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姓名 工作單位 年級學科 七年級生物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知識點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植株的生長,幼根的生長、枝條是芽發育成的、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本節簡要介紹了幼根的生長、芽(確切地說是葉芽)的發育,以及植株的營養。其中“幼根的生長”側重于“生長”這一動態的生命現象;關于“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新教材在內容上已經刪去了許多有關芽的種類和結構方面的名詞、概念,大大降低了知識難度;在植物生長需要的無機鹽方面,側重于直觀的營養缺乏癥狀的觀察上。教材倡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調查,明確各種無機鹽的作用。本節內容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描述根的生長和枝條的發育過程。 2.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3.調查了解無機鹽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初步認識化肥對環境的危害,培養環保意識,認同合理施肥,領悟科學方法。 教學重點:描述根的結構功能和生長、枝條的發育過程。 教學難點:分析處理數據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利用多媒體課件來認識根尖各部分的名稱及功能,課堂重在讓學生認識各部分的名稱和功能,借助書上的黑體字理解根生長的原因。芽的發育較抽象,利用媒體的展示化難為易,根據老師提供的枝條認識頂芽和側芽,認同枝條是由芽發育而來的。植物生長與無機鹽的關系,媒體展示植物缺乏某種無機鹽時出現的癥狀,通過分析討論、歸納,師生合作總結出含氮、磷、鉀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 四、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幼苗生長的過程,依圖提問:1、種子萌發以后長成了幼苗,幼苗又是怎樣長成參天大樹的呢?2、植株的生長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問題引導、自主探究 任務一:同學們結合實驗和數據完成相關問題 1.分發已經長出根毛的幼苗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根尖的結構,認識根冠和成熟區,結合書上的知識了解根尖各部分的名稱及功能。 2.展示多媒體課件,通過數據分析得出根生長最快的是什么部位? 3.分析根生長的原因。 總結要點 根尖的結構分為四個部分:成熟區,伸長區,分生區和根冠。根之所以能夠生長是因為分生區不斷分裂增加新的細胞,伸長區細胞的體積不斷增大的結果。 任務二:同學們自主閱讀教材P98-99,思考以下問題: 導入:“碧玉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萬條枝條及其綠葉都是什么發育而來的? 2.芽是怎樣發育成枝條的?(出示多媒體課件),理解芽的結構,你能描述該過程嗎? 3.莖是怎樣加粗生長的? 總結要點??枝條是由芽發育而來的。 任務三: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 1.人需要補充各種各樣的鈣、鐵、鋅等無機鹽,那么植株生長也需要無機鹽嗎?還需要哪些營養物質? 2.通過看玉米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餾水中的生長情況得出需要哪些無機鹽? 3.農業生產上常用哪些肥料?它們主要含哪些無機鹽?缺少這些無機鹽會出現什么病癥?(多媒體展示植株缺乏某種無機鹽時所出現的癥狀) 4.施肥時應注意什么問題?一次施肥太多,會造成什么后果?如何做到合理施肥? 總結要點 植物需要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 視野拓展? 感悟提升? 科學、技術、社會:無土栽培 結合課件簡單的給同學講解無土栽培技術,通過無土栽培的學習,開拓學生視野。 梳理總結?反思升華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多媒體展示幼苗生長的過程,依圖提問 1、種子萌發以后長成了幼苗,幼苗又是怎樣長成參天大樹的呢?2、植株的生長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問題引導、自主探究 同學們結合實驗和數據完成相關問題 讓學生學會觀察,并通過觀察得到結論。 問題引導、自主探究 同學們自主閱讀教材P98-99,思考以下問題 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并學會小組合作。 通過圖片和實驗引導學生 學生討論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 讓學生學會觀察和總結 六、教學板書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根生長最快的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靠____________________ 植株的生長 發育成枝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生長需要最多的無機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