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 動物行為的研究 教學內容 研究動物行為的案例和動物行為的研究方法。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學過或掌握了動物行為的特征,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他們熱愛大自然,對新奇事物充滿好奇。老師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分析、探究,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掌握知識。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知道可以用觀察法和實驗法來研究動物行為。 2、初步學會觀察探究一種小動物的行為。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閱讀案例,啟發學生加以比較后歸納總結出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學習、領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并能將這些方法應用到實踐中。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一、教學重點 研究動物行為的主要方法。 二、教學難點 實驗法和觀察法的區別與聯系。 三、教學突破 動物行為的研究方法是本節的重點。本節主要介紹四位科學家研究動物行為的案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這些基本研究方法。因此,在進入新課之前,我摘選了兩首古詩,一是針對傳統文化進課堂的要求,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二是學科整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引導學生閱讀案例,逐一分析,加以比較,得出動物行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和實驗法。 觀察法和實驗法的區別與聯系是本節的難點。我安排了兩段錄像(“蠶的蛻皮行為”的研究和“小鳥習慣化學習行為”的研究),學生通過對比區分,很快領悟觀察法與實驗法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再通過課本34頁、35頁的小資料,引導學生發現觀察法與實驗法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準備科學家研究動物行為的相關資料。 2、準備與課本內容相關的影視錄像。 二、學生準備 預習本節內容。 教學方法 1、情景設置法(多媒體播放錄像資料、展示圖片) 2、啟發式教學法(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引導) 3、探究式教學法(學生閱讀小資料,分析討論) 教學步驟 一、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展示古詩并提問:結合已學知識,分析詩中描寫了動物的哪些行為? 2、引言:科學家們是怎么發現并了解這些行為表現的呢? 1、邊欣賞古詩邊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大膽說出自己的判斷。 2、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研究動物行為的案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指導學生閱讀相關教材,提出問題:這四位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和研究成果分別是什么? 2、引導學生總結科學家的研究案例,強調弗里施、廷伯根和勞倫斯三位科學家是怎么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并提問:四位科學家主要通過什么方法得出結論的? 1、閱讀教材上的內容,了解四位科學家的基本情況。思考并說出四位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和研究成果。 2、對比思考后回答:法布爾是通過觀察的方法得出結論;弗里施、廷伯根和勞倫斯主要是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出結論的。 三、動物行為的研究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歸納研究動物行為的基本方法——觀察法和實驗法。 2、播放錄像“蠶的蛻皮行為”的研究。提問:這主要是哪種研究方法?判斷的根據是什么? 3、介紹什么是習慣化學習行為:當同一種刺激重復或連續多次作用于同一種動物時,該動物對這一刺激的反應就逐漸減弱直至消失。 播放錄像“小鳥習慣化學習行為”的研究。提問:這是哪種研究方法?判斷的根據是什么? 4、提問:觀察法和實驗法最主要的區別是什么? 5、引導學生閱讀課本34頁、35頁“小資料”,提問:“細腰蜂運送食物哺育幼蟲的行為研究”和“三刺魚生殖行為的研究”主要運用什么研究方法。 6、再問:設計者是通過什么來設計安排實驗的? 7、引導并總結:實驗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 8、設計表格對觀察法和實驗法進行比較,小組討論后完成。 9、歸納總結出兩者的區別和聯系。區別:觀察法是描述動物的行為表現,借助器具直接觀察,對動物不施加影響。實驗法是說明行為發生或變化,對實驗對象處理后再觀察,對動物要施加影響。聯系:實驗法以觀察為基礎。 10、布置課后活動:完成課本35頁“探究螞蟻的行為”。 11、總結本節課內容。 1、認真閱讀,并歸納總結。 2、認真觀看錄像,思考后回答:是觀察法,并說出判斷的根據。 3、了解知識。認真觀看錄像,思考后回答:是實驗法,并說出判斷的根據。 4、思考并回答:觀察法和實驗法最主要的區別在于:是否對研究對象施加外界影響。 5、仔細閱讀,認真思考后回答:主要運用實驗法。 6、思考后回答:通過觀察到的現象來設計安排實驗的。 7、領悟并記錄。 8、根據教材以及自己的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完成表格。 9、與自己的分析相對比,并補充記錄。 10、思考:應該怎么設計完成活動。 11、總結、交流本節課內容。 四、鞏固練習 1、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 和 。 2、動物學家在森林中用攝像機偷拍鹿群生活狀況,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將其中兩只幼兔同另外一窩幼兔放在一起,并在其中一只幼兔的身上預先涂上“新媽媽”的尿,看這只母兔如何識別自己的孩子,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 板書設計 第3節 動物行為的研究 一、研究動物行為的案例 二、動物行為的研究方法 1、觀察法。 2、實驗法。 教學反思 學生對于動物行為并不陌生,但是對于動物行為的研究方法了解不多,因此,在導入本節教學之后,要引導學生逐一閱讀教材選用的經典案例,找出每位學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然后啟發學生將這些學者的研究方法進行比較,歸納出研究動物行為的基本方法。 在安排課外活動“探究螞蟻的行為”時,要給予一些必要的提示,但不能包辦代替。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對觀察法和實驗法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學習探究動物行為的技能。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