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97280012636500專題07人體健康 模塊一 來自微生物的威脅 1. 19世紀60年代,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提出,微生物是引起某種疾病的根源,殺死這些微生物能避免疾病的傳染。 2. 什么是細菌:①一種單細胞的原核生物;②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③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核質;無成形的細胞核。④種類:桿菌、球菌、螺旋菌 細菌危害人體健康的途徑:①有些細菌能侵入并破壞人體細胞。②有些細菌不侵入細胞內,但能產生一種能破壞細胞的毒素。 3.炭疽:由炭疽桿菌引起的疾病。人類感染炭疽病的3種途徑:①因食用被炭疽桿菌污染的食物,引起人的腸炭疽---飲食傳播;②因擦傷或割傷人的皮膚,感染了炭疽桿菌,引起皮膚炭疽---接觸傷口傳播;③因吸入漂浮在空氣中的炭疽桿菌孢子而感染,引起肺炭疽---空氣和飛沫傳播 3.抗生素是一種能夠在不損傷人體細胞的條件下殺死細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細菌或真菌自然合成。青霉素(英國微生物學家弗來明在1928年發(fā)現(xiàn))作用:青霉素可以使細菌的細胞壁變薄,并使細菌破裂。 4.細菌引起的常見疾病 疾病 致病細菌 感染途徑 疾病 致病細菌 感染途徑 細菌性痢疾 痢疾桿菌 糞—口傳播 肺結核 結核桿菌 飛沫傳播 破傷風 破傷風桿菌 接觸傳播 霍亂 霍亂桿菌 水、食物、 蒼蠅傳播 淋病 淋病雙球菌 性接觸 病毒引起的常見疾病: 飛沫等傳播 冠狀病毒 SARS 性接觸 皰皰疹病毒Ⅱ型 生殖器皰疹 飛沫傳播 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糞—口傳播糞 脊髓灰質炎病毒 脊髓灰質炎 甲:糞—口傳播 乙:血液、性接觸和母嬰傳播 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主要感染途徑 致病細菌 疾病 飛沫等傳播 冠狀病毒 SARS 性接觸 皰皰疹病毒Ⅱ型 生殖器皰疹 飛沫傳播 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糞—口傳播糞 脊髓灰質炎病毒 脊髓灰質炎 甲:糞—口傳播 乙:血液、性接觸和母嬰傳播 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主要感染途徑 致病細菌 疾病 如圖顯示了實驗結果,仔細觀察,浸有不同濃度青霉素的圓紙片周圍的清晰區(qū)無細菌,清晰區(qū)面 積與青霉素濃度成正比。出現(xiàn)以上實驗結果的原因是:青霉素能殺死細菌,濃度越高效果越好。 青霉素可以使細菌的細胞壁變薄,并使細菌破裂。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1943年開始投入 使用)。 霉素 蒸餾水 細菌滋生 霉素 蒸餾水 細菌滋生 6. 病毒:個體微小,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 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沒有細胞結構。 7.活動(見P70):什么時候流感(或當?shù)赜刹《疽鸬募膊。┑陌l(fā)病率最高?(調查) ①明確調查目的;②確定調查對象;③編制調查表;④實施調查;⑤統(tǒng)計原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8. 流感的流行必須具備什么條件?(流感的流行的三環(huán)節(jié)) 病原體:是指使人或動物發(fā)生傳染病的生物。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和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 預防的方法:①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 ②流感流行期間,盡量少到公共場所。 ③進行流感病毒疫苗接種。 傳播途徑:①空氣傳播:(流感等)②水傳播:(甲肝等)③土壤傳播:(蛔蟲病等)④飲食傳播:(腸道傳染病等)⑤蟲媒傳播:(乙型腦炎等)⑥接觸傳播:(狂犬病等)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種禽類(家禽和野禽)傳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現(xiàn)為輕度的呼吸道癥狀、消化道癥狀,死亡率較低;或表現(xiàn)為較嚴重的全身性、出血性、敗血性癥狀,死亡率較高。這種癥狀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決定的。 模塊二 身體防衛(wèi) 1. 讀圖:找出人體防御病原體入侵的防線有哪些? (1)皮膚: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體進入人體 (2)皮膚、呼吸道分泌物有殺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擺動,清除異物和病菌 (4)淚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殺死病菌 2. 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組成:皮膚、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功能:阻擋或殺死病原體,不讓病原體侵入人體。保護自身免受病患的兩種方法:一是防止病體侵入體內;二是抵抗已侵入人體內的病原體。 第二道防線是血液中的吞噬細胞、吞噬細胞在組織中吞食和消化病原體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滅病原體。(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組成有:皮膚屏障作用;吞噬細胞和體液(淚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殺菌作用;干擾素對病毒的抑制作用。) 第三道防線是后天獲得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抗原:進入人體后能和淋巴細胞產生免疫反應的任何體外物質,包括:細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組織(癌細胞)等 抗體:B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質。人們通常也稱為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體產生的毒素。①抗體附在病原體上,病原體被溶解及殺死;②抗體附在病原體表面,使病原體更易被吞噬細胞吞噬;③病原體被抗體粘結在一起,以致不能進入細胞或繁殖。 類型 淋巴細胞 病原體所在 產生免疫物質 防御方式 體液免疫 B淋巴細胞 細胞外 抗體 產生抗體,消滅抗原 細胞免疫 T淋巴細胞 細胞內 直接作用 或釋放淋巴因子 消滅和清除異物 3.人工免疫:人體通過接種疫苗獲得的免疫 分類:人工自動免疫:接種抗原,人體產生相應抗體;人工被動免疫:注入特異性抗體或淋巴因子 計劃免疫:衛(wèi)生防疫部門有計劃地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使他們獲得免疫, 來控制和消滅某種傳染病。如:乙腦疫苗: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腦菌苗: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4.人體的免疫功能:(1)抗傳染免疫功能(防御感染) :皮膚的屏障作用等 ;(2) 免疫監(jiān)視的功能:識別清除異常細胞;(3)保持自我穩(wěn)定的功能 消除衰老死亡細胞。免疫功能失調:過敏反應---免疫功能過強;自身免疫病—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其主要傳播途徑:性接觸;血液和精液傳播;母嬰傳播。 模塊三 非傳染性疾病 1. 當前,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腦血管意外和冠心病更是號稱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2.腫瘤是一種細胞性疾病,其腫瘤細胞由正常細胞轉變而來。腫瘤細胞特點:能不間斷地進行分裂,形成腫瘤。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相同點:都能不間斷的分裂。不同點:前者局限于原發(fā)部位,后者能轉移并侵犯新組織,從而在病人體內廣泛播散。由上皮細胞形成的惡性腫瘤叫做癌。癌癥致死的原因:在體內廣泛擴散,耗盡患者的營養(yǎng),使病人消瘦衰弱,或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終導致患者死亡。引起癌癥的主要因素有(1)不良的飲食習慣和吸煙是致癌的一個因素。(2)腌制食品中的亞硝酸鹽,霉變食品中黃曲霉素,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芘等都是致癌物質。(3)喜食高脂肪、高鹽的食物及偏食,都容易使人患癌。 3. 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是由于膽固醇和其他脂肪類物質在動脈管腔內堆積,動脈管壁失去彈性而變硬,同時引起管腔狹窄。(1)動脈硬化發(fā)生在冠狀動脈:得冠心病。輕者:腦悶氣喘。心肌暫時性缺血-心絞痛;冠狀動脈栓塞或痙摩――心肌梗塞。(2)發(fā)生在腦動脈:凝血塊堵塞――腦血栓;加高血壓――腦血管破裂,腦血管痙攣。以上引起各種病變,俗稱中風,醫(yī)學上稱腦血管意外。 4.實驗:血管阻塞對血液流動的影響。該實驗中,大玻璃管模擬血管,水模擬血液,橡皮泥模擬膽固醇等脂類物質。該實驗說明:如果膽固醇等脂類物質堆積在血管內,血液的流動會減緩。如果血管已經變狹窄了,血流仍要維持原來的速度,就必然要引起血管堵塞或破裂。 5.目前我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收縮壓持續(xù)大于18.7千帕或舒張壓大于12.0千帕。 6.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缺乏,引起血糖濃度升高,以致腎臟無法將經過腎臟血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于是葡萄糖隨尿液排出。糖尿病難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辦法有:注射胰島素,控制和調節(jié)飲食,適當鍛煉等。 模塊四 人的運動系統(tǒng)和保健 人體的骨骼?運動系統(tǒng):是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組成的。人體的骨骼共有206塊骨,它們彼此通過骨連結構成一個完整的骨架。?骨骼劃分:頭骨(又稱顱骨) 、軀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脊?? 柱:由許多椎骨連結而成。人體的脊柱從側面看有四個生理彎曲,這些生理彎曲使人體能處于直立狀態(tài),并且使脊柱像彈簧一樣富有彈性。? 骨的結構和成分?骨骼分類:長骨、短骨、扁骨、不規(guī)則骨等。? 長骨組成:由骨膜、骨質、骨髓等部分構成。骨膜內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對骨有營養(yǎng)作用。骨質有骨松質和骨 密質兩種。骨髓分布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空隙內,紅色的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骨?成?分: 是由柔韌的有機物和脆硬的無機物組成的。骨中的這些成分的含量所顯示出的物理特性,是隨著人的 年齡的變化而變化的。 骨?連? 結:不動連結、微動連結和活動連結。? 骨連結作用:使骨骼既能支撐身體,保護內臟,又適合運動。? 關?? 節(jié):活動連結也稱為關節(jié),是骨連結的主要形式。由關節(jié)面、關節(jié)腔、關節(jié)囊三部分構成。? 骨骼肌?組?? 成:包括肌腹和肌腱兩部分。? 作?? 用:多組骨骼肌肌群在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的動作。? 衛(wèi)生與保健? 體育鍛煉的作用:可使關節(jié)囊增厚、韌帶增粗,從而加強關節(jié)的牢固性。? 易錯提示:(1)骨和骨骼是不同的。骨骼是由多塊骨通過骨連結構成的整體。(2)神經控制骨骼肌的正常收縮和舒張運動。當支配某些骨骼肌的神經受到損傷時,這些肌肉就可能麻痹或癱瘓,甚至導致皺縮。(3)體育鍛煉可以使肌纖維粗壯有力但不能增加肌細胞數(shù)量。? 規(guī)律總結:(1)骨雖然堅硬,但可塑性很強。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人,骨質比較堅實粗厚;長期臥床的病人,骨質就較細弱而疏松。(2)骨骼肌內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血管供給肌細胞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并將肌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和廢氣帶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