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中測試卷(社會·法治)答案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CCDADCDCAC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BBDBABBC二、綜合題:21.(1)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2分)(2)“喜”是指長三角地區主要省份人均收人不斷增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分)“憂”是指不同省份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2分)意義:推動長三角一體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2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3)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分)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這是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的必然要求。(1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1分)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社。(1分)22、(1)為了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1927年8月7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議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參加這次會議的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論斷;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4分,兩個角度,其他糾錯同等給分)(2)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4分)(3)1924年,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創辦黃埔軍校,領導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戰爭,打擊了列強和軍閥,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1937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最終取得抗戰勝利。(4分)23、(1)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之間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4分)(2)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了土地改革,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后,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農民踴躍參軍、參戰,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4分)(3)作為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日戰爭牽制了大量日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1942年1月1日,作為四大國之一,中國與其他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4分)24、(1)要求:在巴黎和會上,中國提出收回在大戰中日本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權益。(2分)結果:列強操縱會議,作出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讓給日本的決定,中國正當要求未被滿足。(2分)(2)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中國正式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盟國之一;1943年,中、美、英三國召開開羅會議,簽署《開羅宣言》,中國躋身世界大國行列;1945年,中、蘇、美、英等國代表簽署《聯合國憲章》,中國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6分)(3)變遷:從20世紀初處于不被重視的弱勢地位,到二戰時逐步受到重視,地位提高,再到如今的正走近世界舞臺中央。(2分)25、(1)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也都可以創新(2分)。技術的創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增加社會財富,推動社會進步(2分)(2)改革開放(2分);本小題采取分層評分,要求如下:第一層次:能結合材料說出進博會能促進中國發展的角度,給1—2分。第二層次:能結合材料說出進博會不僅能促進中國發展,也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這兩個角度,給3—4分。第三層次:能結合材料說出進博會對中國和世界的積極影響,并能用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加以闡釋,且邏輯清晰,給5—6分。紹初教育集團2020學年第一學期期中學業評價試卷(2020.11)九年級社會?法治考生須知:1.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全卷共6頁,采用開卷形式。2.選擇題部分40分;非選擇題部分60分,共5大題。答案必須全部涂、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試卷Ⅰ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題,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右圖為英、法、美、德四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圖,它有助于我們理解()A.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后果B.蘇聯五年計劃建設的成就C.一戰爆發及戰后世界格局出現的原因D.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對各國的影響2.章開沅先生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可以稱之為殊途同歸。三人“殊途同歸”都是為了()A.推翻清政府B.實行君主立憲制C.挽救民族危機D.建立民主共和國3.“喪權辱國震人心,鐵路風潮鼎沸騰。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該詩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有()①《馬關條約》的簽訂②四川保路運動③武昌起義④成立中華民國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政治口號是政黨、階級等為實現政治目標提出的帶綱領性,鼓動性的政治旗幟。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后,資產階級迅速放棄他們早先提出的“驅除韃虜”主張,而主張“五族共和”、“五族平等”,旨在()A.實現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B.突出清朝政權已土崩瓦解C.反映社會性質的根本變化D.強調各民族的絕對平等5.“全球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從全球整體的大視角去研究世界歷史,又稱為整體史觀。從這個角度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在于()A.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B.促進本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C.促進思想解放,打開中華復興潮流D.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6.十月革命是馬克思主義者對其理論的一次實踐性試驗。這次“試驗”的結果是()A.頒布了新經濟政策B.推翻了沙皇專制政府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D.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7.中國大地從南到北、從珠江三角洲到長江三角洲,處處燃燒著革命的火焰,使“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還未能完成的革命事業,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一“革命”是指()A.辛亥革命B.新文化運動C.五四運動D.北伐戰爭(九年級社會?法治共6頁第1頁)8.下圖是1927年到193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變化圖。下列對圖中A,B兩時期黨員人數變化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①A時期黃埔軍校的創辦為我黨輸送了眾多優秀的軍事人才②B時期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給我黨帶來重大人員傷亡③A時期黨員人數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條特色革命道路④B時期黨員人數驟減主要是因“圍剿”和長征帶來的損耗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9.右圖反映了1929—1937年美國失業人數變化情況,促使B點到C點變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A.推行“以工代賑”B.創立養老金制度C.頒布《緊急銀行法令》D.頒布《農業調整法》10.因為金融風暴,日本大多數工廠都關門了,將近400萬人失去了工作,沒了生活來源。針對失業嚴重的狀況,日本采取的主要應對措施是()A.實行明治維新B.發動甲午戰爭C.建立法西斯專政D.尋求美國援助11.新華社特稿《在歷史關節點上》這樣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奮斗歷程,走了整整28年。期間,中國共產黨先后經歷了‘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五個關鍵階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A.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B.中國共產黨的成立C.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D.召開遵義會議12.右圖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兩次戰役路線圖,與之對應的主題是A.由戰略防御到戰略進攻B.由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C.由戰略防御到戰略決戰D.由戰略反攻到戰略決戰13.如1942年7月開始,“蘇德兩軍在此進行了一場對雙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象征性的戰役……到1943年2月德軍投降時,人數已不足最初的一半”。這場戰役()A.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B.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重要轉折點C.標志著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D.使德軍喪失太平洋戰場主動權14.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留下太多苦難的回憶,也給我們帶來更多關于和平和戰爭的思考,統計表能幫助我們分析歷史。以下《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統計表》說明()項目名稱涉及國家和地區(個)卷入人口(億)傷亡人員(萬)經濟損失(億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戰30多153000多3000多第二次世界大戰80多209000多40000多①兩次大戰都造成生命與財產的重大損失②兩次大戰都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③兩次大戰都引起了世界的劇烈震蕩④都啟示我們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福祉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5.漫畫《同富不同路》說明了()①改革開放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②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正成為社會共識③我們可以采用一切方法和途徑去創造社會財富④改革開放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下列對改革的理解觀點不正確的是()A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B.共享發展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C.改革創新精神包括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D適應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要全面深化改革17.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在華為總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將來要和美國競賽,一定要通過教育。下列能夠支撐該觀點的是()①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②我們要把教育作為工作的重心③教育是培養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④教育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18.2020年5月,某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一系列科技新政,是因為()A.企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B.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C.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徑D.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19.經濟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微笑嘴形的一條曲線,兩端朝上。在產業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這就要求我們()A.堅持改革開放政策,積極“引進來”“走出去”B.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C.堅持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D.增加資金投入,不斷擴大生產與制造業的規模20.阿里釘釘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要求,迅速研發出多個在線教學出品,免費支持全國大中小學在線教學。對此說法正確的是()①這得益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②科技創新是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決定性因素③科技改變生活創新引領未來④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并承擔社會責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試卷Ⅱ二、非選擇題(有5大題,共60分)21.(12分)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科技創新成就,如建成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墨子號”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港珠澳大橋的成功建成通車等,都彰顯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強盛。材料二:2017—2019年長三角地區主要省份人均收入(元)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2017年58987.9635024.0942045.6921863.32018年64182.6538095.7945839.8423983.582019年69441.5641339.7149898.8426415.09材料三:資料卡(1)依據材料一,簡要說明改革開放的重要性。(2分)(2)概括材料二中的“喜”和“憂”,并運用所學知識闡明我國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對解決“憂”的意義。(6分)(3))改革“就是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上改起”,這體現了我國的什么發展思想?并分析說明當代中國為何要堅持這一發展思想?(4分)22.(12分)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十分注重自身建設,不斷完善自己,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取得勝利。據此回答:(1)中國共產黨是勇于自我糾錯的政黨。請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列舉兩例說明中國共產黨勇于糾錯,不斷推動中國革命進程。(4分)(2)中國共產黨是敢于開拓創新的政黨。請問20世紀20-30年代中國共產黨取得的創新成果是什么?(4分)(3)中國共產黨是善于團結合作的政黨,合作中產生了巨大力量。請問哪些史實能說明以上觀點。(4分)23.(12分)歷史需要選擇,歷史因選擇而不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1圖2淮海戰役(1)選擇是一種開始。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圖1中這場政變是如何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的。(4分)(2)選擇是一種態度。結合所學知識,試闡述圖2人民群眾作出這一選擇的原因。(4分)(3)選擇是一種擔當。請結合下面圖片所濃縮的歷史,談談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所展現的大國擔當。(4分)24.(12分)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關系變遷折射了近代以來中國命運的沉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20世紀初世界秩序的變動與重建中,中國逐漸主動參與。……這一次中國具有相當的主動性,并有著自己的明確訴求。——王建朗《從世界秩序的變遷中觀察中國》1919年1月27日,顧維鈞指出“三千六百萬之山東人民,有史以來為中國民族,用中國語言、信奉中國宗教”,“不容他國之侵入殖民”。——石源華《顧維鈞:雄辯于巴黎和會上》(1)分析材料一,在20世紀初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中國主動參與,有怎樣的“明確訴求”?其結果如何?(4分)材料二:二次大戰是一次國際政治舞臺重新洗牌的時期,歷史給中國提供了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大國意識與大國作為》《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儀式開羅會議三國領導人《聯合國憲章》簽字儀式(2)結合材料二,運用相關史實說明中國抓住了“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6分)材料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積極推進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國還在不斷為全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如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發展數字經濟和共享經濟等。(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關系變遷。(2分)——《人民日報》25.(12分)【新時代,共享未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三屆進博會上值得我們駐足的新看點:看點1:頂級國際展品開眼界,行業龍頭高新技術匯聚各大國際優秀企業將攜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服務在此進行全球首發、亞洲首秀、中國首展。看點2:智能影像助力,線上線下雙驅展覽影像服務的智能化升級將為展會主辦方及參展商單位品牌傳播、營銷推廣效果帶來顯著提升和助推看點3:5G+電商,明星主播打造流量新入口青春進博推介大使”李佳琦和“進博好物線上推薦官”薇婭帶領大家“云”逛進博會,在現場進行帶貨直播,觀眾通過云端即可逛遍進博會,買遍全球好物。(1)結合以上看點,從社會發展角度談談你對創新的認識。(4分)材料二:在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沖擊的背景下,這場特殊的“東方之約”:進博會搭建的對外開放平臺,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有助于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借助進博會主動擴大進口,讓更多企業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這是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有力舉措。(2)材料反映了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什么?綜合以上材料說明這場特殊“東方之約”的魅力(8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社會法治答案.docx 社會法治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