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4.5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本節內容主要涉及的是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有益的方面,即人類利用細菌和真菌制作發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細菌和真菌來保存食品等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極為密切,本課件簡潔明了,貼近生活,聯系緊密,使學生知道了我們平時吃的很多東西以及它們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細菌和真菌的作用。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本節課從“老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理念出發,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了有助于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讓學生體驗知識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教學方式。學生通過分組查閱、整理資料,有助于他們提高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課前和課后親自動手制作發酵實驗、制作甜酒、酸奶等食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整個過程都在培養學生的相互協作的精神,使學生體驗到知識與技術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從而更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涉及的是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有益的方面,即人類利用細菌和真菌制作發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細菌和真菌來保存食品等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極為密切,它使學生知道了我們平時吃的很多東西以及它們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細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節已經學習了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但接觸的都是它們對人類有害的一面,因此,學生不僅對本節課內容感到新穎、好奇,而且對制作發酵食品還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本節雖然知識結構并不復雜,但從科學技術與生活實際的角度看,內容和形式不容忽視,因為它為提高同學的實踐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機會。 本課時主要學習兩方面的內容:其一為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發酵實驗、制作甜酒、制作酸奶。其二為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班級為初二年級,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方面有點欠缺,課外知識也不夠豐富。但是,學生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興趣,能夠和老師配合,可以通過師生互助,不斷地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運用。 2.嘗試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等。 3.說明食品腐敗的原因以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發酵現象,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思考能力。 2.通過多媒體演示,培養學生觀察和收集信息能力。 3.通過探究“食品腐敗原因”,學以致用想方設法采取一定技術手段解決生活中的食品腐敗問題。 情感目標 1.通過對本節學習,使學生辯證地看待細菌和真菌,培養辯證唯物觀點。 2.通過本節學習,激發同學學習生物興趣,熱愛自然科學情愫,激發同學的創造激情。 3.通過本節學習,培養同學關注生活現象、放眼世界,關注社會的責任心。 五、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解釋演示實驗。 2.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運用。 3.說明食品腐敗的原因以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酸奶的制作原理。 六、教學方法 實驗法、多媒體演示法、“觀察—討論—歸納”法。 七、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 (1)溫開水、糖1斤、酵母、玻璃瓶(或礦泉水瓶)、小氣球若干個;已準備好的發酵實驗挑選效果明顯的一組; (2)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 課前制作發酵實驗并收集有關食品保存方法的資料。 八、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學生以接力賽的形式每人說出一種已經學習過的細菌或真菌的名稱,然后師生總結出哪些細菌或真菌對人類有益,哪些細菌或真菌對人類有害。 提問:人類是怎樣利用這些有益的細菌或真菌的呢? 學生回答細菌和真菌對人類的作用:如可以釀酒、制造食品、制藥、凈化污水、利用它們進行冶金等。 從而順其自然地引入新課。 (二)新授 ??????? (板書)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過渡句:正如剛才同學所說,細菌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板書) (一)演示發酵實驗(板書) 1.詢問各組“發酵實驗”的完成情況。 2.選一組代表到前邊展示實驗過程、現象及結論。 3.結合實驗,提出問:根據你們的推測,氣球內充的是哪種氣體?打開氣球聞一聞會聞到什么氣味?怎樣來解釋這種現象? 4.肯定同學的回答,講述同學們看到的這種現象就是發酵現象,并解釋酵母菌體內有多種酶,能夠將糖類分解成葡萄糖,在無氧的條件下,會發生下面的反應, 5.用課件展示發酵原理反應式: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能量 6. 詢問各組實驗都成功了嗎? 引導同學分析實驗失敗原因,并激勵同學們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7.補充酵母菌在有氧的條件下發生的反應,并用課件展示反應式。 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 8.提問:同學們知道利用酵母菌可以制作哪些食品? 9.學生回答:饅頭或面包 10.出示面包,提出問題: 老師帶來了利用酵母菌制作的面包,他們很松軟,里邊有很多小孔,為什么?吃一口饅頭沒有酒的味道,這又是為什么?(在回答了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提出) 11.制作饅頭或面包時,酵母菌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會在面團中形成許多小孔,使饅頭或面包膨大松軟。 面團中所含的酒精在蒸烤過程中揮發了,所以沒有酒味。 (二)酸奶、甜酒的制作過程 1.在剛剛的發酵實驗中,如果在瓶子里我放的是 ①牛奶和乳酸菌 ②蒸熟的糯米和曲霉 ③麩皮、小米、紅糧和醋酸菌 那結果又會是怎樣呢? 2.學生閱讀課本71頁第二自然段,思考之后回答以上問題。 3.肯定學生的回答,并用課件展示酸奶的制作過程: 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 鮮牛奶和糖混合??? 煮沸后冷卻(42~43℃ )?? 加入一些購買的酸奶??? 發酵 4.課件展示制作酸奶的發酵原理: ??????? 乳酸菌 葡萄糖???????????? 乳酸+能量(無氧) 5.課件展示制作甜酒的過程及注意事項 6.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細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7.課件展示圖片:利用細菌或真菌制作的食品,并小結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 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 酵母菌:面包(饅頭)、釀酒 乳酸菌:酸奶、泡菜 醋酸菌:醋 霉菌:醬、醬油、豆腐乳 過渡句:我們平時吃的食品中有機物含量豐富,當溫度和濕度適宜時,大量細菌和真菌在其中生長繁殖使食物腐敗。 二、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 1.課件展示圖片長毛的饅頭,提問:食品的腐敗是由什么引起的? 2.學生回答:主要是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 3.肯定學生的回答,并講述細菌和真菌可以從食品中獲得有機物,并在食品中生長和繁殖,導致食品的腐爛,因此食品保存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防腐,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來保存食品呢? 4.學生閱讀課本73頁的“觀察與思考”,結合自己課前準備的各種食品包裝袋,以小組為單位思考討論1—3。 5.每個小組派代表回答討論題,同時引導小組間進行相互評價和互相補充答案。 6.課件展示圖片中每種食物的保存方法以及各種方法的保存原理。 7.除了課本中的幾種保存食品的方法外,常用的保存食品的方法有防腐劑法、射線法、冷凍法和冷藏法等。 8.建議:加防腐劑的目的是將食物中的細菌和真菌殺死,但是近年來,科學家證實,一些防腐劑對人類健康有害,因此,我們盡量少食含防腐劑的東西,在購買食品時,要注意看包裝說明,盡可能選擇安全食品。 9.課件小結11種保存食物的方法: 二、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板書) 10.引導學生理解這11種保存食品的方法都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把食品中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者采取一定的方法來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繁殖。 11.課件展示: 防止食品腐敗的原理:把食品中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 (三)課堂小結及情感升華 請同學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談自己的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