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在教學中促進小學生主動學習作 者: 太吉小學 鄧 燕科 目: 數學 學 段: 小學高段摘 要: 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學法指導、關鍵詞: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當今社會,農村小學的學生大多數生活條件優越,他們頭腦聰明、活潑好動,但學習不努力,學習自覺性差,讀書無用論在他們心中滋生蔓延,尤其是對數學這門學科,相當一部分學生厭學情緒特別嚴重。那么如何促進學生這些農村小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教師應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1、教師應與學生平等。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應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進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主動參與學習。2、拉近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舍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從而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3、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二、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注入式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所摒棄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積極創設條件,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灌輸的知識,努力促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創造性學習。如教學“圓的認識”,可以讓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實踐思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首先,讓學生先看書自學,再用圓規任意畫一個圓,并匯報實踐操作的體會。有的學生初學畫圓沒有成功,就讓他們找出原因:圓規、針尖滑動畫不好、需要固定圓心;圓規兩腳叉開的大小畫圓時發生變化,所以畫得不圓,叉開的大小要固定不變。其次,讓學生在一張紙的上方和下方分別畫一個大小不同的圓。然后問:為什么兩個圓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呢?這時就進一步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得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最后,讓學生用直尺在同一個圓內分別圓的半徑和直徑,并問:你能畫出多少條這樣的半徑和直徑?量一量直徑和半徑有什么關系?在畫圓的半徑和直徑的過程中,使學生發現它們各有無數條,并且知道同圓中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通過以上的實踐操作,驗證了這樣一句話:“聽到的容易忘記,只有自己動手做過的才是真正的理解”。該過程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操作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處處閃耀著創造的火花。三、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習能力要想使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學會學習,就必須使他們在課堂上有效地把耳、目、腦、口利用起來,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他們獨立學、想、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的喜歡學習,主動學習。1、會聽讓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記,抓住重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聽同學的發言中存在什么問題。為了訓練學生聽的能力,我是這樣做的:口算題由老師口述,學生直接寫出答案來;應用題教師也口述,讓學生直接列式并提問。2、會看重點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凡是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識,我就不講或適當點撥。在教學中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觀察材料要清楚、鮮明,要能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并給學生觀察提示,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作出判斷。3、會想首先要肯想。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動腦筋想的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動腦筋去想問題,這除了靠老師啟發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們動腦,使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人人都能動腦去想。4、會說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要說就要去想,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說,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仔細看。抓住了“會說”就能促進其他“三會”,因此,教學要十分重視表達能力培養和訓練。四、注重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小學生的特點是:有求知欲望,但學習不刻苦,聽課時間不能持久、愛動,精力不夠集中,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在講課時,要善于用生動的數學語言,恰當的比喻,直觀的演示,形象的畫圖,啟發性的提問,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數學教學要徹底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錯誤傾向,使數學本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積極思考,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學習數學,使學生在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培養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總之,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是農村小學生學好數學的前題和基礎。每一位農村小學教師都應在這方面狠下功夫,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為培養祖國的未來和花朵而辛勤耕耘。參考文獻:《四川教育》、《中國教育導報》、《天府教學》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