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1、按著生位置的不同頂芽側芽頂芽側芽【自主學習一】芽的類型發育成莖和葉發育成花發育成葉和花2、按芽發育結果的不同枝芽花芽混合芽如何外形上區分枝芽、花芽或混合芽?頂端尖,基部較粗。頂端鈍圓,基部較細。芽體肥大,頂端鈍圓。枝芽花芽混合芽注意事項:(1)、使用刀片要注意安全。(2)、切開枝芽時,在芽的中央進行縱切。(3)、對照多媒體出示枝芽的圖片,辨識各部分名稱。觀察枝芽的結構生長點幼葉葉原基芽軸芽原基【自主學習二】芽的結構和發育芽的各部名稱54312生長點葉原基幼葉芽軸芽原基葉莖側芽頂芽ABCD12345生長點幼葉葉原基芽軸芽原基發育成新的芽的結構發育成葉發育成幼葉發育成莖發育成側芽三、頂芽發育與側芽發育的關系1.頂端優勢的概念2.應用當頂芽生長旺盛時,側芽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這種現象叫頂端優勢。抑制頂端優勢促進頂端優勢果蔬類摘心、打頂、整枝用材林木修剪側芽和側枝【自主學習三】木本植物莖的結構234周皮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1髓5【自主學習三】木本植物莖的結構234周皮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1髓5小結:木本植物莖各部分的作用保護分布有篩管,運輸有機物。有分裂增生能力,使莖逐年加粗。內有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貯存營養頂芽的生長旺盛時側芽的生長會受到抑制生長點:新芽芽軸:莖幼葉:葉葉原基:幼葉芽原基:側芽根據著生位置分:頂芽、側芽根據發育情況分:花芽、枝芽、混合芽芽的類型和發育芽的結構和發育芽的類型頂端優勢莖的結構周皮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課堂小結教學設計課題:芽的類型和發育【課堂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毛白楊的芽說出芽的種類通過解剖枝芽,說出枝芽的基本結構和發育過程3.描述頂芽發育與側芽發育的辯證關系,并列舉頂端優勢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4.了解木本植物莖的基本結構。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自學探究獲取信息的能力;嘗試觀察、比較、歸納的科學探究方【教學重難點】重點:1.初步學會用放大鏡觀察枝芽的結構 2.描述枝芽的基本結構和發育過程難點:說出枝芽的基本結構和發育過程【教學準備】課件、視頻、實驗用具、無花果的枝芽、甘藍、柳樹的莖、學生采集各種各樣的帶芽枝條【教學過程】教師和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春天樹木枝條長葉、開花、長葉的同時開花植物開花。引導學生思考:思考:為什么有的植物先長葉?有的先開花?有的長葉的同時開花?花的盛開、枝葉的綻放,都與植物各種芽的發育有密切的關系。引出并板書課題。【自主學習一】芽的類型1.芽的類型(1)觀察毛白楊的芽,嘗試說出不同的芽的位置關系,總結芽的類型頂芽側芽(2)觀察教師準備的無花果的枝芽和楊樹的花芽,以及多媒體上不同植物芽的圖片,比較不同植物的芽在形態上的不同。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文本說出花芽、枝芽和混合芽的發育并總結芽的類型。枝芽:發育成莖和葉花芽:發育成花混合芽:發育成花和葉【自主學習二】芽的結構和發育小組合作觀察無花果枝芽的結構,教師出示任務和注意事項任務1:用放大鏡觀察無花果枝芽的結構實驗要求:1.組長主刀解剖枝芽再借助放大鏡觀察枝芽的縱剖結構。2.4人小組,由組長調試好觀察結果,而后組員依次觀察。3.對待科學探究實驗要嚴肅認真,實事求是。4.5分鐘完成實驗。分組派代表展示實驗結果。注意事項:(1)使用刀片要注意安全。(2切開枝芽時,在芽的中央進行縱切。(3)溫馨提示:縱切時避免出現“剖偏”現象,影響對芽的結構觀察。任務2:對照課本35頁示意圖描述枝芽的結構名稱,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然后教材文本,說出各部分的發育情況,小組之間競爭,先完成者為優勝組。由于無花果芽比較小,為了讓學生有更形象的認識,學生觀察縱切的甘藍菜作為補充,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芽的結構。任務3:填寫實驗報告單鞏固練習:做抱起和伸展的動作,模擬芽的結構和發育,體驗枝芽的動態過程。任務4:分析頂芽和側芽的發育關系——頂端優勢播放視頻學生觀看:講解頂芽與側芽的發育關系——頂端優勢。問題引領:說出頂端優勢的概念說出保留頂端優勢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滲透德育教育:成才的方式多種多樣,成為參天大樹和低矮的行道樹都是成才。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像修剪果枝那樣及時改掉自身的缺點,發揚優點,就能成才。【自主學習三】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播放視頻學生觀看,思考以下問題問題引領:1.樹皮被環剝后,為什么傷中上方會形成樹廇?2.竹子的莖為什么不能逐年加粗?3.把帶葉的枝條插入紅墨水中,哪一部分被染紅了?請推測這部分的作用。現小組討論,思考問題的答案,小組代表回答。教師出示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示意圖小組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及作用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解剖柳樹的莖說出部分的名稱及作用,鞏固本部分內容。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我的收獲:。我的疑惑:。學習延伸:繪制枝芽的結構示意圖,標注各部分的名稱及作用【板書設計】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導出課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用實物和圖片直觀感知三種芽的不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結合課本構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的概念并落實。通過觀察,從感性認識順利上升到理性認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和做事條理的理性思維,滲透“立德樹人”學科素養。教師是保護未成年人的第一責任人,防患于未然。正確的解剖方法是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的關鍵。鞏固練習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直觀,激發學生的思維,利用位置對應關系引導學生推理芽的結構各發育成了什么,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德育教育,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用問題引領來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素養的核心是能力,能力必須在解決問題中才能解決。教師要精選并設計問題,但不能替學生解決問題。形成對木本植物莖結構和功能的整體認識。以知識樹的形式對本節內容逐層梳理,幫助學生構,打架知識框架,建知識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上冊生物《第六節芽的類型和發育》教案-濟南版.doc 八年級上冊生物《第六節芽的類型和發育》課件-濟南版.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