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物理)10 滑輪及滑輪組(基礎) —浙教版科學九上講義(含答案 機構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物理)10 滑輪及滑輪組(基礎) —浙教版科學九上講義(含答案 機構用)

資源簡介

學科教師輔導講義
學員編號:1
年 級:九年級
課 時 數:
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科學
學科教師:
授課類型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容
T同步——滑輪及滑輪組
同步知識梳理
一.豎直提升重物
(1)n —— 吊起動滑輪的繩子的股數
(2)F —— 繩子自由端的拉力
(3)G —— 動滑輪上所掛物體的重力
(4)s ——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5)h —— 物體被提升的高度
(6)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即F=(G物+ G動)。(當不計繩重及摩擦時) 若不計動滑輪重力,則有F=G物 S=nh
繩子移動的速度V繩與物體移動的速度V物關系:V繩=nV物
(7)滑輪組繞線法則:偶定奇動:使用滑輪組時,直接承擔重物的繩子段數為n。
若n為偶數時,則繩子的固定端掛在定滑輪上;
若n為奇數時,則繩子的固定端掛在動滑輪上。
(8)動滑輪和定滑輪個數的確定:
吊起動滑輪的繩子的股數n
動滑輪個數
定滑輪個數
改變施力方向
不改變施力方向
n為偶數
—1
n為奇數
二.水平提拉物體
F
f物
若利用滑輪組水平拉動物體,則應考慮物體所受的摩擦阻力。
F=f物
(2)s繩=ns物
(3)繩子移動的速度V繩與物體移動的速度V物關系:V繩=nV物
三.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1.提升重物問題根據拉力F作用位置不同分為兩種情況
2.水平拉動問題,也根據拉力F作用位置不同分為兩種情況
同步題型分析
例1. 一滑輪組改進后提高了機械效率,用它把同-物體勻速堤升相同高度,改進后與改進前相比( ?。?
A. 做的有用功減少了
B. 總功不變,有用功增加了
C. 總功不變,額外功減少了
D. 有用功不變.總功減少了
【解答】 解:把同一物體勻速提升同樣的高度, 由W=Gh可知:利用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相同; 滑輪組改進后提高機械效率, 由η= ×100%可知:改裝后滑輪組做的總功減少, 由W 總 =W 有 +W 額 知:改裝后利用滑輪組做的額外功減少; 由上述分析得出,A、B、C都錯,D正確.
例2.要用滑輪組勻速提起重為1250N的重物,而串繞滑輪組的繩子最多只能承受250N的拉力.若不計摩擦和滑輪重,則該滑輪組中至少有( ?。?
A. 一只定滑輪和兩只動滑輪
B. 兩只定滑輪和三只動滑輪
C. 兩只定滑輪和兩只動滑輪
D. 三只定滑輪和兩只動滑輪
【解答】解:串繞滑輪組的繩子最多只能承受250N的拉力,物體的重為1250N,則至少由5段繩子承擔動滑輪的重,一般的:兩股繩子配一個動滑輪,所以當由動滑輪開始繞線時,可以安裝2個動滑輪,一個動滑輪一般配一個定滑輪. 故選C.
分析: 繩子的繞線決定滑輪組的使用效果,有幾段繩子承擔動滑輪和物體的重,拉力就是重力的幾分之一,拉力移動的距離就是物體移動距離的幾倍.
例3.小黃與母親買了兩袋等重的米,小黃同學用兩種不同的方式將兩袋米都弄到五樓.方式一:小黃直接將第一袋米扛上五樓;方式二:小黃在五樓將繩子一端系在陽臺晾衣桿掛鉤上,母親將通過繩子放下的動滑輪掛鉤鉤住第二袋米,然后,小黃在五樓通過繩子和重10N的動滑輪將第二袋米吊上五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采用方式一,小黃本人做的總功較少 B. 采用方式二,小黃只克服那袋米的重力做功
C. 采用兩種方式,小黃分別做的總功都相等 D. 采用兩種方式,兩袋米的重力勢能都增加
解:方式一:小黃克服自身的重力做功,對一袋米做功.
方式二:小黃對動滑輪做功,對繩子做功,對一袋米做功.
物體都移動了相同的高度,小黃的體重大于動滑輪和繩子的總重,小黃扛米上五樓,比用動滑輪提升米到五樓做功多.
兩袋米的質量不變,高度增大,重力勢能增大. 故選D.
課堂達標檢測
1.n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滑輪組,每個動滑輪的質量與所懸掛的物體質量相等.不計一切摩擦和繩的重力,滑輪組平衡時拉力大小為F,如圖所示.若在圖示中再增加一個同樣質量的動滑輪,其它條件不變,則滑輪組再次平衡時拉力大小為

B.F
C.F
D.F
2.如圖所示,均勻桿AB長為L,可以繞轉軸A點在豎直平面內自由轉動,在A點正上方距離L處固定一個小定滑輪,細繩通過定滑輪與桿的另一端B相連,并將桿從水平位置緩慢向上拉起.已知桿水平時,細繩的拉力為T1,桿與水平面夾角為30°時,細繩的拉力為T2,則T1:T2是( ?。?
A.:1 B.2:1 C.1: D.1:1
3.如圖所示,不計繩及滑輪重力,不計滑輪與繩、滑輪與轉軸間的摩擦前提下,用三個同樣的滑輪分別拉同一物體,使物體沿同一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分別為, , (),所用的拉力分別為, , ,則, , 大小關系是( )
A. B. C. D.無法判斷
4.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 與物重 G物的關系,改變 G物,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計算并繪出 η 與 G物關系如圖乙所示,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則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一滑輪組機械效率 η 隨 G 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終將達到 100%
B.當 G物=12N 時,彈簧測力計讀數為 5N
C.此滑輪組動滑輪的重力為 4N
D.G物不變,改變圖甲中的繞繩方式,滑輪組機械效率將改
5.如圖所示,重力G=700N的水平木板在滑輪組的作用下保持靜止。三個滑輪等大、光滑,質量均忽略不計。所有細繩的重力均不計,天花板間的固定點分別叫做A、B、C,與木板間的固定點分別叫做D、E;各條細繩中不與滑輪接觸的部分均豎直。則B點處的細繩對天花板的拉力大小為
A.100N
B.140N
C.300N
D.350N
6.如圖所示,建筑工人利用滑輪組從豎直深井中提取泥土.某次工作中,工人用400N的拉力F在1min內將總重為900N的泥土勻速提升5m.在這段時間內
拉力F做的有用功2000 J
B.滑輪組的機械效率75%
C.動滑輪重700 N
D.拉力F做功的功率約33 W
7.如圖所示,不計滑輪自重及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三個彈簧測力計拉力FA、FB、Fc三者的關系正確的是
A.FA:FB:Fc=3:2:1
B.FA:FB:Fc=1:2:3
C.FA:FB:Fc=6:3:2
D.FA:FB:Fc=2:3:6
8.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從水中提升物體M,已知被提升的物體M重力為760N,M的體積為,在物體M未露出水面的過程中,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將物體M以的速度勻速提升了10m的高度,此過程中,拉力F做的功W隨時間t的變化圖象如圖乙所示,不計繩重和摩擦力大?。╣取10N/kg).下面分析
①動滑輪的重力為70N
②當物體M沒有露出水面的過程中,該滑輪組提升貨物的機械效率為
③此過程中,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大小為400N
④當物體M沒有露出水面時,動滑輪下端掛鉤上繩子的拉力為730N
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①③④正確
只有②③④正確
D.只有①③正確
9.如圖所示,物體A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勻速運動了一段距離s,試比較拉力F1、F2及拉力所做的功W1、W2 的大小(滑輪重、繩重及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F1=2F2 W1=W2
B.F1=F2 W1=W2
C.F1=4F2 W1= W2
D.F1=F2 W1=W2
二、多選題
10.工人師傅利用如圖所示的兩種方式將重均為300N 的貨物從圖示位置向上緩慢提升一段距離。F1、F2始終沿豎直方向;圖甲中OB=2OA,圖乙中動滑輪重為60N,重物上升速度為0.01m/s。不計杠桿重、繩重和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種方式都省一半的力
B.甲方式F1由150N保持不變
C.乙方式機械效率約為83.3%
D.乙方式F2的功率為3W
11.如圖所示,用滑輪組將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體提升一定高度,物重為、底面積為.現用拉力拉繩子自由端,拉力的大小、物體上升速度及物體上升高度三個物理量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11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不計繩重和摩擦)

A.在時間段內,物體對地面的壓強為
B.在時間段內,拉力做的總功為
C.在時間段內,拉力的有用功率為
D.動滑輪的重為
12.如圖所示,物體A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A所受重力為GA,物體A所受的支持力為N,物體B所受重力為GB,物體A與水平面間的摩擦力為f ,繩子對物體A水平向右的拉力為F1,繩子對物體B豎直向上的拉力為F2,忽略繩子重力與滑輪摩擦,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GB、f之和與F大小相等
B.F與f是一對平衡力
C.F1與F2大小相等
D.GA與N大小相等,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13.重為600N的人與地面接觸面積為4dm2,用如圖所示裝置拉住浸在水中的物體乙,乙的體積20dm3,乙浸入水中的體積為自身的2/5,杠桿處于水平位置平衡,AO:OB=2:3,滑輪及框架總重50N,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時,人對地面的壓強是11875pa,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物體受到的重力是125N
B.乙物體的密度是1.85×103kg/m3
C.如將水換為同樣深度的酒精后,在甲的下面再掛一個重4N的物體,整個裝置仍處于如圖所示的靜止狀態
D.如將水換為同樣深度的酒精后,要使整個裝置仍處于如圖所示的靜止狀態,可以只通過改變人對繩的拉力來實現
14.小李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第一次提升的重物A的重力為GA,加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F1。重物上升的速度為v1,運動時間為t1;第二次提升的重物B的重力為GB,加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F2。重物上升的速度為v2,運動時間為t2。已知F1:GA=5:8,GB:GA=3:2,v1:v2=2:1,t1:t2=2:3。動滑輪的重力不能忽略。不計繩重與摩擦的影響。下列對兩個過程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A.拉力之比為F1:F2=7:8
B.拉力的功率之比為P1:P2=10:7
C.機械效率之比η1:η2=14:15
D.額外功之比W1:W2=2:3
B 2.A 3.B 4.B
5.B 6.B 7.B 8.B
9.C 10.BC 11.BD
12.AC 13.A 14.B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宁市| 永安市| 汨罗市| 甘谷县| 霍林郭勒市| 上林县| 夏河县| 南靖县| 罗平县| 青浦区| 河津市| 建瓯市| 东台市| 金沙县| 高台县| 泊头市| 克什克腾旗| 奎屯市| 庆元县| 黄山市| 华容县| 嵊州市| 云和县| 周宁县| 汤原县| 东城区| 米脂县| 文昌市| 南澳县| 榕江县| 宣武区| 临颍县| 元阳县| 盐山县| 临沂市| 夏邑县| 漳平市| 衡水市| 黄陵县| 台山市|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