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周學平:2011年全國中考歷史卷十佳新素材題2011年全國中考歷史試卷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其中,試題中引用的新素材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新素材,稍加利用,就可以成為新題,故筆者不才,精心挑選如下十則,共師生參考與思考。一、古代錢幣例1.(安徽省)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攜帶的貨幣是( )A. 開元通寶 B. 刀形幣 C. 秦圓形方孔錢 D. 交子解析:本題圖文結合,并巧妙創設歷史情境,一題包含三個知識點:一是秦統一了貨幣;二是秦統一全國;三是秦朝的疆域。既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又考查了讀圖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熟悉每一種貨幣使用的時代和地區。A項的開元通寶是唐朝貨幣; B項刀形幣是戰國時期齊國貨幣;C項圓形方孔錢是秦統一后使用的貨幣;D項交子是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的紙幣。題干中“公元前210年”可知,商人處在秦統一后,所攜帶的應是秦統一后的貨幣。答案:C [討論:這個題正如學平分析的一樣,有許多考量包含其中。但細想一下,“吹毛求疵”來看,也有想當然的痕跡,秦朝統一貨幣,推行的雖然是秦國早已使用的半兩錢,但在當時的環境下,尤其是商品經濟并不發達、交通和信息并不如今天所想像的通暢時,前210年之際,“商人”就一定使用圓形方孔錢?誠然,AD項易排除,但偏生還有B項存在,就使整題更顯“雞蛋里有根骨頭了”。]二、白話教材例2.(江西省)右圖所示書頁出自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陳榮袞編寫的白話教材《婦孺三字書》。(注:時--時;開--開;豐--豐;廣東--廣東;國--國;圓明園--圓明園;燒--燒)根據圖片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咸豐十年”是( )A.1840年 B.1842年C.1856年 D.1860年解析:本題以清末民初《婦孺三字書》命題,使試題的風格顯得清新靈活。試題創設的情境非常好,既結合了教材所學知識,又達到了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遷移的作用。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圓明園放火燒”這句話,學生很容易知道火燒圓明園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的事情。根據所學知識,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并火燒圓明園,故“咸豐十年”是1860年。答案:D三、數據表格例3.(湖南省湘潭市) 白人 黑人 混血人種 原住民1490年 0 0 0 50,000,0001570年 138,000 235,000 25,000 9,700,0001650年 725,000 815,000 644,000 9,105,0001852年 1,319,000 1,188,000 6,252,000 8,211,300上表是某大洲15~19世紀居民人種變化的估計數值,通過對表中信息的解讀,你認為最有可能的是( )A.亞洲 B.歐洲 C.非洲 D.美洲解析:這是一道關于罪惡的三角貿易的圖表題,要求學生根據圖表中數據變化進行判斷,要認真分析才能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判斷。本題需要學生首先讀懂表格數據變化,從表中可以看到白人和黑人、混血人種都在增加,只有原住民呈減少趨勢。聯系近代史,這一現象應該是新航路開辟后帶來的,只有美洲的人種變化比較顯著。答案:D四、歷史歌曲例4.(湖北省恩施州)“我曾修過一條鐵路,使它運行讓它與時間賽跑,我曾修過一條鐵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給我一角錢嗎?我曾建過一座塔樓,直逼太陽,用了磚瓦、柳釘和石灰。我曾建過一座塔樓,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給我一角錢嗎?”這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流行的一首歌曲,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圖景,美國領導人采取了什么措施來解決此問題( )A.領導大陸軍進行獨立戰爭B.頒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領導北方軍隊進行革命C.推行“新政”,用國家干預經濟的辦法,使經濟盡快復蘇D.建立強權政府,推行法西斯統治解析:題干以歌曲為素材設置情景,描述了美國經濟一片蕭條景象。結合所學知識這是是由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經濟大危機造成,面對經濟大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實施了新政,幫助美國度過了難關。答案:C五、坐標示意例5. (安徽省)下圖是1949-2009年中國與外國建交狀況曲線圖,新中國出現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中美關系的改善C.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D.蘇聯解體解析:本題以數學上常見的曲線圖為素材,反映了建國后中國與外國建交情況。本題考查學生將圖表和知識相結合,考查了學生識記、讀圖、分析能力,首先學生要能讀懂圖,知道新中國出現第二次建交高峰是何時,其次要能分析出現建交高峰的原因,對學生的要求較高。新中國第一次建交高峰是建國初主要是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及周邊鄰國與中國建交;第二次建交高峰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主要原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其直接原因是中美關系的改善。答案:B。六、地圖填充例6.(河南省)“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美好愿望最早實現的地點在右圖中的字母代號是( )解析:這是一道考查學生對“第一個五年計劃”成就了解情況的讀圖題,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再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指的是武漢長江大橋,然后再在圖上找出所在具體位置。答案:D這是典型的讀圖題,要得出答案,要求學生一定要先明白題干中的材料指的是什么,然后再找出在圖中的具體位置。七、高考作文例7.(江蘇省鹽城市)“文章合為時而著”,高考作文題也能彰顯時代精神。1956年全國高考作文題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義是( )A.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人民過上好日子 B.大躍進運動使人民豐衣足食C.人民公社化運動改善了人民生活 D.改革開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解析:本題以1956年全國高考作文題——《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為引子,較為新穎。本題從兩個方面對學生提出了要求:一是理解“幸福的年代”的含義,不能是產生消極影響的歷史事件,二是這個歷史事件發生在1956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不符合第一個要求,故B、C排除;改革開放在1978年之后,D項也不對;發生在1956年的只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使人民過上好日子。答案:A八、宣傳海報例8.(重慶市)右圖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戰爭宣傳海報,主題是“全力以赴,摧毀日本”,它最早可能出現于( )A.1941年 B.1942年C.1943年 D.1944年解析:今年是珍珠港事件爆發70周年,本題以宣傳海報的形式巧妙考查學生對這一社會熱點的理解和認識,知道1941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美、英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大戰達到了最大規模,所以答案為A,1941年。答案:A以往在中考題曾經出現過漫畫題,本題以戰爭宣傳海報的形式考查,雖然是第一次出現,但解題步驟與漫畫題有類似之處。十、歷史之船例10.(山東省煙臺市)(10分)船,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通常為一種交通工具。但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船可能承載著一個故事,一段歷史,甚至一個民族的興衰榮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友誼之船】材料一 右圖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日本館里展出的遣唐使船,它是中日友好交往的紀念,也是中日友好交流的見證。材料二 左圖是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時的海船。鄭和曾率領規模巨大的船隊七次出海遠航,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1)遣唐使船和鄭和西下的進出,昭示著交流、發展的時代旋律。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遣唐使船滿載著中國先進的制度、文化,給當時的日本社會帶來了怎樣的巨大變化?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作用又是什么?(4分)【侵略之船】材料三 右圖是1840年鴉片戰爭時英國侵略者乘坐的兵船。這些兵船越過茫茫大西洋撞開了中國的大門。它載著侵略者的貪欲,也載來了中國人民的災難。清政府這艘古老之“船”開始處于風雨飄搖之中。(3)蕞爾小國的“兵船”擊碎了“天朝上國”的迷夢,這昭示了古老中國的衰落,也是英國崛起的見證。請你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近代英國崛起的原因。(4分)【革命之船】材料四 1917年10月24日晚,右圖所示“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向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發起了最后攻擊的炮聲,宣告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材料五 在“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駛向成功彼岸后不久,中國嘉興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也開始起航,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俄國十月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著怎樣的關系?(2分)解析:本題以船為載體,考查與船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分別從友誼之船、侵略之船、革命之船等角度,考查了大化改新、鄭和下西洋、英國的崛起、十月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知識點。答案:(1)變化:實行大化改新,促使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歷史作用: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和友好往來。(4分)(2)①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2分)②進行瘋狂的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1分)③率先完成工業革命。(1分)(3)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