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導入新課新時代新理念新實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第二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第三課我國的經濟發展政治認同:通過學習,認識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原因,認同我國的基本政策。科學精神:認識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具有科學性。法治意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各參與主體必須遵循法律。公共參與:運用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相關知識,針對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增強知識的運用能力。核心素養目標議題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內容(是什么,為什么)議題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怎么樣)總議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本課主要內容思考: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議題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內容綜合探究(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性(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2)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堅實而強大的物質基礎。議題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內容(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含義 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有機整體。各個環節: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各個層面:宏觀、中觀、微觀各個領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議題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內容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三)現代化經濟體系的7個具體內容(目標)統一整體,一體推進、一體建設借鑒優勢,發展自己議題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內容 原因: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議題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材料: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物質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顯然,在四位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中,實體經濟是綱,是目標,是導向,任何脫離發展實體經濟軌道、使虛擬經濟自我循環的資源配置狀態,都會影響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都需要大力糾偏。科技創新是實體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驅動力。現代金融業不僅是資本密集型產業成長的血液系統,也是知識經濟時代支撐科技創新的風險資本來源。至于人力資源,則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各行各業都需要的第一生產力。思考:結合課本40頁的內容,分析發展經濟的著力點為什么要放在實體經濟上?議題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綜合探究(一)建立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體經濟,是指人通過使用工具創造的經濟。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訊業、商業、建筑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簡單的說就是以錢生錢的經濟活動,不直接創造新的價值,最終不能脫離實體經濟而存在。虛擬經濟主要集中在“金融業”、“房地產業”、“博彩業”等。虛擬經濟是現代經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發展過度會帶來經濟泡沫。虛擬經濟議題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1.主要任務實體經濟科技創新人力資源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支撐作用不斷優化議題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一)建立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2.如何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產業體系實體經濟制造業做法: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議題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一)建立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入手段:生產端2.內容:“三去一降一補”3.重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4.途徑:通過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5.目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1.主要任務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議題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二)建立彰顯優勢、協同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2.途徑不平衡不充分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西部發展不充分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議題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二)建立彰顯優勢、協同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途徑一:鄉村振興戰略原因: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措施: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議題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二)建立彰顯優勢、協同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途徑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2018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指出:“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為引領,以西部、東北、中部、東部四大板塊為基礎,促進區域間相互融合補充。”該意見還提出了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總體目標。議題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二)建立彰顯優勢、協同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措施:★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西部大開發★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優化發展(二)建立彰顯優勢、協同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議題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1.主要任務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議題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三)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2.途徑要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繼續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交流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議題二: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三)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總議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要求:①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②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課堂小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措施產業體系---實體經濟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必要性含義構成總體要求課堂練習1.以人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基本內涵()。2.創新、協調、綠色、開放、貢獻發展分別注重解決的是()。3.()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4.()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課后作業請同學們留意五大發展理念在身邊的貫徹情況,下節課與同學們分享。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2課件.pptx 一帶一路.mp4 供給側改革.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