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中考試(社會·法治)試題卷試題卷Ⅰ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20年9月3日上午,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出席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周年紀念儀式。A.75B.81C.83D.892.1914年7月,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興奮地高呼:“現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隨即向塞爾維亞宣戰。這個“機會”指的是(▲)A.三國同盟成立B.三國協約形成C.薩拉熱窩事件D.凡爾登戰役3.俗話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中國在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上卻處于無權的地位,真可謂“弱國無外交”。以下國際文件能夠證明這一觀點的有(▲)。①《凡爾賽和約》②《四國條約》③《五國條約》④《九國公約》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4.“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這出自哪一歷史文獻(▲)A.《欽定憲法大綱》B.《中華民國憲法》C.《中華民國約法》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5.歌謠是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現實的反映。下列歌謠反映了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的是(▲)①旗袍西服中山裝,穿著舒適又大方②辮子搭肩三尺長,之乎者也說荒唐 ③禁纏足,倡女權,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稱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義深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甘地提出了“不合作”一詞,作為對“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補充和完善。這種“不合作”的矛頭主要指向(▲)A.宗教沖突B.印度政府C.英國殖民統治D.印度國大黨7.縱觀不同民族和國家發展的歷程,都不難發現一些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的身影。下列重要歷史人物、國家和事件都相匹配的是(▲)①列寧——俄國——十月革命②扎格魯爾——埃及——華夫脫運動③丘吉爾——美國——新政④李大釗——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如圖反映的是我國近代史上兩次重要的歷史事件,下列對這兩次事件看法正確的是(▲)圖1圖2A.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B.圖1事件將圖2事件推向了高潮C.圖2事件加速了圖1事件的步伐D.都是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9.“上海小樓,南湖游船;開天辟地,譜寫新篇。”這一詩句描述的歷史事件是(▲)A.?中華民國成立?B.?中國同盟會成立C.?南京國民政府成立?D.?中國共產黨成立10.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此次“聯合”所順應的時代呼聲是?( ▲)A.打倒列強,除軍閥 B.驅除韃虜,恢復中華C.土地革命,分田地 D.停止內戰,一致對外11.圖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是(▲)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12.面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尋找對策。下列歷史事件的發生,與這次經濟危機沒有直接關系的是(▲)A.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全面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B.希特勒上臺,德國法西斯統治的建立C.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D.墨索里尼“進軍羅馬”,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13.“日本人,真兇暴,奪我東三省,殺我們同胞”導致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是(▲)A.八國聯軍侵華B.西安事變C.九一八事變D.盧溝橋事變(第14題圖)14.右圖是一幅題為《日本的泥腳》(1938年)的漫畫。導致漫畫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①共產黨的敵后戰場有力牽制②八路軍組織了百團大戰③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頑強抗戰④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15.年代尺是歷史學習的有效的方法。某同學用年代尺整理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戰爭歷程。其中,對應錯誤的一項是(▲)16.“它”莊嚴宣告:“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及使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它”是指(▲)A.《聯合國家宣言》B.《雅爾塔協定》C.《開羅宣言》D.《波茨垣公告》17.十三五期間,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增加到99萬億,占世界經濟比重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材料說明(▲)A.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最大B.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最大C.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D.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18.2020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確保剩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各省區市要凝心聚力,啃下最后的硬骨頭。打贏脫貧攻堅戰(▲)A.是增強貧困地區發展能力的根本途徑B.將會徹底地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后現狀C.體現了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根本原則D.將使我國正式步入世界發達國家行列19.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更大貢獻!之所以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因為(▲)①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 ③教育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④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20.下面對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認識正確的是(▲)①每個人都是創新者②每個人都是創業者③企業是創新的唯一力量④每個人都可以在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試題卷Ⅱ二、非選擇題(本大題6小題,共50分)21.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之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觀眾如果欲睹戰場之真相,以振奮發之精神,就請速來觀看這部影片。————電影《武漢戰爭》(中國第一部新聞紀錄片)廣告,《民立報》1911年11月30日材料二:“故對于全國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孫中山《建國綱領》材料三:見下圖(圖二:北洋軍閥統治下的饑民)(圖一:“皇帝到了,辮子割了”)(1)閱讀材料一,電影描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歷史知識闡述孫中山為“振奮發之精神”作了哪些準備。(3分)(2)材料二體現了“三民主義”的哪一思想?(1分)(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述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4分)22.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華民族陷入苦難的深淵。中國人民在抗爭,仁人志士在求索,不斷迎來民族新生。(8分)材料一:新道路(新道路)材料二:歷史學者指出:1840-1949年間的中國歷史經歷了“沉淪”、“谷底”、“上升”三個階段,在1840-190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沉淪”,從1901-1920年期間,中國歷史表現為“谷底”時期,即黑暗到黎明的交錯期,是為上升集聚力量的時期。1921年以后,中國歷史發展趨勢就主要表現為“上升”了。(1)請概括材料一年代尺中A處:1919年至1949年中國處于什么歷史時期?(2分)根據材料一年代尺所示,任選20世紀抗爭路上其中2個“新”,聯系相關歷史事件,談談你對“新”的理解。(4分)(3)根據兩則材料,說說1921-1949年,中國步入“上升”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兩個,2分)23.歷史小板報是我們學習的一種有效形式。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板報。(8分)導圖憶史(A“三光”政策……臺兒莊保衛戰B……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全民族英勇抗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1)請將有關中國抗日戰爭的思維導圖A、B處補充完整。(2分)(左邊為1942年《盟國團結海報》。海報上印有“united”(團結)、“win”(獲勝)等宣傳語。巨炮上印刷著蘇、中、美、英等國的國旗圖案。)海報析史(2)這幅海報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么?結合海報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2分)(中國堅持抗戰14年,抗擊日本兵力最多,軍民傷亡3500多萬,經濟損失達5000多億美元。)第三篇數據鑒史(根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時期各國軍民傷亡9000多萬,參戰國物資總損失4萬億美元。)(3)根據上邊的數據,指出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兩則數據談談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的警示。(4分)24.“改革開放四十年,時代唱響中國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為了探究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小明同學繪制了如圖年代尺:(新紀元新時期w時代w紀元新時代194919782017)材料二: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人民收入情況項目國內生產總值(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36451653322019年99086516021423591)從新紀元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 到 的偉大飛躍。(2分)(2)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怎樣的轉化?(2分)(3)結合材料,從至少兩個角度談談你對“將改革進行到底”的理解?(4分)25.建設創新型國家出謀劃策靠大家(8分)材料一:2019年我國科技創新成果捷報頻傳:科學家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創多項世界之最,長征11號海射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我國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一些重要領域,科技實力已躋身世界前列。材料二:2020年9月15日后,美國政府對華為的限制再度升級,只要使用美國技術的芯片生產企業就不能為華為提供芯片供應,受此影響,此前供應華為終端零部件的各大企業將不能與華為達成合作。華為事件讓我們認識到,國家只有真正的發展強大起來,才不會受制于人,一味地依賴他人,是我們發展的成長之痛。“國家的強大,離不開青少年的努力奮斗”。材料一反映了我國怎樣的科技現狀?(2分)根據材料二,華為事件的發生說明了我國亟需提高哪一方面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國提高這一能力的必要性(4分)(3)“國家的強大,離不開青少年的努力奮斗”我們青少年怎樣肩負時代重任讓國家強大起來?(2分)26.判斷題。運用所學知識對下列題目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10分。其中判斷1分,理由1分)(1)新文化運動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判斷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20年夏,李大釗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判斷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判斷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判斷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黨和政府堅持以公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判斷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選擇題(本題20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1.5分,共3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ACBDACBCDA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CBDCDCBA二、非選擇題(本題6小題,共50分)21.(8分)(1)歷史事件:武昌起義。(1分)努力:1895年創辦興中會;1905年建立同盟會、提出提出三民主義;1911年發動黃花崗起義等。(答出兩點滿分)(2分)(2)民生主義。(1分)(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2分)但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軍閥長年的戰爭,造成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2分)(成功與失敗角度各2分)22.(8分)(1)歷史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分)(2)新開始: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新面貌: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新道路: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新紀元: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任選2個史實即可,4分)(3)原因:(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參與;從國情出發;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工人階級成為領導階級等等(答到2點滿分,言之有理即可)(2分)23.(8分)(1)A:南京大屠殺(1分)B:百團大戰(須從國民黨外其他角度作答)(1分)(其他符合題意的答案均可)(2)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1分)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1分)(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歷時最長犧牲最大,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2分)警示:兩則數據反映出二戰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我們要勿忘歷史,珍愛和平,謀求發展。(2分)24.(8分)(1)富起來強起來(2分)(2)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2分)(3)從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2分)但是從材料一中圖表以又可知,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所以要將改革進行到底。(2分))25.(8分)(1)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2分)(2)自主創新能力;(1分)我國仍面臨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2分)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等。(1分)(3)①樹立遠大理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③勤于觀察、善于思考、敢于質疑,培養想象力。④勇于實踐,積極參加小發明、小制作活動。⑤敢于創新,把創新精神與科學求實相結合。⑥學以致用,勇于實踐,銳意進取,培養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等(答出兩點滿分)(2分)26.(10分)(10分。其中判斷1分,理由1分)(1)判斷_╳_理由:辛亥革命促成了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初步形成。(2)判斷__╳_理由:1920年夏,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3)判斷__╳_理由: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4)判斷__╳_理由: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5)判斷__╳理由: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