劑的多少決定,與溶質、溶劑的性質無關,與外界溫度等條件無關,溶液不一定飽和。二、溶液的配制(配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50g,如圖1-46)1、器材:天平、量筒、燒杯、玻璃棒、藥匙、膠頭滴管。2、步驟:(1)計算(溶劑和溶質的質量或體積):配制此溶液需要氯化鈉2.5g,水45mL。(2)稱量和量取(固體:用天平稱取;液體:用量筒量取):用托盤天平稱取所需的氯化鈉,放入燒杯中。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3)溶解;將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里,用玻璃棒攪拌。待氯化鈉完全溶解時,10%的氯化鈉溶液就配制好了。(4)裝瓶并貼上標簽(名稱、濃度、日期、配置人員)。3、誤差分析:(1)溶質質量分數偏大:①砝碼生銹,溶質質量偏大;②量取液體時俯視讀數,實際體積偏小。(2)溶質質量分數偏小:①砝碼磨損,溶質質量偏小;②稱量時,右物左碼,溶質質量偏小;③量取液體時仰視讀數,實際體積偏大;④溶質轉移時,部分撒落;⑤溶解時,有液體飛濺出去;⑥游碼未歸零,讀數偏大,實際質量偏小;⑦固體藥品中含有雜質;⑧試劑瓶用水潤洗,導致溶劑量增多;⑨燒杯提前用水潤洗,導致實際溶劑量偏多。(1)溶質質量分數無影響:溶液配制完成后,轉移到試劑瓶過程中有撒落,無影響。三、溶液稀釋或蒸發濃縮1、原則:稀釋(或蒸發濃縮)前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不變。(1)(2)2、計算公式(1)m濃×a%(濃)=m稀×b%(稀)或m濃×a%=(m濃+m水)×b%(2)V濃·ρ濃·a%(濃)=V稀·ρ稀·b%(稀)3、溶液稀釋及混合計算(1)溶液稀釋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m濃×a%(濃)=m稀×b%(稀)或m濃×a%=(m濃+m水)×b%。—濃溶液質量;—稀溶液質量;—濃溶液質量分數;—稀溶液質量分數。(2)同種溶質、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兩種溶液混合:m濃×a%(濃)+m稀×b%(稀)=(m濃+m稀)×c%(混)。c%—混合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上可得:。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介于兩種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之間,但不一定就是二者的平均值。(3)如果溶液給出的是體積,需先根據m=ρV將其換算成質量:V濃·ρ濃·a%(濃)=V稀·ρ稀·b%(稀)V濃—濃溶液體積,ρ濃—濃溶液密度,V稀—稀溶液體積,ρ稀—稀溶液密度。(4)將濃溶液(V濃和ρ濃)稀釋配制成稀溶液(V稀和ρ稀)時,所需加水的體積(V加水)計算方法:先根據公式V濃·ρ濃·a%(濃)=(V濃·ρV+m水)·b%(稀)計算出所需水的質量,再根據水的密度m=ρV換算成水的體積。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例1】實驗室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時,下列操作會導致結果偏小的是(A)①稱量的氯化鈉固體中含有不溶性雜質;②用量筒量取水時仰視讀數;③往燒杯中加水時有水灑出;④將配制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時有少量濺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018四川自貢中考)某同學配制50g9%氯化鈉溶液,整個操作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為(填序號),其中操作錯誤的是(填序號)。(2)②中盛放氯化鈉固體的儀器名稱是需稱取氯化鈉g。(3)量水時選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適的是(填字母),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保持水平。A.10mLB.25mLC.50mLD.100mL【答案】(1)②①⑤③④;(2)廣口瓶4.5;(3)C凹液面的最低處。2、硫酸銨[化學式為(NH4)2SO4]是一種能促進植物莖、葉生長的氮肥。施肥濃度過高,會造成燒苗現象。小柯通過實驗發現,質量分數為2%的硫酸銨溶液不會導致植物燒苗。他用50克30%的硫酸銨溶液配制2%的硫酸銨溶液,需要加水毫升。【答案】700【例2】(2017杭州中考)硫酸鎂在工農業以及醫療上有廣泛應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硫酸鎂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B.10℃時,27.7g硫酸鎂和72.3g水可配制成質量分數為27.7%的硫酸鎂溶液C.50℃時,100g的硫酸鎂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49:100D.70℃時的硫酸鎂飽和溶液升溫至90℃,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1、(2018菏澤中考)如圖1為四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在圖2中分別向兩支試管內滴加一定量的水后,X和Y的飽和溶液均變渾濁,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D)圖1圖2A.10℃時,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①>③>②>④B.X為Ce2(SO4)3,Y不一定是NH4H2PO4C.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的NaCl雜質,可在較高溫度配成飽和溶液,再降溫結晶除去D.20℃時,將40gNaCl加人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是2:52、已知NH4Cl、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溫度/℃0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260.265.6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35℃時,KNO3的溶解度 NH4Cl的溶解度。(填“>”或“=”或“<”)(2)若KNO3固體中含有少量NH4Cl固體,可采用 獲得KNO3晶體。(填“蒸發結晶”或“降溫結晶”)(3)25℃時,將15克KNO3固體溶解在50克水中,所得溶液為 。(填“飽和溶液”或“不飽和溶液”)(4)20℃時,飽和NH4Cl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 。(精確到0.1%)【答案】(1)>;(2)降溫結晶;(3)不飽和溶液;(4)27.1%。【例3】在t℃時,某物質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m%,此溫度下,該物質在t℃時的溶解度為(B)A.B.克C.克D.克1、t℃時,某物質的溶解度為S克,這時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P%,則S與P的大小關系為(A)A.S>PB.S=PC.SD.無法比較2、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s克。在該溫度下,把b克硝酸鉀投入c克水中充分溶解。(1)>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此時的溶液為溶液;(2)當=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或,此時的溶液;(3)當<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此時溶液。【答案】(1)不飽和;(2)剛好飽和;(3)飽和且還有部分硝酸鉀未溶解。【例4】現有40g質量分數為10%的食鹽溶液,要使其溶質質量分數達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B )①蒸發掉20g水 ②蒸發掉24g水③加入3.2g氯化鈉 ④加入5g氯化鈉A.①③B.①④C.②③D.只有①1、密度為1.18克/厘米3的濃鹽酸(質量分數為36%),用100毫升水稀釋100毫升濃鹽酸,所得稀鹽酸的質量分數(B)A.等于18%B.大于18%C.小于18%D.無法確定1、(2020?泰安)農業上常用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NaCl溶液選種。實驗室配制100g該溶液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A.實驗操作順序為④②①⑤③B.②中需稱量NaCl的質量為16.0gC.選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體積D.用量筒量取水時仰視讀數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2、依據下面二圖所示觀察、分析回答題,硝酸鉀和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如圖甲所示,樂樂化學興超小組同學進行的實驗如圖乙所示,R物質是硝酸鉀或氯化銨中的一種關于圖乙中燒杯內的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R物質是氯化銨B.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燒杯①小于燒杯③C.若使燒杯③中的固體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D.燒杯①②③中,只有燒杯③中上層清液是飽和溶液3、20℃時,向100g水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甲、乙(如圖I)。升溫到50℃的溶液如圖Ⅱ所示。請結合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D )A.M表示甲物質的溶解度曲線B.圖I中乙形成的可能是飽和溶液C.圖Ⅰ、圖Ⅱ中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D.圖Ⅱ中的甲溶液降溫,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減小4、M是硝酸鉀或氯化銨中的一種。硝酸鉀和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某化學興趣小組用物質M進行了如圖2所示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物質M是硝酸鉀B.燒杯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7.5%C.燒杯①②③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是②>③>①D.燒杯①中溶液為不飽和溶液,燒杯②和③中溶液為飽和溶液5、甲和乙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線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溫度/℃102030405060溶解度S/g甲26.328.231.431.430.028.2乙30.628.226.831.437.542.0A.甲、乙為易溶物質B.t2應介于20℃﹣40℃C.甲、乙飽和溶液從t3降溫到t2,溶質的質量分數都變小D.等質量的甲、乙飽和溶液從t1升溫到t3,為使其溶液恰好飽和,繼續添加的甲、乙固體質量相等6、在一定溫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質量的氯化鉀固體,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鉀的質量與得到相應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實驗③所得溶液的質量分數是40%B.本實驗中只有實驗②的溶液為該溫度下飽和溶液C.三次實驗所得溶液質量分數由小到大的關系是1<2<3D.該溫度下氯化鉀的溶解度是40克7、圖中的直線表示t℃時,某物質在不同質量的水中溶解達到飽和狀態時的質量。對于a、b、c、d四點的分析,你認同的是( C )A.a、b兩點質量分數不同B.b點不可能是飽和溶液C.c點質量分數最小D.d點在t℃時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質8、(2020?李滄區二模)下列有關溶液配制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欲配制50g16%的氯化鈉溶液,需稱取氯化鈉8g,量取水50mLB.用來配制溶液的燒杯需先用蒸餾水潤洗C.用量筒量水時俯視讀數,會使配得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D.常溫下,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0g,可以配得常溫下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氯化鈉溶液9、(2020?金昌二模)小朋要配制50g質量分數為14%的氫氧化鈉溶液來制作“葉脈書簽”。下列關于配制該溶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 )①若用氫氧化鈉固體配制,需稱取氫氧化鈉固體7.0g②用托盤天平稱氫氧化鈉固體時,在兩盤各放一張質量相等的紙③選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體積④實驗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玻璃棒和試劑瓶⑤用量筒量取水時,仰視讀數,配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A.①③B.②③⑤C.③⑤D.②④⑤10、(2020?淮北三模)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 )A.乙濃溶液中混有少量甲,可通過蒸發結晶的方式提純乙B.兩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都可采取加溶質和升溫的方式C.將40℃、65g甲的飽和溶液稀釋成質量分數為一半的溶液,需加水65gD.20℃時等質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質、溶劑質量之比相等11、(2020?貴港三模)向100g水中不斷加入固體A或改變溫度,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資料:A的溶解度溫度/℃2030405060溶解度/g37.241.445.850.455.2A.②中A的質量分數最大B.③中所得溶液的質量為141.4gC.②④⑤的溶液為飽和溶液D.⑤中有晶體12、(2019秋?宿豫區期中)生活小常識:3%的硼酸溶液可用于清洗皮膚的小面積創傷。實驗室中要配制300g質量分數為3%的硼酸溶液,實驗操作如下:(1)稱量硼酸固體的質量:在圖中分別標出所選砝碼的質量和游碼的示數。(2)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時,發現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向左盤,應 。A.增加適量氯化鈉固體B.減少適量氯化鈉固體C.調節游碼D.添加砝碼(3)溶解:用到的玻璃棒作用是 。(4)裝瓶、貼標簽:在圖的標簽中填上相應的內容。(5)若用30%的濃硼酸溶液稀釋成所需溶液,則需要多少30%的硼酸濃溶液?加入多少水?【答案】(1)5g;4g;(2)B;(3)攪拌,加速氯化鈉的溶解;(4)硼酸;3%;(5)需要30g30%的硼酸濃溶液;加入270g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科學八上 1.5 物質的溶解(一) 講義.docx 浙教版科學八上 1.5 物質的溶解(三) 講義.docx 浙教版科學八上 1.5 物質的溶解(二) 講義.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