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 水的組成 水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我們每天都需飲用適量的水來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但你可曾想過,水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一、水的電解 【活動一 】 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接通直流電,如圖 1-10所示。 2.仔細觀察:水的顏色、狀態為無色透明液體, 兩個電極上出現了氣泡,兩支玻璃管內液面下降,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 3.用點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到氣體燃燒,火焰呈淡藍色;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到木條復燃。 實驗中可燃燒并產生淡藍色火焰的氣體是氫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是氧氣。這個實驗說明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了氫氣和氧氣,即可表示為: 1、水的性質 顏色 無色 氣味 無味 狀態 常溫、常壓下呈液態 沸點 標準大氣壓下為100 ℃ 凝固點 標準大氣壓下為0 ℃ 水的異常現象 4 ℃時密度最大, 0~4 ℃時,水熱縮冷脹。結冰后體積膨脹,冰浮在水面上 2、水的電解 (1)定義:水通直流電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過程。 (2)實驗裝置(如下圖): (3)現象及結論: 電極 氣體的量 檢驗方法及現象 結論 正極 氣體體積是負極的1/2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木條復燃 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 負極 氣體體積是正極的2倍 氣體能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 (4)文字表達式: (5)實驗結論:水是由氫和氧組成。 (6)誤差分析與注意事項 ①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兩支玻璃管內液面下降的體積比(即產生的兩種氣體的體積比) ②理論上,產生的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2∶1,但是由于氧氣微溶于水,氫氣難溶于水,因此實驗中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常大于2∶1 。 ③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 二、水分子的構成 1、電解水實驗說明:水分子中含有兩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這種粒子就是原子。 2、水分子的構成: (1)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或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如圖 1-11所示。 (2)一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從微觀角度來講,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從宏觀角度來講,水是由氫和氧組成。 【例1】下列有關電解水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 ) A.與電源負極相連一端產生的氣體可被點燃 B.正、負極產生的氣體質量比是1:2 C.與電源正極相連一端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D.該實驗可證明水由氫和氧組成 1、關于電解水的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 ) A.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B.水電解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 C.水電解可以得到氫氣和氧氣,所以水中有氫氣和氧氣 D.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氫氣,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產生氧氣 2、如圖甲、乙是電解水的實驗及電解時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C ) A.a試管中產生的氣體是氧氣 B.a、b試管中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為2∶1 C.水電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個數都沒發生變化 D.電解水的變化只是分子間的間隔發生了變化 【例2】從電解水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C ) A. 化學反應是分子的重新組合 B.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增多 C. 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為分解反應 D. 該反應說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1、如圖所示,是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圖,有關該圖的說法錯誤的是( D ) A. 水分子中氫和氧的原子個數比為2:1 B. 水在電解過程中產生氫氣和氧氣 C.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D. 水分子是由1個氫分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2、如圖是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圖.有關該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 A. 水分子中氫和氧的原子個數比為2:1 B. 水在電解過程中產生氫氣和氧氣 C. 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 D. 水分子是由一個氧分子和一個氧分子構成的 1、下列對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A ) A.水的三態變化,能實現水的自身凈化和水資源的重新分配 B.水的三態變化,是由于水分子的體積改變 C.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D.水的電解實驗說明水分子中含有三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 2、有關水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C ) ①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水 ②水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③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 ④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⑤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3、如圖是電解水實驗的裝置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 A.產生氫氣的玻璃管連接的是負極 B.反應一段時間后,a、b玻璃管中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 C.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放在兩個玻璃管尖嘴口,打開活塞,a管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b管的氣體能被點燃 D.由電解水實驗得出結論: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 4、下列證明水電解的實驗兩極產生什么氣體的方法正確的是( A ) A.用燃著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多的玻璃管尖嘴處的氣體,氣體燃燒,出現淡藍色火焰證明是氫氣 B.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多的玻璃管尖嘴處的氣體,木條立即復燃,證明是氧氣 C.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少的玻璃管尖嘴處的氣體,氣體燃燒,證明是氧氣 D.用燃著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少的玻璃管尖嘴處的氣體,氣體燃燒,出現淡藍色火焰證明是氫氣 5、在做電解水的實驗時,常在水中加少量硫酸或氧氧化鈉,其目的是( A ) A. 增強水的導電性 B. 增加氧氣的生成量 C. 增加氫氣的生成量 D. 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6、某中學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家里的塑料盆、輸液瓶、銅導線、廢舊電池的碳棒、家用停電寶等做了一個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實驗后送交一份實驗報告給老師,上而寫明觀察到的現象和結論。其中,不能通過該實驗說明的結論是( D ) A. 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輸液瓶中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B. 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輸液瓶中的氣體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C. 水在通電條件下有新物質生成 D. 水只有在通電的情況下才能發生分解 7、理論上,電解水時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但實驗所得數據氧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針對這一發現,你認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B ) A. 反復實驗查找原因 B. 實驗所得數據與理論值差不多,可以認為實驗已經成功 C. 大膽提出假設:氧氣比氫氣易溶于水 D .檢查實驗裝置是否漏氣 8、如圖是水電解過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水電解屬于物理變化 B. 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 C. 水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D. 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9、同學們用“電解水”和“氫氣燃燒”兩個反應探究水的組成,他們依次進行了如下實驗: 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D ) A.上述實驗中發生的反應均為分解反應 B.實驗①中正、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2∶1 C.實驗②的目的是檢驗氫氣中是否混有水蒸氣 D.實驗①分解的水在理論上與實驗③生成水的質量相等 10、如圖所示,圖甲是水電解實驗裝置,圖乙是老師針對圖甲實驗設計的創新裝置。 圖乙的創新實驗操作步驟如下:先將裝置固定在鐵架臺上,向其中注入250 g的氫氧化鈉溶液做電解液,用注射器將電解液注滿移液管并倒立在裝置的兩極,連接好導線,開啟直流電源,約4 min,產生一定量的氣體時,關閉電源,隨即檢驗兩極產生的氣體。請你結合圖示和操作步驟,回答問題。 (1)圖乙中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氣體是 ,檢驗此氣體的方法是 。 (2)你認為圖乙的創新實驗相對圖甲來說,所具備的優點組合是____(填字母)。 ①實驗時,手不用直接接觸有腐蝕性的電解液 ②使用注射針頭作電極,兩極距離近,反應快 ③兩極氣體的檢驗非常方便 ④所用實驗器材都是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改制而成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 氧氣 將帶火星的木條移到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將氣體放出,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2)B 11、如圖是電解水的兩種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乙比裝置甲有一個明顯的優點,這個優點是 。 (2)圖中現象表明,實驗 (填“未開始”或“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 (3)檢驗C玻璃管內的氣體的方法是 。 (4)點燃D玻璃管內的氣體前應先 。 (5)裝置甲比裝置乙有一個明顯優點,這個優點是 。 【答案】(1)便于檢驗兩極產生的氣體,使實驗的現象更明顯;(2)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3)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若復燃,則為氧氣;(4)檢驗氣體的純度(或驗純);(5)裝置簡便. 12、從理論上來說,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電解水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一定為2:l. 某學習探究小組用水電解器電解水,測定兩管逸出氣體的體積記錄: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連電源負極的管(A)中氣體體積/mL 6 12 20 29 39 49 59 69 連電源正極的管(B)中氣體體積/mL 2 4 7 11 16 21 26 31 請回答: (1)寫出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 (2)裝置密閉性良好、讀數正確,但電解開始階段兩管氣體的體積比不符合理論比值,由此可以得出氫氣與氧氣性質有差異的一條是: (3)如果將氫氣和氧氣點燃燃燒,生成水,則消耗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 【答案】(1);(2)氫氣在水中的溶解量比氧氣小;(3)2: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