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7.1人體的運動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描述人體的運動依賴一定的結構。 (2)舉例說出人體適于支持和運動的結構特點。 2.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長骨的實驗,培養實驗操作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體育鍛煉對于運動系統的影響,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生活習慣。 二、教學重點 1.人體骨骼的組成 2.骨的結構 教學難點 骨的結構 四、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實驗法、問答法、觀察法。 五、教學過程 5.1 新課導入 通過一張我和學生的集體照上的姿勢入手,它也是人體運動的一種方式。 5.2 新課講授 人體不管哪一種運動方式都依賴于體內的一個系統,那就是運動系統,那么人體的運動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呢? 學生對照圖片和書本思考回答 過渡:本節課我們就重點來學習運動系統中的骨。 5.2.1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課本P59人體的骨骼組成模式圖,并對照自己的身體,了解人體骨骼的組成,(時間:2min)。 5.2.2合作學習:在自學基礎上進一步了解人體骨骼的組成,做好展示準備(時間:3min)。 任務:1.人體有多少塊骨,分為幾部分? 對照人體骨骼模型說出各部分骨的名稱。 展示:學生對照模型說出人體各部分骨的名稱,教師作出點評。 過渡: 我們在網上經??吹竭@樣一張圖片,鎖骨上放硬幣,放得越多顯得越瘦,難道我們人體的骨骼僅僅是為了美觀嗎?顯然不是!那么人體的骨骼到底有什么功能呢? 5.2.3學生對照圖片思考回答 學生回答:支持、保護人體內部器官、運動 過渡:分布在人體全身各處的骨雖然形態、大小各不相同,但基本結構卻是一樣的。 5.2.4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課本P60-61以及信息庫P71的內容,了解長骨的基本結構,并完成活動單的相關內容。(時間:5min)。 5.2.5合作學習:從外向內依次觀察豬的長骨,找出骨膜、骨髓、以及骨松質和骨密質,并準備對照實物講解(時間:4min)。 提示: (1)觀察骨膜及其顏色. (2)觀察骨松質、骨密質的位置和結構特點,思考老年人為什么容易骨折。 (3)觀察骨髓的位置及其顏色。 學生展示:對照長骨的實物,找出骨髓、骨膜、骨松質以及骨密質,并大聲地說出來。 教師對照PPT上的圖片拓展講解骨膜的結構和功能,重點區分骨松質和骨密質,以及骨髓腔和骨松質中的骨髓的區別,然后播放關于長骨的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長骨的結構和各結構的功能。 5.2.6課外拓展、情感升華 2017年9月14日,微博被一位浙江女孩“刷屏”了。她在微博里分享了自己捐獻骨髓造血干細胞的全過程。 18歲開始,她姑娘每年都在固定獻血,累計獻了3200毫升。當年5月,她得知與一名15歲白血病男孩配型成功后,在經歷了五小時二十分鐘,九次循環采集后,終于采集夠了198毫升干細胞。 教師拓展:骨髓既是造血器官,也是免疫器官。骨髓細胞發生惡性病變,即白血病,最有效的治療辦法是骨髓造血干細胞移植。 很多人認為骨髓從腰部的骨上鉆洞抽取,會很痛,更有人認為會傷害身體。實際上,現在捐髓可以采取外抽血,抽50ml血,提取干細胞后,血液輸回給捐獻者。 骨髓的造血能力極強,最高可達正常造血的9倍,如果只保留骨髓的十分之一,就能完成正常的造血功能,所以少量骨髓捐獻對人體影響不大,在一、二周內完全能恢復原來水平。 課堂小結 七、作業布置 鞏固本節所學知識,預習“人體的運動”第二節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