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師 班級 版本 人教版 課題 第一節 《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 課型 新授課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 簡述DNA重組技術所需三種工具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推測限制酶作用機理、分析與評判質粒作用,形成理性思維和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認同基因工程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 2、在科學史料中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認同體會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提高社會責任感。 教學 重點 DNA重組技術所需的三種基本工具的作用 教學難點 基因工程載體需要具備的條件 教 學 內 容 設 計 和 教 學 方 法 選 擇 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意圖 教學過程 【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聯系生活:1、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基因工程的產物? 2、請大家觀察這兩張棉花的圖片,說出它們有什么區別? 經典實例呈現基因工程:科學家把蘇云金芽孢桿菌中的毒蛋白基因導入到棉花細胞中,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來表達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最終獲得了能產生毒蛋白的棉花,實現了不同物種間基因的交流,這是雜交育種無法跨越的障礙。 【基因工程概念】 學生活動:閱讀基因工程概念,語調體現關鍵詞: 這項技術是在體外進行的、可以獲得新的生物類型或生物產品,DNA分子水平上對基因的操作,也叫DNA重組技術。 要實現基因工程的操作需要相應的理論和技術的支撐,科技探索之路為大家呈現了基因工程誕生的基礎,經過大家昨天的預習,我們從中提煉出這個概念圖,正是因為有無數科學家研究了基因的基本理論,我們才設想去對基因進行改造,正是許多工具的發現和技術的發明讓這些設想成為了可能,其實,從基因工程的誕生發展我們也能感悟到,任何一項基礎科學研究都無法估量它的價值,誰能想到沃森克里克提出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開創了一個分子生物學時代,科研是枯燥的,就像我們高中階段的學習,但是,就像你無法估計一項研究的價值,你也無法衡量現在的價值,那需要你用自己的頭腦,和你手中的筆,來書寫自己的價值,書寫自己的人生篇章。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分子手術刀】 提出問題,學生閱讀教材解決問題 ①限制酶主要從哪種生物體內提取? 補充:原核生物沒有免疫系統,很容易受到外界DNA的入侵,而限制酶就是細菌保護自身的武器,因為限制酶可以切割外界入侵的DNA,讓它失效,這也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②限制酶切割的是哪種化學鍵? ③限制酶具有什么特點?如何理解“限制”? ④限制酶切割方式有哪些?它們分別產生的結果是什么? 【DNA連接酶——分子縫合針】 ①DNA連接酶的種類有哪些? 它們分別來源于哪種生物,具有什么作用? ②DNA 連接酶與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嗎?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補充:DNA連接酶可以連接雙鏈片段縫合磷酸二酯鍵,聚合酶在DNA復制時起作用,一條母鏈做模板,正在復制形成子鏈,聚合酶可以實現子鏈的延長,將游離的核苷酸連在子鏈上,縫合磷酸二酯鍵,需要模板。 【載體——分子運輸車】 ①載體作為運輸車,怎樣才能讓抗蟲基因坐上去呢?需要哪些工具酶? ②載體如果被棉花細胞排斥而無法穩定存在,還能否讓抗蟲基因穩定存在呢?載體具備什么條件能讓抗蟲基因大量表達? ③怎樣得知重組DNA分子是否成功進入了棉花細胞中呢? ④為什么構建人胰島素基因表達載體時,人們選用的是大腸桿菌體內的質粒,而不是霍亂弧菌體內的質粒?這說明作為載體其必須具備怎樣的條件? 比喻:標記基因相當于車載的全球GPS定位系統,能定位質粒的位置,比如當重組的質粒進入棉花細胞后,這個棉花細胞就具有了抵抗氨芐青霉素的能力。 追問:基因工程載體除了質粒外,還有哪些? 天然的質粒可以直接用作基因工程載體嗎?為什么? 【課堂總結】 從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感受到基因工程離我們并不遙遠。 舊知和新知的碰撞,學生理解基因工程產生的原因。 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 學生認同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催生了基因工程,感悟科研的價值、 科學探究的過程。 按照:提出問題——閱讀教材——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方式 比喻形象生動,降低學生理解難度 問題逐個呈現,符合學生的思維邏輯,最終生成概念 加深對載體具備條件的理解 課堂教學檢測 質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載體,它的主要特點是 ①能自我復制 ②不能自我復制 ③結構很小 ④成分是蛋白質 ⑤環狀RNA分子 ⑥環狀DNA分子 ⑦鏈狀DNA分子 ⑧能“友好”地“借居”在宿主細胞中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①③⑥⑧ D. ②④⑤⑦ 板 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