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社會法治測試卷 選擇題 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興起了反抗西方列強、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下列歷史事件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①薩拉熱窩事件 ②十月革命 ③華夫脫運動 ④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這次國際會議把“強權戰勝公理”和“弱國無外交”表現得淋漓盡致。盡管中國也在戰勝國之列,但因為貧弱,依然改變不了原有的處境。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 A.處置德國和對戰爭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B.簽署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 C.遏制日本,確立太平洋新秩序 D.商定如何建立亞洲政治經濟新秩序 3.鐘南山院士在武漢抗疫時說:“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以下歷史事件能佐證該說法的是 ①國民革命運動北伐軍收回漢口英租界 ②臨時大總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③陳獨秀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④武昌起義后建立湖北軍政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4.辜鴻銘在北京大學任教時,他梳著辮子走進課堂,學生們覺得很怪異,都在發笑。辜平靜地說:“你們笑我,無非是因為我的辮子。我的辮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諸位同學腦袋里的辮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聞聽此言,學生一片默然。后來促成“同學腦袋里的辮子”逐步被“剪掉”的是 ①戊戌變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運動 ④五四運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假如你生活在1916年的中國,不可能會看到的情景是 ①袁世凱宣布撤銷帝制 ②報紙上刊登北伐戰爭的消息 ③有人在閱讀《新青年》 ④青年學生熱議巴黎和會的情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以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激發社會活力。這是因為改革開放 ①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②是我們的強國之路、富民之路 ③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④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下列對右圖漫畫的理解,說法正確的是 ①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將改革繼續進行???????? ②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 ③社會各種矛盾日益突出和尖銳?????????????? 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8.“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在國際上,沒有核心技術的優勢就沒有政治上的強勢。中美貿易戰一個關鍵領域便是美國搬出技術行業“大炮”,試圖遏制在移動網絡尤其是5G領域不容忽視的參與者華為,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端芯片。這說明我國 ①要把創新驅動作為工作中心來抓 ②必須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③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仍需提高 ④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唯改革創新者勝。”下列對改革與創新二者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有 ①創新通過改革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改革在不斷的創新過程當中提升發展品質 ③國家用創新之手激活改革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 ④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創新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在超市或市場里,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商品似曾相識,“金龍魚”標成“金龍油”, “旺仔”成了 “旺奶”,山寨商品傍品牌,名稱相近,以假亂真,令人防不勝防。這些山寨商品 ①侵犯他人企業的商標權和知識產權 ②滿足了消費者的需要 ③符合我國基本國情 ④反映了部分政府部門監管缺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下列對北伐戰爭的總結,正確的是 ①基本消滅了孫傳芳、吳佩孚、張作霖三大軍閥的主力 ②勝利進軍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③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作戰勇猛,為獨立團贏得了“鐵軍”的稱號 ④由于軍隊不斷取得勝利,國民政府的政治中心從廣州遷到了武漢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右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某一時期戴過的帽子,它最有可能見證 A.北伐戰爭 B.南昌起義 C.湘江戰役 D.賀勝橋戰役 13.某同學在自己編寫《偉大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①第四次反“圍剿”失利使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②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 ③1936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是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 ④八七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中寫道:“盡管中國告別了過時的政治體制,往昔的陰影卻繼續沉重的支配著社會習俗和思想生活。政府改頭換面了,但它的精神實質與過去一樣。”這意在說明 A.洋務運動的局限性 B.戊戌變法的進步性 C.辛亥革命的意義 D.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 15.近代社會的政治革新與風俗變遷是緊密相連的。辛亥革命后,哪種社會風尚慢慢消失不見了 A.結婚證書當堂讀,請個前輩來證婚 B.大腳姑娘長統襪,走出家庭謀自強 C.斜拖辮線三尺短,作揖跪拜大人前 D.先生女士西式裝,讀報聽戲看電影 16.“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涵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類,我國承辦這一高峰論壇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表明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 ②中國已經成為一個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③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④在“一帶一路”參與國中,中國擔當了領導者的角色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17.民主與法治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目標和基本內容,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以下能夠直接體現該關系的是 ①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了《憲法修正案(草案)》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要求村民委員會實行村務公開 ③《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建立了生態保護紅線制度 ④廣大南京市民就“地鐵+公交換乘優惠方案”向地鐵和公交公司提出建議 ⑤市政府法制辦就《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草案)》公開征集立法意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18.“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對公眾而言,要以博大的襟懷和良好的德行來關心周圍的人和事,理性參與公共事務,培養“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的公共精神。從公民參與民主生活的角度,這需要 ①建立民主制度,追求民主價值 ②強化公民意識,平等參與、尊重多元、學會協商、守法負責 ③注重實踐體驗,提高參與意識 ④發展協商民主,推動人民內部各方面充分協商,盡可能取得一致意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右圖漫畫說明建設法治中國要 A.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 B.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 C.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 D.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統一 20.在法治課上,同學們對部分新聞內容進行了如下分析。其中正確的 ①參加某區政府機關舉行的民主評議活動—對政府工作進行民主監督 ②市民參與居民用水階梯價格聽證會——參與民主決策 ③市民對本市“十四五”規劃草案提出建議——參與民主監督 ④選舉廣州市的人大代表——直接選舉方式參與民主選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每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齊聚北京,共商國是。近幾年出現的“部長通道”“代表通道”“委員通道“,三大“通道”全覆蓋,實現了部長、代表、委員與媒體、大眾的零距離交流,實現了億萬人民與盛會的同頻共振……由此可見 ①我國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 ②三大“通道”的開通拓寬了公民參與民主生活的渠道 ③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④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最廣泛的民主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選擇題(20分)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 材料一:幾位同學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的探討: 甲:一戰的爆發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假如 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不打死奧匈帝國皇儲 夫婦,一戰或許不會爆發。 乙:一戰前德國人認為自己是歐洲最勤勞、 最誠摯、最有教養的民族。俄國代表反動, 英國代表自私和背信棄義,法國代表墮落, 只有德國代表進步。德國文化將照耀全球, 戰后不會再有其他文化了。這種思想是加 速戰爭的爆發重要原因。 丙:戰爭是各方矛盾糾紛不斷發展的結果。 戰爭是國家之間、民族之間、階級之間或 軍事集團之間的武裝斗爭,為的只是維護 各自的利益…… (1)材料一中甲、乙兩位同學的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4分) (2)結合材料二說明材料一中丙同學觀點的合理性。(4分) 23.追尋歷史足跡,傾聽歲月回音。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1920年,來華訪問的美國哲學家杜威在演講中指出:“ (如果)沒有一場基于理念轉變的社會轉型,中國是不可能改變的。”引發中國青年學生的強烈共鳴。同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也來到中國,他高度贊揚了儒家思想的孝親觀念,并稱社會改造問題求之古人,中國老子的思想最有價值。他的演講并未在中國知識分子中引起太大反響。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等 (1) 聯系所學知識,分析兩位哲學家的演講在中國知識界反響不同的原因。 (4分) 材料二:中國如何實現國家獨立富強,完成社會轉型,兩次民主主義革命歷程進行了不同的探索和回答。中國的近代化受西方影響較大,19世紀末的維新變法運動,20世紀初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八一南昌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在艱難探索中,中華民族最終選擇了新的發展道路。 (2)闡述中國在兩次民主主義革命中為解決“向何處去”進行了怎樣的不同道路探索? (4 分) (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出中國對近代化轉型的探索帶給你的歷史啟示(2分) 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此次我們通過宣言就是重新負擔革命的責任,就是計劃徹底地革命,終要把軍閥來推翻,把受壓迫的人民完全來解放,這是關于對內的責任。至于對外的責任,又要反抗帝國主義,將世界受帝國主義所壓迫的人民來聯絡一致,共同協作,互相扶助,將全世界受壓迫的人民都來解放。 ---孫中山在國民黨一大上的講話 (1) 至1925年孫中山逝世,請結合史實證明卡片一的 “大總統誓詞”中什么內容已經實現?根據材料一中的卡片二 ,請列舉史實說明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是如何實現“大總統誓詞”中“圖謀民生之幸福”的?(4分) (2)材料二中孫中山提出哪些革命目標(責任)?(2分) 與以往革命相比,這些目標有什么不同?(2分) (3)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二中孫中山革命思想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10分)改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放眼神州大地,處處都有新變化新氣象。 材料一:見右圖 材料二:信息時代,互聯網就像點石成金的魔杖,不管“加”什么都會發生神奇的變化:互聯網+傳統集市=淘寶;互聯網+傳統銀行=支付寶;互聯網+傳統通信=微信;互聯網+傳統交通=滴滴打車......中國政府正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 材料三: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 ⑴閱讀材料一,從中你可以獲得那些信息?并用一句話概括其蘊含的道理(4分) ⑵結合材料二談談我們國家積極倡導和大力支持各類創新的原因。(4分) ⑶要掌握國之重器,不再受制于人,時代需要創新人才,請你談談中學生應該如何培養創新精神,爭做創新型人才?(2分) 民主與法治,是人民的不懈追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2019年11月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等6部法律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約有4.7萬人提出超過5.7萬條意見,我市某中學九年級學生小澤就校園欺凌現象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受到法律專家肯定。 材料二: 材料一體現了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哪一方式?(1分) 根據有關信息,有些同學認為:“只要修訂完善了相關法律,我們中學生的合法權益就不會再受到侵犯。”請運用厲行法治的相關知識加以評析。(5分) (3)法治中國,政府表率,公眾推動。結合材料二,談談政府和公民的做法啟示我們該如何凝聚法治共識,建設法治國家?(4分) 參考答案 1—5.DABDC 6—10.AACAC 11—15.ACBDC 16—21.AACCAA 22.(8分) (1)甲同學的觀點是錯誤的。(1分)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薩拉熱窩事件僅僅是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導火線)。(1分) 乙:甲同學的觀點是正確(1分),這是極端民族主義該思想,使歐洲陷入戰爭的狂熱中,推動了一戰的爆發和擴大。(1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列強在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中的矛盾錯綜復雜、日益尖銳,(1分)其中英德矛盾最為突出(是最主要的矛盾)。(1分)隨著錯綜復雜的博弈,歐洲列強逐步形成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敵對的軍事集團,并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2分) 23. (10 分) (1)杜威提倡社會轉型需要理念轉變,符合當時中國知識分子愛國、救國,積極改造社會的需求(2分)羅素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不符合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舊道德、舊禮制的社會思潮(2分) (2)第一種是主張向西方學習,走資本主義道路。(1 分)這種探索是從制度層面再到思想層面的深入。(1 分) 第二種是學習俄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 分)這種探索經歷了“城市暴動”到“農村包圍城市”,最終走了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1 分) (3 )我們制定方針、政策以及選擇何種發展道路,必須依據本國的國情。(2分。其它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可同樣給分) 24. (10分) (1)實現:傾覆滿洲專制政府。(1分)史實:①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建立。②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儀下詔退位,清朝覆亡。(一點即可,1分) 卡片二:中共在農村革命根據地廣泛開展土地革命,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2分) (2)打倒封建軍閥,推翻帝國主義,解放受壓迫人民(2分)。 與以往的革命相比,孫中山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思想。(2分) 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在維護共和的道路上屢遭挫折(1分);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1分)。 (10分)(1)自2015—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逐年提高,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1分);經濟增長速度趨于平緩,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度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轉變發展方式,轉換發展動力,實現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2分)。 道理: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或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將改革進行到底。)(2分) (2)①“信息時代,互聯網+帶來神奇變化說明科技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②“互聯網+傳統集市=淘寶;互聯網+傳統銀行=支付寶;互聯網+傳統通信=微信;互聯網+傳統交通=滴滴打車”說明創新讓生活更美好。我們的生活因創新變得更加便捷、舒適和豐富多彩。 ③“中國政府正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說明時代發展呼喚創新。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任選其中兩點,結合材料,4分) (3)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自己各方面能力和素養 ②敢于質疑、敢于向傳統挑戰,向權威挑戰 ③培養創新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觀察能力和創新性思維(言之有理即可,任選一點,2分) 26.1)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1分)(2)這種觀點是錯誤的。(1分)中學生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不僅僅需要完善相關法律。(1分)除了科學立法,還需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分);需要弘揚法治精神,加強法治宣傳,(1分)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等(1分)。(3)政府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使政府各項權利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政府部門公開財政預算啟示我們政府要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市民撥打市長熱線,反映交通擁堵問題啟示我們公民要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的做法各選一點,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