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綜合探究四回顧近代中國的百年歷程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歷史功績主要有(???)①創辦黃埔軍校????②領導辛亥革命????③領導北伐戰爭????④創建中華民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毛澤東說:“我在師范學校學習的時候,就開始讀這個雜志了。我非常欽佩胡適和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已經被我拋棄的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成了我的楷模。”毛澤東所說的雜志當時主要宣傳(???)A.?傳統儒家思想???????????????????B.?維新變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D.?民主和科學3.某校組織井岡山研學旅行,下列最能體現其紅色旅游特色的是(???)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五四中心,風云新途??????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八一槍響,軍旗升起4.中共一大通過的決議中,最能夠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是(???)A.?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C.?建立地方黨組織,領導工人運動D.?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5.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望兩岸共圓中國夢。歷史上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是(???)A.?中共一大召開????????????????B.?中共二大召開????????????????C.?國民黨一大召開????????????????D.?國民革命軍組建6.北伐戰爭是國民革命洪流的最強音。下列宣傳標語最能體現這一時代“最強音”的是(???)A.?外爭主權內除國賊????????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打倒列強?除軍閥????????D.?創立民國平均地權7.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的紹興鄉賢是(???)A.?蔡元培??????????????????????????????????B.?魯迅??????????????????????????????????C.?周恩來??????????????????????????????????D.?秋瑾8.歷史,總是在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標注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行刻度。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1927年,中國革命面臨復雜的分叉路口,中國共產黨在當時作出的一系列抉擇,影響深遠。這些抉擇包括(???)①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②發動南昌起義,開始創建人民軍隊③向農村進軍,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④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促成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和平解決(???)A.揭開了國共兩黨走向聯合抗日的序幕B.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C.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D.終結了國共兩黨間的內戰和政治紛爭9.朱德在一首詩中寫道:“群眾爭修鐵路權,志同道合會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華革命先。”該詩是為了紀念(???)A.?百日維新???????????????????????????B.?武昌起義???????????????????????????C.?保路運動???????????????????????????D.?辛亥革命10.“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這是魯迅《狂人日記》中的一段話。從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首倡民主與科學??????B.?掲開了文學革命的序幕??????C.?宣傳馬克思主義????D.?用白話文抨擊封建禮教11.“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國逞兇狂。全國軍民齊奮起,打得日寇投了降。”童謠反映了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A.?得到海外華僑的大力援助B.?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C.?實行了全民族抗戰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2.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直接有關的歷史事件是(???)A.?中國對日本正式宣戰B.?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C.?中國戰區受降儀式D.?日本向盟國投降儀式13.1840年以來中國對西方的反應,依次經歷了“技術的反應”“制度的反應”“觀念的反應”和“組織的反應”四個階段。按此理解,下列屬于“組織的反應”的是(???)①《新青年》創辦??②中華民國建立???③中國共產黨成立???④國民黨改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材料分析題14.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團結統一才能推動中國革命勝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洪流中的合作】材料一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政策……我們應該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勢力集中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議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深感此必要遵行此決議。——《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的決議案》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此全國人民所為疾首蹙額,而有識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為全國人民求一生路者也。——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危機下的轉向】材料三:剛剛成立了六年的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又繼續戰斗了。——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第一卷(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的變化原因。(2)為實現材料二中的奮斗目標,國共兩黨合作發動了哪一重大軍事行動?(3)材料三“他們又繼續戰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戰斗”是指哪一事件?請以“國民革命運動”中的相關史實,全面論證“團結統一推動中國革命勝利”的結論。15.2016年是毛澤東主席逝世40周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兩人都是近代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他們的書信和文章,是研究中國20世紀歷史的重要資料。材料一:“以農為經,以商為緯,本末備具,巨細畢賅,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也。”孫中山從中國國情出發,高度肯定農民的長處,……主張“耕者有其田”。——選自《農功》(孫中山著于19世紀90年代)材料二: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急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毛澤東《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1926年9月)材料三:恩來諸同志回延安,稱述先生盛德,欽佩無余……澤東堅決相信,國共兩黨之長期團結,必能支持長期戰爭,敵雖兇頑,終必失敗;而我四萬萬五千萬人之中華民族,終必能……驅逐頑寇,而使自己雄立于東亞。——選自毛澤東1938年《致蔣書信》(1)為實現“耕者有其田”,孫中山后來提出了怎樣的政治主張?(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從國民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的認識有了怎樣的發展?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為實現農民“耕者有其田”在農村根據地進行了什么革命,采取了哪些具體內容?(3)運用史實,印證“敵雖兇頑,終必失敗”這一預言的正確性。16.艱難探索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九十六年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摘自十九大報告)材料三: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毛澤東(1)根據材料一,分析圖1與圖2反映的內容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2)結合所學,列舉史實(1921—1945年)并對此進行論證,中國共產黨是如何面對曲折,或者是如何勇于修正錯誤,從而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的。(至少三例)(3)從材料中你得到了怎樣的感悟?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B2.D3.C4.D5.C6.C7.A8.(1)C(2)A9.C10.D11.C12.D13.B二、材料分析題14.(1)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推翻軍閥統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應該聯合其他革命黨派,建立革命統一戰線。(2)北伐戰爭。(3)南昌起義;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蔣介石等人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導致國民革命運動失敗。15.(1)平均地權(或民生主義)。(2)認識到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認識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等,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在分配時,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各根據地出現分田分地的景象。(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終于取得勝利。16.(1)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2)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面臨國民黨血腥屠殺,中共選擇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34年,“左”傾錯誤導致革命失利,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1937年七七事變之后,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共實現與國民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在1945年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3)要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9張PPT)綜合探究四回顧近代中國的百年歷程1.了解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造始末和浮雕刻畫的歷史事件,列舉中國近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了解他們在歷史變革中的突出作用2.按時間發展的順序把各個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連點成線,引線織面,使知識更加系統化3.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爭史,激勵自己的愛國之情,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歷史使命感【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刻畫的歷史事件;近代中國百年中的重要事件和歷史人物說出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學習目標學習目標觀看視頻,了解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的背景新知講解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人民英雄紀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塊花崗巖,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60.23噸2.外觀: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是為紀念近代以來在中華民族奮斗歷程中犧牲的無數先烈而興建的。1.背景: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碑文3.內容:新知講解畫面內容為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和勝利渡長江。此外,還有兩塊裝飾性浮雕: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共雕刻180個人物,概括地表現了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爭取獨立解放的歷史。根據碑文撰寫時間,以“三年”、“三十年”和“一千八百四十年”為節點,說明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三年:一千八百四十年年:三十年:1946—19491840—19491919—1949解放戰爭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近代史畫面內容運用所學知識,簡單描述浮雕所表現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1839年6月金田起義——1851年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五卅運動——1925年5月30日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抗日游擊戰——抗日戰爭時期勝利渡長江——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新知講解制作年代尺:184018501880189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860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勝利渡長江新知講解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新知講解1840~1919年虎門銷煙鴉片戰爭是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最后英軍獲勝,中方被迫與英方簽訂《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國家對中國發起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嚴重危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也揭開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鴉片戰爭新知講解1840~1959年金田起義是1850年末至1851年初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領導的廣西桂平縣武裝起義。1850年7月洪秀全于金田起義,并兩次大敗清軍。后建國號“太平天囯”金田起義洪秀全金田起義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意義:新知講解情境:1860年的“八里橋會戰”中,整整一萬馬隊三萬步兵的清軍,面對人數僅僅八千,還是“萬里遠征”的英法聯軍,竟然在短短的一個小時里,就全軍潰敗損兵折將1200余人,而本應作為“不利方”的英法聯軍,陣亡人數卻不過12人!1840~1919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掠奪并焚毀圓明園,清政府被迫與列強議和。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后與列強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和《璦琿條約》等不平等和約,中國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新知講解1860~1919年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洋務運動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旗號甲午戰爭的失敗標志著35年的洋務運動宣告破產結果:失敗新知講解情境:甲午戰爭開始的那一年,為了給慈禧太后過六十大壽,挪用北洋艦隊的軍費修園子。而當時的日本明治天皇為了發展海軍,節衣縮食寧愿一天只吃一頓飯1840~1919年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是維新派人士發起的一場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失敗意義:結果: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運動,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1898年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戊戌六君子被殺,變法失敗(歷時103天)新知講解1840~1919年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并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意義:辛亥革命是剛剛邁入20世紀的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結果:最終失敗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并將臨時政府前往北京;改組內閣,竊取革命勝利果實新知講解1840~1919年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開始,北京學生紛紛罷課,隨后天津、上海、廣州等全國多地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北洋政府迫于壓力,最終決定暫緩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又稱“五四風雷”)是1919年5月4日由愛國學生、工人發起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意義:勝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標志新知講解2.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擁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一聲驚雷震九天,南湖九十六年前喚起工農千百萬,遍插紅旗映河山新知講解五卅運動五卅(sà)運動是一次偉大的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它大大提高了全國人民的覺悟程度和組織力量,在全國范圍內為北伐戰爭準備了群眾基礎,并將國民革命推向高潮,從而揭開了1925-1927年中國大革命的序幕1919~1949年意義“五卅運動以后,革命高潮,一瀉汪洋,于是構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國大革命”——鄧中夏性質新知講解1919~1949年1.基本情況南昌起義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1927年8月1日2時在江西南昌起義,2.意義1.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2.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材料:當時放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路只有兩條:或者拿起武器,進行武裝反抗;或者是遲疑猶豫,坐以待斃。——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新知講解1919~1949年抗日游擊戰作用1.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人后方,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前線,2.抗日根據地廣大軍民的英勇抗戰,鉗制和消滅了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新知講解1946~1949年意義勝利渡長江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標志著國民黨的主力國基本上被消滅,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渡江戰役的勝利意味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新知講解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舉行開國大典意義1946~1949年國內意義: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真正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中華民族朝著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不斷前進。國際意義: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民族的脊梁林則徐、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陳獨秀、李大釗、蔣介石、周恩來、毛澤東……新知講解1.回顧了中華民族的百年歷史,你有什么感想?落后就要挨打!中華民族具有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我們要居安思危,只有順應歷史潮流,才不會落伍。要重視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2.回顧這一百年的歷史,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請舉例說明并給出理由。他領導太平天國運動,沉重地打擊了清政府的統治和外國入侵者。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歷程重大事件歷史背景結果或意義“五四”運動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馬克思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成立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組織基礎——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南昌起義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中國共產黨認識到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重要性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遵義會議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損失慘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和紅軍,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抗日戰爭日本全面侵華,中國處于亡國滅種的危難時刻取得了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反抗外國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解放戰爭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內戰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開國大典解放戰爭取得基本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開始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課堂練習1.從鴉片戰爭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歷程,中國人民從長期的奮斗歷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是()A.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B.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C.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D.“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2.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在重慶最后一次大規模的學生運動是( )A.“四二一”學生運動B.重慶學生反美抗暴大運動C.“一二一”學生運動D.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斗爭CA課堂練習3.某中學舉行“重走長征路”活動課競賽。小明同學準備在演講活動中再現下列歷史場景。其中取材不當的是( )A.紅軍四渡赤水河B.召開遵義會議C.三大主力會寧會師D.開辟井岡山根據地4.中國近代思想主要經歷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維新變法”“民主共和”“民主與科學”及“馬克思主義”的演進過程。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題是()A.反抗外來侵略B.發展資本主義C.救亡圖存D.反對專制統治DC課堂練習5.毛澤東主席何孫中山先生兩人都是近代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他們的書信和文章,是研究中國20世紀歷史的重要資料。材料一:“以農為經,以商為緯,本末備具,巨細畢賅,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也。”孫中山從中國國情出發,高度肯定農民的長處,……主張“耕者有其田”。——選自《農功》(孫中山著于19世紀90年代)材料二: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急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毛澤東《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1926年9月)材料三:恩來諸同志回延安,稱述先生盛德,欽佩無余……澤東堅決相信,國共兩黨之長期團結,必能支持長期戰爭,敵雖兇頑,終必失敗;而我四萬萬五千萬人之中華民族,終必能……驅逐頑寇,而使自己雄立于東亞。——選自毛澤東1938年《致蔣書信》課堂練習(1)為實現“耕者有其田”,孫中山后來提出了怎樣的政治主張?(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從國民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的認識有了怎樣的發展?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為實現農民“耕者有其田”在農村根據地進行了什么革命,采取了哪些具體內容?(3)運用史實,印證“敵雖兇頑,終必失敗”這一預言的正確性。平均地權(或民生主義)認識到掌握革命和武裝領導權的重要性,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認識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問題等,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在分配時,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各根據地出現分田分地的景象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終于取得勝利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840年以來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mp4 五卅運動.mp4 八一南昌起義.mp4 武昌起義的爆發和勝利.mp4 綜合探究四 回顧近代中國的百年歷程 同步練習.doc 綜合探究四 回顧近代中國的百年歷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