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科學“競賽訓練營”(五)
浮 力
34169351281430例1、如圖所示,有兩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分別盛有密度不同的A、B兩種液體,將兩個體積均為V,所受重力分別為GC、GD的小球C、D分別放入兩容器中,當兩球靜止時,兩杯中液面相平,且C球有一半體積浸入液體中,D球全部浸入液體中.此時兩種液體對甲、乙兩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A、pB;甲、乙兩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分別為p1、p2.要使C球剛好完全沒入液體中,須對C球施加豎直向下的壓力F,若用與F同樣大小的力豎直向上提D球,可使它有V1的體積露出液面.已知C、D兩球的密度比為2:3.則下述判斷正確的是( )
A.p1>p2;2GC=3GD
B.3p1=4p2;pA>pB
C.3GC=2GD;3V1=2V
D.3pA=4pB;3V1=V
例2、如圖所示容器內放有一長方體木塊M,上面壓有一鐵塊m,木塊浮出水面的高度為h1(圖a);用細繩將該鐵塊系在木塊的下面,術塊浮出水面的高度為h2(圖b);將細繩剪斷后(圖c),則木塊浮出水面的高度h3為( )
例3、現有如下器材:一只可直立于水中的平底薄壁試管、水槽、足量的水和一把量程足夠的刻度尺。小明利用上述器材設計了測量某種液體密度的實驗。
(1)請你將實驗的主要步驟補充完整,并寫出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實驗的主要步驟有:
①在水槽中放人適量的水,將試管直立于水中,待其漂浮時,用刻度尺測出水面到試管底部的深度,記為 h1;
②在試管內倒人一定量的待測液體, 當試管再次直立于水中漂浮時,用刻度尺測出水面到試管底部的深度,記為h2;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測量數據,寫出待測液體密度的表達式ρ=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科技小組想利用學到的浮力知識制作一個浮力秤.他們找來一個瓶身為圓柱狀體的空飲料瓶,剪掉瓶底,旋緊瓶蓋,在瓶蓋處系一塊質量適當的小石塊,然后將其倒置在水里,如圖所示.使用時,只要把被測物體投入空瓶中,從水面所對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讀出被測物體的質量.
(1)小石塊的作用是;這時小石塊和飲料瓶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小于)它們的重力;
(2)當浮力秤中不放被測物體時,水面所對位置為零刻度(如圖),這種浮力秤的質量刻度是 (均勻/不均勻)的.
(3)經測量,該飲料瓶圓柱部分的橫截面積為50cm2.現在要在飲料瓶的豎直標線上刻上對應的被測物體質量值.通過計算,說出在零刻度線之上1cm處應刻上的對應質量值.(水的密度為1000kg/m3)
1、以下幾種情況,當冰熔化后,液面會上升的是( )
A、冰塊浮于水中,且冰中不包含其他物質
B、冰塊浮于鹽水中,且其中不包含其他物質;
C、冰塊浮于水中,且包含有一小木塊
D、冰塊浮于水中,且包含有一小木塊
2、木塊下面用細線吊一塊鐵塊懸浮在水中,如圖所示,若細線斷了,待木塊靜止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力將( )
A.變大 B.變小C.不變 D.先變大,后變小
473392503、如圖所示,容器內盛有部分水,氣球下面懸掛一石塊,它們恰好懸浮在水中,若大氣壓增大,則石塊將 ( )
A.上浮 B.下沉
C.靜止 D.先上浮后下沉
4、如圖甲所示,一個放有砝碼的蒸發皿浮在水面上,蒸發皿底部到水面的距離為h。當不斷地向水中加入食鹽時,圖乙中能正確反映h與加入食鹽質量關系的是( )
圖甲
圖乙
小明用裝有適量水的薄壁小試管、螺母和細線制成一個測量小石塊密度的裝置.將此裝置放入水中靜止時,試管露出水面的高度h1為5cm,如圖甲所示;在試管中輕輕放入小石塊,此裝置在水中靜止時,試管露出水面的高度h2為2cm,如圖乙所示.已知小石塊放入試管前后,試管中的液面差h3為2cm.則石塊的密度為 kg/m3.
6、一個密閉鋁盒,恰能懸浮在7℃的水中,在水溫從7℃下降到1℃的過程中,關于鋁盒的運動,某同學根據在相同的條件下,固體膨脹得比液體少,得出“鋁盒先上浮至水面,后又懸浮于水中”的結論。而另一同學在課外書上得知:物質熱脹冷縮的程度可用體膨脹系數來表示,物質體膨脹系數的絕對值越大,它的體積隨溫度變化越明顯,下表是水的體膨脹系數:
溫度/℃
1
2
3
4
5
6
7
體脹系數(×10-5/℃)
-4.9
-3.1
-1.5
0
1.7
3.2
4.6
而鋁在1℃到7℃這一溫度范圍內,體膨脹系數恒為7.1×10-5℃。在水溫從7℃下降到l℃的過程中,鋁盒的運動將是 ,理由是 。
7、一根輕質小彈簧原長10厘米,兩端分別連接在容器底部和物體A上,將水逐漸注入容器,當物體的一半浸入水中時,彈簧長12厘米,如圖(a)所示。把水倒出,改用密度為 0.8×103千克/米3的油注入容器,當物體A全部浸入油中時,彈簧長15厘米,如圖(b)所示。前后兩種情況下物體受到的浮力之比為_________;物體A的密度為_________千克/米3。
8、粗細均勻、密度為ρ蠟的蠟燭底部粘有一塊質量為饑的鐵塊,蠟燭豎直漂浮在密度為ρ水的水中,蠟燭露出水面的髙度為H,如圖.點燃蠟燭,直至蠟燭與水面相平、燭焰熄滅(假定蠟燭油不流下來),設燃燒掉的蠟燭長為L則false的關系是_______
9、小明用實驗測量粗細均勻竹棍的橫截面積。他用短細線在竹棍的下端系一小石塊,然后將它們放到水中,竹棍豎直立在水中,水面距竹棍上端16.8cm;再將系石塊的竹棍放到煤油中,竹棍豎直立在煤油中,煤油的液面距竹棍上端9.8cm,兩次實驗中石塊都不跟容器底接觸。已知竹棍長40cm,質量是24g,石塊的質量是18g,煤油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false。由上述所給條件求
(1)細竹棍的橫截面積。
(2)石塊的密度。
10、小明同學在科技制作中,受“曹沖稱象”故事的啟發,制作了一個可以測量物體重力的浮力秤.他將一橫截面積為200cm2的空心圓柱形容器作為秤盤,豎直漂浮在一個盛水容器的水中,在水面處刻下零刻度線,然后在距離零刻度線上方10cm處刻下最大秤量,如圖所示(g取10N/kg)
(1)當水面處于秤盤零刻度線位置時,若秤盤底受到水的壓強為500Pa,求秤盤的重力.
(2)該浮力秤的最大秤量是多少?
387350072390(3)若此浮力秤的分度值為2N,請你在圖中標出刻度.
40500302266951、如圖所示,懸吊的實心金屬球緩慢浸沒于盛滿水的大燒杯水中,沉到底部,則從大燒杯溢出流入小燒杯中的水和此金屬球的關系是( )
A.兩者體積和質量都不相等
B.兩者體積相等,小燒杯中水的質量較大
C.兩者體積相等,小燒杯中水的質量較小
D.兩者質量相等,小燒杯中的水體積較大
2、三個完全相同的長方體木塊,把它們分別放在三種密度不同的液體里,木塊靜止時浸入液體的情況是:甲木塊大部分浸入;乙木塊一半浸入;丙木塊小部分浸入,如圖所示.若將三木塊露出液面部分切除后,剩下部分分別放入原容器中,則木塊露出液面部分的體積( )
A.甲最多 B.乙最多 C.丙最多D.一樣多
3、以下幾種情況,當冰熔化后,液面會上升的是( )
A、冰塊浮于水中,且冰中不包含其他物質
B、冰塊浮于鹽水中,且其中不包含其他物質;
C、冰塊浮于水中,且包含有一小木塊
D、冰塊浮于水中,且包含有一小木塊
35032959525004、某物理興趣小組,在測量一個實心小物體的密度時,采用了如下的實驗操作:首先用天平測出物體的質量mo;然后在小燒杯中裝入一定量的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1;再用細線將物體系好后,用手提著細線使物體浸沒在此燒杯的水中(水無溢出且物體不接觸燒杯),此時天平平衡時測量值為m2。則.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物體密度為 。
5、為了測出普通玻璃的密度,小明同學利用一個普通玻璃制成的小瓶、一個量筒和適量的水.做了如下實驗:
?(1)在量筒內倒入50cm3的水;
?(2)讓小瓶口朝上漂浮在量筒內的水面上(如圖甲所示),此時水面與80cm3刻線相平;
?(3)讓小瓶口朝下沉沒水中(如圖乙所示),這時水面與62cm3刻線相平.則根據以上測出的數據可知:小瓶漂浮在水面時,它排開水的體積false=_______;制造小瓶的玻璃的密度false=________.
6、漏斗狀圓臺形容器下端擋上一塊薄塑料片,將它插入水中,如圖所示。若在圓臺內塑料片上放一個1千克的砝碼,塑料片恰好下落。現緩慢地往圓臺內注入水,當塑料片恰好下落時,注入水的質量將 1千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如圖所示,彈簧上端固定于天花板,下端連接一圓柱形重物。先用一豎直細線拉住重物,使彈簧處于原長,此時水平桌面上燒杯中的水面正好與圓柱體底面接觸。已知圓柱形重物的截面積為10厘米2,長度為10厘米;燒杯橫截面積20厘米2,彈簧每伸長1厘米的拉力為0.3牛,重物密度為水的兩倍。(g=10牛/千克,ρ水=1×l03千克/米3)
(1)根據題意判斷,當重物下降1厘米時,水面將上升 厘米;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2)細線撤走后,發現重物沒有全部浸沒在水中,則當重物重新處于平衡時,彈簧的伸長量為
8、旅游用的游艇上常常備有救生衣(一種顏色鮮艷的背心,并用密度比較小的發泡材料做成內膽),請你用下面給定的要求和數據來設計救生衣:
⑴按能救護的人的質量為80千克設計;
⑵為了保護人的安全,穿上該救生衣能使人的體積的10%的體積露出水面;
⑶發泡材料的密度為0.01×103千克/米3;
⑷做救生衣的面料及其他輔料的質量不計;
⑸人的密度可近似地取1×103千克/米3。
問:(1)為什么要用顏色比較鮮艷的面料來做救生衣?
(2)請計算做一件這種救生衣的發泡材料的最小質量。
9、小明在一根均勻木桿的一端纏繞少許鉛絲,使得木桿放在液體中可以豎直漂浮,從而制成一支密度計。將它放在水中,液面到木桿下端的距離為16.5 cm,再把它放到鹽水中,液面到木桿下端的距離為 14.5 cm。如果所用鉛絲的體積很小,可以忽略,小明測得的鹽水密度是多少?
參考答案及解析
例1、C
解析:(1)∵G=mg=ρVg,兩球體積相同,∴GC:GD=ρCVg:ρDVg=ρC:ρD=2:3,即3GC=2GD;
(2)當兩球靜止時,C球有一半體積浸入液體中,
∵F浮=ρ液V排g,∴C球受到的浮力:FC=1/2ρA Vg,
∵C球漂浮,∴FC=GC=ρCVg,∴1/2ρA Vg=ρCVg,ρA=2ρC,
∵D球懸浮,∴ρB=ρD,∴ρA:ρB=2ρC:ρD=2ρC:3/2ρC=4:3,
∵兩容器液面等高,∴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 pA:pB=ρAgh:ρBgh=ρA:ρB=4:3,即3pA=4pB;
(3)∵F浮=G排=G物,∴C球和D球排開的液體重都等于球本身重,
∴容器對桌面的壓力都等于容器重加上液體重和球重,F壓=G容器+G液+G球,
∵ρA>ρB,∴GA>GB,∴對桌面的壓力: FA>FB,
∵p=F/S ,同樣的容器、s相同,∴甲、乙兩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p1>p2;因為不知道液體和容器重的關系,無法得出p1和p2的具體關系;
(4)要使C球剛好完全沒入液體中,F+GC=F浮C,即F+ρCVg=ρAVg,---①
對于D球,F+F浮D=GD,即F+ρB(V-V1)g=ρDVg,-----②
①-②得:ρCVg-ρB(V-V1)g=ρAVg-ρDVg,
ρCVg-ρBVg+ρBV1g=ρAVg-ρDVg,
∴ρBV1g=ρAVg-ρDVg-ρCVg+ρBVg=ρAVg-ρCVg=ρCVg,
V1:V=ρC:ρB=ρC:ρD=2:3,即3V1=2V.
由上述分析可知,3GC=2GD、3pA=4pB、p1>p2、3V1=2V.
故選C.
例2、A
解析:設長方體木塊的底面積為S,高為h;把木塊M和鐵塊m看做一個整體,兩種情況都是處于漂浮狀態,浮力等于木塊和鐵塊的總重力,浮力相等.在同種液體中它們受到的浮力相等,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即Va排=Vb排.
又∵Va排=Sh-Sh1,Vb排=Sh-Sh2+Vm,所以Sh-Sh1=Sh-Sh2+Vm,
∴Vm=S(h2-h1)--------------------①
例3、表達式:ρ=false
例4、解析:(1)如果沒有石塊,浮力秤容易歪斜,難以豎直漂浮在水中,所以石塊的作用可以使浮力秤能夠豎直地漂浮在水中;由于二者漂浮,它們受到的浮力等于總重;
(2)設被測物體的質量為m,飲料瓶圓柱狀部分的橫截面積為S,在浮力秤中放入被測物體后,瓶身浸入的深度增加值為h,則:
浮秤再次漂浮時,增大的浮力等于增大的重力:△F浮=G,
即:ρ水gS=mg,
可得:h=m/ρ水S ,
∵ρ水、S為定值,
∴h與m成正比,即該浮力秤質量的制度是均勻的;
(3)∵h=m/ρ水 S ,
∴m=ρ水Sh,
當h=1cm時,
m=ρ水Sh=1.0×103kg/m3×50×10-4m2×0.01m=0.50kg=50g.
答案:(1)使浮力秤能夠豎直地漂浮在水中,等于;(2)均勻;
在零刻度線之上1cm處應刻上的對應質量值是50g.
1、D
解析:可根據物體的沉浮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判斷出A、C選項中的液面將保持不變;D中液面會下降;而B中冰熔化后,杯中液體的總質量是不變的,但原來鹽水的密度變小了,故總體積會增大,因而液面會上升。(或者:冰未熔時V排=G冰/ρ鹽水g,熔化后得V水=G冰/ρ水g;因為ρ鹽水大于ρ鹽水,所以V排小于V水,因此液面上升)。
2、B
解析:當繩子被剪斷,木塊上浮,鐵塊下降.最終兩物體靜止時,木塊部分體積露出水面,處于漂浮狀態,排開水的體積變小,因此水面較原來下降;
∵p=ρgh,h變小,
∴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小,∵F=Ps,容器底面積不變,
∴水對容器底的壓力變小.故選B.
3、B
4、C
5、3×103
解析:比較甲乙兩圖可知,兩次受到的浮力之差就是小石塊的重力為:
G=ρ水g(h1-h2)S容=ρ水g×(0.05m-0.02m)S容=ρ水gS容×0.03m,
則小石塊的質量m=G/ g=ρ水gS容×0.03m/ g=ρ水S容×0.03m,
根據小石塊放入試管前后,試管中的液面差h3為2cm,
所以小石塊的體積為V=(h1-h2-h3)S容=(0.05m-0.02m-0.02m)S容=0.01m×S容,
則小石塊的密度ρ= m/ V=ρ水S容×0.03m/0.01m×S容=3×103kg/m3
6、一直下沉 從 7 ℃到 1 ℃ ,水的密度一直小子鋁盒的密度
7、5:8300
解析:∵F浮=ρ液V排g,
∴前后兩種情況下物體受到的浮力之比:
F水:F油=ρ水V排水g:ρ油V排油g=1/2ρ水Vg:ρ油Vg
=1×103kg/m3×1/2 Vg:0.8×103kg/m3×Vg=5:8;
在a圖,對于A來說:GA+F拉a=F水=1/2ρ水Vg,
∴F拉a=1/2ρ水Vg-GA
在b圖,對于A來說:GA+F拉b=F油=ρ油Vg,
F拉b=ρ油Vg-GA,
由題知,根據彈簧性質知道F拉a:F拉b=△La:△Lb=2:5,
(1/2ρ水Vg-GA):(ρ油Vg-GA)=2:5,
即:(1/2ρ水Vg-mAg):(ρ油Vg-mAg)=2:5,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解得:ρA=mA/V=300kg/m3
8、ρ水/(ρ水-ρ蠟)
解析:設蠟燭原長為L0,蠟燭的橫截面積為S,
(1)蠟燭未燃燒時:
∵蠟燭和鐵塊漂浮,
∴F浮=G總,
即:F浮鐵+ρ水S(L0-H)g=mg+ρ蠟SL0g,------①
(2)點燃蠟燭,直至蠟燭與水面相平、燭焰熄滅:
∵蠟燭和鐵塊漂浮,
∴F浮′=G總′,
即:F浮鐵+ρ水S(L0-L)g=mg+ρ蠟S(L0-L)g,------②
①-②得:
ρ水S(L0-H)g-ρ水S(L0-L)g=ρ蠟SL0g-ρ蠟S(L0-L)g,
解得:
L/ H=ρ水/(ρ水-ρ蠟)
9、解析:自制的密度計在水中和煤油中都是漂浮的,兩次所受液體的浮力相等。
設石塊的體積為v,竹棍的橫截面積為s,石塊和竹棍的總質量M=m1+m2=42g.
∵在水中漂浮,竹棍浸入水中的長度h1=40cm-16.8cm=23.2cm,
∴F浮=G=Mg,
即:ρ水g(v+h1s)=Mg,①
∵在煤油中漂浮,竹棍浸入煤油中的長度h2=40cm-9.8cm=30.2cm,
∴F浮=G=Mg,
即:ρ煤油g(v+h2s)=Mg,
∵煤油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4/5,
∴4/5ρ水g(v+h2s)=Mg,②
由①②聯立方程組,解得:
s=1.5cm2,v=7.2cm3,
石塊密度:ρ= m2/ v=18g/7.2cm3=2.5g/cm3=2.5×103kg/m3.
10、解析:(1)根據秤盤底受到水的壓強,利用壓強公式求秤盤底所處的深度,進而求出排開水的體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浮力,再依據漂浮條件求秤盤的重力。
(1)∵p=ρgh,
∴秤盤底所處的深度:
h0= p/ρg=500Pa/(1000kg/m3×10N/kg)=0.05m=5cm,
排開水的體積:
V排=Sh=200cm2×5cm=1000cm3=0.001m3,
秤盤受到的浮力:
F浮=1×103kg/m3×0.001m3×10N/kg=10N,
∵秤盤漂浮,
∴秤盤的重力:G0=F浮=10N;
(2)分析可知,在距離零刻度線上方10cm處為最大秤量,求出此時排開水的體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最大浮力,根據漂浮條件求秤盤和物體的總重,進而求出最大秤量;
v排′=s(h0+10cm)=200cm2×(5cm+10cm)=3000cm3=3000×10-6m3,
最大浮力為:
F浮′=ρ水v排′g=1×103kg/m3×3000×10-6m3×10N/kg=30N
又∵浮力秤漂浮
∴G′=F浮′=30N
∴浮力秤的最大秤量: G大=G′-G0=30N-10N=20N;
(3)設被測物體的質量為m,瓶身浸入的深度增加值為h,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漂浮條件得出h與m的關系式,進而判斷刻度是否均勻,將10cm平分10份畫出刻度即可。
設被測物體的重力為G,在浮力秤中放入被測物體后,瓶身浸入的深度增加值為h,則:
39338250浮力秤再次漂浮時,增大的浮力等于增大的重力:△F浮=G,
即:ρ水gSh=G,
可得:h=G/ρ水gS
∵ρ水、S為定值,
∴h與G成正比,即該浮力秤質量的刻度是均勻的,
若此浮力秤的分度值為2N,在0-20N等分10份,
刻度如圖所示:
答案:(1)秤盤的重力為10N;(2)該浮力秤的最大秤量是20N;(3)刻度如圖所示.
1、C 2、B 3、B
4、解析:①實心物體浸沒水中重新平衡后,根據F左=F右,即:m1g+G球-F拉=m2g,
得:F浮=G-F拉=(m2-m1)g;
②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體積V=V排= F浮/ρ水g,
所以物體的密度ρ= m/ V= m0/(m2-m1)ρ水
5、30cm3,2.5×103kg/m3
解析:根據題意,玻璃瓶漂浮,
V排=80cm3-50cm3=30cm3,
∵F浮=G,G=mg,∴ρ水gv排=mg,
∴玻璃瓶的質量:m=ρ水v排=1g/cm3×30cm3=30g;
玻璃瓶下沉,玻璃瓶的體積:v=62cm3-50cm3=12cm3,
玻璃的密度:ρ玻= m/ v=30g/12cm=2.5×103kg/m3
6、大于
解析:1kg的砝碼對薄片產生的壓力等于1kg砝碼的重力;由圖可看出,容器上寬下窄,容器體積V符合底面積乘高時,進入容器內水中的質量等于1kg時,水產生的壓力等于1kg砝碼對容器底的壓力,由于容器上寬下窄,所以進入容器內水的質量大于1kg時產生的壓力等于1kg砝碼產生的壓力。
7、(1)1 (2)0.04米
解析:彈簧伸長h米,重物下降、液面上升h,物體浸在水中的深度為2h
F浮+F拉=G
ρ水gS2h+30牛/米h=ρ物gS×0.1米
解得h=0.04米
8、解析:(1)較鮮艷的顏色,如紅色或黃色,能見度較好,當發生事故時,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
? (2)設人的質量為m人,救生衣的發泡材料的最小質量為false,由浮沉條件得
false=G??? false=false+false??
9、解析:密度計既漂浮在水中,又漂浮在鹽水中,在水中的浮力和在鹽水中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計的重力。設木桿的橫截面積為S,鹽水密度為ρ1,密度計漂浮鹽水面時,浸入鹽水中的深度為h1,密度計漂浮在鹽水面時受到浮力:F浮1=ρ1gV排1=ρ1gsh1,
水的密度為ρ2,密度計漂浮水面時,浸入水中的深度為h2,
密度計漂浮在水面時受到浮力:F浮2=ρ2gV排2=ρ2gsh2,
兩種情況下密度計都漂浮在液面上,受到浮力都等于它的重力:F浮1=F浮2=G,
∴ρ1gsh1=ρ2gsh2,
∴ρ1h1=ρ2h2,
∴ρ1×14.5cm=1.0×103kg/m3×16.5cm,
∴鹽水密度為:ρ1=1.14×103?kg/m3.
答案:鹽水密度為1.14×103kg/m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