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特異性免疫教學設計第1課時 一、教學設計思路本節課所涉及的相關概念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中發生的事新冠病毒入侵作為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通過設計問題串的形式,由簡入難,層層深入,逐漸開展特異性免疫的各個環節。同時將模型構建貫串始終,直觀呈現知識結構;主要通過識圖、歸納小結以及知識點遷移的方法學習特異性免疫過程,引導學生在識圖的過程中了解體液免疫的過程;隨后基于記憶B細胞的功能引入二次免疫的概念。同時教學過程聯系生活實際,促進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特異性免疫的過程,并滲透結構和功能管等生命觀念。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體驗和資料分析,認識體液免疫的過程和特點,提升表達概括能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思維) 2.結合細胞免疫過程示意圖,認識細胞免疫的過程和特點。認同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協調配合,形成結構與功能觀的生命觀念。(生命觀念、科學思維)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及其相互配合。 四、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視頻演示、講授、提問等 五、課時安排:2課時 一、導入新課新型冠狀病毒圖片導入2019年底,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所導致的肺炎在武漢暴發,病毒損害肺等器官嚴重可能導致人死亡,新型冠狀病毒通過飛沫等方式傳播傳染性極強,專家呼吁民眾戴上口罩,避免感染。問題:1.專家為什么呼吁民眾要戴上口罩?2.同在病區,為什么有的人不戴口罩,也不會被感染?引導學生描述人體防御過程。觀察圖片,回憶病毒的結構。結合上節所學知識,嘗試描述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過程中人體的防御機制。從生活問題出發,體現“教學問題生活化” 二、特異性免疫 1、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識別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71頁,關于身份標識的內容后,觀看圖片病毒與人體細胞的表面結構,引導說出人體免疫細胞,是如何識別病原體。閱讀教材,結合第一節抗原等已知概念進行概括,明確所有細胞及病原體表面都有多種蛋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觀察直觀圖片形成感性認識,明確免疫細胞質,作為分子標簽免疫細胞,依靠細胞表面的受體對這些分子標簽進行相應的識別,來區分敵我。對抗原的識別機制 2、建立特異性免疫概念當病原體突破了前兩道防線,第三道防線的“部隊”就會緊急動員起來,產生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的作戰部隊主要是眾多的淋巴細胞。這些細胞是如何來“作戰”的呢?明確當病原體突破了前兩道防線,第三道防線產生特異性免疫,回憶上節課學習的淋巴細胞的作用為構建特異性免疫模型做鋪墊3、體液免疫的過程,構建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清中抗體是如何產生的?抗體如何對病毒起作用的呢? 任務一:閱讀教材72-73頁體液免疫的基本過程,結合圖4-6,小組討論以下問題:圖文閱讀,思考討論,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理解體液免疫中各類細胞免疫活性物質的作用,以及免疫過程。通過觀察體液免疫過程示意圖,對該過程有更直觀地認識 1、在體液免疫過程中有哪些免疫細胞參與? 2、B細胞如何被激活?B細胞活化后有何反應? 3、T細胞的作用是什么?抗體如何產生? 4、記憶B細胞有什么功能?通過分析血液中抗體濃度的變化,自行歸納二次免疫特點,促進學生更為主動地學習 4、學生活動【播放視頻】觀看體液免疫過程,構建體液免疫概念模型:組織學生觀看視頻,根據教材閱讀和討論的結果,在原來版畫基礎上繪制體液免疫完整過程圖,對學生成果進行指導與評價,修正過程圖。觀看視頻,結合教材閱讀和討論的結果,繪制體液免疫完整過程圖體驗模型構建,理解體液免疫的過程。直觀教學獲得感性認識。 應用提升【材料一】:專家稱新型冠狀病毒治愈者至少六個月內再次感染該病毒的可能性比較低。 【材料二】:新型冠狀病毒與結合特異性免疫特點原理以及記憶細胞功能等知識嘗試回答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利用學科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促進學生對特異性免疫sars病毒都是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為80%。為何治愈者再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概率較低?得過sars還會得新冠肺炎嗎?請根據所學知識解釋上述現象。概念的理解。 歸納小結歸納總結本節課主要內容,梳理知識網絡思考、理解、梳理歸納與概括,加強對概念的理解 七、作業1、理解本節課內容,完成學案上體液免疫的相關題目。 2、預習教材73-74頁細胞免疫的基本過程,思考學案上的思考題。 八、板書設計特異性免疫 一、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識別 識別方式:免疫細胞靠細胞表面的受體來辨別病原體二、體液免疫 1、概念:由體液中的抗體起主要作用2、作用對象:3、基本過程: 九、教學反思 “特異性免疫”是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1》第四章第2節的內容,學生剛接觸到免疫調節,對免疫調節的過程沒有感性上的認識,也無理性的認識,所以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參與到學習與認知的過程中來,是我上這節課的重要目標。在教學指導思想上,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情景、協作、視頻等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意義建構的目的。在教學方法的設計,鑒于本節課所涉及的相關概念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中發生的事新冠病毒入侵作為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通過設計問題串的形式,由簡入難,層層深入,逐漸開展特異性免疫的各個環節。通過介紹新型冠狀病毒入侵機體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増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學法設計上,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析資料等方法,去發現去建構知識概念模型,用書本上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促進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也感到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首先本節課的節奏有點快,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地方顯得重復和啰嗦:其次是提出問題后給學生的思考時間較短,在學生還沒有考感成熟,就急于出同題的答案或是解決辦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著力改進這些方面,使自己不斷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