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科教師輔導講義 學員編號:1 年 級:九年級 課 時 數: 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科學 學科教師: 授課類型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容 T同步——復分解反應 同步知識梳理 一.復分解反應的概念 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 二.復分解反應的要點 1.要明確反應物、生成物的種類和類別:即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兩種化合物。 2.要明確反應前后物質變化的組合形式:即反應是否“互相交換成分”。從化合價的變化來看,在復分解反應的過程中,元素的化合價均無變化,但化合物之間彼此互相交換成分。如酸與堿反應、鹽與鹽反應等。 3.明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即兩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要發生復分解反應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 (1)有沉淀生成(2)有氣體生成(3)有水生成,那么復分解反應就能發生,否則不能發生,應特別注意以上三個條件只要滿足其中一個,反應就能發生。 4.明確發生復分解反應對反應物狀態的要求: (1)酸與堿的反應中這里的堿既可為可溶性的堿,又可為難溶性的堿。 (2)堿與鹽、鹽與鹽的反應中,參加反應的物質都必須是可溶的。 (3)酸與鹽的反應中,鹽可不溶,但酸必溶。 三.熟記部分酸、堿、鹽的溶解性表 部分酸、堿、鹽的溶解性口訣: 鉀、鈉、銨、硝遇水溶:(含有的鹽都能溶于水) 氯化物不溶亞汞銀:(氯化物中和不溶于水,其它都能溶于水)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 微溶還有鈣和銀:(硫酸鹽中不溶、微溶,其余均可溶) 其它鹽類水下沉:(上面口訣中未包括的鹽大多水溶于水) 酸類不溶是硅酸:(在酸類中只有硅酸不溶于水) 溶堿只有鉀、鈉、鋇、鈣、銨(除KOH、、,外其它堿都不溶于水) 四.要掌握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物質及反應規律 堿性氧化物?+酸?--------?鹽?+水 1.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6HCl?===?2FeCl3?+?3H2O 2.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3H2SO4?===?Fe2(SO4)3?+?3H2O 3.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CuO?+?2HCl?====?CuCl2?+?H2O 4.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CuO?+?H2SO4?====?CuSO4?+?H2O 5.氧化鎂和稀硫酸反應:MgO?+?H2SO4?====?MgSO4?+?H2O 6.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CaO?+?2HCl?====?CaCl2?+?H2O 酸?+?堿?--------?鹽?+?水 1.鹽酸和燒堿起反應:HCl?+?NaOH?====?NaCl?+H2O 2.鹽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Cl?+?KOH?====?KCl?+H2O 3.鹽酸和氫氧化銅反應:2HCl?+?Cu(OH)2?====?CuCl2?+?2H2O? 4.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2HCl?+?Ca(OH)2?====?CaCl2?+?2H2O 5.鹽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Cl?+?Fe(OH)3?====?FeCl3?+?3H2O 6.氫氧化鋁藥物治療胃酸過多:3HCl?+?Al(OH)3?====?AlCl3?+?3H2O 7.硫酸和燒堿反應:H2SO4?+?2NaOH?====?Na2SO4?+?2H2O 8.硫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2SO4?+?2KOH?====?K2SO4?+?2H2O 9.硫酸和氫氧化銅反應:H2SO4?+?Cu(OH)2?====?CuSO4?+?2H2O 10.硫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2SO4?+?2Fe(OH)3====?Fe2(SO4)3?+?6H2O 11.硝酸和燒堿反應:HNO3+?NaOH?====?NaNO3?+H2O 酸?+?鹽?--------?另一種酸?+另一種鹽 1.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 3.碳酸鎂與稀鹽酸反應:?MgCO3?+?2HCl?===?MgCl2?+?H2O?+?CO2↑ 4.鹽酸和硝酸銀溶液反應:HCl?+?AgNO3?===?AgCl↓?+?HNO3? 5.硫酸和碳酸鈉反應:Na2CO3?+?H2SO4?===?Na2SO4?+?H2O?+?CO2↑ 6.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H2SO4?+?BaCl2?====?BaSO4?↓+?2HCl 堿?+?鹽?--------?另一種堿?+?另一種鹽 1.氫氧化鈉與硫酸銅:2NaOH?+?CuSO4?====?Cu(OH)2↓?+?Na2SO4 2.氫氧化鈉與氯化鐵:3NaOH?+?FeCl3?====?Fe(OH)3↓?+?3NaCl 3.氫氧化鈉與氯化鎂:2NaOH?+?MgCl2?====?Mg(OH)2↓?+?2NaCl 4.?氫氧化鈉與氯化銅:2NaOH?+?CuCl2?====?Cu(OH)2↓?+?2NaCl 5.?氫氧化鈣與碳酸鈉:Ca(OH)2?+?Na2CO3?===?CaCO3↓+?2NaOH 鹽?+?鹽?-----?兩種新鹽 1.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2.硫酸鈉和氯化鋇:Na2SO4?+?BaCl2?====?BaSO4↓?+?2NaCl? 同步題型分析 下列各組物質,僅用水無法鑒別的是 A.CuSO4、Na2SO4 B.KCl、NaCl C.CaCO3、Na2CO3 D.NH4NO3、NaNO3 【解析】A、硫酸銅溶于水形成藍色溶液,硫酸鈉溶于水形成無色溶液,可以鑒別,不符合題意;B、氯化鉀、氯化鈉均易溶于水形成無色溶液,且溶于水溫度均無明顯變化,不能鑒別,符合題意;C、碳酸鈣難溶于水,碳酸鈉易溶于水形成無色溶液,可以鑒別,不符合題意;D、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硝酸鈉溶于水溫度幾乎無變化,可以鑒別,不符合題意。故選B。 不使用其它試劑,利用物質間兩兩混合反應將物質區別開(提供的物質可重復使用),也是物質鑒別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組物質利用上述方法可鑒別開的是( ) A.H2SO4、Na2SO4、BaCl?2、FeCl3 B.BaCl2、HCl、NaNO3、AgNO3 C.Na2CO3、HNO3、NaNO3、BaCl2 D.H2SO4、NaOH、MgCl2、Ba(NO3)2 【解析】A、氯化鐵顯黃色,可以先確定,氯化鋇可以與稀硫酸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白色的沉淀,故氯化鋇可以第2 確定,硫酸和硫酸鈉不能確定,故錯誤;B、該反應中的氯化鋇和稀鹽酸不能確定,故錯誤;C、碳可以與硝酸反應放出氣體,可以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故可以鑒別碳酸鈉,硝酸、和氯化鋇,剩余的就是硝酸鈉,故可以鑒別,正確;D、四種物質中不能鑒別,故錯誤。故選C。 某固體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 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該固體中一定含有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 C.Cl-、CO32-、SO42- D.Na+、Ba2+、Cl- 【解析】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說明溶液中無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說明固體中含有CO32-、SO42-。因為碳酸鋇、硫酸鋇是白色沉淀,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所以固體中無Ba2+,固體中無Ba2+、Cu2+,根據溶液呈電中性,則一定含有陽離子Na+。因為加入BaCl2溶液時引入了Cl-,所以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不能說明固體中一定含有Cl-,因此一定含有的離子是Na+、CO32-、SO42,故選A。 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只用觀察和組內物質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將它們一一鑒別的是( ) A.HCl NaOH FeCl3 NaCl B.H2SO4 NaCl Na2CO3 CaCl2 C.NaNO3 HCl CaCl2 KOH D.MgCl2 KOH Cu(NO3)2 Na2SO4 【解析】A、FeCl3溶液呈黃色,首先鑒別出黃色的FeCl3溶液;能與FeCl3溶液反應產生紅褐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再將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加至紅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鹽酸,無明顯變化的是氯化鈉溶液,故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正確;B、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其中有一種溶液與其它三種溶液混合時出現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氣體,該溶液為碳酸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產生氣體的溶液為H2SO4,產生白色沉淀的為CaCl2;與碳酸鈉溶液混合無任何明顯現象的為NaCl溶液(或一變渾濁、一產生氣體、一無明顯現象,該溶液為硫酸;硫酸與氯化鈣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溶液變渾濁;硫酸與碳酸鈉反應產生氣體;硫酸與氯化鈉不反應,無明顯現象),故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正確;C、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均沒有明顯現象,故不加其它試劑無法鑒別,錯誤;D、Cu(NO3)2溶液是藍色的,首先鑒別出藍色的Cu(NO3)2溶液;能與Cu(NO3)2溶液反應產生藍色沉淀的是的是KOH溶液,能與K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的是MgCl2,無明顯變化的是Na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正確。故選C。 現有鹽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質量與滴入Na2CO3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為a~c克時,溶液中發生的反應為CaCl2+Na2CO3=2NaCl+CaCO3↓ B.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b克時,溶液中含有三種溶質 C.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a克時,溶液質量比原混合溶液質量大 D.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c克時,溶液呈中性 【解析】鹽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則開始是碳酸鈉和鹽酸反應,鹽酸反應完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產生沉淀。A、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為a~c克時,溶液中發生反應為CaCl2+Na2CO3=2NaCl+CaCO3↓,正確;B、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b克時,含有的溶質有氯化鈉和氯化鈣兩種,不是三種,錯誤;C、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a克時,氯化氫變成了氯化鈉,溶質質量增大,故溶液中溶質質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質質量大,正確;D、滴加碳酸鈉溶液質量至c克時,鹽酸反應完了,碳酸鈉恰好完全反應,故溶液呈中性,正確。 課堂達標檢測 1.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Mg(NO3)2、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沉淀Ⅰ是氫氧化銅沉淀 B.無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C.原固體粉末肯定有NaCl D.原固體粉末一定有CaCO3、NaOH、Mg(NO3)2、CuCl2和Ca(NO3)2 2.向一定質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10.6%的溶液,實驗過程中加入溶液的質量與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0點至P點過程中溶液的pH變大 B.R點對應橫坐標的數值為180 C.P點時的溶液只含一種溶質 D.Q點至R點段表示生成沉淀的過程 3.下列各組溶液,不用其他試劑不能鑒別出來的是( ) A.Na2CO3、稀H2SO4、稀HCl、KNO3 B.稀HCl、Na2CO3、BaCl2、Na2SO4 C.NaOH、Na2CO3、酚酞、CaCl2 D.CuSO4、NaOH、BaCl2、NaCl 4.已知某固體粉末是由 NaCl、CaCl2、NaOH、K2CO3、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 取這種粉末24g 加足量的水,振蕩后呈渾濁,過濾、洗滌、烘干后得到10g沉淀和濾液。向濾液中滴加酚酞,變紅;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且試管中有氣泡產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固體中一定含CaCl2、NaOH和Na2CO3 B.原固體中一定含Na2CO3,可能含K2CO3和NaCl C.濾液中一定含NaCl和K2CO3,可能含NaOH D.上述實驗無法證明原固體中是否含NaCl、CaCl2、NaOH 5.有稀H2SO4、NaOH溶液、CuCl2溶液、CaO、Fe五種物質,在常溫下把它們兩兩混合,能發生反應的物質間最多能寫出不同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個數是 A.8 B.7 C.6 D.5 6.利用廢硫酸制備K2SO4的流程如下圖.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流程中CaCO3可循環使用 B.將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使反應更充分 C.M和堿混合微熱產生無色無味氣體 D.洗滌所得晶體,是為了除去表面的雜質 7.能共存于pH = 13且溶液顏色為無色透明的溶液的離子組是( ) A.H+、C1-、NO3-、Ba2+ B.Na+、Cu2+、Cl-、NO3- C.Ba2+、N03-、Na+、Cl- D.Fe3+、K+、Cl-、S042- 8.下列各組溶液,不用其他試劑就能鑒別出來的是( ) A.HCl、Na2CO3、CaCl2、HNO3 B.FeCl3、NaOH、MgSO4、HCl C.NH4Cl、NaOH、K2SO4、BaCl2 D.KNO3、AgNO3、KCl、NaCl 9.下列各組離子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NO3-、Cu2+、Cl- B.H+、K+、CO32-、NO3- C.Mg2+、Cl-、OH-、Ba2+ D.Ba2+、SO42-、Na+、OH- 10.如圖表示元素的化合價與物質類別關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關系圖,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點對應的物質類別是單質 B.B點表示物質的化學式為NO C.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KNO3,它代表的點是F D.寫出由D點表示的物質與水發生反應生成E的化學方程式:3NO2+H2O=2HNO3+NO 11.某實驗小組將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與加入的Ba(OH)2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a點溶液為酸性 B.b點恰好完全反應 C.c點溶液的溶質為硫酸 D.b、c兩點沉淀質量相等 12.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存在關系:甲+乙→丙+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丙、丁為鹽和水,則甲、乙一定為酸和堿 B.若甲為單質,則該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C.若該反應為復分解反應,則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D.若甲為 10 g、乙為 20 g,則反應生成丙和丁的質量總和一定不大于 30 g 13.小紅同學梳理了以下知識:①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故破壞其中一個條件就可以滅火;②單質只含有一種元素,所以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屬于單質;③在復分解反應時,元素化合價一定不改變;④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⑤“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的實驗中,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⑥某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其中正確的個數是( ) A.1 個 B.2 個 C.3 個 D.4 個 14.在A+B═C+D的反應中,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若C和D為鹽和水,則該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B.此反應可能是復分解反應 C.若10 gA和15 gB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C.D的總質量為25 g D.若A是氧化銅、C為銅,該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15.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不另加試劑就無法將它們鑒別出來的是 A.FeCl3、HCl、NaCl、NaOH B.(NH4)2SO4、Ba(OH)2、Na2SO4、HCl C.AgNO3、MgCl2、CaCl2、KNO3 D.NaOH、CuCl2、MgSO4、KCl 16.下列各組溶液,不用其它試劑就不能鑒別出來的是 A.CuSO4、Ba(OH)2、Na2SO4、MgCl2 B.NaOH、 NaCl、 FeCl3 、稀HNO3 C.BaCl2、 MgSO4、 稀HCl、NaOH D.稀HCl、Na2SO4、Na2CO3、Ba(NO3)2 17.下列各組溶液,不用其它試劑就不能鑒別出來的是( ) A.CuSO4、BaCl2、K2SO4、NaCl B.稀HCl、NaNO3、K2CO3、Ca(NO3)2 C.NaOH、Na2SO4、FeCl3、BaCl2 D. BaCl2、稀HNO3、MgSO4、NaOH 18.下列各組轉化中,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的組合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9.下列有關物質除雜、鑒別所用試劑或方法正確的是( ) A.除去SO2氣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氣,可將其通過足量的NaOH B.不加任何試劑即可鑒別KCl溶液、NaOH溶液、K2SO4溶液和CuSO4溶液 C.鑒別CO氣體和CO2氣體,可用紫色的石蕊溶液 D.除去Mg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可加入適量的Mg(OH)2,充分攪拌后過濾 20.通過下列化學反應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A.制氯化銅:Cu+2HCl===CuCl2+H2↑ B.用稀硫酸除去銅粉中的少量氧化銅:CuO+H2SO4===CuSO4+H2O C.用鹽酸除鐵銹:6HCl+Fe2O3=2FeCl3+3H2O D.用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癥:NaHCO3+HCl===NaCl+H2O+CO2↑ 21.甲、乙兩化工廠分布如圖所示,箭頭代表水流方向,如果在a處取水樣檢測,水中含有少量NaOH、Na2SO4;在c處取水樣檢測,pH=7且水中只含有少量NaCl,則b處水中含有的一組物質是( ) A.MgSO4 NaCl B.H2SO4 Ba(NO3)2 C.BaCl2 HCl D.H2SO4 MgCl2 22.某同學梳理歸納以下知識:①金剛石與石墨物理性質差異較大的原因是由于碳原子的結構不同;②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③自來水煮沸可以降低硬度,是因為加熱時水中的部分鈣、鎂離子形成了沉淀;④水是最常見的溶劑,通過初中化學所學的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均可生成水;⑤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含有;⑥洗滌劑能去除油污是因為洗滌劑可以溶解油污。其中正確的個數是(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23.現有① ② ③ ④ ⑤五種溶液,不用其他試劑,要用最簡便的方法,被鑒別出來的物質順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 C.②③①④⑤ D.④⑤②③① 24.若以下的物質轉化都由一步反應完成:①ZnO→ZnCl2 ②Zn(OH)2→ZnCl2 ③ ZnCO3→ZnCl2,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三種反應中元素化合價都不變 B.②可以通過加入氯化銅來完成 C.三個反應都屬于復分解反應 D.三個反應都能加入鹽酸來完成 25.構建知識網絡,理清物質間的相互關系,是化學學習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中連線兩端的物質可以相互反應.下列四組選項中,符合該圖要求的是 A.①NaHCO3 ②CO2 ③BaCl2 B.①Na2CO3 ②Fe ③K2CO3 C.①Fe2O3 ②CO ③Ba(NO3)2 D.①MgCO3 ②SO2 ③Na2CO3 26.下列各組變化中,每一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的是( )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B 2.C 3.A 4.B 5.B 6.C 7.C 8.B 9.A 10.D 11.C 12.D 13.C 14.D 15.C 16.A 17.C 18.A 19.C 20.A 21.C 22.B 23.B 24.B 25.D 26.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