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12呼吸與空氣是否屬于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否學科科學學段:中段年級三年級相關領域生命世界教材書名:科學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指導思想: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嚴格按照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和實踐性為本,圍繞主要概念細化學習內容和目標,倡導探究式學習、突出科學實踐過程、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尊重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認知水平,注重聯系學生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環節層層遞進,使學生在每個環節都接受新鮮的刺激,從而產生上課興趣,達成目標。理論依據:這節課是以興趣促活動,以活動促獲得。本課引領學生在生活體驗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充分的討論交流。本課利用游戲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產生情境效應,它能有效地激勵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呼吸與運動》在《課標》中屬于生命世界中的健康生活領域。概念:空氣中的氧氣對人的呼吸具有重要意義。學習內容:研究呼吸與空氣的關系,探究人體呼吸的秘密。學習目標:認識到空氣中的氧氣對生命有重要意義。能比較吸入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本課所屬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學》三年級上冊,所在單元為第四單元《我們的呼吸》。《呼吸與空氣》是這個單元的起始課,后面是《呼吸器官》、《保護呼吸器官》。本課的主要內容是使學生認識到空氣中的氧氣對我們的生命具有重要意義,知道我們在呼吸時,吸進了空氣中的氧氣,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通過用澄清的石灰水做對比實驗來檢測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加了。分析運動前后呼吸次數的不同,進而知道運動后需要氧氣的量也會增加。學生情況:科學概念:學習者為小學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生,他們通過幾年科學課及相關科目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經歷和科學學習基礎,也積累了一些簡單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對周圍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生對研究自己的身體是非常感興趣的,且已經學習了消化器官,很迫切想知道人體其他器官及其作用。“呼吸”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進行的身體活動,學生對此有一定的了解,對空氣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學生還沒有系統地認識到呼吸的過程以及呼吸的作用。三年級學生基本能利用現有的材料設計一些簡單的實驗研究方案,但在思維的廣度與深度上存在一些差距,學生的活動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師適當地指引,從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學探究的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探究能力:三年級的學生小組內的合作交流有了一定的基礎,大部分學生會進行仔細觀察,在實驗前已具備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計劃,最后進行實驗驗證。三年級學生都喜歡實驗,興趣以致有時邊做邊玩實驗無序操作,探究習慣還需加強訓練??茖W態度:在實驗中能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驗任務,并在實驗過程中如實做好實驗記錄。能與同學相互交流,樂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學方式:學生在體驗呼吸的活動中,通過憋氣,體驗空氣對人的重要性。教學手段:1、“憋氣”游戲,激發興趣,感受空氣的重要性。2、讓學生動手收集氣體,體驗學科學的樂趣。3、對比呼出的氣體與吸進的氣體,認識二氧化碳的含量會變化。4、利用實物展臺展示,激發學生的表達意愿,更有成就感。5、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要求和注意事項等。6、利用童趣的語言組織學生,使學生樂于接受課堂要求。技術準備:電腦、展臺。(一)教師準備:1、教學課件?、小獎貼。2、準備玻璃管、燒杯,澄清的石灰水,注射器等器材。?學生準備:搜集關于空氣成分、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相關資料。教學目標(內容框架)科學概念:1、能知道人的呼吸離不開空氣。2、知道我們在呼吸時,吸進了空氣中的氧氣,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認識到空氣中的氧氣對我們的生命具有重要意義。3、能用澄清的石灰水做對比實驗,檢測出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加了,初步體驗用比較的方法研究人體內不能直接觀察到的生命活動。4、能用檢測到的呼吸前后氣體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一些數據進行分析。科學探究:1、用澄清的石灰水做對比實驗,檢測出人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初步體驗用比較的方法研究人體內不能直接觀察到的生命現象。2、通過呼吸前后檢測到的一些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科學態度:1、在實驗中能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驗任務,并在實驗過程中如實做好實驗記錄。2、能與同學相互交流,樂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3、具有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愿意采取行動保護環境。教學重難點:1、用澄清的石灰水做對比實驗,檢測出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加了。2、比較吸進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區別。3、認識到空氣中的氧氣對我們的生命具有重要意義。?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教學過程(表格描述)教學階段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置意圖技術應用時間安排創設情境1、本課開始之前,每個人來做個體驗----憋氣!等一會兒,我一說開始,大家就用手捏住自己的鼻子,捂住自己的嘴,憋住氣,體驗一下有什么感覺?我要提醒大家,切不可過度堅持,覺得不舒服了,就馬上松開手。2、談談剛才憋氣時的感覺。3、憋氣的感覺不好受,在我們憋不住的時候,我們就要干什么?生:呼吸。(板書課題《呼吸與空氣》)4、我們為什么要呼吸?我們的呼吸與空氣有什么關系呢?5、教師小結:我們的呼吸意味著生命的存在,沒有呼吸就沒有生命。體驗憋氣并回答問題。通過游戲學生深切地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過渡引入課題。學生演示2分鐘實踐制作1、師:我們知道呼吸就是吸進來,呼出去,那我們呼出的氣體和吸進的氣體一樣嗎?我們吸進來的是什么氣體?呼出去的又是什么?猜一猜,說一說。2、實驗來證明猜測。(1)出示資料師:誰來分享一下你課前收集的關于空氣成分及氧氣、二氧化碳的資料。師:課件出示相關數據扇形統計圖。(2)動手實驗????設計實驗方案:小組根據提供的實驗用品設計實驗方案并交流,說出設計實驗的依據,教師幫助完善改進。?實驗:往裝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別注入空氣和呼出的氣體,觀察有什么變化?①把相同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別倒入兩個大小相同的燒杯中。②A同學用玻璃管往其中的一杯石灰水中吹氣,B同學用注射器向石灰水中注入空氣。③觀察石灰水的變化。(吹氣時用力均勻,不要讓石灰水濺在臉上。吸進的空氣用注射器注入,可以多注入幾下,注意注射器要離開水面后才能吸入空氣。)???????實驗探究:學生選取本小組所需要的材料,進行實驗探究,填寫實驗報告。1、學生猜想并交流。2、小組設計實驗方案并交流,說出實驗的依據,師幫助完善。3、組長領取材料,學生分組實驗。教師要善于促進兒童認識的不平衡,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需要。2、課前準備,調動已有認知。質疑研討,然后學生參與實踐。3、設計實驗是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的重難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幫助學生理清研究思路的同時,還要注意鼓勵學生相互質疑、評價,這樣做在尊重學生的同時,給學生提供更多發現的機會。4、學生自主選擇方法、材料,對自己的實驗過程進行思考,認識到自己探究中應注意什么,可以發展學生的探究思維,做到先動腦再動手。小組實驗18分鐘分享交流1、通過剛才的實驗,誰能說說你們組的實驗現象以及結論。2、得出結論: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我們呼出的氣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石灰水沒有變渾濁,說明正常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較少。匯報交流。每個小組上臺匯報,其它小組補充。實驗后匯報是畫龍點睛的過程。小組展示成果,是勝利的喜悅。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就感。PPT5分鐘測量驗證指導學生使用“氣體傳感器”來測量正??諝庵卸趸嫉暮亢臀覀儭昂舫鰵怏w”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指導學生使用“氣體傳感器”來測量正??諝庵醒鯕獾暮亢臀覀儭昂舫鰵怏w”中氧氣的含量。對比測量數據,并總結。動手測量分析數據實踐驗證使學生更加尊重科學。學生實踐8分鐘拓展提高1、活動“運動與呼吸”?師:你知道你平時一分鐘呼吸多少次嗎?猜猜看??師:下面每位同學測一測自己一分鐘呼吸多少次?連續測三次。記錄下每次的次數,求出一分鐘呼吸的平均次數。(強調是平靜呼吸,不是憋氣也不是深呼吸。)師:運動后呼吸會改變嗎?想不想試試呢?咱們做下蹲運動30秒,大家把凳子放好,老師來記時,一分鐘運動開始!教師總結:人在運動時,需要更多的氧氣,所以呼吸次數會比平時增加許多。2、“氧氣會用完嗎”?地球上有72億人口,每時每刻都在呼吸,地球上所有的動物和植物也在呼吸,呼吸都要消耗氧氣,氧氣會用完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呼吸和各種燃料的燃燒都要消耗氧氣,排除二氧化碳,而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平衡需要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據統計3棵大樹一天吸收的二氧化碳約等于一個人一天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所以說,綠色植物是自動空氣凈化器。然而為了我們更好的生存下去我們一定要保護環境,保護森林,保護我們身邊的每一片綠色!?學生猜測呼吸記次數并計算平均呼吸次數。運動后馬上測一分鐘呼吸次數,學生記錄填表,比較運動前后呼吸次數的變化。觀看有關環境保護的圖片及視頻學生自測自算,影響更加深刻,同時也能引起學生對進一步探索呼吸的秘密產生濃厚的興趣。重視生命健康與環境保護教育,引導學生關愛生活、珍愛生命。PPT7分鐘板書設計??12呼吸與空氣?呼吸時,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學習效果評價設計評價方式:過程性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1.對個人評價:從聽講、發言、整理等方面給予實時的評價,評價個人表現好的地方,口頭表揚。2.對小組評價:實驗認真、有序的小組可以給自己小組貼獎勵卡,粘貼多的小組課后合影。評價量表科學知識: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知道我們在呼吸的時候,吸進了空氣中的氧氣,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諝庵械难鯕鈱ξ覀兊纳哂兄匾饬x。優秀良好及格能說出人在呼吸時需要吸入空氣中的氧氣,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能說明氧氣對人的重要意義。能說出人在呼吸時需要吸入空氣中的氧氣,大致知道呼出的氣體中有二氧化碳。能說出人呼吸時需要空氣。科學探究: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能用澄清的石灰水進行對比實驗,檢測出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優秀良好及格能設計用澄清的石灰水檢測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對比實驗,并能解釋實驗現象。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用澄清的石灰水檢測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對比實驗,并能解釋實驗現象,并能知道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這一現象。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用澄清的石灰水檢測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對比實驗。科學態度:評價內容評價標準在實驗中能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驗任務,并在實驗過程中如實做好實驗記錄。優秀良好及格在實驗中,小組同學能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驗任務,并在實驗過程中如實做好實驗記錄。在實驗中,小組同學能分工協作,并能做好實驗記錄。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分工協作,基本完成實驗任務。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能與同學相互交流,并樂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優秀良好及格能積極主動地參與一些實驗記錄和交流研討,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同時也能實事求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參與一些實驗記錄,和交流研討,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研討活動,能傾聽別人的意見。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本節課本著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而設計,促進全體學生的最佳發展,著眼學生基本素養的全面提高,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面向全體學生,以探究為核心課程具有開放性。積極倡導讓學生親生經歷一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生學習打好基礎。教學中建立學習目標,激起學習需要。以情境和目標任務來喚起學生內在的積極性。我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科學游戲“憋氣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游戲更深刻地體會到呼吸對我們的重要性。然后圍繞著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動手、動口、動腦,進行各種實踐,不斷試探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操作方式。在實踐中,老師引導學生明確方向,探究操作活動的線索,在關鍵問題上給與提示。在研究“人體吸進與呼出的氣體是否相同”環節中我才用實驗法,給學生提供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小組合作討論共同探究,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樂于助人的精神。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獲得的結果與過程結合起來,及感受知識結論又理解了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創設情境:憋氣活動,交流感受實踐制作:用澄清的石灰水做實驗分享交流:比較吸入的和呼出的氣體拓展提高:運動前后呼吸次數的變化明確要求;根據計劃,選擇實驗分析現象,體會呼出和吸入的氣體分析數據,體會二氧化碳的含量(共18張PPT)科學三年級上冊第12課呼吸與空氣你知道嗎,我們為什么要呼吸?我們的呼吸與空氣有什么關系呢?呼吸空氣,我們才能維持生命。呼吸與空氣之間到底存在什么秘密呢?搜集資料氧氣氮氣1、空氣中包含大量氮氣、氧氣,此外還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其他氣體。搜集資料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氧氣氮氣比較“吸入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注射器----向石灰水注入空氣嘴巴----向石灰水呼入氣體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我們呼出的氣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石灰水沒有變渾濁,說明正??諝庵卸趸己枯^少。正??諝舛趸己浚?.03%。“氣體傳感器”測量呼吸前二氧化碳含量“氣體傳感器”測量呼吸后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3.96%。測量結論呼吸前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0.03%呼吸后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到3.96%呼吸過程中,我們向體外排出了二氧化碳。這說明:正??諝庵醒鯕夂浚?20.9%。“氣體傳感器”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氣體傳感器”測量呼吸后“氧氣”含量測量結論呼吸前空氣中氧氣含量:20.9%呼吸后的氣體中,氧氣含量下降到16.3%呼吸過程中,我們的身體吸收了空氣中的氧氣。這說明:運動前后呼吸的變化1、運動前測一測自己一分鐘呼吸多少次?運動前后呼吸的變化2、原地下蹲30秒后,測量自己一分鐘呼吸的次數。運動前后呼吸的變化3、運動前后呼吸次數有什么不同?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運動后呼吸次數增加,說明運動的時候人需要更多的氧氣。我們的收獲1、人在呼吸過程中,我們的身體吸收了空氣中的氧氣,排出了二氧化碳。2、要維持生命,就必須不停地呼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呼吸與空氣》教學設計.doc 一分鐘時鐘.swf 體驗呼吸.wmv 呼吸與空氣.pptx 實驗2.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