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員編號:1 年 級:九年級 課 時 數: 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科學 學科教師: 授課類型 授課日期及時段 T同步——力與運動 同步知識梳理 一.機械運動的相對性 (一)機械運動 1.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位置上的變化。 2.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比較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或比較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 (二)參照物 判斷物體運動或靜止時被選為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參照物的選擇可以是任意的,當物體被選為參照物后,就假定它是靜止的。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分析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三)速度 1.速度概念: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速度。速度可以定量地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2.速度公式:速度=,即:v=。 3.速度的主單位:米/秒,單位符號:m/s。常用單位還有:千米/時,單位符號:km/h。常見單位間的換算:1m/s=3.6km/h。 4.描述變速直線運動時可用平均速度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即:=。 二.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1.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變量法),是為了使小車滑到斜面底端時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車在木板上滑動的距離的長短來體現(轉換法)。 2.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3.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實驗事實和科學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驗證。 4.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任何時候、任何狀態下都有慣性。 三.二力平衡 1.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稱為平衡狀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2.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__大小相等__、__方向相反__、__作用在同一直線上__(同物、等大、反向、同線),這兩個力就相互平衡。 3.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1)根據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當物體不受任何力作用時或受到平衡力作用時,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當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狀態一定發生改變。 (2)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物體的受力情況: 當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物體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當物體處于非平衡狀態(加速或減速運動、方向改變)時,物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四.知識拓展 1.牛頓第一定律是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的狀態,而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狀態的一種性質,所以牛頓第一定律與慣性是有區別的。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2.慣性不是力,不能說慣性力的作用,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形狀、速度、物體是否受力等因素無關。 3.在判斷物體受平衡力時,要注意運動的方向性,先判斷物體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還是豎直方向)處于平衡狀態,然后才能判斷物體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4.解題的過程中,常常被忽略的一個條件是一對平衡力中的兩個力必須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5.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課堂達標檢測 1.一個工人師傅從旗桿的A點下滑到地面的D點,他下滑的時間與速度圖像如圖所示,已知AB=CD=3 m?,BC=6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CD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B.BC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AB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的兩倍。 C.CD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大于AB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D.AB段和CD段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不相等。 2.汽車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勻速行駛,發動機功率為P0,牽引力為F0.t1時刻開始,司機減小了油門,使汽車保持恒定功率P行駛,到t2時刻,汽車又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v.已知運動過程中汽車所受阻力f恒定不變,汽車牽引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則( ) A.v=2v0 B.F0=2f C.t1至t2時間內,汽車做加速運動 D.t2時刻之后,汽車將保持功率行駛 3.如圖,用汽車從湖中打撈重物,汽車通過定滑輪以恒定速度緩慢牽引水下圓柱形重物,從重物開始上升計時,下列表示其重力勢能Ep,水對其底部的壓強p,汽車的拉力做功的功率P,浮力對其做功W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線中,可能正確的是 A. B. C. D. 4.甲、乙兩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墻壁前,兩人之間相距102m,且距離墻壁均為68m,如圖所示,甲開了一槍后,乙先后聽到兩聲槍響的時間間隔為( )(已知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40m/s) A.0.1s B.0.2s C.0.38s D.0.4s 5.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長方體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動,如圖甲所示,此過程中,推力F隨時間t的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木塊前進的速度V的大小隨時間t的變化情況如圖丙所示,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0~1秒內,木箱靜止不動,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100N,推力不對箱子做功; B.1~3秒內,木箱加速運動,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200N,推力對箱子做了功; C.3~5秒內,木箱勻速運動,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200N,推力做了400J的功; D.5~6秒內,木箱減速運動,受到的摩擦力越來越大,推力不對箱子做功; 6.在做“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實驗時,將木塊A放置水平木板B上,加載一個砝碼,把一只測力計系在A上,如圖所示.當向左拉動B時,測力計指針穩定.下列討論中正確的是( ?。?A.A對B的壓力與B對A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A受B的摩擦力與測力計對A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C.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為,方向向右 D.若增大拉動B的速度,測力計的示數會變大 7.(來源)江蘇省泰州市沈毅中學2015-2016學年度第一學期物理期末考試 甲、乙兩位同學進行百米賽跑,假如把他們的運動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他們同時從起跑線起跑,經過一段時間后他們的位置如圖Ⅰ所示,在圖Ⅱ中分別作出了在這段時間內兩人運動路程S、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其中正確的是 A. B. C. D. 8.如圖所示是甲乙丙三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根據圖像信息所做的判斷正確的是( ) A.三個物體運動速度關系是v甲>v乙>v丙 B.相同時間它們運動的路程關系是s丙>s甲>s乙 C.運動相同路程所用時間關系是t丙>t乙>t甲 D.若路程相同,同時出發丙最先到達終點 9.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小車同時同地在同一直線做勻速運動,甲、乙的s-t圖像如圖所示.運動10秒時,甲與乙的距離為2米,甲到丙的距離小于乙到丙的距離,下列關于丙運動情況的判斷,正確的是( ) A.丙的速度一定大于甲的速度 B.丙的速度可能小于乙的速度 C.丙與甲的運動方向一定相同 D.丙與乙的運動方向可能相同 10.物體只受F1、F2兩個力的作用而處于靜止狀態.現保持F1在t1時間內不變,只改變F2的大小,此過程中物體受到的合力的方向始終與F1方向相同,表示F2大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圖中的(???? ) A.B.C. D. 11.在下圖所示的甲圖中,石料在鋼繩拉力的作用下從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沒入水中.圖乙是鋼繩拉力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若不計水的摩擦力,則可算出該石料的密度為( ) A.2.8×103kg/m3 B.2.3×103kg/m3 C.0.6×103kg/m3 D.3.2×103kg/m3 13.如圖所示是某運動員舉起杠鈴停留在空中不動時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運動員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運動員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運動員對杠鈴的支持力和杠鈴對運動員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C.運動員對地面的壓力和運動員對杠鈴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運動員的重力和運動員對杠鈴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14.關于“運動和力”的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力是使物體產生運動的原因 B.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C.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D.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一定改變 15.根據煙囪中冒的煙和甲、乙兩小車上小旗飄動的情況,有關甲、乙兩小車相對于房子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乙兩小車一定向左運動 B.甲小車可能運動,乙小車向右運動 C.甲、乙兩小車一定向右運動 D.甲小車可能靜止,乙小車向左運動 16.在測量大氣壓的實驗中,為消除活塞與針筒間的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某同學采用了圖示裝置,將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過水平細線與燒杯相連,向燒杯中緩慢加水,當活塞剛開始向左滑動時,測得杯中水的質量為880 g;然后向外緩慢抽水,當活塞剛開始向右滑動時,測得杯中水的質量為460 g,燒杯質量為100 g,活塞面積為7×10-5 m2,g取10 N/kg,輪軸間的摩擦和細線重力不 計,則所測大氣壓的值應為( ) A.1.26×105 Pa B.1.10×105 Pa C.1.01×105 Pa D.0.96×105 Pa 17.如圖為小朋友喜愛的雙輪滑板車,將一只腳踏在滑板上,另一只腳向后蹬地,滑板就能向前運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蹬地后收起腳,人隨滑板車一起向前運動表明車受到慣性作用 B.腳向后蹬地,滑板車向前運動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選擇向前運動的滑板車為參照物,路旁的樹是向后運動的 D.腳離地后,人站在滑板車上向前運動,人的重力和滑板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18.如圖所示,物體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3m/s的速度勻速運動了 10m.撤去水平拉力后,該物體又向前運動了1.5m后停了下來.則 A.物體受到的重力和它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撤去拉力后,物體慢慢停止運動,說明慣性與速度有關 C.物體勻速運動時拉力與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D.撤去拉力后,物體慢慢停止運動,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19.如圖所示,木塊置于小車上,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小車和木塊一起以速度v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空氣阻力).以下三組力屬于平衡力的是 ①地面對小車的支持力與小車受到的重力 ②小車對木塊的摩擦力與木塊受到的水平拉力 ③地面對小車的摩擦力與木塊對小車的摩擦力. A.僅① B.②③ C.僅② D.①②③ 20.如右圖所示,小明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小明能夠把另一只小船推開,而自己坐的船向相反方向運動,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小明把另一只小船推開時,小明是施力物體,小船是受力物體 C.小明能夠把另一只小船推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D.小明把另一只小船推開后,小船運動越來越慢,說明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21.如圖所示,質量為 10 千克的物體在水平力 F 作用下,靜止在豎直的墻上,當力F 逐漸減小的過程中,物體靜止一段時間后,向下運動,則在這過程中,摩擦力 f與時間 t 的關系,可能符合下列圖線的是 ( ) A. B. C. D. 22.如圖所示,一物體沿斜面向下勻速滑動.關于該物體的受力,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物體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物體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C.物體同時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D.物體受到的重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23.如圖所示,F1=4N,F2=3N,此時物體A相對于地面靜止,物體B以0.1m/s的速度在物體A表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彈簧測力計、滑輪和繩子的自重及滑輪和繩子之間的摩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F2的功率為0.6W B.彈簧測力計讀數為9N C.物體A和地面之間有摩擦力 D.如果增大F2,物體A可能向左運動 二、多選題 24.如圖所示,小型牽引車通過滑輪組可以將重物勻速吊起,若每次重物均以1 m/s的速度勻速上升,且滑輪的摩擦和繩重均可忽略不計。當吊起質量為340 kg的重物A時,牽引車對繩的拉力為FA,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5%;當吊起重物B時,牽引車對繩的拉力為FB。若FA與FB做功的功率之比為2:3,取g=10 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FA的大小為2000 N B.物體B的質量為540 kg C.如果小型牽引車對繩拉力的最大功率為1.2×104W,它能吊起物體的最大質量為2540 kg D.滑輪組前、后兩次吊起重物A、B的機械效率之比為17:18 25.小明學了力學知識后,做了如下實驗.他用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F拉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如圖甲,并測出了物體的速度大小,繪制了圖中的乙、丙兩圖,乙圖表示F與時間t的關系,丙圖表示物體的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結合已知條件及兩圖像判斷下面選項中正確的是 A.0~1s,物體沒動,是因為拉力F小于摩擦力 B.1~3s,物體在加速運動,所受合力方向與力F方向一致 C.1~3s,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2N D.t=4s時,若物體所受外力同時消失,物體將勻速直線運動下去 1-5CDCBD 6-11BBDCBA 13-17BCDBA 18-23CBDACD 24.BD 25.BC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