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四課探索認識的奧秘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斗爭中,我們積累了重要經驗,收獲了深刻啟示。第四課探索認識的奧秘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核心素養contents02科學精神:明確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弘揚科學精神03法治意識:樹立法治觀念,自覺地尊法、守法、護法01政治認同: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04公共參與: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重點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難點實踐的含義和特點重難點說一說你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了解?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爆發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2020年1月26日(年初二)山東居家隔離2020年2月8日雷神山交付使用2020年5月山東高中陸續復課6月,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爆發10月國慶,青島疫情爆發,5天之內完成一個千萬級檢測,并找到了“零號病人”截止到到目前,全球累計確診4674萬人,累計死亡120萬人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傳播方式: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世界范圍內傳播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10月8日,我國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目前,該計劃已納入9種候選疫苗,其中2種來自中國。(一)認識的含義及類型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主體≠動物是人類特有的性質≠被動的反映而是積極的反映一、認識與實踐對象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請同學們對以上關于新冠肺炎的認識進行分類并說明原因。(提示:認識分為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2019年12月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新冠狀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發燒、干咳、乏力,嚴重的可以出現呼吸困難。戴口罩抗疫預防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引起的。新冠肺炎的傳播方式: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聯系: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初級階段高級階段在對新冠疫情有了清楚的認識之后,同學們在生活中采取了哪些預防新冠肺炎措施?盡量減少外出,避免近距離接觸,保持社交距離外出要帶口罩不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保持學習生活環境干凈衛生,多通風講衛生,勤洗手多喝水,進行適量運動,增強免疫力等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主體對象直接現實性的活動1.實踐的含義:一.實踐的含義、形式及特點純主觀的思維活動、認識活動不是實踐比如:思考、辯論、認識、言論等都不是實踐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二)實踐的含義、基本形式及特點新冠疫情認識防控措施階段性勝利主觀客觀實踐結論:實踐是連接主觀和客觀的橋梁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注意: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3.實踐的特點①客觀物質性構成要素(主體、對象、手段)是客觀的實踐過程及其結果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2.實踐的特點(二)實踐的含義、基本形式及特點②能動性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3.實踐的特點(二)實踐的含義、基本形式及特點切斷傳播途徑減少外出,避免近距離接觸,保持社交距離;外出帶口罩。目的③社會歷史性社會性:人是社會關系中的人歷史性:受歷史條件的制約3.實踐的特點(二)實踐的含義、基本形式及特點2020年1月7日,中國疾控中心在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的顆粒形態,成功分離首株新冠病毒毒株。8天確定病原體!從1347至1353年,席卷整個歐洲的被稱之為"黑死病"的大瘟疫,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引起鼠疫的鼠疫桿菌直到1894年方被發現。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二)實踐的含義、基本形式及特點3.實踐的特點3.實踐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②變革社會的實踐工人做工、農民種地等勞動革命、改革、完善國家制度、政策、法律等病毒研究、疫苗研發、科考、技術創新、發明等(二)實踐的含義、基本形式及特點③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鐘南山說:“書本上沒有的,只能在實踐中摸索。”思考:這句話說明實踐與認識有什么關系?敢醫敢言,生命至上-鐘南山注意區別:認識的來源:只有一個,實踐獲得認識的途徑:兩條,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啟示:學習是讀書(間接經驗)與實踐(直接經驗)相結合思考:所有的認識都是來自實踐嗎?同學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從何而來?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據最新報道,目前進入到臨床三期的疫苗世界范圍內有9個,我國有4個,占全球三期臨床試驗總數的44%。思考:是什么推動了新冠疫苗的研發?《開學第一課》上陳薇院士分享新冠病毒疫苗研制過程①人們實踐遇到產生推動新探索和研究②實踐的發展提供認識的發展促進鍛煉③實踐提高新問題新要求認識工具人的認識能力2.實踐是認識的動力P45推動認識不斷深化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有望率先沖過大規模接種“終點線”的4款新冠病毒疫苗,分別是: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目前已在中東、南美多個國家獲批開展Ⅲ期臨床試驗,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均良好,有望在年底前上市。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正在南美、東南亞幾個國家穩步推進Ⅲ期臨床試驗。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也正在有序推進國際Ⅲ期臨床試驗。思考:疫苗是否安全有效,誰說了算?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認識本身無法成為判斷標準客觀事物自身無法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它實踐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提示】實踐是把主觀和客觀聯系來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實踐,人們把頭腦中的觀念中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提示】實踐是把主觀和客觀聯系來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實踐,人們把頭腦中的觀念中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認識指導實踐獲得實踐結果改造客觀世界相符(正確)不相符(錯誤)思考:我們為什么研究新冠病毒,不斷科研攻關?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②如果有了正確的認識,卻脫離實踐,不為實踐服務,那么這種認識就喪失了存在的意義。③圖式:實踐——認識——實踐......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④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的發展,錯誤的認識阻礙實踐的發展。總結: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方法論要求:1.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自覺參與實踐活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2.重視認識的反作用,重視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世界觀原理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②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的發展,錯誤的認識阻礙實踐的發展,科學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網絡梳理反作用決定·基礎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實踐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特點: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含義: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類型認識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這句話告訴了我們()A.認識來源于實踐B.認識對實踐有指導作用C.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D.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活動課堂練習:A2.2020年8月19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在診療方案的修訂和完善過程中,我們總結臨床經驗,不斷優化診療措施,使診療方案能夠更科學、更精準、更完善、更全面,更好地為提高新冠肺炎的救治水平提供指南和規范的框架。材料表明()A.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C.真理具有客觀性絕對性 D.認識推動事物發展A3.“由于戰爭的需要,古代人設烽火臺,用烽火和狼煙為信號傳遞軍情。同樣的原因,促使現代人創造了無線電波發報、雷達等科學技術去探測和傳遞軍情。”這說明()A.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B.人類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發展C.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D.實踐不斷給人們的認識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手段C4.“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從認識論角度看,其哲學寓意是()A.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B.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C.一切真知都來自于實踐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B“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習近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ppt 為了人民-實踐是認識的目的.mp4 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mp4 敢醫敢言,生命至上-鐘南山-實踐.mp4 新冠疫情-實踐的社會性.mp4 陳薇院士分享新冠病毒疫苗研制過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