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科教師輔導講義 學員編號:1 年 級:九年級 課 時 數(shù): 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科學 學科教師: 授課類型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nèi)容 T同步——杠桿 同步知識梳理 【考綱要求】 1、知道杠桿定義及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2、會畫力臂理解杠桿平衡條件,并能區(qū)別實際生活中的省力、費力及等臂杠桿; 3、理解定滑輪、動滑輪實質(zhì),理解滑輪組。 【知識網(wǎng)絡】 【考點梳理】 1.杠桿的概念: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杠桿的五要素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杠桿可以是直的硬棒,如撬棒等;也可以是彎的,如羊角錘。 2.杠桿的五要素 (1)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2)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一定是其他物體施給杠桿的力。 (3)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一定是其他物體施給杠桿的力。 (4)動力臂(L1):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5)阻力臂(L2):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3.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轉動,杠桿就處于平衡狀態(tài)。 (2)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為F1L1= F2L2 要點詮釋:杠桿的平衡不是單獨由力或力臂決定的,而是由它們的乘積來決定的。 4.杠桿分類: (1)省力杠桿:L1>L2,F(xiàn)1<F2。 這類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平衡時動力F1小于阻力F2,即用較小的動力就可以克服較大的阻力。但是實際工作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卻比阻力移動的距離大,即要費距離。如撬起重物的撬棒,開啟瓶蓋的起子、鍘草用的鍘刀等,都屬于這一類杠桿。 (2)費力杠桿:L1<L2,F(xiàn)1>F2。 這類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平衡時動力F1大于阻力F2,即要用較大的動力才能克服阻力完成工作,但它的優(yōu)點是杠桿工作時,動力移動較小的距離就能使阻力移動較大的距離。使工作方便,也就是省了距離。如縫紉機踏板、挖土的鐵锨、大掃帚、夾煤塊的火鉗,這些杠桿都是費力杠桿。 (3)等臂杠桿:L1=L2,F(xiàn)1=F2。 這類杠桿的動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平衡時動力F1等于阻力F2,工作時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定滑輪就是等臂杠桿。 5.杠桿變換時注意重心位置變化 1.重心位置即默認為重物重力作用點,由此分析重力的力臂 2.重心位置高度改變即默認為重力做功*(與做功大小正負無關) 課堂達標檢測 古人云:三人不抬杠(即三人抬重物均害怕自己吃虧),請你設計一種思路讓三人受力平衡! 12.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70kg,邊長為20cm的正方體物塊A置于水平地面上,通過繩系于輕質(zhì)杠桿BOC的B端,杠桿可繞O點轉動,且BC=3BO。在C端用F=150N的力豎直向下拉杠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繩被拉直:(繩重不計,g取10N/kg)求: (1)物體A的重力G; (2)繩對杠桿B端的拉力F拉; (3)此時物體A對地面的壓強p。 13.如圖所示,輕質(zhì)杠桿OP長1m,能繞O點轉動,P端用細繩懸于N點。現(xiàn)有一質(zhì)量為1kg的物體A通過滑環(huán)掛在M點(滑環(huán)和繩子的質(zhì)量可忽略),OM的長度為0.1m,由于桿OP與水平方向成30°角傾斜,滑環(huán)剛好能由M向P端勻速滑動,滑動速度為0.02m/s,細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9N。(g取10N/kg)求: (1)滑環(huán)從M點開始滑動,經(jīng)過多長時間后細繩會斷裂; (2)從滑環(huán)自M點滑動到細繩PN斷裂時,A所受重力做的功; (3)上述過程中,A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 T同步——杠桿分類精析 例1.如圖是自卸車的示意圖,車廂部分視為杠桿,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B點是支點,液壓桿施的力是動力,貨物重是阻力?? B.B點是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前部可省力 C.C點是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后部可省力?????????????? D.C點是支點,物體A放在車廂前部可省力 2、最小力 例2.分別用三個大小相同的力F1、F2、F3把油桶推上臺階(如圖所示),其中比較容易把油桶推上去的力是 ,可見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有關 3、力臂變化 例3.如圖所示,杠桿上分別放著質(zhì)量不相等的兩個球,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兩球以相同速度同時勻速向支點移動,則杠桿( ) A.仍能平衡 B.不能平衡,大球那端下沉 C.不能平衡,小球那端下沉 D.無法判斷 例4.如圖,一塊厚度、密度均勻的長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豎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離地面。則 A、F甲>F乙,因為甲方法的動力臂長 B、F甲 F甲 F乙 第4題圖 C、F甲>F乙,因為乙方法時阻力臂短 D、F甲=F乙,因為動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4、力變化 例5.如圖所示為一桿秤,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秤砣上吸附一塊磁鐵,將使測量值大于物體的真實質(zhì)量 B.在秤砣上吸附一塊磁鐵,將使測量值小于物體的真實質(zhì)量 C.用B提紐時,該秤的最大秤量值比用A提紐時的最大秤量值大 D.以上說法都不對 例6.如圖所示,花崗巖石塊甲、乙體積之比為13:2,將它們分別掛在輕質(zhì)硬棒AB的兩端,當把鐵塊甲浸沒在水中時,硬棒恰能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將甲石塊從水中取出,拭干后浸沒在液體丙中,調(diào)節(jié)石塊乙的位置到C處時,硬棒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且OC=2OA.(已知花崗巖的密度ρ=2.6×103kg/m3)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O:OB=5:1 B.AO:OB=4:1 C.液體丙的密度ρ液=1.6×103kg/m3 D.液體丙的密度ρ液=1.8×103kg/m3 多力矩 進一步探究: 小明同學在回顧了前面所研究的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時,發(fā)現(xiàn)作用在杠桿上的力只有兩個,他想如果是多個力作用在杠桿上,杠桿滿足什么條件才能平衡呢?他請教老師,老師告訴他力F和力臂L的乘積叫做力對轉動軸的力矩,用M表示,單位是N?m.在此基礎上他對幾個力圍繞O點轉動時平衡情況進行了三次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于下表: 由此得出杠桿在幾個力作用下圍繞O點轉動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實驗次數(shù) 順時針力矩/(N?m) 逆時針力矩/(N?m) M1 M4 M1+M4 M2 M3 M2+M3 1 0.4 0.8 1.2 0.5 0.7 1.2 2 1.0 1.4 2.4 1.2 1.2 2.4 3 0.6 0.2 0.8 0.3 0.5 0.8 多杠桿 例7.用一根長為L、重為G0的均勻鐵棒,插入一個邊長為a、重為G的正方體物塊的底部,在另一端施加一個向上的力,將物塊撬起一個很小的角度(如圖所示,圖中的角度已被放大).如果鐵棒插入物塊底部的長度為物塊邊長的三分之一,則要撬動物塊,作用在鐵捧最右端的力至少為( ) A.G0+(aG/3L) B.G0+(aG/L) C.(G0/2)+aG/6L) D.(G0/2)+aG/12L) 6、有質(zhì)杠桿 例8. .如圖所示,在一個半徑為R的均勻薄金屬片上挖去一個半徑為R/2的小圓孔,且跟圓板邊緣相切,求剩余部分的重心移動距離。 例9.如圖所示OB為粗細均勻的均質(zhì)杠桿,O為支點,在離O點距離為a的A處掛一個質(zhì)量為M的物體,杠桿每單位長度的質(zhì)量為m,當杠桿為多長時,可以在B點用最小的作用力F維持杠桿平衡?( ) A.2Ma/m B.Ma/m C.2Ma/m D.無限長 7、受力分析 例11.如圖所示,質(zhì)量不計的桿O1B和O2A,長度均為L,O1和O2為光滑固定轉軸,A處有一凸起物擱在O1B的中點,B處用繩系在O2A的中點,此時兩短桿便組合成一根長桿.今在O1B桿上的C點(C為AB的中點)懸掛一重為G的物體.則A處受到的支承力大小為 B處繩的拉力大小為________ 例12、如圖所示,一臺非鐵性物質(zhì)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盤中的A是一鐵塊,B是一個電磁鐵,未通電時,天平平衡,給B通電,鐵塊A被吸起,當A離開天平盤,而又未碰到B的過程中,正確的是( ) A、天平仍保持平衡 B、天平右盤下降 C、天平左盤下降 D、無法判斷天平的平衡狀況 8、作圖題 例13.畫出下列各杠桿的力臂: 如圖所示,杠桿OA在力F1、F2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L2是力F2的力臂.在圖中畫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F2. 功和功率 例14、如圖所示,木板可繞固定的水平軸O轉動。木板從水平位置OA緩慢地轉到OB位置,木板上的物塊始終相對于木板靜止。在這一過程中,物塊的機械能增加了2J。用F1表示物塊受到的支持力,用F2表示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在這一過程中,下列說法:①F1和F2對物塊都不做功;②F1對物塊做功為2J,F(xiàn)2對物塊不做功;③F1對物塊不做功,F(xiàn)2?對物塊做功為2J;④F1和F2對物塊所做的總功為2J;⑤物塊的重力勢能增加了2J,其中正確的是????????????????( ?? ) A.①⑤???? B.③④??????? C.③④⑤?????????D.②④⑤ 例15.古代護城河上有座吊橋,它的結構原理如.圖所示。把橋面看成是長為10 米,所受重力為3000牛的均勻桿OA ,可以繞轉軸O 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動,在O 點正上方10 米處固定一個定滑輪,繩子通過定滑輪與桿的另一端A 相連,用力拉動繩子就可以將桿從水平位置緩慢向上拉起。桿即將離開水平位置時,繩子的拉力為F1 。當士兵們把吊橋拉起到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0 時,繩子的拉力為F2,所用的時間是0.5 分鐘(忽略繩子重力、滑輪半徑和摩擦),則: ( l ) F1:F2= 。 (2)士兵們對吊橋所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