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選修一主權國家國際組織世界多極化1.馬克思主義國家觀: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節的產物和表現;國家性質就是國家的階級本質;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著國家的性質,按國家性質的不同,當今世界主要有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2.國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權(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具有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特點,獨立自主的對外交往是國家主權的重要體現)。3.從國家的本質看,所有國家都是一定階級對其他階級的專政4.民主(實質是在統治階級范圍內,按照多數人的意志,實現國家職能。民主具有階級性)與專政(任何國家都有專政)相互依存。凡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必然包括一定階級的民主,同時包括對其他階級的專政。5.國家根本職能是政治統治職能。國家還具有社會管理職能。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5.與具體科學的關系(一般與個別),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是基礎;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總結,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1.國家是什么2.國體與政體——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一定的政體服務于一定的國體。它們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政體具有相對獨立性,除了國體對政體的決定作用外,地理環境、歷史淵源、文化傳統、社會習慣、發展程度等,都是影響政體的因素。代議制是現代民主政體的共同特征從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及其職權范圍看: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從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看:議會制、總統制、半總統制議會制國家,政府總攬國家的行政權力,向議會負責,議會是基礎,政府接受議會監督,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總統制國家,總統擔任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總統獨立于議會之外,由選民直接或間接產生,只對選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3.政權組織形式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單一制:組成單位是按地域劃分的,中央享有最高權力。類型:中央集權型單一制,地方政權在中央政權的嚴格控制下,地方沒有自治權,即使有也受中央政府的嚴格控制(法);地方分權型單一制,地方自主組織地方公共機關,在中央監督下依法自主處理本地事務,中央不得干涉地方具體事務(英)。復合制類型:聯邦制,國家的組成單位是享有相對主權的完整政治實體。國家整體與部分的權限由聯邦憲法規定,在各自權限范圍內享有最高權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不得任意干涉。不是毫不相干。組成單位的權力并非由聯邦整體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為政治實體所固有的。邦聯制,是主權國家為某種共同利益而組成的國家聯盟。不是真正意義的國家,不具有完整的國際法主體資格。4.國家結構形式——決定著中央與地方的關系5.國家權利——獨立權、管轄權、平等權、自衛權區別:(1)含義不同。政黨是階級的領導者,是政治團體。利益集團是有共同利益的社會團體。根據訴求性質不同,可分為自利型利益集團和公益型利益集團。(2)目標不同。政黨通常以執政為主要目標。利益集團不以取得政權或改變政權為目標。(3)途徑不同。政黨主要是參加選舉。利益集團游說、宣傳、助選、集會游行、司法訴訟等。西方政黨制度類型:一黨制、兩黨制、多黨制。判斷標準不是看有多少個政黨,而是看現實中有多少個政黨執政過。美、英是兩黨制;法、意、日多黨制。6.政黨與利益集團7.國家安全與核心利益——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國家主權是國家安全的核心。堅持國家總體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已經將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家安全為依托,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基石;國際組織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分類——成員性質:政府間、非政府間地理范圍:世界性、區域性職能范圍:一般性國際組織和專門性國際組織作用:促進國際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和發展。1.分類及作用聯合國——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聯合國憲章》規定聯合國及其會員國應遵循以下原則:各會員國HYPERLINK"http://www.so.com/s?q=%E4%B8%BB%E6%9D%8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t"https://wenda.so.com/q/_blank"主權平等;各會員國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各會員國應該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各會員國必須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侵害別國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各會員國對聯合國依憲章規定而采取的行動應盡力予以協助;聯合國組織不得干涉在本質上屬于任何國家內政的事務。主要機構:大會——主要審議機構,全體會員國代表組成,每個會員國一票,重要問題的決定必須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安全理事會——中、美、俄、英、法五個常任理事國+10個由大會選出、任期兩年的非常任理事國組成。15個至少9個同意才通過,且常任理事國有否決權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托管理事會(監督托管領土,停止運作)、國際法院(15名法官組成)秘書處(有秘書長及辦事人員組成,日常工作)作用: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共同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展與和平、人權并列為聯合國工作的三大支柱。聯合國發展系統為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歐盟——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宗旨:實現各成員國的共同目標;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標準,加強國際合作。中歐關系,歐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03年,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亞太經合組織——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宗旨:支持亞太區域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繁榮、建設活力和諧的亞太大家庭,捍衛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鼓勵經濟技術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進建設良好和可持續的商業環境。組織方式:承認多樣性,強調靈活性、漸進性和開放性;遵循相互平等、平等互利、協商一致、自主自愿原則;單邊行動與集體行動相結合。東南亞國家聯盟——亞洲最令人矚目的區域性國際組織2013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非洲聯盟——非洲最重要的區域合作組織目前55成員。中國重視發展與非盟的關系。2.常見的國際組織中國與聯合國——中國是聯合國中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之一。中國堅持以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堅持以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中國與新興國際組織——二十國集團討論全球重大經濟金融熱點問題中國是創始國。金磚國家中、巴西、俄、印、南非中國的經濟體量最大,作用相對突出。上海合作組織1996中、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2001烏子別克斯坦。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重要合作領域:打擊“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6年成立。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金融合作機構,是國際性金融機構。致力于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3.中國與國際組織1.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它是建立在多種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基礎上的,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但是,這將是一個漫長曲折的充滿復雜斗爭的演變過程,單極與多極的矛盾,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①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競爭,合作,沖突②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國際關系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關系等。③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以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④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的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利益對立是國家沖突的根源。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國堅定的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維護國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強大的國家實力。應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國家實力。2.國際關系①兩者關系。世界和平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和平是發展的前提(戰亂和沖突時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發展是和平的基礎(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②促進和平發展的因素:經濟全球化發展加深了各國相互依賴程度;不同力量中心之間相互制衡;談判與對話成為解決沖突的主要手段。③主要障礙: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貧富懸殊;局部動蕩頻繁發生,糧食安全、網絡安全、貿易摩擦、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④中國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它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證。國際社會應該旗幟鮮明地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共同推動建立適應國際力量對比新變化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3.和平與發展當今時代的主題①我國的國家性質、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立場:獨立自主。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宗旨:維護世界的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首要目標),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基石: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習近平外交思想,其核心理念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十個堅持”明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則、主要任務和獨特風范。十個堅持——堅持以維護黨中央權威為統領加強黨對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增強戰略自信;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以深化外交布局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關系;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堅持以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以對外工作優良傳統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為方向塑造中國外交獨特風范。③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了中華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傳統精神,順應了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潮流,成為新時代中國外交的一面鮮明旗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要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五個方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國際和平事業、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我國積極開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國發國家形象,文明大國形象、東方大國形象、負責任大國形象、社會主義大國形象。4.中國的外交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影響因素: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載體:跨國公司。有積極影響也有負面影響,如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機遇與挑戰:機遇——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促進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和結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挑戰——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必須高度關注貧困和饑餓問題,還要正式和妥善處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給不同產業、不同群體帶來的沖擊。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既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又要勇敢迎接挑戰,同舟共濟,實現合作共贏。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要完善全球治理。(現階段全球治理機制主要是二戰后由發達國家主導建立起來的。)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更加主動地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創新對外投資方式自力更生——既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又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貢獻者,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持續發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中國奉行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規則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規則辦事。我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繁榮。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建立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這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的必然要求。經濟全球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