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上第一單元《水》復習資料水在太陽下曬、在風里吹,放在敞口的杯子里,都會變成水蒸氣蒸發,水蒸氣(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透明,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在潮濕的地面上倒扣一個透明塑料盒,過一段時間塑料盒里會有(小水珠凝結),開水壺嘴里冒出的白汽、冬天嘴巴里呼出的白汽也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水受熱超過一定溫度就會沸騰,水變成水蒸氣后(體積會大大增加)。水在加熱過程中會發生變化:剛開始(水溫會不斷升高,杯底產生氣泡,小氣泡逐漸變成大氣泡上升到水面,水面上會有熱氣,杯壁上也會有大量的小水珠出現)。測量水溫的方法:(①手拿溫度計的上端。②將溫度計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與壁。③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⑤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酒精燈操作注意事項: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酒精燈一定要用燃著的(火柴)點燃酒精燈,絕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對火。滅火時用燈帽蓋滅,蓋滅后需(再重復蓋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燈帽時打不開。禁止用嘴吹滅火!加熱后的燒杯、三腳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然是燙的,不要用手觸摸。④酒精是容易揮發和燃燒的液體,萬一有灑出的酒精在燈外燃燒,不要驚慌,可用(濕抹布或沙土撲滅)。7.酒精燈火焰分外焰、內焰、焰心三部分,(外焰的溫度最高,內焰次之,焰心溫度最低),因此我們通常用外焰給物體加熱。在實驗中使用石棉網的主要作用是:能使(蒸發皿均勻受熱).8水在沸騰時,會出現長時間(溫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水達到100℃時沸騰,但在高原地區,沒有100℃,水也會出現沸騰的情況。9當環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水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變成了固體狀態)。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水結冰后體積增大,占據了更大的空間,冰塊浮在水面上。水開始結冰時,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長時間保持在0℃).課堂上,我們為了使試管中的水更快結冰,我們在試管外的冰中加鹽的目的是(降低溫度),使試管里得水更容易結冰。10當環境溫度高于0℃時,冰開始融化。冰在融化的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冰融化成水后(體積會縮小)。其他條件相同,冰塊和冰激凌比融化得更快的是(冰激凌)。11要想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可以把冰放在溫度較高的地方,讓冰塊吸收更多的熱量,如:(放到陽光下曬、用手捂、用火加熱,放在通風處)。12溶解是指物質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地分布在水中,(沒有沉淀)。小蘇打、食鹽、糖、味精等都能在水中溶解。(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常溫水大約能溶解食鹽18克,溶解小蘇打5克。13在做溶解實驗時,要一份一份(或2克2克)地加入食鹽或小蘇打。等上一份完全溶解了才能加下一份。要想食鹽(或方糖)在水中溶解地更快,可以(攪拌、提高水的溫度、把顆粒弄小)。14食鹽和沙混合在一起,可以用水使鹽溶解,再用濾紙(過濾),把沙分離出來,最后用(蒸發)的方法把鹽從水里析出來,當蒸發皿里出現食鹽顆粒,可以熄滅酒精燈,用蒸發皿的(余溫)將食鹽顆粒慢慢烘干。木屑和鐵屑混合在一起,可以用磁鐵把(鐵屑)吸出來。15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球癟進去的地方會鼓起來,是因為球里的空氣(受熱膨脹)了。16夏天從冰箱里取出棒冰,不一會兒包裝紙上會有小水珠,是因為冰棍的包裝紙溫度很低,周圍的氣溫很高,空氣中的水蒸氣(受冷凝結在包裝紙上,變成了小水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