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程基本信息課例編號24學科小學科學年級三學期第一學期課題《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教科書書名:《科學》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學生信息姓名學校班級學號課后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在24小時內,雨量不超過10毫米的是小雨B.在24小時內,雨量在5-17毫米的為小到中雨C.在24小時內,雨量在25~50毫米的為暴雨2.下列描述中屬于下雨帶來的壞處的是()A.灌溉田地B.洪水泛濫C.緩解高溫3.天氣預報制作過程的第三步是()。A.數據收集B.氣象員做出預報C.發布天氣預報4.大雨24小時的降水量是()。A.10-25毫米B.25-50毫米C.50-100毫米5.()不可以幫助科學家準確地觀測天氣。A.天文望遠鏡B.衛星技術C.天氣雷達二、簡答題1.天氣預報的制作步驟是怎樣的?請簡要說明?課程基本信息課例編號24學科小學科學年級三年級學期第一學期課題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教科書書名:《科學》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教學人員姓名單位授課教師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教學目標1.知道天氣預報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氣象部門制作并發布。2.了解制作天氣預報,大致有以下五個步驟:數據收集、數值天氣預報、氣象員做出預報、天氣會商、發布天氣預報。教學重點:了解制作天氣預報,大致有以下五個步驟:數據收集、數值天氣預報、氣象員做出預報、天氣會商、發布天氣預報。教學難點: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一、聚焦1.談話: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學習了如何整理天氣日歷,同時我們還了解到了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稱為氣候,根據氣候的特點,我們還把一年分為了24節氣。2.思考:我們記錄的天氣日歷和天氣預報有什么不同呢?記錄天氣日歷是記錄曾經的天氣,而天氣預報說的是未來的天氣。3.提問:關于天氣預報你有什么問題嗎?4.提出疑問:天氣預報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怎樣的呢?我國天氣預報的發展歷史是什么?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二、探索(一)觀測天氣的歷史1.講解: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國天氣預報的發展歷史。2.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人們會在烏龜殼上面寫一些天氣,然后把烏龜殼放在火上燒,燒著燒著龜殼會裂開,裂縫指著哪種天氣,比如雨,古人就預測明天要下雨了。如果裂縫指著晴,那就預測明天晴。我國早期的醫學經典《皇帝內經》十分重視疾病與氣候之間的關系。3.西漢時期,我國科學家張衡發明了一種測定風向的儀器——相風銅鳥。它可以隨著風轉動,風吹來時,鳥頭也會轉過來,迎著風,展開翅膀,它好像要飛翔的樣子。這簡直就是風向標了。我們國家真了不起!后來歐洲也出現了類似的儀器,但是比我國的相風銅鳥晚了1000多年呢。到了晉代,人們將銅鳥改為了木鳥,更輕便,轉動也更靈活了。4.唐代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家。他根據風對樹木的影響,給風定了10個等級。1000年后,英國學者把風劃分為0到12級。5.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傳教士進入中國,中西方氣象學研究成果開始融合。明朝鄭和下西洋時,他的船隊設有專門觀測氣象的人員。到了清朝成立了類似我們現在的氣象部門,叫做“欽天監”。6.到了近代,我們的中國氣象局會每天發布天氣情況。(二)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1.談話:同學們請看天氣預報,主要是由分布在全球各地氣象部門制作并發布。我們國家從1957年6月1日開始,每天公布天氣預報。2.提問: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天氣預報不斷的在變化和更新。天氣預報究竟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呢?3.講解:下面跟著老師來了解一下。天氣預報,它的制作過程分為5步,分別為數據收集、數值天氣預報、氣象員做預報、天氣會商、發布天氣預報。首先是數據收集,我們通過視頻來了解一下。通過視頻我們知道了氣象數據是如何收集的。接下來我們再來看數值天氣預報又是怎樣的呢?我們通過視頻了解一下。在視頻中我們知道了數據的收集。收集完這些數據,氣象員做預報又是如何開展的,請看視頻。接下來就是進行天氣會商,這又是要做什么呢?看一下視頻吧。最后就是發布天氣預報了,我們通過視頻了解一下。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天氣預報的制作步驟,數據收集數值天氣預報,氣象員作出預報,天氣會商以及發布天氣預報。4.提問:知道了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后,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5.小結:天氣預報的發布非常的復雜,首先是全球氣象監測站要收集數據,而且要對數據進行分析,過程十分的復雜,同時也非常的嚴謹,最后氣象學家還要基于數據轉化為證據作出判斷,由此可見我們的天氣預報來之不易呀。三、研討1.思考:天氣預報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又是怎樣的呢?2.提問:我們學校馬上要進行秋游了,同學們你們說我們可以提前做些什么?首先我們就要去看一看天氣預報了,出行當天的降雨,溫度,風力等,我們都要了解一下它,能夠更好的方便我們的生活。3.講解: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獲取天氣預報,現在我們的網站還有手機APP都有很多的平臺,我們從中就可以了解到氣象知識。4.接下來我們看一段天氣預報,這又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呢?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天氣預報,能夠更好的指導我們出行,讓我們知道如何穿衣和防雨,同時極端天氣預報,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四、拓展本學期我們學習了1、天氣:氣溫、降水量、風、云等——氣候2、觀測天氣現象——如實記錄——整理分析獲得規律3、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氣溫計、風旗、風向標、雨量器等)。4、天氣和我們息息相關。氣象學家對于天氣的及時預測可以更好的指導生產與生活。還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天氣對種植到底影響有多大呢?請同學們課下去查閱相關資料,繼續學習。課程基本信息課例編號24學科小學科學年級三學期第一學期課題《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教科書書名:《科學》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學生信息姓名學校班級學號學習目標1.知道天氣預報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氣象部門制作并發布。2.了解制作天氣預報,大致有以下五個步驟:數據收集、數值天氣預報、氣象員做出預報、天氣會商、發布天氣預報。課前學習任務課前學習材料:氣象觀測的相關資料和天氣預報制作過程的相關資料。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天氣日歷和天氣預報有什么不同呢?【學習任務二】簡單介紹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學習任務三】請簡要說明天氣預報和農業的關系?推薦的學習資源1.觀看:BBC紀錄片《氣候變化》2.閱讀:UTOP權威探秘百科《極端天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19三年級【教科版(2017秋)】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1教學設計.docx 1119三年級【教科版(2017秋)】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3習任務單.docx 1119三年級【教科版(2017秋)】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4課后練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