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6張PPT)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一.駐足當下的路中國駐南非大使挑戰美國至少“八個做不到”一是疫情爆發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全黨全國抗疫阻擊戰,把保護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放在首位,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在如此短時間內迅速有效遏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蔓延,阻斷了向世界擴散的勢頭。美國能做得到嗎?二是中國在武漢10天左右建成兩座共計2600個床位的傳染病專門醫院,并同時在湖北建成了15座共上萬個床位的方艙醫院。美國能做得到嗎?三是中國全民動員,令行禁止,全體14億人民聽從黨和政府指揮,自覺居家隔離兩周或以上,為在如此短時間內有效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傳播和對外擴散提供了可能,并做出了貢獻和犧牲。美國能做得到嗎?……思考:1.你還能說出哪些我們創造的奇跡?2.我們為什么能做地到?中國駐南非大使林松添二.回望走過的路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總議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議題一:選擇走什么樣的路議題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中國革命舊民主主義革命1919年1840年新民主主義革命1949年社會主義革命1956年底社會主義建設至今過渡時期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議題一:選擇走什么樣的路任務1結合視頻和所學歷史知識,分析建國初期的基本國情。議題一:選擇走什么樣的路一.社會主義道路選擇的歷史必然性新中國成立時,全國5億人口,人均口糧200公斤/年;工業基礎幾乎為0,外匯儲備為0,產業工人1000萬,合格工程師僅有4萬人;全國80%的人口為文盲,每年培養的小學生只有67萬;全國森林覆蓋率僅有8.7%,北方部分地區甚至僅有5%。到1952年夏秋之際,中國社會經濟經過短短三年的恢復,已經發生了一些超出原來預料的變化,最主要的是工商業產值中的公司比例發生了重要變化。1952年9月,國營經濟在工業總產值中占的比重從1949年的43.8%增長到67.3%,私營經濟則從56.2%下降到32.7%。任務1結合視頻和所學歷史知識,分析建國初期的基本國情。議題一:選擇走什么樣的路一.社會主義道路選擇的歷史必然性河北遵化西埔村,新中國成立初期,多戶農民,常年討飯生活。1951年土地革命,村里的農民家家戶戶分到了土地,本是件高興的事情,可是村民卻犯愁了。老王家:有了土地,家里也有勞動力,可是沒有農具,全家天天上山砍柴,帶到播種季節,也就剛能湊點農具,可買種子怎么辦?跛子張家:家里有點收成,但因父母病重,家里沒有勞動力,想把家里的一部分地賣給富農李。討飯趙:家里世世代代討飯,今天終于有了自己的土地,可是沒有工具,沒有種子,正打算找富農李,借高利貸。要求:①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將故事演繹完整②也可根據劇情需要添加角色,但要符合歷史背景③小組選代表有感情演繹劇本。任務2西埔村村民作出了什么選擇,選擇的理由是什么?議題一:選擇走什么樣的路一.社會主義道路選擇的歷史必然性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生產力生產關系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決定性選擇。議題一:選擇走什么樣的路一.社會主義道路選擇的歷史必然性二.從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的具體途徑“一化三改”的特點議題一:選擇走什么樣的路三.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任務3我國所有制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知識分析這一變化的意義?議題一:選擇走什么樣的路三.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②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③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私有制公有制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和平方式人民團結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積極性生產力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任務1談談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議題二: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議題二: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任務1談談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工業方面: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2.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3.基礎設施方面: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4.科教文衛方面: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探索建設結束半殖半封的歷史為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完成最深刻偉大社會變革翻天覆地變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議題二: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任務1談談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馬列原理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馬列原理同中國實際的第一次結合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試噴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原子彈川藏公路通車任務2成就的取得是一帆風順的嗎?有人說:如果按照八大的路線一路走來,我們今天或許更好。談一下你對這句話的看法。議題二: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任務2成就的取得是一帆風順的嗎?有人說:如果按照八大的路線一路走來,我們今天或許更好。談一下你對這句話的看法。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新事業,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有一個艱辛探索的過程,蹣跚學步難免跌跟頭。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偉大,并不是永遠不犯錯誤,而是從不諱疾忌醫,敢于承認錯誤,勇于糾正錯誤,確保我們的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議題二: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 在中國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先例,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荊斬棘、開通道路。——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三.眺望遠行的路總議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議題一:選擇走什么樣的路議題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任務1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作業布置今天,抗擊肺炎疫情,我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假如由你來設計《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主題展,你會選擇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或者鏡頭作為素材,并說明理由?主要矛盾:是人民對與建立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論十大關系議題二: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任務1談談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561949過渡時期新中國成立中共八大正確判斷主要矛盾19571958反右斗爭嚴重擴大化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19601962周恩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七千人大會劉少奇提出:糾正錯誤1966文化大革命1978真理標準大討論任務2成就的取得是一帆風順的嗎?有人說:如果按照八大的路線一路走來,我們今天或許更好。談一下你對這句話的看法。議題二: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習近平工業建設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建設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基礎設施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教育科技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分析下表中的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變化趨勢,對其變化原因解讀準確的是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1950年1953年1956年社會主義工業45%57%67%國家資本主義工業18%29%33%資本主義工業(自產自銷)37%14%——A.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B.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C.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D.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議題一:選擇走什么樣的路三.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D正視前進中曾經歷的嚴重曲折情境 探究:上述圖片體現了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經歷了哪些嚴重曲折?如何辯證認識這些嚴重曲折? 點撥:(1)上述圖片反映了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經歷的大躍進、大煉鋼鐵、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嚴重曲折。(2)一方面,這些嚴重曲折是由于我們黨缺乏經驗和認識上的不足造成的,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造成了巨大的挫折和損失;另一方面,我們的黨能夠正視困難、糾正錯誤,這充分說明了我們的黨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偉大的黨,所以她能夠領導中國人民戰勝困難,不斷前進。知識海洋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吧中華兒女議題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952年,西埔村村民王國藩,響應農業合作化號召,辦了一個初級社,社里唯一一頭毛驢,還有四分之一的使用權屬于沒入社的農民,“三條驢腿的窮棒子社”,一年就讓所有的土地都長出了新苗。三年擺脫了貧窮面貌。“一五”期間,中國身處社會主義陣營,對外采取“一邊倒”的外交策略。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進行政治孤立、經濟制裁與軍事封鎖,導致相比于戰后處于資本主義陣營的日本與西歐各國,中國無法充分利用資本主義陣營充足的資金與先進的技術進行經濟建設。在蘇聯的援助下,我國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興工業部門,如飛機、汽車、重型機器、發電設備、冶金和礦山設備、精密儀器、新式機床、塑料、無線和有線電器材的制造等,我國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鋼鐵、煤炭、電力、機械、有色金屬、化工和軍工企業,構成了我國工業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計劃的提前完成,為我國的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探究與分享二: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試噴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原子彈川藏公路通車1.談談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的巨大成就?2.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3.成就的取得是一帆風順的嗎?4.有人說:如果按照八大的路線一路走來,我們今天或許更好。談一下你對這句話的看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黨和國家又面臨哪些新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在找到解決新問題的辦法的過程中,付出了哪些努力?得到了哪些重要結論?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02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歷史經驗和成就:黨依據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所創造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采取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方針,實行逐步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具體政策,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經濟文化落后的大國中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艱難任務。不要機械搬用外國的經驗,而要從中國是一個大農業國這種情況出發,以農業為基礎,正確處理重工業同農業、輕工業的關系,充分重視發展農業和輕工業,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工業化道路。——《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節選)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一是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二是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三是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四是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過程中有哪些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人民對于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主要任務落后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無產階級主要矛盾解決19491956過渡時期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 情境一:新中國之初,我國已經有了相對強大和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國家已經掌握了重要的工礦企業、鐵路、銀行等國民經濟的命脈。 情境二:新中國之初,民族資產階級有為新中國建設服務的意愿,黨可以通過“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確政策,最終引導他們走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情境三:新中國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農業個體經濟既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又有兩極分化的危險。 情境四:1950年中國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其中規定:“……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并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br/>任務21949—1956年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有何歷史必然性?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經濟條件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經濟條件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經濟條件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經濟條件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經濟條件。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為社會主義改造積累了重要經驗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為社會主義改造提出了迫切要求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外部環境情境一:新中國之初,我國已經有了相對強大和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國家已經掌握了重要的工礦企業、鐵路、銀行等國民經濟的命脈。 情境二:新中國之初,民族資產階級有為新中國建設服務的意愿,黨可以通過“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確政策,最終引導他們走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情境三:新中國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農業個體經濟既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又有兩極分化的危險。 情境四:1950年中國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其中規定:“……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并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任務21949—1956年?要求:探究分4小組,時間5分鐘,每組派代表分享本組觀點,發言時間1分鐘。任務21949—1956年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有何歷史必然性?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經濟條件。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為社會主義改造積累了重要經驗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為社會主義改造提出了迫切要求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外部環境明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1956年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是20世紀中國又一次劃時代的歷史性巨變。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它不但根本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世界的形勢?!?br/>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開辟了廣闊的發展道路。馬列原理同中際的第一次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探索建設馬列原理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結束半殖半封的歷史為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完成最深刻偉大社會變革翻天覆地變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原因1.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角度看老板,有沒有興趣實行公有制?可……可……可以?可笑至極!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公有制生產關系不可能直接在私有制條件下產生和發展,只有先推翻舊政權,建立人民的政權,才能在這個政權保護下建立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ppt 復興之路——建國之初的巨大困難和勃勃生機.mp4 新中國成就檔案:新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