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第一課第一框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東風”“草船借箭”“連環計”等故事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以下哪一著名戰役與上述故事有關(???)A.?城濮之戰???????????????????????????B.?巨鹿之戰???????????????????????????C.?官渡之戰???????????????????????????D.?赤壁之戰2.赤壁之戰中,對陣的雙方是(???)A.?曹操和劉備????????????????????B.?孫權和曹操????????????????????C.?劉備和孫權????????????????????D.?曹操和孫劉聯軍3.滅亡西晉的是(???)A.?匈奴人???????????????????????????????B.?氐族人???????????????????????????????C.?烏孫人???????????????????????????????D.?大月氏人4.下列事件與臺灣有關的是(???)A.?蜀國絲織業興旺???????????B.?魏國修建水利工程???????????C.?吳國船隊曾到達夷洲???????????D.?魏國大興屯田5.三國時期的建業是今天的(???)A.?洛陽?????????????????????????????????????B.?南京?????????????????????????????????????C.?成都?????????????????????????????????????D.?武漢6.下列關于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共同點的敘述,正確的有(???)①都是曹操獲勝②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③結果都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④都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戰役,目的是爭奪統治權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粱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边@段《三字經》所呈現的時代特點是(???)??A.?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與文明高度發展??????????????????B.?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C.?農耕文明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D.?開放革新的時代8.爺爺給馬小虎講三國故事時說:“三國盡歸司馬懿。”馬小虎認為不對,因為最終使國家歸于統一的是另一個人。這“另一個人”是指(???)A.?司馬懿????????????????????????????????B.?司馬昭????????????????????????????????C.?司馬炎????????????????????????????????D.?司馬睿9.如圖是《三國鼎立形勢圖》,圖中的②是(???)A.?魏???????B.?蜀???????????????C.?吳???????D.?晉10.西晉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A.?統治階級非常腐朽,皇帝昏庸無能??????????????B.?西晉統治者內部不團結C.?晉惠帝是一個暴君,實行暴政????????????D.?內遷的少數民族反抗西晉的民族壓迫,民族矛盾尖銳二、材料分析題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對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兩次戰役非常重要?!缙冢懿僖拦?、程昱等人之謀,先與袁紹互為背靠,袁紹北向,曹操南向。曹操占河南,先后消滅呂布、陶謙、袁術、張繡等勢力,而后再與袁紹決戰,避免了兩線作戰,并在官渡大破袁紹,順利統一北方。材料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材料三: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曹操在這次戰役失敗后再也沒能卷土重來,從此勢力僅限于北方,而孫權和劉備在江南和巴蜀的勢力則得以鞏固。赤壁之戰前的曹操可謂雄心壯志,氣吞山河,欲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不料占據軍事優勢的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卻敗得一塌糊涂,令人嘆惜。(1)材料一中提到“對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兩次戰役非常重要”。你知道是哪兩次戰役嗎?(2)材料一中提到曹操大敗袁紹于官渡。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曹操能夠取得勝利的政治因素。(3)材料二表現了曹操怎樣的思想感情?(4)依據材料三,曹操既然在軍事上占據了優勢,為什么“在赤壁之戰中卻敗得一塌糊涂”呢?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思想文化,并未因三國鼎立、南北對峙而中斷,反而因士人的覺醒而更加活潑開放,并呈現出以中原文化為主體、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特點,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獨特印記。——《歷史與社會》“兩晉”是指西晉和東晉,請說出西晉和東晉的開國皇帝。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1)此詩的作者是誰?(2)他的“壯心”是什么?(3)此人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什么?他為什么能有如此作為?(4)我們今天應如何評價此人?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D2.D3.A4.C5.B6.C7.B8.C9.B10.C二、材料分析題11.(1)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2)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3)表現了曹操老當益壯、志在千里的積極進取精神,抒發了他渴望統一國家的豪情壯志。(4)曹操驕傲輕敵;曹軍不習水戰;孫、劉聯軍策略得當;南北統一的條件尚未成熟。12.司馬炎;司馬睿。13.(1)曹操。(2)完成統一大業。(3)基本統一北方。因為有遠大的理想,并能重用人才,采取正確的策略。(4)曹操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8張PPT)第一課第一框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人教版八年級上本資料為作者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版權所有侵權必究新課導入趙云、張飛、關羽、孫尚香、周瑜、小喬、曹操、典韋、夏侯惇、呂布、貂蟬這些人物屬于哪個歷史時期?三國時期第一課第一框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1.了解三國時期中國王朝更替的年表、朝代時序表;列舉三國時期重要人物和事件,評析這些人物和事件對歷史進程產生的重要影響。2.閱讀經典文學著作、歷史人物作品、權威史書典籍、歷史教學讀本等資料,學習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方法。3.了解文學作品和真實歷史之間的區別。認識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結束了東漢末年的分裂割據,實現了局部統一,創造了相對穩定的環境,符合人民渴望安定的要求,也為未來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學習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評價三國鼎立及曹操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感悟歷史一.東漢末年形勢新知講解袁紹跨有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兵勢最盛;曹操占據黃河中下游以南地區,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184年,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農民紛紛揭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黃巾起義觀察地圖,思考東漢末年主要有幾股軍閥勢力?新知講解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則挾持漢獻帝遷都許昌,之后曹操逐漸掌握朝廷權力。220年,曹丕篡漢,改國號為“魏”,東漢滅亡,從此進入三國挾天子以令諸侯1.背景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漢少帝即位。外戚和宦官的勢力相互爭斗勢力消耗殆盡,導致董卓控制了中央政府2.過程董卓廢掉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即漢獻帝),各地的地方軍閥紛紛互相攻伐中央政府的威望蕩然無存3.影響新知講解官渡之戰1.時間以曹操獲勝告終。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公元199年-200年是曹操軍與袁紹軍在官渡展開的戰略決戰2.性質曹操率兵與袁紹大軍在官渡激戰,曹操派兵偷襲袁紹屯糧處,火燒全部糧草,袁軍大敗。3.過程4.結果袁曹雙方力量發生轉變,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5.意義新知講解思考: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有何原因?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許攸)重視賢才(如出迎許攸)以誠待人、能寬容人袁紹:自恃兵多糧足驕傲輕敵,剛愎自用不聽別人意見(如許攸)指揮失當材料:曹操曾先后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三次下達過《求賢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br/>——三國·魏·曹操《求賢令》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新知講解曹操有什么抱負曹操統一全國新知講解三顧茅廬隆中對策三分天下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漢朝宗親左將軍劉備當時屯兵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鄧縣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前出師表》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新知講解赤壁之戰1.時間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孫劉聯軍2.交戰雙方曹軍將戰船首尾相連,聯軍采用火攻方法。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曹操率軍從華容道步行撤退,才勉強通過3.過程4.結果孫劉聯軍勝利(以少勝多)新知講解思考:官渡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材料:“……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謂"強駑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摔倒)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指劉備)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br/>(三國志·諸葛亮傳)1.劉備重視賢才,善于用人2.孫劉結盟,戰術得當,地理優勢明顯3.官兵來自北方,不習水戰,水土不服因實力強大而驕傲自滿,戰術失誤誒,經歷了赤壁之戰,我不敢輕易南下了,先退回北方吧。新知講解三足鼎立的形成魏蜀吳魏公元220年1.建立時間:曹丕3.都城:2.建立者:洛陽4.勢力范圍:東北蜀1.建立時間:2.建立者:3.都城:4.勢力范圍:公元221年劉備成都荊州、益州吳2.建立者:1.建立時間:3.都城:4.勢力范圍:公元222年孫權建業江東新知講解魏國生產業的發展修水利曹魏重視農耕——廣屯田翻車曹操和他的后繼者一直重視屯田,發展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注意興修水利,保護農桑。北方出現“家家豐足,倉庫盈溢”的景象蜀國生產業的發展新知講解——諸葛亮治蜀三國時期,諸葛亮也十分注重農桑,設“錦官”管理織錦產業,使蜀錦有了很大發展,提出“決敵之資,唯養錦耳”。蜀錦在當時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諸葛亮在南征時又把蜀錦織造技藝傳授給各地百姓,使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織錦技術有了很大發展絲織業興旺,蜀錦非常有名“溝洫脈散,疆理綺錯,黍稷油油,粳稻莫莫。……機杼相和,貝錦斐成,濯色江波。”——左思《蜀都賦》吳國生產業的發展新知講解——孫吳開發江南吳國造船業發達,促進了海上交通的發展230年,吳國大將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島),加強了臺灣地區和內地的聯系。這是大陸與臺灣聯系的最早記錄。同時也說明了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無饑歲,所謂金城湯池,富強之國。”——《吳書》吳-青瓷羊問題辨析資料二:三國鼎立結束了東漢末年眾多割據勢力混戰的局面,為后來的統一奠定了基礎,有積極意義,是歷史的進步。資料一:三國鼎立導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現,是歷史的退步。你贊同哪一種觀點,說說你的理由。對三國鼎立要學會用辯證的、發展的眼光看待:一方面從統一與分裂的角度看,三國鼎立是一種歷史的退步,因為它導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出現,給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從大規模分裂與局部統一的角度看,三國鼎立又是一種歷史發展的進步,因為它結束了東漢末年眾多割據勢力混戰的局面,實現了魏、蜀、吳三地的局統一,有利于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并為以后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閱讀材料,人們對三國鼎立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觀點,臉譜上曹操用白抹臉,勾本眉、細眼窩及臉紋,代表人物性格奸詐、狡滑在京劇舞臺上,曹操的臉譜一直是個代表奸臣的大白臉,或者說,曹操成了奸臣的代名詞思考:舞臺上所見的曹操是白臉的奸臣形象,這公平嗎?根據剛才我們所學的知識,你如何評價曹操?人物評價方法:對社會發展和歷史進程有何作用和貢獻,而不應該抓其一點、不計其余從歷史事實來看,曹操能謀善斷,唯才是舉,志向遠大,他以統一大業為己任。“挾天子以令諸侯”,他重視農耕,大興屯田,統一北方并發展了北方經濟,為西晉的統一和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新知講解西晉的建立和統一1.建立公元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帝,自立為帝,國號“晉”,史稱西晉。2.統一滅吳:滅蜀:公元263年,魏攻蜀漢,劉禪投降,蜀漢亡。共四十三年279冬,晉滅吳之戰開始,280三月攻下石頭城,孫皓降,吳亡。3.措施1.重視農業生產(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擴充勞動力和加強監督等)2.保護士族利益3.反對奢侈,厲行節儉西晉疆域圖新知講解西晉的滅亡1.原因(1)統治集團奢侈腐化,晉惠帝智力低下。(2)八王之亂,耗竭了西晉的國力。(3)內遷的少數民族起兵反晉。世家大族貪暴恣肆,奢侈成風。官僚們不僅奢侈成性,而且公開搶劫、殺人。由于未能解決政風腐敗、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后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遠因。奢風之漸晉武帝司馬炎將其祖司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為王;武帝死后,晉惠帝即位,晉惠帝智商近似白癡,無能治理朝政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有人把情況報告給司馬衷,但司馬衷卻對報告人說:“沒有飯吃,他們為什么不吃肉粥呢?”報告的人聽了,哭笑不得,災民們連飯都吃不上,哪里來肉粥呢?由此可見司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何不食肉糜新知講解西晉的滅亡晉惠帝繼位,外戚楊駿輔政,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愈演愈烈,爆發了“八王之亂”,晉惠帝被毒死,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八王之亂至此結束。1.八王之亂2.五胡內遷公元46年開始,游牧民族不斷向中原內地遷徙,勢力不斷壯大。對晉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八王之亂后,晉室分裂,國力空虛胡人趁機起兵南下爭奪中原地區的控制權,于是中原大亂,史稱“五胡亂華”3.走向滅亡公元313年晉懷帝遇害,司馬睿、劉琨等的共七十萬大軍分三路合擊平陽。公元316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東漢崩潰軍閥割據袁紹曹操官渡之戰統一北方(曹操)孫劉聯軍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吳魏蜀西晉國家分裂局部統一全國統一課堂練習課堂練習1.《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東風”“草船借箭”“連環計”等故事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以下哪一著名戰役與上述故事有關()A.?城濮之戰?????????B.?巨鹿之戰?????????C.?官渡之戰?????????D.?赤壁之戰2.下列關于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共同點的敘述,正確的有()①都是曹操獲勝②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③結果都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④都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戰役,目的是爭奪統治權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DC課堂練習3.爺爺給馬小虎講三國故事時說:“三國盡歸司馬懿?!瘪R小虎認為不對,因為最終使國家歸于統一的是另一個人。這“另一個人”是指()A.?司馬懿????????B.?司馬昭?????????C.?司馬炎??????????D.?司馬睿4.西晉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究其“短命”的原因,不包括下列的(???)A.?統治階級非常腐朽,皇帝昏庸無能??????????????B.?西晉統治者內部不團結C.?晉惠帝是一個暴君,實行暴政????????????D.?內遷的少數民族反抗西晉的民族壓迫,民族矛盾尖銳CC課堂練習材料一:對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兩次戰役非常重要。……早期,曹操依郭嘉、程昱等人之謀先與袁紹互為背靠,袁紹北向,曹操南向。曹操占河南,先后消滅呂布、陶謙、袁術、張繡等勢力,而后再與袁紹決戰,避免了兩線作戰,并在官渡大破袁紹,順利統一北方。材料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材料三: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曹操在這次戰役失敗后再也沒能卷土重來,從此勢力僅限于北方,而孫權和劉備在江南和巴蜀的勢力則得以鞏固。赤壁之戰前的曹操可謂雄心壯志,氣吞山河,欲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不料占據軍事優勢的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卻敗得一塌糊涂,令人嘆惜。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材料一中提到“對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兩次戰役非常重要”。你知道是哪兩次戰役嗎?(2)材料一中提到曹操大敗袁紹于官渡。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曹操能夠取得勝利的政治因素。(3)材料二表現了曹操怎樣的思想感情?(4)依據材料三,曹操既然在軍事上占據了優勢,為什么在赤壁之戰中卻敗得一塌糊涂呢?課堂練習5.(1)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2)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3)表現了曹操老當益壯、志在千里的積極進取精神,抒發了他渴望統一國家的豪情壯志。(4)曹操驕傲輕敵;曹軍不習水戰;孫、劉聯軍策略得當;南北統一的條件尚未成熟。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第一課第一框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 同步練習.doc 第四單元第一課第一框 三國鼎立與西晉的統一.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