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第二章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①說明根尖的結構 ②說明枝條的發育過程; ③舉例說明植株的生長需要礦質元素 能力目標:能夠通過觀察圖片,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根尖的結構特征。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①根尖的結構及生長過程 ②芽與枝條對應的發育關系 2、教學難點 ①根尖結構的特征 ②葉芽結構與枝條對應的發育關系 三、教學策略 1、根尖結構模型觀察:通過觀察根尖結構的模型,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觀察及分析能力。 2、多媒體展示:利用課件增大課堂容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配合使用學案,使學生能夠自主分析總結根尖的結構特征,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學內容和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程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被子植物一生中的第一階段----種子的萌發。 1、種子的萌發需要幾個條件? 2、種子萌發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1、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2、吸水,轉運營養,胚根發育,胚軸伸長,胚芽發育 溫故知新,喚起學生記憶 推進新課程 根尖的結構 我們知道: 胚根---根 胚芽---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主要表現在根的向下生長和莖葉的向上生長。 回憶舊知識 觀看動畫,仔細觀察 通過動畫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尖結構 那么根和莖葉誰先生長呢? [動畫]植株生長 那么我們先來看看根。根的生長是不是每一部分都平均速度? 結論:根尖是幼根生長最快的部分。 [多媒體]根尖的范圍 我們將根尖放置于顯微鏡下,看看它具有什么樣的結構,能夠生長的快呢?------放大結構。 [模型]根尖結構 看看根尖各部分是不是一樣的呢? [課堂活動]要求同學們對照課本97頁圖3-17,閱讀第一自然段,四人成為一小組,將學案填完整。 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問題]根的生長主要靠根尖的哪幾部分結構? 答:根先向下生長。 思考,答案:不是。靠近尖端長得快。 觀察認識根尖的范圍 不一樣。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 仔細閱讀課本,觀察根尖結構圖片,填學案。 請學生代表來回答。 分生區細胞分裂和伸長區細胞體積增大。 通過圖片模型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學生互相討論得出結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互相合作的能力。 芽發育成枝條 植株向下生長靠根,向上生長靠莖和葉。那么我們知道莖和葉是----胚芽發育來的。 [圖片]胚芽和芽的關系。 那么芽都有什么類型呢? 有一首古詩“碧玉妝成一樹高”中,細葉是誰發育來的? 那么葉芽的結構是什么樣子的呢: [圖片]葉芽的結構 那么一個小小芽可以發育成一個枝條,說明芽中具有什么組織? [圖片]葉芽與植株對應發育關系 那么對應的結構發育成什么呢? 主干-----胚芽發育而來 側枝------芽發育而來 按著生位置:頂芽和側芽 按發育結果:葉芽、花芽、混合芽 葉芽發育。 觀察圖片,認識芽軸、幼葉,芽原基 分生組織。 芽軸---莖;幼葉---葉;芽原基----芽。 通過一首古詩,引導學生認識枝條由葉芽發育而來。 溫故知新,建立知識間的整體聯系。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 歸納總結 好,植株有了根和芽可以生長了,那么生長過程需要什么條件呢? 植物所需的營養物質有哪些? 植物中有輸導組織。 其中有機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不用從外界獲取。 [圖片]化肥包裝 那么植物都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無機鹽? 如果缺乏這些元素,會怎樣? 環境條件:光,溫度, 營養物質:水,無機鹽,有機物 導管----水和無機鹽 篩管----有機物 水和無機鹽主要通過成熟區吸收。 含氮、磷、鉀的無機鹽 [學生活動]元素缺乏癥 根向下生長、枝向上生長。 四個部分 回答 與所學新知識聯系,建立整體的只是構架。 激發學生興趣 植株的生長分為? 根尖的結構? 葉芽的對應發育? 課堂練一練 五、板書設計 植株的生長 二 幼根的生長 根尖的結構 成熟區 伸長區 根的生長 分生區 根冠 三 芽發育成枝條 幼葉 葉 葉芽 芽軸 莖 枝 芽原基 芽 四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 營養物質 水 無機鹽: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鉀的無機鹽 有機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