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細菌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細菌的形態結構。 (2)舉例說明細菌的生活特點,如營養方式和呼吸類型。 (3)列舉細菌對人類的益處,說出細菌的危害及其預防措施 能力目標: (1)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菌的結構。 (2)嘗試模擬細菌的分裂生殖過程。 情感目標: (1)通過了解細菌與人類的關系,確立一分為二的觀點。 (2)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細菌性傳染病。 二、教學重點:細菌的基本生理特征。 三、教學難點:比較細菌、植物、動物結構上的不同。 四、教學方法:實驗、講述、自學 五、教學手段:多媒體、圖片 六、設計思路 本節課以“細菌”為主題講述了細菌的形態、繁殖等生理特征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整體難度不大,探究實驗也比較簡單。通過多媒體展示細菌的內部結構,并與植物、動物相比較得出結論。在細菌繁殖實驗中,以大米取代大豆,進行實驗。在知識鏈和探究竟環節中,以學生自學和展示的形式進行。并添加家庭牛奶的制備,讓學生回家自己制備,提高學習興趣。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身 邊 事 1.多媒體演示: 以非典、艾滋病、禽流感為例說說病毒的危害;以乳酸菌為例說說細菌的用途;以實用和藥用的真菌,展示真菌的作用。 2.以課本上“身邊事”的例子切入今天的主題“細菌”。 3日常生活:夏季食物變酸了怎么回事? 觀看,并說出自己的實際經驗。 可能回答有細菌等 讓學生體會到細菌的存在 探 究 竟 學 生 活 動 1 1.引導學生先從低倍鏡觀察,再用高倍鏡觀察細菌。(注意:不要將鏡頭碰及玻片)并說說細菌從形態上分有哪些分類?每一種分類有哪些種類? 2.用掛圖或者多媒體圖片展示細菌的結構模式圖,并讓學生將其與植物和動物細胞進行比較。填寫下表: 種類 細胞壁 細胞核 附屬結構 葉綠素 細菌 植物 動物 3.說說細菌的附屬結構:莢膜、鞭毛、芽孢有怎樣的作用? 為什么短時間能有那么多細菌使食物變質呢? 該實驗比較簡單,可放手讓學生去做,說說到10代時,一共有多少細菌個數。體會細菌繁殖速度之快,并思考細菌會不會這樣一直繁殖下去?(實驗中可以換成大米更方便一些) 1.實驗,觀察玻片。 2.比較三者的不同,填表。 3.猜測細菌的特殊結構的作用。 讓學生從想象一直到真正接觸了,看到了細菌。 體會細菌的繁殖及速度, 為細菌的危害打基礎。 學 生 活 動 2 討論為什么高溫處理能夠使牛奶保存時間加長? 體會高溫殺菌的措施 學 生 活 動 3 確立主題: 1.細菌的功勞 2.細菌的危害和防治 讓學生自己準備,老師可提供素材,請學生講述完成。 閱讀、講述、接受其他學生的提問。 我 的 收 獲 1.細菌的基本形態,與動物和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細菌的特殊結構的作用。 2.細菌是如何生活的?吸收哪些營養物質呢? 3.細菌是如何繁殖的?速度怎樣? 4.細菌的分布如何?有怎樣的應用呢?(極端微生物) 請學生一其中某一個為主題,作為自己講解的內容。 回顧反思 增強學生歸納總結能力閱讀能力 表達自己的觀點 七、板書設計 第一章 細菌 一、細菌的形態:單細胞個體,從形態上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類。 細菌的結構特點:①有的細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動。 ②有的細菌在細胞壁外有莢膜、具有保護作用。 二、細菌生命活動特點:腐生——是從已死的或腐爛的動植物組織中獲得有機物。 寄生——是從活的動植物體內或體表來吸取有機物來生活。 呼吸方式 ------好氧和厭氧 三、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八、課后反思 教學反思:對于本節課的設計,我想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還有學生實驗,把渺小的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細菌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深入了解有關細菌的知識。本節課做到了實驗與多媒體的緊密結合,不僅使學生復習了顯微鏡的使用,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還通過多媒體使他們對細菌有了感性的認識,提高了學習興趣,對知識的掌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足之處是內容的銜接應更緊密,比如多媒體的應用和實驗,應先讓學生探究得出結論,再播放動畫,學生就會容易接受,而且印象深刻。還有關于細菌的營養,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抽象,應做好相應的課件,效果會更好。當然,在教學中我還應繼續努力,不斷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