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八上歷史重點知識點強化(1—14課)1.中國近代史起止時間: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2.中國近代史歷史分期:1840年鴉片戰爭至1919年五四運動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3、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洋務運動4.《南京條約》中割香港島給英國(不是香港),賠款2100萬元(單位不是兩)5.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后成為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工業原料,把矛頭對準中國。6.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無法戰勝先進強大的資本主義制度7.太平天國由盛轉衰:天京事變;標志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敗:天京陷落(天京今南京)8.《天朝田畝制度》是農民階級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綱領,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9.俄國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條約: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10.1862年,在慈溪(注意錯別字)的戰斗中,擊斃了華爾。11.甲午中日戰爭中,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12.《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對中國的影響:①侵略者以資本輸出取代商品輸出,成為經濟侵略的主要形式,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的侵略需求。②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③最能體現“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3.《馬關條約》中增辟的通商口岸有沙市、重慶、蘇州、杭州。14.《辛丑條約》中,“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體現了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1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背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16.洋務運動的背景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內外交困(不是鴉片戰爭后)。17.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洋務派僅僅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維護清朝統治,但是不改變中國的封建制度。18.戊戌變法(注意字)的背景: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19.戊戌變法時,維新派主張向日本學習。20.戊戌變法的內容里,體現其資本主義性質的是: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21、興中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2.三民主義指的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沒有民主主義。23.洋務運動破產的標志——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24《馬關條約》與其它條約的不同之處: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便利資本輸出。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商品輸出轉變為資本輸出。25.《辛丑條約》與其它條約最突出的不同點:列強獲得了直接干涉中國內政的特權。26.洋務運動的地位和作用: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但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西方列強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27.1895年引發“公車上書”的事件:《馬關條約》的簽訂;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公車上書”。維新變法運動開始的標志: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28.維新變法運動的基本主張:主張變法,建立君主立憲制。29.嚴復,中國啟蒙思想家,譯著《天演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啟發了知識界去探索西方先進的社會,激勵人們“自強保種”,救亡圖存,反對外來侵略。主張:效法西方,推行維新變法,建立君主立憲制。30.辛亥革命成功的表現:它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中華民國建立后,對經濟、政治、文化采取了一些措施,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31.辛亥革命失敗的表現: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32.辛亥革命失敗原因: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強大,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發動廣大人民群眾。33.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局限性:沒有明確的反帝斗爭要求,民族觀念具有狹隘性。34.新文化運動高舉的旗幟:民主(德先生)、科學(賽先生);主陣地:《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矛頭主要指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儒家思想);性質:資產階級激進派發起的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指的歷史事件:十月革命(被稱為新世紀的曙光)35.五四運動的性質: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最能反映五四運動性質的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直接斗爭目標);領導者:先進知識分子;導火線: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36.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原因是因為無產階級成為革命的主力,表現了偉大的力量。37.中國共產黨“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后轉移帶浙江嘉興南湖的畫舫船上,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會議確定黨的中心任務:領導工人運動。意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八上歷史不平等條約匯總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日《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主要不平等條約的名稱和特點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簽訂時間軸:課程標準要求:分類整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有關內容,填入表格,了解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線索。2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