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團隊學校2020學年(上)九年級期中質量監測社會法治試卷 親愛的考生: 1.全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考試形式:閉卷。 2.全卷分卷一(選擇題)和卷二(非選擇題)兩部分。試卷共8頁,26小題。 答案必須做在答題卷上,寫在試題卷上無效 溫馨提示: 仔細審題,細心答題,相信自己,定會成功! 卷 一 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 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 1.通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數據的分析,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 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統計 持續時間 參與國家 傷亡人數 經濟損失 4年多 30多個 3000多萬 3000多億美元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②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③我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反對戰爭 ④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以下可以印證“孫中山先生是資產階級革命家”的史實是 (? ?) ①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②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 ③創建同盟會,實現了三民主義 ④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建國經歷了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下面是 1921-1949 年共產黨員人數統計表,其中 1937 年后人數不斷增長,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 (?? ) A.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有關 B.和長征勝利結束、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有關 C.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國共合作有關 D.和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新中國成立有關 4.某同學以14年抗戰為題材,制作了“抗戰史實示意圖”,其中4個序號代表4個事件,序號與事件對應正確的是 ( ) ①“張楊兵諫” ②“血戰臺兒莊” ③“全民族抵抗的槍聲” ④“家園淪陷” ② ?? B.④? ? C.③?? D.① 5.關于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敘述,以下表述正確的是 ( ) A. 九一八事變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B. 開羅會議申明日本攫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等歸還中國 C. 德黑蘭會議就戰后成立聯合國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D. 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6.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不是因為援助不夠,而是中國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下列說法與之意思最為相近的是 ( ) A.李大釗: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毛澤東: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C.彭德懷:幾百年來,西方國家只要在東方海岸上架幾門大炮就可侵占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D.陳毅: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7.下列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反侵略戰爭的是 ( ) ①百團大戰 ②臺兒莊戰役 ③遼沈戰役 ④斯大林格勒戰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武漢,是中國歷史名城,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成。面對武漢的新冠疫情鐘南山院士表示:“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能印證鐘南山院士觀點的史實有 ( ) ①國民革命軍擊潰軍閥吳佩孚的主力,取得北伐的勝利進軍 ②武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③八七會議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④經過談判,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 A. 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9.口號、民謠、詩詞等往往有著明顯的時代氣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號、民謠、詩詞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②“振興中華”? ③“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 ④“路存與存,路亡與亡”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10.年代尺是認識歷史的工具。以下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段解讀正確的(? ?) ①國共二次合作,共同抵御侵略 ②工農武裝割據,尋求新的道路 ③北洋軍閥統治,政局動蕩不安 ④結束百年屈辱,人民當家作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下列重要舉措中,直接有利于緩解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有 ( ) ①加快推進生態休閑產業建設 ②全面實行“打黑除暴”整治 ③建造臺州輕軌 S 線 ④啟動法制教育宣傳 A. 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2.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建立始于 1980 年,當時個稅起征點為 800 元,2008 年調高至 1600 元 和 2000 元,2011 年調至 3500 元,2019 年調至 5000 元。 對個人所得稅調整認識正確的是 ( ) ①這種調整符合我國國情與同步富裕的原則 ②這種做法減少了國家稅收,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 ③有利于調節收入差距、共享發展成果 ④有利于實現分配公平,促進社會和諧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解決“兩不愁三保障” ( ) A.根本目的是實現經濟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B.是為增強人民的幸福感,因為物質財富多人民就幸福 C.根本途徑是通過國家補貼和各界捐助實現貧困戶致富 D.實質在于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14.網紅直播、帶貨達人、縣長直播帶貨……眼下,這些熱搜名詞在河南不但成了時尚用語,也著實讓這里的農特產品“火”了起來。縣長們一改“刻板嚴肅”的干部形象,紛紛在直播間用“網絡語言”推薦地方特色產品。有網民說,領導干部直播帶貨“自帶流量”,他們對當地產品有著清晰的認知,還能增強產品的信譽度,很容易打動消費者“買它買它買它”。對于“縣長直播帶貨”,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 A.網絡直播成為我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佳方式 B.展現了領導干部履職盡責、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 C.進行網絡直播帶貨是不務正業盲目跟風的表現 D.從根本上解決了農產品銷路問題,實現農民增收 15.華為“一杯咖啡杯里吸收宇宙能量”的金句,表達的正是華為 ( ) ①對研發創新的開放態度 ②堅信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③用創新激活改革 ④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結果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 2020年3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協同推進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這表明( ) ①我國要大力加強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②戰勝新冠肺炎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③只要進行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就能戰勝疫情 ④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國家《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努力實現對貧困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失學。這說明 ( ? ?) ①教育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②教育要均衡發展,體現公平正義 ③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強國之路 ④國家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8.每年3月,我國都要召開“兩會”,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商討國家的大政方針。“兩會”的共同本質是 ( ) A.代表、委員都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 B.都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根本途徑 C.都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 D.都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形式 19.2019年11月,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是通過 ( ) A.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B.網上評議政府參與社會監督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D.信訪接訪制度參與社會監督 20.人民網聯合中國政府網、新華網等20家網絡媒體和平臺,共同發起2019“我向政府 工作報告獻一策”網民建言征集活動,從即日起到2019年全國兩會結束,聽取網民對 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這一活動有利于 ( ) ①與時俱進,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利范圍 ②集中民智,促進政府民主科學決策 ③拓寬渠道,保障公民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④以民為本,解決群眾關心的所有問題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卷 二 非選擇題(本題有6小題,共60分) 21. (10分)【救亡圖存 振興中華】 閱讀下列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一:毛澤東在20世紀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觀點 時間 著作或觀點 1927年2月 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認為農民是農村革命運動的中堅 1927年8月 在“八七會議”上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 1930年1月 撰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過建立和發展紅軍、游擊隊和根據地來促進全國革命的高潮。 材料二:新道路 材料三:“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績,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成績。” ——1939年毛澤東《<共產黨人>發刊詞》 (1)根據材料一著作或觀點,歸納出中國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2分) 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材料二“改變政令” 、“變革人心”的理解。(4分) (3)根據材料三,列舉一例史實,論證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法寶”。(4分) 22.(10分)【珍惜和平 反對戰爭】戰爭給人類造成深重的災難和破壞,至今還給人們留下悲痛的記憶。閱讀圖片,回答問題: 材料一:法西斯國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戰爭浩劫,60多個國家參戰,20多億人口卷入其中,下面是中國抗日戰爭和二戰中的場景。 圖1 日軍侵入沈陽 圖2《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儀式 圖3 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圖1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帶來的后果?請列舉中國戰場上法西斯暴行和反法西斯的戰役各一例。(3分) (2)請從圖2 、圖3中獲取歷史信息,并談談它們的聯系。(3分) 材料二:二戰期間第一個獲得美國勛章的中國軍人 戴安瀾(1904—1942)先后參與長城戰役、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昆侖關戰役。1941年12月參與入緬作戰,1942年3月在東瓜保衛戰 中為掩護英軍撤退殉國,追授陸軍中將,美國軍團功勛勛章。 材料三: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兵力分配表 戰爭爆發時 1942年 日本投降時 中國戰場 太平洋戰場 東南亞 中國戰場 太平洋和印度洋戰場 中國戰場(不含東北) 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 35個師團 10個師團 7個師團 37個師團 15個師團 111多萬人 10.9萬 1943年美國對華政策是:對中國我們有兩個目標。第一是有效的聯合作戰。第二是承認和樹立中國為主要大國,在戰時和戰后與西方三大盟國俄、英、美并駕齊驅,這既是為了準備一個戰后組織,也是為了在東方建立穩定和繁榮。” (3)結合材料二,分析材料三中美國“承認和樹立中國為主要大國”的原因。(4分) 23.(10分)【民族獨立 人民解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披荊斬棘,開拓創新終于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 李達、 董必武等人和共產國際派來的馬林、尼克爾斯基,以“北大暑期旅行團”的名義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召開會會議。這是一次年輕人的會議,最年長的45歲,最年輕的19歲,平均年齡28歲。 這一群年輕人參加的是哪次會議? 簡析這次會議對中國革命的影響。(3分) 材料二: 中華兒女在1921年-1949年共28年的革命生涯中,追尋探索,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請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圖片①、圖片②、圖片③任選兩幅,概述這一革命事業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4分) (3)綜合上述材料,我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探索中得到了哪些啟示?(3分) 24.(10分)【脫貧攻堅?共奔小康】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中國發展譜新篇】 從開啟新時期到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 注:2019年底,我國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5575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5.7%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群眾生活質量明顯提升。(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國近五年取得了哪些成就?(2分) 【浙江城鄉正協調】 “十三五”期間,浙江一手抓新型城鎮化,一手抓新農村建設,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始城鄉協調的實踐,成為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率先進入城鄉融合發展階段的省份。 (2)運用所學知識,結合上表反映的問題,說明浙江開展城鄉協調實踐的合理之處。(4分) 【致富經驗可傳遞】 青島市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一年來,相關部門共計搭建 230 個平臺集聚資源,新增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載體 21 家,為青島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增添了底氣;青島市實施“未來之星”工程,按照“人才跟著企業走,政府圍繞企業轉”的思路,實施企業自主培養與政府支持培養相結合的高端人才培養策略,積蓄未來發展優勢。 (3)依據材料,分析青島市是如何打好創新攻堅戰的。(4分) 25.(8分)【深入基層?感悟民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某村宣傳櫥窗里的內容體現了我國哪一基本政治制度?(2分) 結合公民行使權利的相關知識,從村干部和村民兩個角度分析,“干的怎么樣,由群眾來評”有什么現實意義?(4分) (3)為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村民說事”制度對個人今后的做法有何啟示?(2分) 26.(12分)【關注家鄉 你我共建】某校同學圍繞“我眼中的家鄉”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請你一起參與。 第一小組上網查閱到“吉利品牌主要創建歷程”: 注:僅2009年,吉利集團就申請了922項專利,提高了吉利產品核心競爭力。 (1)從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角度,說說吉利注重“技術革命”的原因。(4分) 第二小組查閱文獻收集到以下信息: C鄉堅持村委直選,由村民直接投票選舉村委會;健全村民戶主會議制度,村重要事項的決定事先都召開村民戶主會議進行討論;建好村務公開欄和評議箱,讓村民了解村務,收集村民對村委工作的批評建議。干群關系順了,社會也和諧穩定了。 (2)用第二小組調查收集的信息分析C鄉是如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新新的民主”的。(4分) 第三小組采訪收集到的資料: 從1978年到2018年,X村的產值增長了105倍,村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了217倍;該村村民從幼兒園到高中,實現了15年免費教育;村里的老人有高齡補貼,村民農保報銷外自費部分由村里支付。 (3)材料三揭示了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哪些道理?(4分) 團隊學校2020學年(上)九年級期中質量監測社會法治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A B D B C B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B D B B D A C 二、非選擇題(本題有6小題,共60分) 21.(10分) (1)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2分) (2)改變政令:辛亥革命; 意義: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 專制制度的結束,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2分) 變革人心:新文化運動; 意義:讓軍閥混戰中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影響了整個社會。(2分) (3)1924年,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取得北伐勝利,基本實現全國統一。(4分) (10分) 九一八事變(1分) 南京大屠殺, 實施細菌戰、毒氣戰, 轟炸重慶等后方城市,,實施三光(“燒光、殺光、搶光”)政策等 1例即可; (1分) 平型關戰役、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等1例即可。 (1分) (2)中蘇美英等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1分) 日本無條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1分) 聯系: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1分) (3)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軍隊不僅在國內作戰,還根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需要,組織赴緬遠征軍與日軍作戰,鉗制和重創了緬北、滇西的日軍。(2分) 在反法西斯戰爭的洪流中,作為東方主戰場的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1分) 對戰爭的最終勝利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1分) 23、(10分) (1)中共一大;(1分)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分) (2) ①1924-1927年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基本消滅北洋軍閥的勢力。 ②1935年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及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紅軍、革命,是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③1937-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取得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2點即可,共4分) (3)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②要弘揚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具有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③要重視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 。 ④從中國實際(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等。 (任選三點,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3分) 24.(10分) (1)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分);扶貧工作取得舉世矚目成就。(1分) (2)表格反映出浙江省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夠均衡,城鄉發展還不協調。(2分) 浙江省開展城鄉協調的實踐,符合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的發展思想。 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有利于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2分,答出兩點即可) (3)①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②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③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2點即可,共4分) (8分) (1)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2分) (2)①村干部接受村民監督有利于村干部改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義,防止濫用權力,預防腐敗。(2分) ②村民參與監督有利于增強村民的民主參與意識,激發村民的民主參與熱情。(2分) (未結合材料酌情扣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給分) 個人:要增強民主意識,積極參與民主生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也可)(2分) (12分) (1)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 吉利注重技術革命,是為了提升核心技術,促進企業發展。 (4分) (2)①由村民選舉村委會,村民了解村務并提出建議,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 ②建好村務公開欄和評議箱,讓村民了解村務并提出建議,保障村民的權利,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③“健全村民戶主會議制度,重要事項召開村民戶主會議進行討論”,體現了人民民主的真諦是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 (材料和結論各1分,答到2方面即可得4分) (3)①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使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②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③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還要看經濟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或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點即可,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