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科學九年級上冊《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ppt課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科學九年級上冊《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ppt課件

資源簡介

21世紀教育網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4.5
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
第1課時
學案
課題
4.5
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
第1課時

4
學科
科學
年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知道糖類、脂肪、蛋白質在人體細胞中的利用過程。2.說出代謝廢物的主要排泄途徑,列舉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說出尿的形成過程。方法與過程目標:通過三大營養物質的利用過程學習,學會歸納及繪制流程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泌尿系統衛生知識,提高自身保健能力,珍惜自身的每一器官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腎單位結構及尿液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糖類、脂肪、蛋白質在人體細胞中的利用過程
【課前預習】
一、營養物質的利用1.人體內的物質不斷進行著合成與分解,伴隨著能量的________和_______。獲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貯存的能量。2.三大營養物質經過消化、吸收、血液運輸后最終進入人體細胞內,部分物質在細胞中合成了人體所需要的________,部分物質被氧化分解,釋放能量,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二、泌尿系統3.廢物通過一定的途徑排出體外的過程叫_______。4.泌尿系統由_______、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_______是主要的排泄器官。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_______。5.尿液的形成主要通過腎單位的_______和________來完成,尿的排出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6.尿液的排出途徑: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探究
【新知導入】
人體是怎樣通過相應調節來實現體內各種物質的動態平衡,從而為體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提供保障的呢?
【合作探究】
一、營養物質的利用1.糖類的吸收如何?糖類的利用如何?2.脂肪的吸收如何?脂肪的利用如何?3.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如何?4.體內的能量代謝如何?二、泌尿系統5.什么是排泄?代謝廢物有哪些?6.排泄的途徑有哪些?7.泌尿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它們各有什么功能?8.腎臟的結構如何?所連有哪些管道?9.腎單位是如何構成的?10.談一談腎單位附近的血液成分變化情況?11.腎小球是如何過濾形成原尿的?12.腎小管是如何重吸收形成尿液的?13.尿液的排出過程如何?14.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區別成分血漿原尿尿液大分子蛋白質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尿素15.當腎功能發生某些障礙時,會有何后果?如果醫治?16.練一練:(1)(2017·遼寧鞍山)泌尿系統中,連接腎臟和膀胱的結構是(
)A.腎小管
B.集合管
C.輸尿管
D.尿道(2)下列有關營養物質的利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人體產生的二氧化碳大部分來自食物中的糖類B.人體中的蛋白質無法完全由糖類和脂肪轉化而來C.血糖全部用于供能,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D.脂肪、糖類徹底氧化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和水(3)(2018·四川遂寧)下列有關人體代謝廢物排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尿液的形成與排出途徑: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B.人體只通過尿液和汗液兩種形式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C.正常人的血漿、原尿、尿液中都含有水、無機鹽、尿素等代謝廢物D.人體的一部分代謝廢物(如尿素、無機鹽等)只有溶解到水中才能排出體外,所以適量飲水有利于健康(4)圖為人體的泌尿系統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謝廢物可在甲處濾過并形成尿液B.乙是將尿液排出體外的結構C.尿素是在丙處形成的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會在丁處被重吸收
【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課堂練習】
1.下列關于三大營養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和動物體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糖類提供的B.在人體內,肝臟和肌肉都能夠合成糖元C.人體內的脂肪完全來自食物中的脂肪D.在一般情況下,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同樣,脂肪也可以大量轉化成糖類2.早晚空腹喝牛奶,不如喝牛奶時吃一些饅頭等食品吸收率高,原因是前者被人體吸收的氨基酸主要被用于(
)A.氧化分解
B.合成新的自身蛋白質C.合成脂肪
D.以上三項都不是3.北京鴨在育肥期要填飼過量的糖類飼料,減少運動,從而使鴨在短期內變成肥鴨。這說明(
)A.糖類可以轉化為脂肪
B.糖類可以轉化為糖元C.糖類可以轉化為蛋白質
D.糖類可以轉化為能量4.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缺乏鍛煉等因素的影響,肥胖已漸漸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一大殺手,如何控制體重和科學減肥已成為當前醫學保健的重要課題。你認為以下措施中屬于科學減肥的是(
)A.節食
B.吃減肥藥
C.針灸減肥
D.適當的體育鍛煉5.腎單位是構成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關于腎單位組成敘述正確的是(
)A.由收集管、腎小囊、腎小球構成B.由腎小管、腎小囊、腎小球構成C.由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構成D.由入球小動脈、腎小囊、出球小動脈構成6.下列各項生理活動中,不屬于排泄的是(
)A.排尿
B.排便
C.呼出二氧化碳
D.排汗7.人體所有有生命的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形成和排出大量廢物,若不能及時清除這些“體內垃圾”,就會影響人的正常生理活動。正常情況下,“體內垃圾”排出依賴的器官有(
)①肺
②肝臟
③腎臟
④皮膚
⑤大腸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8.下列有關腎小球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腎小球是個血管球B.腎小球是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毛細血管纏繞而成的C.腎小球毛細血管匯集成出球小動脈D.腎小球中的液體是尿液9.如圖是腎單位模式圖,圖中的①②③代表腎單位的三個結構,依次是(
)A.腎小囊、腎小管、腎小球
B.腎小球、腎小管、腎小囊C.腎小囊、腎小球、腎小管
D.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10.正常人一晝夜產生的原尿約為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僅為1~1.5升,這是由于(
)A.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B.腎小囊的重吸收作用C.膀胱暫時儲存尿液
D.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1.(2017·安徽桐城)下表為血漿、腎小囊腔內和輸尿管內液體中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濃度。據表中數據判斷,甲、乙丙分別是(
)物質血漿(克/100毫升)腎小囊腔內液體(克/100毫升)輸尿管內液體(克/100毫升)甲0.030.032.00乙7.000.000.00丙0.100.100.00A.尿素、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質
B.葡萄糖、尿素、大分子蛋白質C.尿素、大分子蛋白質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質、葡萄糖、尿素12.喜食肉類的某同學最近因身體質量增加太快而苦惱。他認為是因為過多地食用豬肉等高蛋白質的食物而導致身體質量增加太快,于是他想“為了減輕身體質量,應當少吃豬肉等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而應多吃米飯等含糖類豐富的食物”。隨后他就主要攝入富含糖類的食物,而基本不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并且每天攝入食物的質量與以前相同。下表是他在改變主吃食物前后一段時間內的數據,請根據這些信息回答下列問題:時間開始2個月后4個月后6個月后8個月后主要攝入富含蛋白質食物時的身體質量(千克)606161.56263主要攝入富含糖類食物時的身體質量(千克)6365687071(1)該同學的假設是否正確?___________(2)你得出這種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必須對表中的數據進行分析)
___________(3)根據上述數據,如果該同學要減輕身體質量,在飲食方面你的建議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圖為人體某一部位的血液循環示意圖,C代表某器官處的毛細血管網,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如果C表示人體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則B代表的血管是________;流經C后,血液發生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流經C后,血液中的營養物質明顯增加,這時C代表的器官是_______。(3)如果C代表腎臟,當血液流經每一個腎單位時,經過______________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4)一位同學外出旅游時不慎被蛇咬傷,咬傷部位在手臂的C處,防止蛇毒隨血液經心臟擴散到全身,緊急處理時,應該用止血帶扎住傷口的________(填“m”或“n”)端。
參考答案
課前預習:
1.【答案】貯存
釋放
2.【答案】有機物
3.【答案】排泄
4.【答案】腎臟
腎臟
腎單位
5.【答案】濾過
重吸收
6.【答案】腎臟(產尿)→輸尿管(輸尿)→膀胱(暫時貯尿)→尿道(排尿)
合作探究: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A
課堂練習: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1)
不正確
(2)
每兩個月的身體質量以主要攝入富含糖類食物時增加更快
(3)
應減少富含糖類食物的攝入量,要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適當減少食物的總攝入量。
13.【答案】(1)
肺動脈
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或二氧化碳的含量減少,氧氣的含量增加)
(2)
小腸
(3)
腎小球的濾過
(4)
m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8張PPT)
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
第1課時
浙教版
初中
新知導入
人體是怎樣通過相應調節來實現體內各種物質的動態平衡,從而為體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提供保障的呢?
營養物質和氧氣不斷地通過循環系統運輸到體細胞,而體細胞通過呼吸作用等不斷地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尿素等代謝廢物,需要排出體外。
合作探究
攝入人體的糖類(主要是淀粉)在小腸內被消化成為葡萄糖后,被小腸吸收進入循環系統。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
1.糖類的吸收和利用(糖類代謝)
一、營養物質的利用
(1)吸收
①血糖一部分被組織細胞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供組織細胞進行生命活動
(2)利用
②一部分在肝臟與肌肉等組織細胞中以糖元的形式貯存起來
③還有一部分多余的血糖轉變為脂肪貯存起來
由多個葡萄糖分子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多糖化合物。
糖元
合作探究
肝糖元的分解及蛋白質、脂肪的轉化
糖類的吸收和利用情況
思考與討論
葡萄糖作為人體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除來自食物的消化、吸收外,還可以來自哪里?
食物的消化吸收
肝糖元的分解
脂肪、蛋白質的轉化
血糖
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糖元貯存
轉變為脂肪貯存
細胞中
合作探究
2.脂肪的吸收和利用(脂肪代謝)
(1)吸收
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腸內被消化成為甘油和脂肪酸后,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
①部分可直接被組織細胞利用,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
(2)利用
②另一部分脂肪貯存起來備用,當人體中的糖類供能不足時,貯存的脂肪可以被分解釋放能量,供細胞利用
食物的消化吸收
血糖轉化
體內脂肪分解
合成脂肪,貯存能量
氧化分解供能
甘油和脂肪酸
合作探究
②可以在組織細胞內氧化分解供能,同時產生二氧化碳、水和含氮廢物,如尿素等
3.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蛋白質代謝)
(1)吸收
食物中的蛋白質在小腸內被消化成為氨基酸后,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
①在各種組織細胞中,可重新合成人體所特有的蛋白質
③可以合成糖類和脂肪
(2)利用
食物的消化吸收
體內蛋白質分解
合成人體所特有的蛋白質
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糖類和脂肪
氨基酸
合作探究
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在人體組織細胞中不斷地進行著合成與分解,新舊物質的不斷更替,伴隨著能量的貯存和釋放
人體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氧氣來氧化分解各種營養物質,以產生足夠的能量,維持生命活動
蛋白質
食物消化吸收
脂肪
相互轉化
血糖
肝糖元
合成
分解
轉化
轉化
合作探究
人的體重增加
能量的獲得<能量的消耗→有機物減少
獲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貯存的能量
能量的獲得>能量的消耗→有機物積累
思考與討論
如果一個人過度節食,會帶來什么后果?
會使獲得的能量少于消耗的能量,這樣就會分解體內原有的有機物,使體內貯存的有機物減少,長期這樣會造成營養不良、消瘦、體質下降等
4.體內的能量代謝
人的體重減少
合作探究
二、泌尿系統
合作探究
人體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氧化分解有機物時產生的對人體有害或多余的物質
1.排泄
(1)概念
人體的代謝廢物通過一定途徑排出體外的過程
(2)代謝廢物
二氧化碳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無機鹽等
(3)排泄的途徑
排泄途徑
排出的廢物
廢物排出的形式
呼吸系統
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水蒸氣)
氣體
皮膚
一小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
汗液
泌尿系統
絕大部分水、無機鹽、尿素、尿酸等
尿液
合作探究
指將人體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尿酸,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代謝廢物,經過循環系統的運輸,通過皮膚、肺、腎臟等器官排出體外的過程
指沒有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殘渣在消化道內形成糞便并通過肛門排出體外的過程
注意
排泄與排遺
排泄
排遺
合作探究
運送尿液到膀胱
2.泌尿系統的組成
輸尿管
泌尿系統
讀圖
泌尿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它們各有什么功能?
形成尿液
把血液從腎臟運送回大靜脈
把血液從大動脈運送至腎臟
尿液由膀胱經尿道排出體外
暫時貯存尿液
腎臟
膀胱
尿道
動脈
靜脈
腎動脈
腎靜脈
合作探究
外周,毛細血管豐富,顏色深
(1)腎臟的結構

腎盂
髓質
皮質
腎臟外三根管道
內側,顏色淺
腎臟中央的空腔,匯集尿液
腎動脈、腎靜脈和輸尿管
腎皮質
腎髓質
腎盂
腎動脈
腎靜脈
輸尿管
合作探究
(2)腎單位
腎小囊
腎小球
出球小動脈
入球小動脈
毛細血管網
腎小管
腎皮質
腎髓質
集合管
合作探究
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的,這些毛細血管最后匯成出球小動脈
每個腎臟含有100多萬個腎單位
腎小體
腎小管
腎小球
腎小囊
腎單位
是一種雙層壁的囊,腎小囊腔與腎小管相連
細長曲折,分布在腎皮質和腎髓質中,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
合作探究
一方面由于入球小動脈中的血液部分轉化成原尿,血液量減少;另一方面可以增大腎小球內的壓力,有利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動脈
動脈血
入球小動脈
出球小動脈
靜脈
靜脈血
腎小管外毛細血管
入球小動脈
出球小動脈
出球小動脈比入球小動脈細原因?
合作探究
血液由入球小動脈進入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其他物質(如水、無機鹽、尿素、尿酸等)都能通過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
3.尿液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
由動脈而來的血
血液在此過濾
有用的物質及大部分的水分被重吸收回血液中
血液流回靜脈
尿液流往腎盂
再通往輸尿管
合作探究
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經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進入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而原尿中的其余成分如水、無機鹽、尿素和尿酸等最終形成尿液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出球小動脈
濾過
毛細血管
入球小動脈
腎小管
尿
原尿
腎小囊
重吸收
血液
腎小球
集合管
含有廢物的血液
已凈化的血液
靜脈
動脈
尿液
輸尿管
合作探究
膀胱的貯尿量是有一定限度,應該及時排尿
腎的過濾過程
腎臟
輸尿管
膀胱
尿道
形成尿液
輸送尿液
排出尿液
暫存尿液
4.尿液的排出
合作探究
腎小管
5.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區別
成分
血漿
原尿
尿液
大分子蛋白質

沒有
沒有
葡萄糖


沒有
氨基酸


沒有
無機鹽



尿素



方法技巧
有大分子蛋白質的是血漿,有葡萄糖而無大分子蛋白質的是原尿,無葡萄糖的是尿液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
尿液中含有蛋白質或血細胞,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
腎小球
腎功能障礙
當腎功能衰竭時,體內的代謝廢物不能及時排出,人就會因中毒而死亡。
病人為什么要做透析?
大家認識圖中儀器嗎?
腎衰竭時除了做透析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人工腎詳見165頁
透析機
(人工腎)
腎移植
課堂練習
1.(2017·遼寧鞍山)泌尿系統中,連接腎臟和膀胱的結構是(
)
A.腎小管
B.集合管
C.輸尿管
D.尿道
2.下列有關營養物質的利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人體產生的二氧化碳大部分來自食物中的糖類
B.人體中的蛋白質無法完全由糖類和脂肪轉化而來
C.血糖全部用于供能,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
D.脂肪、糖類徹底氧化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和水
C
C
課堂練習
3.(2018·四川遂寧)下列有關人體代謝廢物排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尿液的形成與排出途徑: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B.人體只通過尿液和汗液兩種形式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
C.正常人的血漿、原尿、尿液中都含有水、無機鹽、尿素等代謝廢物
D.人體的一部分代謝廢物(如尿素、無機鹽等)只有溶解到水中才能排出體外,所以適量飲水有利于健康
4.圖為人體的泌尿系統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中,正
確的是(
)
A.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謝廢物可在甲處濾過并形成尿液
B.乙是將尿液排出體外的結構
C.尿素是在丙處形成的
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會在丁處被重吸收
A
B
課堂總結
一、營養物質的利用
1.糖類
葡萄糖
2.脂肪
脂肪酸
甘油
3.蛋白質
氨基酸
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糖元貯存
轉變為脂肪貯存
合成脂腦,貯存能量
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人體所特有的蛋白質
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糖類和脂肪
課堂總結
泌尿系統
泌尿系統組成
尿液的形成
血液→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在腎小囊腔形成原尿→腎小管重吸收→尿
尿液的排出
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腎臟:形成尿液
輸尿管:輸導尿液
膀胱:暫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二、泌尿系統
教學板書
一、營養物質的利用
1.糖類
葡萄糖
2.脂肪
脂肪酸
甘油
3.蛋白質
氨基酸
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糖元貯存
轉變為脂肪貯存
合成脂腦,貯存能量
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人體所特有的蛋白質
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糖類和脂肪
教學板書
泌尿系統
泌尿系統組成
尿液的形成
血液→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在腎小囊腔形成原尿→腎小管重吸收→尿
尿液的排出
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腎臟:形成尿液
輸尿管:輸導尿液
膀胱:暫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二、泌尿系統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1世紀教育網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q4.5
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
第1課時
教案
課題
4.5
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
第1課時

4
學科
科學
年級
九年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糖類、脂肪、蛋白質在人體細胞中的利用過程。
2.說出代謝廢物的主要排泄途徑,列舉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說出尿的形成過程。
方法與過程目標:
通過三大營養物質的利用過程學習,學會歸納及繪制流程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泌尿系統衛生知識,提高自身保健能力,珍惜自身的每一器官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腎單位結構及尿液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糖類、脂肪、蛋白質在人體細胞中的利用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知導入】
營養物質和氧氣不斷地通過循環系統運輸到體細胞,而體細胞通過呼吸作用等不斷地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尿素等代謝廢物,需要排出體外。
人體是怎樣通過相應調節來實現體內各種物質的動態平衡,從而為體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提供保障的呢?
引入新課
【合作探究】
一、營養物質的利用
從食物中獲得的各種營養物質進入體內后,會通過各種途徑而被利用,除用來氧化供能外,還用來構成我們的身體。
1.糖類的吸收和利用(糖類代謝)
(1)吸收:攝入人體的糖類(主要是淀粉)在小腸內被消化成為葡萄糖后,被小腸吸收進入循環系統。血液中的葡萄糖稱為血糖。
(2)利用:①血糖一部分被組織細胞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供組織細胞進行生命活動;②一部分在肝臟與肌肉等組織細胞中以糖元的形式貯存起來;③還有一部分多余的血糖轉變為脂肪貯存起來。
糖元
由多個葡萄糖分子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多糖化合物
葡萄糖作為人體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除來自食物的消化、吸收外,還可以來自哪里?
【肝糖元的分解及蛋白質、脂肪的轉化】
2.脂肪的吸收和利用(脂肪代謝)
(1)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腸內被消化成為甘油和脂肪酸后,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
(2)利用:①部分可直接被組織細胞利用,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②另一部分脂肪貯存起來備用,當人體中的糖類供能不足時,貯存的脂肪可以被分解釋放能量,供細胞利用。
3.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蛋白質代謝)
(1)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質在小腸內被消化成為氨基酸后,被吸收進入循環系統。
(2)利用:①在各種組織細胞中,可重新合成人體所特有的蛋白質;②可以在組織細胞內氧化分解供能,同時產生二氧化碳、水和含氮廢物,如尿素等;③可以合成糖類和脂肪。
4.體內的能量代謝
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在人體組織細胞中不斷地進行著合成與分解,新舊物質的不斷更替,伴隨著能量的貯存和釋放。因為能量貯存在有機物內,所以人體內物質的增減與能量的變化密切相關,可用下列式子表示
獲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貯存的能量
能量的獲得>能量的消耗→有機物積累(人的體重增加)
能量的獲得<能量的消耗→有機物減少(人的體重減少)
如果一個人過度節食,會帶來什么后果?
【會使獲得的能量少于消耗的能量,這樣就會分解體內原有的有機物,使體內貯存的有機物減少,長期這樣會造成營養不良、消瘦、體質下降等】
二、泌尿系統
視頻:泌尿系統的組成與尿的形成和排出
1.排泄
(1)概念:人體的代謝廢物通過一定途徑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排泄。
(2)代謝廢物:是指人體細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氧化分解有機物時產生的對人體有害或多余的物質,包括二氧化碳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無機鹽等。
(3)排泄的途徑
排泄途徑排出的廢物廢物排出的形式呼吸系統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水蒸氣)氣體皮膚一小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汗液泌尿系統絕大部分水、無機鹽、尿素、尿酸等尿液
注意
排泄與排遺
排泄是指將人體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尿酸,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代謝廢物,經過循環系統的運輸,通過皮膚、肺、腎臟等器官排出體外的過程。排遺是指沒有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殘渣在消化道內形成糞便并通過肛門排出體外的過程。
2泌尿系統的組成
從圖中可以看出,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其中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場所,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輸尿管是運送尿液到膀胱的通道;膀胱具有暫時貯存尿液的作用;尿道是將尿液排出體外的通道。
(1)腎臟的結構
腎臟包括三個部分,自外向內依次是腎皮質(顏色較深)腎髓質(顏色較淺)以及腎髓質里呈漏斗狀的部分腎盂(與輸尿管連通)
腎臟的外面連著三根管道:腎動脈、腎靜脈和輸尿管。
(2)腎單位
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每個腎臟含有100多萬個腎單位。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構成,其中腎小球和腎小囊合稱腎小體。腎小球是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的,這些毛細血管最后匯成出球小動脈。腎小囊是一種雙層壁的囊,腎小囊腔與腎小管相連。腎小管細長曲折,分布在腎皮質和腎髓質中,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里流動的都是動脈血,出球小動脈比入球小動脈細,一方面由于入球小動脈中的血液部分轉化成原尿,血液量減少;另一方面可以增大腎小球內的壓力,有利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方法技巧
(1)對于腎小球和腎小囊的關系,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只手握拳相當于腎小球,另一只手拿一個較大的氣球,如果將握拳的手慢慢地向氣球按壓,氣球就會內陷把拳頭包住,這時,緊貼著拳頭的氣球壁相當于腎小囊內壁,外面的氣球壁相當于腎小囊外壁,兩者之間的空腔相當于腎小囊腔。
(2)腎小球是一個毛細血管球,是由入球小動脈產生的分支形成的,另一端匯聚成出球小動脈。與體內的其他毛細血管不同,腎小球的兩端都連通著小動脈。出球小動脈的前端連通著腎小球,后端發出分支形成毛細血管纏繞在腎小管的周圍,因此,出球小動脈前后連通的都是毛細血管
3.尿液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
由于腎小球是由毛細血管網組成的血管球,通透性較強,當血液由入球小動脈進入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其他物質(如水、無機鹽、尿素、尿酸等)都能通過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腎小囊中的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全部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經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進入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而原尿中的其余成分如水、無機鹽、尿素和尿酸等最終形成尿液。
注意
①雖然尿液的形成是連續的但是尿液的排出是間歇的,主要原因是膀胱具有暫時貯存尿液的功能。膀胱的貯尿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一旦有了尿意,就應該及時排尿。若膀胱積尿過多,則會使膀胱過度膨脹而影響其正常功能。
②某人體檢時,發現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發生病變的部位最有可能是腎小管。
4.尿液的排出
尿液先進入腎盂匯集,再經輸尿管運送到膀胱暫時貯存,最后通過尿道排出體外。
5.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區別
成分血漿原尿尿液大分子蛋白質有沒有沒有葡萄糖有有沒有氨基酸有有沒有無機鹽有有有尿素有有有
注意
(1)血液流經腎小球時,沒有發生物質交換,只是血漿中的一些物質轉移了位置,因此,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和出球小動脈里流動的都是動脈血;血液流經腎小管外的毛細血管時發生物質交換,血液也就由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
(2)腎臟內血液流動的途徑:腎動脈→腎小動脈→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腎小靜脈→腎靜脈。
方法技巧
區分血漿、原尿、尿液這三種液體要牢記三句話:有大分子蛋白質的是血漿,有葡萄糖而無大分子蛋白質的是原尿,無葡萄糖的是尿液。
提示
當腎功能衰竭而無法正常工作時,體內的代謝廢物就不能及時排出,人體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病癥,病情嚴重時,會因中毒而死亡。
知道糖類的吸收
知道糖類的利用
知道脂肪的吸收和利用
知道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
知道體內的能量代謝
知道什么是排泄和代謝廢物
了解排泄的途徑
區別排泄與排遺
識圖知泌尿系統的組成
了解腎臟的結構
知道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
了解腎小球處血管的特殊性
知道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
知道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了解排尿的間歇性
知道尿液的排出過程
比較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區別
了解腎臟內血液流動的途徑
介紹糖類的吸收
介紹糖類的利用
介紹脂肪的吸收和利用
介紹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
介紹體內的能量代謝
介紹排泄和代謝廢物
介紹排泄的途徑
引導區別排泄與排遺
通過識圖知泌尿系統的組成
介紹腎臟的結構
介紹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
拓展:腎小球處血管的特殊性
介紹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
介紹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注意排尿的間歇性
介紹尿液的排出過程
引導比較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區別
介紹腎臟內血液流動的途徑
【課堂練習】
(1)(2017·遼寧鞍山)泌尿系統中,連接腎臟和膀胱的結構是(
C
)
A.腎小管
B.集合管
C.輸尿管
D.尿道
(2)下列有關營養物質的利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C
)
A.人體產生的二氧化碳大部分來自食物中的糖類
B.人體中的蛋白質無法完全由糖類和脂肪轉化而來
C.血糖全部用于供能,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
D.脂肪、糖類徹底氧化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和水
(3)(2018·四川遂寧)下列有關人體代謝廢物排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
)
A.尿液的形成與排出途徑: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B.人體只通過尿液和汗液兩種形式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
C.正常人的血漿、原尿、尿液中都含有水、無機鹽、尿素等代謝廢物
D.人體的一部分代謝廢物(如尿素、無機鹽等)只有溶解到水中才能排出體外,所以適量飲水有利于健康
(4)圖為人體的泌尿系統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
)
A.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謝廢物可在甲處濾過并形成尿液
B.乙是將尿液排出體外的結構
C.尿素是在丙處形成的
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會在丁處被重吸收
習題訓練
知識應用與理解
【課堂總結】
知識小結
總結概括
【教學板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宁县| 肥东县| 西丰县| 翁源县| 若羌县| 喀什市| 通海县| 莲花县| 元江| 乐陵市| 弥渡县| 呼图壁县| 图片| 敖汉旗| 五原县| 体育| 高雄市| 油尖旺区| 社会| 昭苏县| 铜梁县| 双桥区| 井冈山市| 车致| 怀集县| 乐清市| 万州区| 东阳市| 溆浦县| 宜兴市| 顺昌县| 屯昌县| 鄂温| 台湾省| 吉木萨尔县| 芜湖市| 海盐县| 拜城县| 仁化县| 游戏|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