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歡迎回家---68件流失英國文物順利歸國致敬持續25年的追索!68件流失英國文物順利歸國記者從國家文物局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這批文物的回歸,為我國政府持續25年的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圓滿句號。10月16日,國家文物局授權我駐英國使館與英國大都會警察局,在中國駐英國使館文化處進行文物移交接收,該批文物正式移交中國政府。這是公使銜參贊于芃等正在清點文物。(中國駐英使館文化處提供攝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白樺)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開展實物鑒定。國家文物局供圖國家文物局供圖中國成就,舉世矚目嫦娥工程,開啟月球探測之旅;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的發明對解決糧食問題做出巨大貢獻;中國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成為世界最具標志性跨海大橋;中國天眼,全世界最大的望遠鏡中國女排勇奪世界冠軍,5G時代即將來臨...中國正在深刻的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國速度,是干出來的!第九課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學習目標:02030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華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古代輝煌近代衰微一、中華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全盤西化”論文化復古主義守舊主義封閉主義1、中華文化復興的探索:民族虛無主義代表人物:胡適、陳序經代表:康有為全盤西化論(1)1929年,胡適正式提出“全盤西化”,“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百事不如人,應死心塌地的去學習人家。”(2)1934年,陳序經斷言:我們的惟一辦法,是全盤接受西化。(3)1962年,李敖《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引起了臺灣文化圈關于中西文化的論戰。民族虛無主義文化復古主義(1)近年來以“讀經熱”“國學熱”為代表的文化復古主義思潮一再抬頭。(2)用悠久“傳統”反對“現代化”,用千古“道統”對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3)表面上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實質上卻以封建主義思想和道德否定社會主義思想和道德,簡單把民族復興理解為傳統文化的復興。守舊主義封閉主義(2)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李大釗在《新青年》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陳獨秀和青年毛澤東①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它促使新文化運動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使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主流;②1919年9月《新青年》出版了馬克思主義專號,刊載了李大釗的文章,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③之后《新青年》逐漸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陣地;④以后,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斗爭,馬克思主義在斗爭中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傳入是中華文化走向重振的轉折點一、中華文化復興的必然選擇(3)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復興的歷史使命,在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中國共產黨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1、中華文化復興的探索:(1)必要性:文化是引領一個民族前行的旗幟。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2)形成:①源自于中華民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②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③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3)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文化獲得空前發展、重新走向輝煌的必然選擇。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習近平---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1.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推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為什么要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①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強自立,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②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奮,各項事業才會全面興盛;精神文明建設搞不好,各項事業都難以搞好③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如何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文化事業:以社會公益為目的;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如:圖書館、博物館、電視臺等。知識拓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區別文化產業:以盈利為目的。如: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2.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雙百”方針的實質,就是承認社會主義科學文化的多層和多樣格局,不是一“花”一“家”的單調形態。“雙百”方針體現的是一種自信、開放和寬容的文化心態,遵循的是符合文化發展繁榮的根本規律。提出“雙百方針”,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從依靠行政命令來實現自己的領導,轉向提倡自由討論和自由競賽來推動科學和藝術的發展。3.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經典詠流傳》將古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帶領觀眾在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節目播出后,300年孤獨的《苔》一夜之間讓人們記住了它。創造性轉化vs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就是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現形式,激發生命力。創新性發展是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染力。小結9.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成2)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意義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1.“西學東漸”是指從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20世紀上半葉以來已被諸多學者反復研究探討。在歷史的維度下,近代中國知識轉型的基調不再是單方向的“西學東漸”,而是有著歷史行動者更多主動參與和選擇的“援西入中”。為此,我們()①應避免西方文化沖擊,再鑄中華文化輝煌②應否定“全盤西化論”和“文化復古主義”③面對外來文化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④應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D2.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五花八門崇洋媚外和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名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阻礙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利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整治不規范地名,有利于①發展文化事業,繁榮文化市場②保護民族文化,拒絕外來文化③改造落后文化,取締腐朽文化④樹立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3.當你在共享辦公空間的公共區域喝咖啡時,可以順手翻開一本新書;當你入住酒店可以在大堂找到免費圖書館,甚至能把書帶回家,日后在任意一家同品牌酒店歸還…一批以“閱讀+”為特征的新型社交空間近來悄然出現,新形態的“城市書房”將成為市民身邊的好伙伴。城市書房的出現和發展()①有利于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平均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②有利于應對網絡媒體的沖擊,保持紙媒的持續發展③有利于堅持文化發展方向,增強文化創造力④有利于培養人們的閱讀習慣,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D4.在近代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文化呈現出由“沉淪”到“上升”的“U”型發展路線。對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①中華文化從“沉淪”走向“上升”使中華文化從此走在了世界前列②中華傳統文化開始全面回歸是中華文化由“沉淪”走向“上升”的轉折點③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是中華文化“沉淪”的重要原因④中華文化走出“沉淪”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地處毛烏素沙漠的天然風口地帶,曾是一片風沙成患、山川貧瘠的不毛之地。新中國成立后,右玉縣歷任黨政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縣黨員干部群眾大力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全縣森林覆蓋率由不到0.3%提高到56%,創造了人類生態史上的奇跡,鑄就了彌足珍貴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是“迎難而上、艱苦奮斗”的生動實踐;是“科學決策,鍥而不舍”的鮮活闡釋;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奮斗傳奇。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扎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要踐行黨的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為民利民,讓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要樹立正確政績觀,確保生態文明建設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全面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養生態道德和行為習慣。結合材料,運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知識,說明新時代發揚“右玉精神”的重大意義。【答案】①“右玉精神”蘊含著正確的生態文明觀、政績觀,屬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揚“右玉精神”有利于建設文化強國。②“右玉精神”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資源。發揚“右玉精神”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養。③發揚“右玉精神”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力量。④發揚“右玉精神”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解析】本題以右玉縣干部群眾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為切入點,考查文化生活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可結合材料中有有效信息,運用相關知識說明新時代發揚“右玉精神”的重大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8件流失英國文物順利歸國.mp4 9.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pptx 習近平就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作出重要指示.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