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高一歷史試題擇題(本大題共每小題2分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只1.《丹土遺址與兩城遺調查時發現了兩城遺址。該遺兩城鎮塊高坡城遺址的陶器以黑陶為磨光黑陶占較大比例,以薄如紙、黑如漆、硬如瓷的蛋殼陶水平最高。”據材料判斷遺址為A龍山文化C.河姆渡D文武王病成武王弟政,“封建親戚,以藩屏丁知周公推行分主要目的是B.推翻D.擴大周朝疆域國古代,褒揚官員德行和政績,往往稱其人為“民之父母”,官員亦以“為民母”“愛民作為執政的理想境界。這一現象反映A.宗族關系已成為執政的基B之間具有共同政治訴求C考核主要依據民本思想家觀念的政治影戰國時期,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族。華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鮮血液,更加穩定,分布更廣泛。這說政治得到加強分封集權加強代的“仁、義、信”等思想最A.道家思B.墨家思C.儒家思想D.理學思想圖家治理體系確立郡一郡尉地方縣B.漢朝唐朝D.宋朝漢初歌謠唱道:“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仼后,遵守不徧離。施政貴清靜姓心歡喜。”到漢武帝時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議,從此漢代思想歷史試題第共界樹起威。這一變化表老之學不能適應漢代社會的發展B.統治思想的變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漢代社會的發展推動了治國變化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會發展8.施和金在戰爭的時空分布》中這樣在圖范圍內,先秦時期共有戰爭661次(此從周平王東遷算起),平均每年約1.2次;秦漢時期平均每年1.6次;魏晉南北朝時戰事最多,共有1677次,平均每年有次代時期,戰事亦至宋遼金夏,戰爭只0次爭次數亦此判斷哪一時期戰B.魏晉南北朝宋遼金立了三省六部制的是A.魏晉時期文帝時期隋唐時期).兩宋時期國古代賦稅制度的一大為主的賦稅制度以資產為不以丁身為轉變發生在周時期魏時期朝初期材料中四個歷史人物被稱為“盛世的終結者”。其中哪一位是唐朝最后的終結者盛世的終結者唐玄宗黃巢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區劃是時設轉運使、安撫使、提點刑獄等分掌其權的下級單逋其與知州具有同等地位這種設計意在監察機構B.分割丞相權C.加強中央集權D.加強地方權民族史釋》中對古代史某一政治制度做出如下解釋:產生于女真氏族社末期,是一種部落聯盟的組織形式,最初是以血緣為紐帶建立起來的,后來逐漸緣組平時出獵、戰時作戰。據此判斷這一制度是B.猛安謀克C.四等D.行省制者指忽必烈建立總制院管并監督政府和佛教僧徒的關為總制院的第一位行政長官。”上文中“總制院理藩院史政院省歷史試題第共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檢測高一歷史參考答案1—10BCDCCACBBD11—20CCBCCBCABA21—25DCDDB26.(1)管理:在西南地區設郡;開辟五馳道。(4分)(2)創新:設行中書省管理地方;行省長官由中央官員擔任。(2分)作用: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開創了以省為單位的行政區劃,是中國省制的開端。(任答兩點4分)(3)威脅:少數民族貴族的叛亂,如準噶爾部的叛亂、大小和卓的叛亂;外國殖民者對邊疆的侵略,如沙俄入侵東北;反清勢力的威脅,如鄭氏集團占據臺灣。(任答兩點4分)意義:促進了邊疆開發,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加強了邊疆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基本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任答兩點4分)27.(1)統合功能:加強中央集權;保證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正統);維護文明的穩定性和連續性。(6分)(2)不同之處:科舉成選官主要途徑;錄取人數大幅度增加;應試者身份的限制放寬;皇帝主持殿試成為定制。(任答3點6分,言之成理即可)(3)借鑒價值:人才流動機制;客觀公平理念;人才激勵機制。(任答2點4分)28.(1)朝代:西漢。(2分)歷史作用:(歷史上)“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今天)是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發展的重要紐帶。(從古今兩個層面回答,4分)(2)唐代:由陸上絲綢之路開始轉向海上絲綢之路。(2分)兩宋:貿易范圍廣;政府加強管理;貿易商品種類繁多;私營貿易為主。(任答兩點,4分)(3)與沿線各國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加強團結合作,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各國經濟繁榮和貿易發展,共筑“中國夢”與“世界夢”。(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可編輯PDF版).pdf 高一歷史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