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千姿百態的動物世界 ——探究不同土壤環境中的無脊椎動物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本節《千姿百態的動物世界》講述各個動物類群的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本節課通過探究“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進一步說明生物與環境是相互適應,相互影響的,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為后面學習各個環境中動物類群及保護珍稀動物作了鋪墊。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步驟已經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探究過程中用到的一些方法、實驗結果的記錄分析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學習。學生日常生活中已經對土壤中無脊椎動物有一定的了解,這也有利于本節課的學習。 三、設計思路 本節圍繞“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種類和數量是否相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討論交流,然后設置具體的實驗方案,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最后學生分析為什么不同環境中動物種類不同,使學生理解生物與環境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探究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的多樣性; (2)理解生物與環境是相互適應,相互影響的。 2、能力目標: (1)通過設計實驗方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討論、交流、合作與探究,增強團隊合作的意識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關注生物多樣性; (2)在探究過程,增強學生熱愛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的多樣性及其與環境的關系 難點:“探究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實驗方案的設計; 五、課前準備 自制課件;池塘和花壇土壤樣品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教學 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問:同學們小時在土壤中逮過蛐蛐,抓過西瓜蟲嗎?你們還看見土壤中有哪些小型動物呢? 述:我們在生物分類中提到過動物可以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你們所講的這些動物屬于無脊椎動物還是脊椎動物? 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下土壤中的無脊椎動物。 學生回答:大型的有蚯蚓,螞蟥,蜈蚣;中小型的有螞蟻,跳蟲,螻蛄等 生:無脊椎動物。 激發學生興趣,為后面實驗做鋪墊 二、提出問題和作出假設 出示池塘土壤和花盆土壤,請學生猜測,這兩種土壤環境中有沒有無脊椎動物,它們的種類和數量相同嗎? 設疑:那么在其他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種類數量相同嗎? 師: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有哪些?問:圍繞本節的探究目的我們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呢? 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補充肯定并糾錯 針對你們剛提出的問題,你們可以出什么假設呢?、 引導學生做出具體的假設, 生:這兩種土壤環境差別較大,里面生存的無脊椎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應該不相同。 生:也應該是不同的。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 回憶回答: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并實施計劃,得出結論。 思考、舉手: 生1: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是否相同? 生2: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有什么變化? 生3:池塘邊土壤和花盆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是否相同? 生結合實際生活經驗做出假設:如 生1: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不相同; 生3:池塘邊土壤和花盆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不相同等 讓學生熟悉實驗流程,幫助學生提出符合本節需要的探究問題 三、 設計實驗方案 引入:怎樣設計實驗來驗證我們的假設呢? 請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時需要解決的3個問題: 1、選擇什么樣的土壤環境進行調查? 2、采取什么樣的方法調查? 3、設計怎樣表格來記錄探究數據? 師示所提供的器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實驗報告上實驗方案。 師總結并糾錯,并讓個小組在進一步完善方案。 學生分小組討論,師生共同分析得出: 1、至少要選擇兩塊環境不同的樣地,便于比較,對照。 2、采用取樣調查的方法,樣地大小在(10CMX10CM)左右,按地表、近地表、遠地表三層進行采集調查; 3、 地表 近地表 遠地表 蔬菜大 棚內土壤 ? ? ? 草坪土壤 ? ? ? 學生分小組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 各小組派出代表發言交流,并展示實驗報告。 通過引導幫助學生解決設計實驗時遇到的幾點困難,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四預測實驗結果 示課外活動小組實驗結果,你能從他們的實驗結果得出什么結論嗎? 生從表格數據發現:在不同環境中無脊椎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是不相同的。 預測實驗結果 五、討論交流 討論:為什么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的種類數量不相同? 請學生課后深入研究:土壤中無脊椎動物與其生活的環境是如何相互適應、相互影響的呢? 生交流后認為:動物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土壤環境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會影響土壤中無脊椎動物的生存。反過來,土壤中的動物也會影響土壤環境,因而土壤中的無脊椎動物與其生活的環境是相互適應,相互影響的。 六|、延展拓深 請學生談談本節課收獲 回憶總結 九、板書設計 探究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 提出問題: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的種類和數量相同嗎? 作出假設: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的種類和數量不相同。 制定計劃: 地表 近地表 遠地表 蔬菜大 棚內土壤 ? ? ? 草坪土壤 ? ? ? 實施計劃: 得出結論: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比賽,讓我明白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對課標和教材研究不透,導致教學目標有所偏差。因為本節課不能實施實驗,故而主要指導學生如何設計探究實驗。但是本探究實驗的設計本身的目的也是為了探究不同土壤環境中無脊椎動物的多樣性及其與環境的關系,在整節課的設計中并沒有很好的滲透這個目標。 教學基本功欠缺,因為平時用多媒體較多,板書極少,板書字體過大,設計不合理。 應變能力欠缺:講課超時,沒有把握好時間,以至于沒能講完;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心里較為緊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