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作業(七) 權利保障 于法有據(建議用時:40分鐘)◎知識點一 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1.王某雇鄒某為自己鋸柴,沒想到在鋸柴過程中,鄒某右手大拇指不幸被電鋸鋸傷,造成該手指末端截肢。鄒某花費醫療費2014.3元,因賠償問題雙方發生爭執,鄒某將王某告至人民法院。法院最終判鄒某勝訴。按照有關規定,王某( )A.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因為鄒某的手是他自己不小心傷的B.應當表示同情,賠禮道歉C.除了賠償醫療費外,還應該賠償誤工費等費用D.應該賠償醫療費C [鄒某受傷與王某鋸柴之間存在因果聯系,王某負有侵權責任,應當賠償醫療費、誤工費等。]2.某雜志為追求“吸睛率”,擴大雜志銷量,精心“炮制”了某著名影星甲某和只有一面之緣的影星乙的一段緋聞,給甲某帶來了極大的精神痛苦,為此甲某將該雜志社告到了法院。根據相關法律,該案中雜志社適用的法律責任承擔方式是( )①定金罰則?、诨謴兔u?、鄯颠€財產?、苜r禮道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B [①是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③為侵犯財產權的承擔方式,②④符合題意。]3.某報社未經丁某許可,擅自在其出版的報紙上刊登詩歌《山賦》,與丁某的《山賦》作品內容相同,且署名為《童心》。由此可見,該報社( )①侵犯了丁某的署名權 ②應承擔民事違約責任③應承擔民事侵權責任?、芮址噶硕∧车陌l表權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B [該報社未經丁某許可,擅自刊登丁某的詩歌《山賦》并以《童心》來署名,這侵犯了丁某的署名權,①正確;該報社與丁某并未簽署合同,報社不涉及違約的問題,②不選;該報社侵犯了丁某的署名權,應承擔民事侵權責任,③正確;該報社并沒有侵犯丁某的發表權,④不選。]4.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如果法律沒有特別規定,普通的訴訟時效期間是( )A.一年 B.三年 C.五年 D.二十年B [我國民法總則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5.某國公主到中國旅游,尤喜民間菜肴,某日,走進“圓緣”餐廳就餐,在一盤菜肴中吃到一只碩大的蟑螂,立即暈倒,經搶救,才得以脫險?!皥A緣”餐廳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A.構成違約行為,不構成侵權行為,只承擔違約責任B.構成侵權行為,不構成違約行為,只承擔侵權責任C.既構成違約行為,又構成侵權行為,既承擔違約責任,又承擔侵權責任D.既構成違約行為,又構成侵權行為,根據某國公主的請求,或承擔違約責任,或承擔侵權責任D [“圓緣”餐廳應該提供干凈的食物,因此“圓緣”餐廳的行為既構成違約行為;一盤菜肴中吃到一只碩大的蟑螂,立即暈倒,經搶救,才得以脫險,說明“圓緣”餐廳又構成侵權行為,侵犯了公主的人身安全。在責任承擔上,根據受害人之請求,或承擔侵權責任,或承擔違約責任。]◎知識點二 侵權責任中的情理法6.飛躍公司開發某殺毒軟件,在安裝程序中作了“本軟件可能存在風險,繼續安裝視為同意自己承擔一切風險”的聲明。黃某購買正版軟件,安裝時同意了該聲明。該軟件誤將操作系統視為病毒而刪除,導致黃某電腦癱瘓并丟失其所有的文件。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因黃某同意飛躍公司的免責聲明,可免除飛躍公司的賠償責任B.安裝殺毒軟件與操作系統被刪除存在因果關系,黃某有權要求飛躍公司承擔侵權責任C.黃某有權要求飛躍公司賠禮道歉D.黃某有權要求飛躍公司消除危險B [飛躍公司的免責聲明屬于格式條款,單方面免除自己義務,違反了法律強制性規定,是無效的,A不選;產品質量責任是一種無過錯責任,B入選。賠禮道歉適用于人身權侵權行為,殺毒軟件無法消除電腦的所有危險,C、D不選。]7.李某和張某是同班同學,均為7歲。因張某長得矮胖,李某在張某的照片上寫上“肉丸子”字樣,嘲笑張某。張某發怒,打破了李某的鼻子。本案中( )A.張某侵犯了李某的生命健康權,他必須承擔侵權責任B.李某侵犯了張某的姓名權,他無須承擔相應民事責任C.李某侵犯了張某的名譽權,其監護人需承擔無過錯責任D.李某侵犯了張某的肖像權,他必須承擔相應民事責任C [李某在張某的照片上寫上“肉丸子”嘲笑張某,其行為是以侮辱方式侵犯了張某的名譽權,但李某(小于8歲)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由其法定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無過錯責任),C項正確。7歲的張某打破了李某的鼻子,應由張某的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A項錯誤。材料中不涉及姓名權被侵害,侵犯姓名權要承擔責任,B不選。材料中李某也未侵犯張某的肖像權,D項不符合題意。]8.飼養的寵物致人損害的責任屬于( )①違約責任?、跓o過錯責任?、圻^錯推定責任 ④行政責任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C [飼養的寵物致人損害的責任屬于侵權責任、不是違約責任,①不選;屬于民事責任、不是行政責任,④不選。]9.甲系某品牌汽車制造商,發現已投入流通的某款車型剎車系統存在技術缺陷,即通過媒體和銷售商發布召回該款車進行技術處理的通知。乙購買該車,看到通知后立即驅車前往丙銷售公司,途中因剎車系統失靈撞上大樹,造成傷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乙有權請求甲承擔侵權責任 ②乙有權請求丙承擔懲罰性違約責任③甲的責任是過錯推定責任 ④甲的責任是無過錯責任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C [違約責任是一種救濟式、不具有懲罰性,②不選;產品質量責任是無過錯侵權責任,③不選。]10.某化工廠排放的廢水流入某湖后,發生大量魚類死亡事件。在是否承擔賠償責任問題上,該化工廠的哪個抗辯理由能成立?( )A.其排放的廢水完全符合政府規定的排放標準B.另一工廠同樣排放廢水至湖中C.該化工廠主觀上沒有任何過錯D.原告的賠償請求已經超過3年的訴訟時效D [確定是否侵權的依據是相關法律、不是政府規定,A不選;另一工廠同樣排放廢水不能免除該化工廠的責任,B不選;環境污染責任屬于無過錯責任,不以該化工廠的是否故意或過失為轉移;追究侵權責任的訴訟時效為三年,D正確。]11.甲將數箱蜜蜂放在自家院中槐樹下采蜜。乙因家里孩子結婚疏于管理導致家里的牛逃出牛圈、沖入甲家院內,撞翻蜂箱,使來甲家串門的丙被蜇傷,經住院治療后痊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甲無過錯,不應對丙的醫療費用承擔民事責任 ②乙疏于管理導致牛撞翻蜂箱,與丙的受傷存在因果聯系,丙可向乙提出賠償要求?、奂浊址噶吮纳】禉啵瑧敵袚韶熑巍、芤覒搶Ρ尼t療費用承擔全部民事責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B [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不論其有無過錯均有責任,①不選;乙飼養動物過失致人損害,需要承擔侵權責任,②入選;丙被蜇傷屬于侵犯生命健康權的表現,③入選;甲與乙飼養動物與丙受傷有因果關系,均負有法律責任,④不選。]12.甲公司鋪設管道,在路中挖一深坑,設置了路障和警示標志。乙駕車撞倒全部標志、沒有恢復警示標志揚長而去,致丙騎摩托車途經該地時避讓不及而駛向人行道造成丁輕傷。(1)經法院判定,乙對丁的輕傷負有民事責任。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乙的責任性質。(2)法院判定乙承擔責任的依據是什么?(3)乙承擔責任有哪些選擇?[解析] 第(1)問,需要結合民法有關人身權的有關規定分析;第(2)問,需要結合侵權責任的構成因素分析;第(3)問,需要結合人身權侵權的特點選擇。[答案] (1)乙侵犯了丁的生命健康權,是一種對人身權的侵權責任。(2)構成侵權責任的一般情形是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的民事權益。乙駕車撞倒全部標志、沒有恢復是一種主觀故意行為,丁的人身傷害是丁的合法的生命健康權的損害,而這種傷害與乙的過錯有因果關系,因而乙負有對丁的侵權責任。(3)賠禮道歉、賠償損失(醫療費、誤工費等)。13.2019年6月20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依法對周某的小說《錦繡未央》涉嫌抄襲事件進行一審宣判,包括沈某(被侵權作品《身歷六帝寵不衰》)在內的12位作家訴《錦繡未央》系列抄襲案全部勝訴。法院認定周某在《錦繡未央》一書中未經許可抄襲了原告作品中的大量語句和情節并在網站進行傳播,該小說無論在語句表達、人物塑造、情節結構、故事核心等方面與原告的作品都是一致的,嚴重侵害了原告作品的權利,判令抄襲行為成立。(1)從著作權角度,說明法院對本案判決的依據。(2)周某作為侵權方應承擔何種民事責任及承擔的方式是什么?[解析] 第(1)問,本題屬于原因類試題。解答此題要明確此題的知識范圍是“著作權”原理知識,屬于微觀考查。同時要明確著作權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兩個方面,結合材料可知應從著作財產權角度進行具體分析。第(2)問,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試題。解答此題要明確此題的知識范圍是“民事責任及其承擔方式”原理知識,同時注意民事責任包括民事侵權責任和民事違約責任兩個方面,結合材料可知應從民事侵權責任角度進行具體分析。[答案] (1)①根據我國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人對其作品享有廣泛的權利,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使用其作品,就可能構成侵權。②周某抄襲12位原告作家的作品且在網絡上傳播,嚴重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復制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因此,法院支持了12位原告作家的訴訟請求。(2)周某應承擔民事侵權責任,立即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5/5課時分層作業(一)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建議用時:40分鐘)◎知識點一 透視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1.民事法律關系是( )①民事主體間發生的社會關系?、谟擅穹ㄕ{整和保護的社會關系 ③須同時具備主體、客體和內容的關系?、苊袷轮黧w均有權利與義務的關系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C [民事法律關系是在地位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發生的,①說法片面;民事法律關系包括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內容,由民法調整和規范,②③正確;民事法律關系是以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但并不是民事主體均有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就是民事法律關系,④錯誤。]2.下面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說法正確的是( )①2020年5月28日正式施行?、诩橙×酥腥A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垠w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荛_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D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施行,①錯誤;民法典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②錯誤。]3.下列可以成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有( )①自然人 ②法人?、蹅€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合伙組織?、車?br/>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④D [民事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依法成立的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國家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以民事主體身份參與,因此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4.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是指構成民事法律關系的必要因素或條件,包括( )①權利?、诹x務?、壑黧w ④客體?、輧热?br/>A.①②B.①②⑤C.③④D.③④⑤D [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包括主體、客體、內容,故D正確。]5.關于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①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都要8周歲以上?、谕耆袷滦袨槟芰θ硕家?8周歲以上?、鄄粷M8周歲的未成年人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軣o民事行為能力人都是未成年人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B [16周歲以上且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也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②錯誤;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也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④錯誤。]6.樂安某老人因與兒媳鬧矛盾,咨詢律師,要求兒媳付給自己“帶孫費”。律師指出幫忙撫養孫子女、外孫子女,這是家庭關系,親情問題,不應上升到法律高度,一般不能看作民事法律關系。下列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①甲堆木柴于乙門口致乙通行困難,乙要求甲清除木柴?、诩状饝c乙結婚,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諾?、奂尊B的魚因漁場出現缺口順水游入乙的水塘,甲請求乙予以返還?、芗撞辉诩?,鄰居乙為其接待來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C [民事法律關系,是由民事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規范所確認和保護的社會關系。②④屬于道德層面,僅僅是口頭承諾結婚和善意接待來客,不屬于法律調整的范圍,也不屬于民事法律關系,①③符合題意。]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小王還差5個月滿8周歲,因此他不能獨自( )①購買自行車?、谵D讓其著作權 ③繼承遺產?、芙邮芏Y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小王還差5個月滿8周歲,因此他不能獨自購買自行車,也不能轉讓其著作權,故①②入選。③④錯誤,可以繼承遺產也可以接受禮物。]◎知識點二 解析民法基本原則8.央視報道了某國際知名連鎖快餐企業使用“速成雞”的黑幕,該企業明知“速成雞”的危害,而任其自由發展,欺騙廣大消費者,該企業的行為違反了民法的________原則。( )A.公平B.誠信C.競爭D.平等B [明知“速成雞”的危害,而任其自由發展,欺騙廣大消費者,屬于市場交易中缺乏誠實信用的體現,因此選B。]9.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是( )①既是相互對立的,也是相互聯系的 ②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一方的義務就是另一方的權利 ③是相互對立的,享有權利就無需履行義務,履行義務就不能享有權利?、芏咄ǔJ堑葍r有償和對等互利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 [權利和義務是對立統一的關系,③錯誤,故選B。]10.何某有一棟可以眺望海景的別墅,當他得知有一棟大樓將要建設,從此別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時,就將別墅賣給想得到一套可眺望海景房屋的張某。何某的行為主要違背了民法的哪一條基本原則( )A.平等原則B.自愿原則C.誠信原則D.綠色原則C [何某隱瞞了該房屋不能再眺望海景的信息,違背了誠信原則。]11.A縣人民政府為建賓館,向該縣B銀行貸款500萬元,屆期未能償還。B銀行以A縣人民政府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案所涉及的法律關系( )A.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B.應屬政府行政行為,不應由民法調整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縱向經濟關系D.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D [根據題目的表述可以得知,政府向銀行貸款屬于借貸合同法律關系,在這種法律關系中,政府機關與銀行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因此該案所涉及的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故D符合題意。A、B、C三項表述均錯誤。]12.下列關于民法基本原則的理解錯誤的是( )A.平等原則與公平原則的內涵不同B.誠信原則體現了法律規范對道德要求的確認C.自愿原則要求民事法律關系必須完全按照民事主體的意思設立和調整D.綠色原則體現了民法貫徹了新發展理念C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就是對自愿原則的限制。]13.陳先生11歲的女兒獨自在商場購買了一款電話手表,價格為3000多元。由于女兒是用壓歲錢購買的電話手表,故陳先生在過了一周多時間后才發現該情況。陳先生帶著女兒找到商家要求退回電話手表,商家卻不予理睬,稱這是一起公平買賣,童叟無欺,且陳先生女兒已經使用該電話手表一周多時間。協商不成,陳先生向法院提起訴訟。請分析就該案例法院會如何處理,并說明理由。[答案]法院會支持陳先生的訴訟請求。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是:①行為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②意思表示必須真實;③行為的內容和形式必須合法。本案中陳先生的女兒11歲,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她的民事活動(例如購買貴重物品)應由其法定代理人(如她的父母)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追認。由于缺乏這一有效條件,她買3000多元的電話手表這一行為未得到其父母的追認,因此,法院會支持陳先生的訴訟請求,但陳先生應支付一定的電話手表折舊費。14.2020年5月,謝某的石料廠自投入生產以來基本上24小時不間斷的開采,灰塵噪聲污染特別大,引起附近村民不滿。家住在附近的王某一怒之下將謝某的石料廠告到法院,要求對方賠償噪音補償費5萬元,并負擔本案訴訟費。(1)運用民法基本原則的知識分析謝某與王某行為違法的特點。(2)謝某與王某的做法對我們參加民事活動有何警示?[解析] 注意謝某與王某行為都有違法的一面;注意從民法的作用的角度說明違法的危害。[答案] (1)①謝某的石料廠灰塵噪聲污染特別大,說明違反了民法中的綠色原則,需要承擔民事責任。②王某的訴訟請求對石料廠要求的賠償費過高,違反了公平原則,法院肯定不予支持。(2)參加民事活動應該遵守民法的基本原則,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4/5第二框 積極維護人身權利學習任務核心素養1.描述與分類:民法保護人身權利的表現。2.解析與論證: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的地位。3.預測與選擇:對侵犯人身權的行為說“不”。4.辨析與評價:正確認識“人肉搜索”現象,把行使監督權與尊重他人隱私統一起來。1.政治認同: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積極維護人身權利是民法的重要內容。2.科學精神:人們既要依法維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利。3.法治意識:侵犯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4.公共參與:在互聯網活動中善于依法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議題一|生命健康俱可貴2020年1月20日,蔣某駕駛二輪摩托車沿江安縣半大路行駛,與一輛小型轎車發生碰撞,后搶救無效死亡。蔣某來自農村,家庭本不富裕,上有年近六旬的父母,下有一個6歲的女兒和一個2歲的兒子。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3月6日,蔣某家屬依法向江安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4月6日,江安縣人民法院依據人身損害賠償城鄉統一標準作出判決,被告保險公司賠償經濟損失費用共計61萬元。受害人蔣某系農村戶籍,若按以往標準只能參照2019年四川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計算賠償金以及按照農村人均消費支出計算被撫養人生活費。2019年12月31日,宜賓中院出臺《四川省宜賓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在全市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和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中統一適用城鎮居民人身損害賠償標準的意見(試行)》,明確在宜賓轄區范圍內的侵權行為發生于2020年1月1日后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和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的“兩金一費”(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被撫養人生活費)統一適用城鎮居民標準計算。這是四川宜賓首例適用人身損害賠償城鄉統一標準的案件。探究1 (描述與分類·科學精神)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蔣某得到相應賠償體現了民法對民事主體什么權利的保護?提示:生命權。探究2 (解析與論證·政治認同)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和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的“兩金一費”(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統一適用城鄉統一標準計算被稱為“同命同價”。這體現了民法什么原則?提示:平等原則?!巴瑑r”表明公民的人格與尊嚴受法律保護,公民要提高法治意識,善于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探究3 (預測與選擇·法治意識)你認為蔣某家屬得到的經濟損失費包括哪些方面的賠償?提示:包括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1.依據(1)民法優先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2)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2.范圍(1)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以及因婚姻家庭關系等產生的身份權。(2)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3.要求(1)人們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維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利。(2)侵犯他人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4.意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體是承載生命健康的物質載體,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也關系到社會的發展。1.人身自由與人格尊嚴(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指公民享有人身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剝奪、限制的權利。(2)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指與人身有密切聯系的名譽、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權利,具體體現為人格權,如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禁止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提醒:人格尊嚴權涉及精神層面,人身自由權涉及物質即身體本身層面。造謠中傷、辱罵等,違反了人格尊嚴權;非法綁架,違反了人身自由權。2.生命健康權(1)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是其他人格權和人格利益的基礎。(2)健康以身體為物質載體,破壞身體完整性,通常會導致對健康的損害。(3)侵害生命健康權的應給予受害人或其家屬以財產和精神賠償。提醒:法律意義上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轉,心理健康是心理狀態的良好表現。對于心理健康多通過精神損害賠償的辦法進行保護,只有當精神損害影響心理健康時才得以成為健康權客體上的健康。[典例] 西方有一句宣傳有關法律的諺語:“放出去的瘋狗咬傷人,其主人是要負責任的!”這句諺語說明了( )A.公民依法享有人身自由權B.公民的生命權受法律保護C.公民的健康權不受非法侵害D.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思維建模]審設問1.本題是一道說明類選擇題。2.諺語寓意,需要從字面意思分析隱含的法律內涵。審材料1.“瘋狗咬傷人”,說明人的健康權受到侵害。2.“其主人是要負責任的”,說明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析選項區分人身自由權、財產權與生命健康權,排除A、D項。根據材料“咬傷人”的信息可知此處涉及的是健康權,不是生命權,選C,不選B。定答案C【跟蹤訓練】1.小王到商場選購文具,被商場保安懷疑偷竊而強行帶到辦公室進行搜身,并宣稱這是商場的防竊規定。小王準備控告商場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他的依據是( )A.商場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利B.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C.商場無權制定維護自身利益的規章制度D.商場的行為侵犯公民的隱私權和榮譽權A [根據“強行帶到辦公室進行搜身”的信息可知此處侵犯了小王的人身自由權利,A符合題意。B、D材料未體現,C錯誤。]2.根據我國《學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某市工商、質檢部門對市場銷售文具情況和企業產品進行抽查,對不符合要求的橡皮擦、書寫筆、書包等學生用品,一律禁止上市銷售。上述舉措( )①為公民獲得受教育權提供了物質保障 ②是尊重和保障學生健康權的具體體現?、勰苎杆僭鰪娢覈鴮W生的身體素質 ④有利于規范我國學生用品的市場秩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B [不符合要求的橡皮擦、書寫筆、書包等學生用品會對學生健康造成損害,②入選;從市場經濟秩序的角度,有利于規范學生用品的市場秩序,④入選。]議題二|姓名肖像受保護張甲年幼時父母便已離婚,隨母親李乙生活。張甲年滿18周歲后,征得李乙同意,到戶籍登記機關改隨母姓。其父張丙聞知后,堅決不同意,并通過熟人到戶籍機關將甲改回姓張。探究1 (解析與論證·科學精神)怎樣理解張甲年滿18周歲后征得李乙同意到戶籍登記機關改隨母姓是合理合法的?提示:姓名權是自然人對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權利,張甲年滿18周歲,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其有權自己決定繼續使用或者改變姓名。探究2 (描述與分類·科學精神)分析張丙的做法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提示:張丙未經甲同意、將甲的姓氏改回,屬于干涉甲姓名權的行為,侵犯了甲的姓名權,應該負法律責任。1.姓名權(1)依據:姓名是我們用來表現自我、區別于他人的符號,因此,姓名總是與特定個人相聯系,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個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2)內容:自然人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3)表現①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由父母決定其姓名。②成年后有權自己決定繼續使用或者改變姓名,但是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③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眾混淆的筆名、藝名、網名、譯名、姓名的簡稱等,參照姓名權加以保護。[想一想] 某中學高一學生林某,嫌父母給自己取的名字太土氣了,所以想給自己換個名字,請問可以嗎?如果林某對所改的姓名仍不滿意,還可以頻繁更改嗎?提示:①要具體分析林某的年齡情況。一般來說,在未成年之前,個人的姓名是由父母決定的。年滿十八周歲可以更改姓名。②姓名總是與特定個人相聯系的,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個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因而不宜頻繁更改名字。2.肖像權(1)含義: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2)內容:自然人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3)要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1.姓名權與肖像權的比較姓名權肖像權內容自然人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自然人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法律特征姓名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權;姓名權的客體是自然人對自己人格的文字標識的專有權;姓名權的核心問題就是專有權,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權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姓名權的基本義務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肖像是藝術地再現自然人的外貌形象;肖像具有物的屬性;肖像是肖像權的客體,表現了自然人特有的人格利益;肖像權具備一種財產利益,允許肖像權人在一定的范圍內有限度地轉讓肖像權,允許他人制作和使用自己的肖像,并從中獲得應有的使用價值侵權行為干涉他人決定、使用、改變姓名;盜用他人姓名;冒用他人姓名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提醒:在現實生活中有重名的現象,并不是侵權行為。重名也叫姓名的平行,即數人合法取得同一姓名。在這樣的情形下,各人都有權使用自己的姓名,也都是正當行使權利,但是故意混同的除外。2.姓名權的具體表現(1)姓名決定權,指自然人決定采用何種姓、名及其組合的權利。自然人的命名權在出生后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行使,但這并不影響具備命名能力后的姓名變更權。(2)姓名變更權,指自然人享有的依法改變自己姓或名的權利,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都是允許的,只不過需要到戶籍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3)姓名使用權,指自然人依法使用自己姓名的權利,包括積極行使:在自己的物品、作品上標示自己的姓名,作為權利主體的標志;在特定場合使用姓名,以區別于其他社會成員;消極行使:在作品上不署名,特定行為后拒絕透漏自己的姓名。其限制在于:在特定條件下,自然人不許使用非正式姓名,如戶口登記、身份證、護照上必須使用正式姓名。提醒:以侮辱方式使用他人姓名、故意錯誤使用他人姓名、給他人取“渾名”或“綽號”等,均屬于侵害他人姓名權的行為。[典例] 甲用其拾得的乙的身份證在丙銀行辦理了信用卡,并惡意透支,致使乙的姓名被列入銀行不良信用記錄名單。經查,丙銀行在辦理發放信用卡之前,曾通過甲在該行留下的乙的電話(實為甲的電話)核實乙是否申請辦理了信用卡。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甲侵犯了乙的姓名權B.甲侵犯了乙的名譽權C.甲侵犯了乙的信用權D.丙銀行不應承擔責任[思維建模]審設問1.權利由法律賦予,法律未認定的公民不能隨意創設。2.要求選擇表述正確的選項,需要排除錯誤選項。審材料1.甲非法使用乙的身份證辦理信用卡,使“乙的姓名”被列入銀行不良信用記錄名單,說明乙的姓名權被侵害。2.甲在丙銀行留下的乙的電話(實為甲的電話),丙銀行沒有盡到信息核實義務,故應擔負法律責任。析選項根據姓名權的法律規定,此處屬于冒用他人姓名取得經濟利益的行為,故選A項。根據名譽權的定義,可知甲的行為不屬于名譽侵權,排除B。我國法律沒有信用權的規定,可排除C。根據獲取的材料信息可知,丙銀行存在工作疏漏,故承擔法律責任,排除D。定答案A【跟蹤訓練】1.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陳某刻意隱瞞個人病情,導致與其密切接觸的多人被隔離觀察。被隔離的鄰居李某非常惱怒,將陳某的照片發布到網上并添加許多辱罵之詞,引發眾多網友評論和轉發。李某此舉涉嫌侵犯陳某的( )①姓名權 ②肖像權 ③名譽權 ④隱私權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B [李某將陳某的照片發布至微博,侵犯了陳某的肖像權,添加許多辱罵之詞,侵犯了陳某的名譽權,②③符合題意。]2.陳興夫婦在兒子陳華周歲生日時到紅星照相館為兒子拍照紀念,攝影師劉某翻拍了陳華的底片,后將其賣給個體戶張某做掛歷用。張某又將該底片賣給蘭星香皂廠作嬰兒香皂廣告用。在本案中,侵犯陳華肖像權的侵權人是( )A.劉某和張某,不包括蘭星香皂廠B.張某和蘭星香皂廠,不包括劉某C.劉某和蘭星香皂廠,不包括張某D.劉某、張某和蘭星香皂廠D [劉某、張某和蘭星香皂廠在未經陳興夫婦同意的情況下,以營利為目的使用陳華的肖像,所以三者都是侵權人。]議題三|名譽隱私不可侵“如果你愛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會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為那里是地獄……”這句話一點也不夸張,“人肉搜索”興起以來掀起的波瀾可謂是一浪更比一浪猛。2020年3月1日起,《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開始實施。該規定明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賬號等違法活動。探究1 (描述與分類·法治意識)《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治理惡意“人肉搜索”行為的依據是什么?提示:惡意“人肉搜索”行為侵害民事主體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探究2 (預測與選擇·公共參與)結合“人肉搜索”現象說明在網絡空間中怎樣做一個懂得尊重他人隱私的文明網民。提示:尊重他人隱私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尊重別人的隱私就是尊重自己。培養尊重他人隱私的意識,樹立相互尊重的思想。1.名譽權(1)含義: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2)要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也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不得詆毀、貶損他人的榮譽。2.隱私權(1)含義: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2)要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3)意義①民法保護隱私權,是對憲法規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權利的落實。②尊重他人隱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1.名譽權與榮譽權(1)公民、法人無一例外都享有名譽權,名譽是指社會對公民個人的品德、情操、才干、聲望、信譽和形象及法人信譽、形象等各方面形成的綜合評價。名譽權,是法律規定公民、法人享有的保有和維護自身名譽的權利。(2)榮譽權只能由對國家和社會作出突出貢獻或取得優異成績而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公民、法人享有。對榮譽權的侵害方式只有一種,即非法剝奪公民或法人的榮譽稱號。(3)榮譽稱號表明了國家和社會對榮譽獲得者的高度評價,因而與名譽有聯系。如果非法剝奪公民的榮譽稱號,使公民的名譽也受到損害的,同時構成侵害榮譽權和名譽權。2.隱私權(1)內容:公民享有姓名權、肖像權、住址、住宅電話、身體肌膚形態的秘密,未經許可,不可以刺探、公開或傳播;公民的個人活動,尤其是在住宅內的活動不受監視、窺視、攝影、錄像,但依法監視居住者除外;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入、窺視或騷擾;公民的儲蓄、財產狀況不受非法調查或公布,但依法需要公布財產狀況者除外;公民的通信、日記和其他私人文件不受刺探或非法公開,公民的個人數據不受非法搜集、傳輸、處理、利用;公民的社會關系,不受非法調查或公開;公民的檔案材料,不得非法公開或擴大知曉范圍;不得非法向社會公開公民過去的或現在純屬個人的情況等;公民的任何其他屬于私人內容的個人數據,不可非法搜集、傳輸、處理、利用。(2)特征:隱私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隱私權的客體包括私人活動、個人信息和個人領域;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受公共利益的限制。(3)意義:保護隱私權是保護公民人格尊嚴的需要,是保護公民人身自由的需要,是維護公民法律上、道德人格上平等的需要,是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需要。提醒:當前未成年人的隱私權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家庭、學校、社會各領域都不同程度存在著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現象。如未成年人每個人都有一些涉及個人心理以及社會交往的秘密,未經本人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將其公開;未成年人的通信自由需要重視。3.公民人身權的比較法律允許法律禁止生命健康權自然人享有生命健康權根據民法典的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姓名權自然人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肖像權自然人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名譽權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的名譽權隱私權法律保護自然人的隱私,保障私人生活安寧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提醒:人身權是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其價值,一般不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主要需以非財產的方式予以救濟。[典例] 某中學九年級學生劉勝、李明等四人同住一宿舍,劉勝等三人見李明不在宿舍,就偷偷地傳閱李明的日記,還在教室里面宣傳和起哄,以致班里許多同學經常挖苦、諷刺李明,對李明造成很壞的影響。劉勝等三人的行為是侵犯( )①李明姓名權的行為?、诶蠲麟[私權的行為?、劾蠲餍は駲嗟男袨椤、芾蠲鞯拿u權的行為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思維建模]審設問1.要求對劉勝等三人的行為進行評價。2.“侵犯”表明了這是一種侵權行為。審材料1.“偷偷地傳閱李明的日記”表明了對李明隱私權的侵犯。2.“在教室里面宣傳和起哄,以致班里許多同學經常挖苦、諷刺李明”表明了對李明名譽權的侵犯。析選項根據姓名權的定義,此處不涉及姓名權,①排除。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李明的私生活受影響,侵害了其隱私權,②入選。根據肖像權的定義,此處不涉及肖像權,③排除。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李明經常被挖苦、諷刺,其名譽權受侵害,④入選。定答案B【跟蹤訓練】1.甲與乙因工作原因結怨。為報復乙,甲在網絡上散布乙有婚外情等不實之詞,還將偶然偷拍到的乙與異性多人在飯店大堂正常聚餐的照片發布在網絡上作為佐證。甲的行為侵犯了乙的( )A.名譽權 B.肖像權C.姓名權D.隱私權A [為報復乙,甲在網絡上散布乙有婚外情等不實之詞,甲的這種行為侵犯了乙的名譽權,故選A。B、C材料沒有體現,不選。隱私權強調的是私人生活中不愿意讓人知道的信息,材料中甲將偶然偷拍到的乙與異性多人在飯店大堂正常聚餐的照片發布在網絡上,一般不認為是侵犯隱私權,D不符合題意。]2.張某通過其微博發文,毫無根據地質疑和否定某知名抗戰烈士的英雄事跡,損害烈士形象,在社會上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為此,烈士子女向法院起訴。張某的行為侵犯了( )A.烈士和其子女的名譽權B.烈士子女的隱私權C.烈士的名譽權D.烈士子女的名譽權C [對于人格的社會評價,在法律上稱為名譽。張某通過其微博發文,損害烈士形象,侵犯了烈士的名譽權。](教師用書獨具)1.民法優先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為獨立的民事主體的前提,人格尊嚴是人之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2.根據民法典的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3.自然人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4.自然人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5.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也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不得詆毀、貶損他人的榮譽。6.民法保護隱私權,是對憲法規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權利的落實。尊重他人隱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未成年人鄭某未婚先孕,到市婦產科醫院做人工流產。她怕此事張揚出去,便在病歷本和手術單上填寫了好友陳某的名字。陳的男朋友于某是市醫學院學生,到市婦產科醫院實習時,意外發現了這一情況,他非常生氣,當天下午找到女友陳某,狠狠地打了她兩耳光,并與之斷絕戀愛關系,后經調查和筆跡鑒定才真相大白。不久陳某向法院起訴,認為被告鄭某做人工流產時寫自己的姓名,嚴重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名譽權利,給自己帶來很壞的影響,并且給自己的精神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要求法院制裁這種侵權行為。信息提取知識對接素養落實鄭某在病歷本和手術單上填寫了好友陳某的名字未經他人允許盜用他人姓名,姓名權受侵害公民維護自身權益不得損害他人合法權益,應該提高法治意識陳某被冤枉、男朋友打了她兩耳光,并與之斷絕戀愛關系名譽權受到嚴重侵害公民要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名譽,在社會交往中珍惜自己的獨立人格,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要求法院制裁這種侵權行為運用法律武器維權法治意識是公民的基本素養,公民要學會理直氣壯地維護自身合法權利1.陳某可以在起訴書中主張鄭某( )①賠償誤工費 ②賠禮道歉 ③恢復名譽?、苁艿叫塘P處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 [與姓名權、名譽權相應的責任更恰當的是賠禮道歉和恢復名譽,賠償誤工費往往在健康權受侵害時產生,刑罰處理是嚴重違法時由檢察院提起公訴相應的責任,②③入選。]2.法律保護人的姓名權的依據是什么?材料中陳某的姓名權是如何受到侵害的?[解析] 本題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姓名權的法律依據,一個是姓名權侵權行為的特點。結合材料中鄭某的做法及其影響回答即可。[答案] 姓名總是與特定個人相聯系,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個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材料中陳某的姓名被盜用和假冒,陳某個人的姓名權受到侵害。14/141.在本書中的地位:以民法規范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事關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依法治國,事關以人民為中心、維護人民合法權益,事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本單元是全書的總綱,系統講述民事法律關系的特點、民法基本原則的內容,為家庭生活中父母與子女間法律關系(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的處理,社會生活中企業與勞動者、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法律關系的處理提供了一般原則。2.主要內容提示:本單元共設四課,其中第一課在簡要介紹民事法律關系與民法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從三個方面分析人身權,特別是互聯網條件下隱私權的保護問題;第二課主要分析財產權,在全面剖析物權與他物權的同時,對知識產權保護與推動技術創新方面作了深入論述;第三課講合同的訂立與履行,講解市場經濟條件下合同與市場交易活動的重要性,分析違約的危害與責任;第四課講解侵權行為與責任,同時講解民事權利的保護與限制,正確處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第一框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學習任務核心素養1.描述與分類:民事法律關系的含義與要素。2.解析與論證:民法基本原則的作用;自愿原則與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的關系。3.預測與選擇:遵守民法基本原則,正確參與社會經濟生活。4.辨析與評價:“自然人與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相同的”。1.政治認同:全面依法治國,需要每個公民認真學習民法知識,提高法治素養。2.科學精神: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3.法治意識: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為工作、生活的準則和指南,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4.公共參與: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積極參與社會生活。議題一|透視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張某21歲,在鎮上的啤酒廠做臨時工,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為了上班方便,張某在鎮上租了一間房。2020年7月份,張某欲花1300元錢從李某處買一部某品牌二手手機,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強烈反對,但張某還是買了下來。同年10月,張某因車禍死亡。隨后,其父找到李某,認為他們之間的買賣無效,要求李某返還錢款,拿走手機。探究1 (辨析與評價·科學精神)怎樣評價張某不顧父母反對購買二手手機的行為?為什么?提示:此時張某21歲(已滿18周歲),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經濟活動不需要父母的監護,該購買行為是有效的。探究2 (描述與分類·科學精神)分析張某的購買活動中買賣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提示:本案中買賣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分別為:①民事主體:張某和李某。②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雙方買賣的標的——手機。③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張某與李某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1.民法(1)作用: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特點:民事主體地位平等,民事權利與義務相一致,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誠信等原則。(3)意義:民法強調獨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權利明確、財產關系穩定與交易安全的社會秩序,凸顯了文明、和諧、平等、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2.民事法律關系(1)含義:是由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要素:主體、客體和內容。①民事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②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因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而有所不同。例如,所有權關系的客體是物,債權關系的客體是行為,知識產權關系的客體是智力成果和商業標記,人身關系的客體是人身利益。③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3.法治與德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1.民法的作用(1)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物質與精神需求提供法律保障。(2)是維護高效、誠信的社會經濟秩序的基本法律。(3)在構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4)為人權提供基本保障。(5)民法為現代化市場經濟提供一般規則和行為規范。(6)維護公共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民法促進民主政治。提醒:實施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意義(1)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必然要求。民法是由人格權、身份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社員權等構筑起來的權利大廈。實施好民法典,可以創造、完善權利實現的條件,營造良好環境。(2)實施好民法典,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民法典的頒布,為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3)實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開出了需要保障的“權利清單”和“利益清單”,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這些權利和利益,是對黨和政府提出的實實在在的要求。(4)實施好民法典,需要把握好市場和政府作用的邊界。民法典對權利的規定,不僅是在為人與人之間劃清行為自由的界限,也是為公權力的行使者指示行權履責的邊界。2.我國民法立法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通過1986年4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2017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施行1987年1月1日起2017年10月1日2021年1月1日內容規定了民法的一些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則,也規定了合同、所有權及其他財產權、知識產權、民事責任等具體內容規定了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意義被稱為一部“小民法典”,在我國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作為民法典的開篇之作,為后續各分編的制定提供了依據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3.全面理解民事法律關系(1)基本內涵:是由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要素要素含義具體表現主體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客體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物、行為、智力成果和商業標記、人身利益等內容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既是相互對立的,也是相互聯系的。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一方的義務就是另一方的權利,二者通常是對等的[典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條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毕铝羞x項中屬于民法調整的是( )①甲買彩票中獎后與稅務機關發生的稅收關系②甲經過招標向某政府機關提供設備有償維修服務③甲男與乙女的婚姻關系④甲贈給其18歲侄女乙一臺電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思維建模]審設問1.“屬于”表明了這是一種包含關系。2.本題題型為對事物本質的判斷。審材料1.除了民法還有其他法律部門。2.民法調整的民事主體地位是平等的。析選項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公民與稅務機關之間不是平等的地位,不符合民法調整對象的特點,①排除。在公民向政府提供有償服務的關系中,政府與公民處于平等地位,二者關系受民法調整,②符合題意;婚姻關系以男女平等為原則,屬于民法調整,③符合題意;贈予合同的訂立過程受民法調整,④符合題意。定答案D【跟蹤訓練】1.民法調整的主要內容是( )A.有關公司、破產、證券等方面的內容B.規范行政管理活動C.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D.政府與社會之間、社會不同部分之間的法律關系C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條規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盷2.下列可以成為我國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有( )①來中國旅游的外國人 ②某中外合資企業?、勰炒髮W財務科?、芸祹煾捣奖忝?br/>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A [我國民事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①為自然人,②為法人,③不是獨立的法人,不具有民事權力能力,④屬于客體。]議題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則小學生童童(7歲)偷偷用壓歲錢到某商店以明顯高于市場的價格購買了一臺游戲機。童童父親知道后便到商店要求退貨,遭到售貨員的拒絕,童童父親將商店告上了法院。探究1 (解析與論證·科學精神)怎樣理解售貨員的做法違反了民法的公平原則?提示:公平原則要求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售貨員無視童童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情況,損害了童童的利益,違反了公平原則。探究2 (預測與選擇·公共參與)如果你是法院的審判人員,你準備怎樣裁決這一糾紛?提示:判定這是一種無效民事行為,商店應退貨并返還貨款;商店同時違背了誠信原則和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應該降低其信用評級。1.必要性(1)社會成員的私人利益之間以及私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可能形成各種利益沖突。(2)民法規定一系列基本原則,旨在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調整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2.調整范圍: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司法機關審理民事案件時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3.具體內容(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則: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3)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4)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正確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則(1)平等原則①內涵:民事主體不論職位高低、社會狀況如何,在民法面前,所有個體一律平等。②表現:民事主體法律地位平等、互不隸屬,享有平等的法律人格;具體法律關系中的平等;自由平等地協商來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平等地受到保護。(2)自愿原則①內涵:保障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不被國家權力、其他民事主體非法干涉,享有充分的意志自由。②表現:平等主體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確定,沒有強制力影響,因欺詐、脅迫等手段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是違背自愿原則的,受欺詐方或者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予以撤銷。(3)公平原則①內涵: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民事主體之間的利益均衡。②要求:對利益或損害的分配在主觀心理上應持公平的態度;反對暴利,要求民事活動的結果不能顯失公平,否則就應以公平為尺度加以平衡;要求民事案件處理的結果應當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提醒:公平≠平等民法上的平等原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所有具有民事主體資格的雙方,在民事活動中的行為均應遵循這樣的準則。平等原則是商品經濟規律的屬性,是現代法制的基本原則。公平原則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應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指導自己的行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來處理民事主體之間的糾紛。公平原則強調在市場經濟中,任何經營者都只能以市場交易規則為準則,享受公平合理的對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權,也不履行任何不公平的義務。(4)誠信原則①內涵:是道德標準的法律化,對于民事活動的公平進行具有普遍的控制作用。②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應當心存善意、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不做欺詐行為,恪守信用尊重交易習慣;不規避法律和曲解合同條款;正當競爭,反對壟斷;尊重社會利益,不得濫用權利。(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①內涵: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②要求:對民事主體濫用權利、違反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進行必要的限制;保護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張揚社會正義。提醒: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的適用,對民事主體濫用權利以及違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利益的行為進行了必要的限制,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社會正義理念得到了張揚。(6)綠色原則①實質:是民法典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法律導向,符合綠色發展理念,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②要求:落實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正確處理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維護環境公共利益。提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開世界先河注入“綠色基因”,將生態文明熔鑄其中,無論是“綠色原則”的創制,還是“綠色條款”的體系化設計,民法典都為世界貢獻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方案”。[典例] 2020年5月2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边@體現了我國民法( )①強調為了國家利益需要個人利益作出必要的犧牲 ②追求權利明確、財產關系穩定與交易安全的社會秩序?、蹐猿制降仍瓌t?、軋猿终\信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思維建模]審設問1.本題的題型為體現類。2.評價的對象是我國的民法,意在感受我國的政治優勢。審材料1.“征收、征用不動產或者動產”表明物權的變更。2.“公平、合理的補償”是對不動產或者動產所有人利益的尊重。析選項材料側重公民利益的保護,不是國家利益的優先,排除①。追求權利明確、財產關系穩定與交易安全的社會秩序是民法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②入選?!罢魇?、征用”是國家以平等的身份對公民進行的購買活動,體現了平等原則,③入選。材料未體現誠信原則,排除④。定答案C【跟蹤訓練】1.民法之所以規定民事活動應遵循誠信等基本原則,是因為( )A.主要是為了保護私人利益B.重點是為了保護集體利益C.為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調節各方的利益關系D.關鍵是為了協調公共利益C [社會生活中,既有私人利益,也有集體利益、公共利益。為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調節各方的利益關系,民法典規定民事活動應遵循誠信等基本原則,因此選C。]2.某企業老板在招工時與工人所簽合同中印有“在受雇期間發生工傷或死亡,雇主概不負責”字樣。該行為主要違背了民法的________原則。( )A.自愿B.平等C.公平D.綠色C [民法當中,更加強調民事主體應當合理地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權利和義務既是相互對立的,也是相互聯系的。受雇工人享有在受雇期間獲得勞動安全保障的權利,同時這也是企業老板維護職工生命安全的義務,因此題中合同的規定違背了民法的公平原則。](教師用書獨具)1.民法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無論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還是就業創業,無一不需要民法的規范。2.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能夠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3.民事法律關系就是由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它包含三個要素:主體、客體和內容。(應用示例:用于理解判斷不同類型的民事法律關系,如買賣關系、保險關系、婚姻關系、贈予關系等)4.我國民法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法律規范,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5.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司法機關審理民事案件時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它旨在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調整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小學三年級學生明明寒假期末考試后,拿著學校頒發的“三好學生”獎狀高高興興地回到家。明明的媽媽張女士看到明明得了獎狀,心里非常高興,拿著獎狀左看右看并把它掛在客廳的墻上,以便激勵兒子以后取得更好的成績。明明也驕傲地對媽媽說:“今年我得了獎狀,一定要多給我一些壓歲錢?!睆埮慷挍]說便答應了。下午,張女士便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自己的丈夫李先生,李先生也為兒子得到獎狀感到高興。兩人在興奮之余,決定給明明的班主任打個電話,感謝老師一年來對明明的關懷與指導。張女士撥通了班主任的電話,簡單的噓寒問暖后,一直夸贊與感謝明明的班主任,最后提到獎狀時,班主任一口否認了為明明頒發獎狀的事情,并告訴張女士“三好學生”獎狀是頒發給成績優異的少數同學的。張女士在掛斷電話后,覺得獎狀的事有貓膩。于是,她找到了正在玩游戲的明明,在說明與班主任通過電話后,明明最終說出了獎狀的由來,今年考試成績不好,正好學校門口有個小賣部賣獎狀,為了回家不挨打,同時可以多要壓歲錢,所以就花了2元錢買了一張,并讓老板在上面寫了一段話,證明是學校發的。張女士和丈夫異常氣憤,來到明明所說的小賣部時,發現周邊圍了幾十個學生還在排隊等著小賣部老板寫“頒發獎狀”。張女士擠到老板跟前理論了起來:“為何要賣給學生獎狀?”老板看到張女士后,笑呵呵地說:“這不到年底了嗎,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回家怕挨打,給他們一張獎狀,他們回家也好給父母交代,同時也可以騙家長更多的壓歲錢?!币娦≠u部老板這樣說話,張女士更氣憤了,怒吼道:“你這是毀了孩子,真是啥生意都做。”老板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忙著為這些購買獎狀的孩子填寫獎狀內容。張女士選擇了報警,小賣部老板隨后被警務人員帶走接受調查。信息提取知識對接素養落實小學三年級學生明明正常情況下小學三年級已經超過8歲、不滿18周歲,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未成年人根據年齡判斷民事行為能力,培育科學精神小賣部老板賣給小學生假獎狀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樹立法律意識,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1.我國法律規定,幼兒園、中小學校內部,中小學校進出口通道向外延伸50米范圍內的商店不得經營煙草。這是因為( )①中小學生不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②商家要遵循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進行經營活動?、蹮煵菹M破壞環境,違背綠色原則?、茉谟绊懼行W生健康成長的區域內經營煙草,違反了公平原則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C [8歲以下的公民才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①錯誤。公平原則在這里主要是合理確定商店與消費者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材料未體現,排除④。]2.小學三年級明明同學為了面子到商店購買獎狀,被家長發現后找商家討說法,商家認為獎狀是孩子買的,2元一張,不存在不公平交易,家長無權干涉。從明明同學家長的角度反駁商家的錯誤主張。[解析] 回答本題注意兩點,一是小學三年級明明同學不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家長對其民事行為有監護權;二是雖然商家在價格上不存在欺詐,沒有違反公平原則,但賣獎狀給小學生、使之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違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也要負法律責任。[答案]?、傩W三年級明明同學不滿18周歲,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如家長不認可,其民事行為無效,家長有權監督明明同學的市場交易行為,保護其合法權益。②違反民法基本原則的任何一條都要承擔民事責任。賣獎狀給未成年人,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家長對孩子的合理監督,是不合適的。14/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 第1單元 第1課 第1框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ppt 20-21 第1單元 第1課 第2框 積極維護人身權利.ppt 2021 第1單元 第1課 第1框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doc 2021 第1單元 第1課 第2框 積極維護人身權利.doc 課時分層作業1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doc 課時分層作業2 積極維護人身權利.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