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一課新生政權的鞏固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面臨著嚴峻的內外形勢。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抗美援朝戰爭,開展土地改革運動,鞏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開始起步。民主政治建設也順利進行,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56年,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得以確立,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建國初期的經濟情況鋼產量(人均)發電量(人均)2.37公斤2.76千瓦時中國鋼產量(人均)發電量(人均)4公斤10.9千瓦時印度鋼產量(人均)發電量(人均)538.3公斤2949千瓦時美國五十年代中、印、美鋼和電產量比較圖中國1952年產量印度1950年產量美國1950年產量鋼產量人均2.37公斤4公斤538.3公斤發電量人均2.76千瓦10.9千瓦2949千瓦20世紀50年代,我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落后建國初,毛澤東曾經這樣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一、一五計劃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缺乏大機器制造業和現代技術裝備。新中國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起步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背景:2、時間:1953—1957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一五”計劃(1953~1957年)“二五”計劃(1958~1962年)“三五”計劃(1966~1970年)“四五”計劃(1971~1975年)“五五”計劃(1976~1980年)“六五”計劃(1980~1985年)“七五”計劃(1986~1990年)“八五”計劃(1991~1995年)“九五”計劃(1996~2000年)“十五”計劃(2001~2005年)“十一五”計劃(2006~2010年)“十二五”計劃(2011~2015年)“十三五”計劃(2016~2020年)(1)集中主要力量發展,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4、基本任務(3)相應地。重工業輕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培養建設人才3、目的: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一、一五計劃(2)相應地發展、、農業和。為什么要優先發展重工業呢??斯大林論述蘇聯工業化時說:“在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通常是從輕工業開始……共產黨當然不能走這條路,當知道戰爭日益逼近,沒有重工業,就無法保衛國家,所以必須趕快發展重工業,如果這事做遲了,就要失敗。”——《斯大林選集》下卷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成果品種1957年產量比1952年增長糧1.95億噸19%棉164萬噸26%鋼535萬噸296%煤1.3億噸96%原油146萬噸235%5、成就: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的各項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喜報頻傳,工業布局得到改善。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第一飛機制造廠無縫鋼管廠鷹廈鐵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寶成鐵路武漢長江大橋為什么一五計劃期間,我國重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東北是老工業基地;資源豐富;靠近蘇聯。克拉瑪依油田青藏公路康藏公路新藏公路蘇聯專家與中國技術人員一起研究工作重工業:(1)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竣工(2)第一汽車制造廠在長春興建,并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3)第一家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公路:新藏、青藏、康藏公路大橋:武漢長江大橋(鐵路公路兩用)“一五計劃”的成就(1957年)交通運輸業水調歌頭 游泳 毛澤東1956.06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毛澤東6、意義:開始改變了我國落后的工業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一五計劃(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建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主政治建設)二、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儀式主席臺左起:董必武、周恩來、李濟深、劉少奇、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張瀾、林伯渠。1、時間、地點:1954.9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2、會議內容:(1)制定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性質: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內容: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憲法明確規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民主原則,從法律上規定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方向,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什么說這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首都人民群眾游行慶祝我國第一部憲法誕生總結:“第一屆人大”的召開,《憲法》的制訂,表明由政協會議代行“人大”的職權,由《共同綱領》代替《憲法》的過渡狀態,已經結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1、時間、地點:1954.9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2、會議內容:(1)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性質: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內容: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3、意義: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三、三大改造(1953-1956)1、完成時間: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王國范:河北遵化市西留村鄉農民,雇農出身,家境貧寒,靠給地主家做長工維持生計,新中國的誕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顏開。1950年開始的土地改革更令他喜出望外這幅圖讓你想到了什么事件?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出臺讓農民終于能夠得到夢寐以求的屬于自己的土地了!全村的父老鄉親都動員起來,丈量田地,分牲畜、分農具,欣喜若狂地在田間地頭豎起屬于自己的地界碑——做了無數年的土地夢終于實現了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第二年當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災,幾乎滴水未降。眼看著已經種下去的莊稼全都沒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國范心如刀絞卻又無能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經干涸見底,周圍十幾個鄉的莊稼全都沒有水澆……自己身單力薄,根本沒辦法抗旱救災,這可怎么辦好?你能不能幫他出出主意,該怎么辦呢?2、內容:(1)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報名參加合作社。1953年,中共中央決定對農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先后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和《中共中央關于發展農業合作社的決議》,號召農民聯合起來,組成生產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難,中國農村開始了互助合作運動。有了黨中央的指示,鄉親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于是在全縣、全鄉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王國范也積極響應號召,和23戶貧農加入了本村的生產合作社。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產資料都變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財產,原本人為分割開的土地又都連成了一片。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之后,土地所有制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公有制私有制私有制模范生產小組意義: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發展①土地改革后,農民分到了土地,農業生產有了恢復和發展;②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影響生產的發展,農產品不能滿足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1)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背景方式原則成就意義(2)方式:農業生產合作社自愿互利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在廣泛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同時,我國對手工業也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張小泉剪刀始創于杭州,傳統民用剪刀是張小泉的起家產品。它靠磨工精細、刃口鋒利等十大特點稱雄制剪業。當歷史的時針指在1953年時,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開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統一在一起,成立了一個制剪生產合作社,1956年張小泉剪刀廠誕生了。(2)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方式結果完成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1956年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3)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公私合營1954年起,逐步發展企業的公私合營;1956年初,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贖買政策(創舉)生產資料私有制公有制方式政策結果過程(3)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同仁堂的公私合營同仁堂的商標同仁堂的新貌樂松生同仁堂經理率先實行公私合營后任北京市副市長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后工商界代表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報喜改造方式: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方式: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造方式:公私合營創舉:贖買政策,和平過渡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到1956年底,全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表明,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到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缺點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3、意義: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一五計劃(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建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主政治建設,形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內容原則(方式)形式所有制形式的變化意義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自愿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有制)改造為集體所有制到1956年底,全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表明,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自愿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者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私有制)改造為集體所有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民族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私有制,存在剝削)改造為全民所有制(消滅了剝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