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病毒》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內容安排在多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的結構與生活等知識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本節內容,有利學生了解生物的多樣性,體驗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培養學生熱愛生物學科的情感。 ???二、設計理念與教學策略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創設科學研究情境,促使學生學習方法轉變,重視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關系的理念滲透,幫助學生認識生物科學與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系,力求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等方面有所發展。結合課程改革后的目標設置,本節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策略是: ??1、促使學習方式的轉變:課前預習、收集資料主動探究問題。在學習病毒的形態、大小、種類的有關知識時綜合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科學研究方法解決問題,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加以鼓勵和評價。 ??2、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貼近生活,引導學生關心轉基因工程等社會問題,參與到與生物科學技術相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 ??3、讓知識與技能有所發展:觀看“病毒發現史”和“病毒的生活”錄像片段,掌握知識的同時,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理解科學技術手段的進步對科學研究的推動。比較動植物細胞和病毒結構的特點,分析病毒屬于生物的特征,發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4、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學生動手制作病毒結構模型的實踐活動環節,培養學生動手探究的興趣和能力,也是本次設計的亮點。 ? ?三、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 ·認識病毒,說出病毒的大小、常見形態、種類。 ·描述病毒的結構特征和生命活動特點(生活方式) ·了解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收集分析文字資料和圖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通過動手制作模型,培養創新思維。 ·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病毒與人類的關系,學會用辯證的觀點去分析問題。 ·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珍愛生命!?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病毒的結構特征、生命活動特點。 ???2.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難點: 病毒的結構特征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重點、難點分析: ???1、學習病毒的結構特征及生命活動特點,能夠使學生了解病毒是一種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這對認識生物多樣性十分必要,也為今后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 ???2、認識病毒與人類的關系,可以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懂得事物的兩面性。 ???3、學習病毒的結構和生命活動特點時,現有條件下病毒無法觀察,且涉及到較深的生化知識,使學生很難建立感性認識從而成為了學習中的難點。 ????五、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關于“病毒”學生已從生活中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學習積極性較高,這是有利的方面。但似懂非懂的知識儲備量卻使學生在學習心理上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迫切感和浮燥心理,這是阻礙學生學習的一個問題。另外由于病毒十分微小,它的生命活動過程無法觀察,要求學生具有一定想象能力。同時七年級學生對資料的收集、分析、歸納能力較弱,受知識面的限制,語言表達能力在某些程度上制約了思維的拓展。因此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鼓勵,以保證學生快樂、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 ????六、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自制的病毒模型。 ??2、收集各種病毒的圖片及宣傳畫,與病毒生活有關的錄相。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與人類的關系的相關資料。 課時分配:1課時 ?七、教學過程設計 ?設疑導入: 師:在前幾節課,同學們用顯微鏡親眼觀察了我們自己的細胞、植物細胞以及單細胞的生物草履蟲。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呢?有沒有例外?(設計意圖:通過質疑,激發興趣了解在自然界中還存在著一類比細菌還要小、結構還要簡單的生物——病毒) ??生:有,病毒。 ? 師:人類在很長時間內都認為,細胞就是構成生物體的唯一基本單位,沒有細胞也就沒有生物。直到19世紀,科學家們才發現,原來在自然中還存在著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它們比細菌還要小、結構簡單,那就是病毒。這是最早發現病毒的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他是怎么發現病毒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播放病毒的發現史視頻。 這就是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各種各樣的病毒。 ??師:同學們想一想,病毒為什么這么晚才被發現呢? ??生:太小了。 新課內容: ???? 1、病毒的結構 ????師:非常好。病毒實在太小了,只能用納米來表示它們的大小。對照教材上病毒的結構圖觀察它們的共同點。 ????生:都有蛋白質和遺傳物質。 ????師:圖中的病毒看起來各不相同,實際上都有著相似的結構:都有兩個基本部分組成,即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一般情況下蛋白質外殼起保護作用,遺傳物質決定著病毒的生命活動和遺傳性。請同學們在課本中速找,并畫下來。播放視頻,簡單的結構決定了它不能獨立的生活。 ????師:那它是怎樣生活的呢? ????生:寄生。 ???? 2、病毒的生活 ????師:真聰明!病毒其實與同學們生活中接觸的計算機病毒很像。 ????生:復制、傳染、寄生等。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病毒這種生物頁必須寄生,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一旦進入細胞內部,他的遺傳物質就會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先復制出大量的遺傳物質,再合成大量的蛋白質,然后這些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又將組裝起來,組裝成很多的新個體。一次侵染將會繁殖出大量的后代,然后這些后代再繼續去侵染其他的細胞。被侵染的細胞會怎么樣呢?(會死亡、會消失)。(設計意圖:總結病毒的結構特點和種類。) ??? 3、病毒的傳染性 別看病毒不起眼,它對人類、家畜和植物的危害最嚴重,也最難控制,是人類目前最難駕馭的一類生物。 ????師:人和動物約60%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見病毒引起的疾病你知道哪些? ????生:水痘、乙肝、小兒麻痹癥、狂犬病...... 師:好,確實太多了。同學們聽說過2003年的非典(SARS)和被稱為世界瘟疫----艾滋病嗎?他們確實可怕,但是我們可以提早預防,增強體質,立志戰勝新的病毒等。(設計意圖:聯系生活,深入理解病毒的侵染原理) 到目前為止,你可能認為病毒很厲害,對人類有百害而無一利。實際上這些病毒雖然可怕,但是絕不是不可控制的,而且人類在與有害病毒的斗爭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比如說疫苗。你們都打過哪些疫苗呢? ????生:乙肝、甲肝等。(設計意圖:換角度認識病毒的可控性及預防性) ????師:病毒不僅使人患病,還能使一些害蟲患病,科學家利用這點研制成功了很多的病毒殺蟲劑,用病毒殺蟲劑來殺死害蟲。在基因療法中,科學家利用病毒進入細胞的特性,將一些重要的遺傳物質加載到病毒上,傳遞到細胞內,治療疾病等。 ????科技在進步,新的疾病也在不斷出現,人類與病毒的搏斗沒有止境也永遠不會停止。我們應該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病毒為我們服務。(設計意圖:了解人類對病毒的利用。) 課堂小結:師生共同總結病毒的結構、生活方式、種類及與人類的關系。 課后作業:通過這些疾病,我們進一步認識了病毒,其實在自然界中還有比病毒還小,結構還要簡單的類病毒,如朊病毒等。他們同樣能引起嚴重的疾病,比如說瘋牛病。雖然他們叫病毒,但是究竟是不是病毒,是不是生物呢?有興趣的同學上網查閱資料了解。(設計意圖:學習沒有結束,課后繼續探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