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19課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了解亞非國家取得國家獨立后面臨的共同問題,萬隆會議體現亞非國家團結合作的精神掌握“非洲年”和非洲民族獨立進程及其意義。認識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運動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亞非拉各國在獨立后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才是擺脫殖民統治,真正實現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學習目標010203040102分析戰后拉丁美洲各國為捍衛國家主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所進行的斗爭020303“亞非拉國家”從地理位置上看,它們位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從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們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正在奮起,正在發展,所以也稱作“發展中國家”。或稱“第三世界”。"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除了南非,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br/>——毛澤東(1974年,與贊比亞總統卡翁達的談話)第一世界(國家)第二世界(國家)第三世界(國家)美、蘇歐洲、日、澳、加亞、非、拉國家(“發展中國家”)亞洲: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領導者:章西女王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葡萄牙和西班牙侵入拉丁美洲。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地區基本上都在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之下。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時間?領導人?18世紀末19世紀初玻利瓦爾、圣馬丁南美的解放者亞非拉反抗殖民斗爭歷史回顧:亞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第一次:1920——1922年第二次:1930年領導者:甘地影響: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非洲:埃及的華夫脫運動時間:1918——1922年領導人:扎格魯爾成果:英國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影響: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拉美: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時間:1934年影響: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1、背景:2、內容:3、萬隆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民族解放運動空前的高漲,席卷了全球;殖民帝國紛紛的瓦解,越來越多的亞洲以及非洲國家取得獨立。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亞洲、非洲2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舉行了第一次亞非會議,也就是萬隆會議。會議通過了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亞亞非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一、萬隆會議4、歷史影響:①、萬隆會議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②、萬隆會議開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相關史事在萬隆會議的前兩天的發言中,有些國家的代表攻擊共產主義,把矛頭指向中國,周恩來臨時代表了18分鐘的發言,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獲得與會代表的一致贊同,保證了會議的順利進行,為會議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課堂延伸“求同存異”中的“同”和“異”各指什么?同:①共同的歷史遭遇,曾經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②共同的現實問題:如何發展國家經濟維護民族獨立,促進世界和平異: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求同存異”意義、作用求同存異”的方針,保證了會議的順利進行,為會議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二、“非洲年”歐洲人在非洲的勢力(1913年)法蘭西意大利比利時溫故知新:對非洲的殖民掠奪①始于新航路開辟,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②最早進行殖民掠奪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是英國、荷蘭、法國都走上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道路。③首先進行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英國也從事黑奴貿易,被稱為“三角貿易”,對非洲進行殖民掠奪。④歷時三百多年的“三角貿易”,對非洲進行殖民掠奪,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填表:二戰后非洲獨立運動首先在北非展開時間獨立的國家影響1951(開始)19521960(高潮)19621990(結束)利比亞埃及17個國家獨立非洲獨立年阿爾及利亞納米比亞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最后一個1952年納賽爾發動革命,埃及獨立1960年,非洲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1951年利比亞成為戰后第一個獨立的非洲國家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埃及國徽埃及共和國國旗1953年6月18日 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國●相關史事:埃及境內的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和紅海,是一條具有戰略意義的東西方海運航道。為了控制這一通道,英國在運河地區駐有大量軍隊。埃及新政權建立后,堅決要求收回運河,最終迫使英國撤走了占領軍。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極大地維護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1956年納賽爾總統宣布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二戰后,美國加強了對拉丁美洲經濟、政治的控制。為了擺脫美國的控制,拉美人民掀起了捍衛主權,爭取經濟發展的斗爭。1.背景三、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古巴最終成為了拉美乃至西半球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背景:領導人:發展道路:1、古巴革命:古巴在政治和經濟上長期被美國控制卡斯特羅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古巴共和國(The?Republic?of?Cuba))首都:哈瓦那?(La?Habana)國慶日:1月1日(1959年)卡斯特羅“古巴國父”2016年11月25日,享年90歲的卡斯特羅去世。習近平在唁電中指出,菲德爾·卡斯特羅同志是古巴共產黨和古巴社會主義事業的締造者,是古巴人民的偉大領袖。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古巴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維護國家主權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壯麗事業,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也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反美斗士為社會主義在美洲傳播做出了杰出貢獻。是當代最著名的反美旗幟,在南美洲民間具有很強大的影響力。世界上遭遇暗殺次數最多的人。據古巴安全部門統計,被計劃暗殺達638次之多,居各國領袖之首??ㄋ固亓_則幽默地說:今天我還活著,這完全是由于美國中情局的過錯。人物卡片巴拿馬共和國獨立日和國慶日:11月3日(1903年)2、收回巴拿馬運河:(2)過程:a.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拿馬不斷爆發群眾性的反美運動,要求收回運河區主權。b.1977年,巴拿馬與美國簽訂條約,收回了運河區的海關、郵政、司法等主權,并參與運河的管理和營運。c.1999年年底,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1)運河地位:巴拿馬運河是通過巴拿馬地峽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通航運河。全長約82千米,寬152—304米。工程前后歷時30年,1914年正式開通后,美國霸占了運河及其兩岸狹長地帶的運河區,變成“國中之國”。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同樣具有世界戰略意義,因此素有“世界橋梁”之稱。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1977美巴條約美國承認巴拿馬對運河的主權。條約規定:一九九九年運河區主權全部交還給巴拿馬。1999.12.14.巴拿馬運河主權交接儀式思考:亞非拉國家實現獨立的意義1、亞非拉國家取得獨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改變了過去落后的面貌;2、提高了國際地位,作為一支重要的國際力量在國際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推動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問題思考亞非拉許多國家和地區至今仍然貧窮落后,歷史根源在哪里?你認為要改變它們的命運應當采取哪些措施?歷史根源:長期的殖民侵略和掠奪。措施:1、努力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2、改變不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舊秩序,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3、加強同亞非拉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等。學習本課,你有什么感悟?國家獨立、統一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政治前提,要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統一、主權完整。知識探究:歸納一下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階段特點。四五十年代,獨立運動興起;五六十年代,獨立運動高漲;七八十年代,獨立運動深入;90年代,殖民體系崩潰。二戰結束后,亞非拉人民掀起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一系列獨立的國家,尤其是非洲僅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30多個國家獲得獨立。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在整個世界范圍內打碎了殖民體系,實現了各民族的獨立,有利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舞臺。歸納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9課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mp4 第19課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