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程基本信息課例編號20學科小學科學年級三年級學期第一學期課題測量氣溫教科書書名:《科學》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學生信息姓名學校班級學號課后練習1.制作雨量器時應該選擇透明__________A敞口杯B直桶杯C錐形瓶2.下面對雨量器的使用描述正確的是()A雨量器可以隨意放置在室外B雨下得大時,需要用直徑大的雨量器C拿起雨量器時要小心,以防雨水灑出3.下面對降雨量等級敘述正確的是()A一場雨,雨點密集,地上積水深,因此是大雨B判斷降雨量等級需要看24小時內的總降雨量C下雨了,地面卻沒有多少積水,因此是小雨。4.制作雨量器時,找不到瓶底直筒瓶,可以怎么做?課程基本信息課例編號20學科小學科學年級三年級學期第一學期課題測量降水量教科書書名:《科學》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教學人員姓名單位授課教師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教學目標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氣象學家通過測量降雨的深度來判斷雨的大小2.通過制作簡易雨量器,認識其基本結構,基于結構體會其設計與使用時的注意事項。3.知道現在常用的降雨的測量工具,保持對天氣現象觀測的濃厚興趣,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教學重點: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教學難點:制作簡易的雨量器,運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記錄。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節主要師生活動一、聚焦1.提問:這是什么天氣?2.講解:降雨量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積聚的水層深度。一般以毫米為單位。氣象學家通過測量降雨的深度來判斷雨的大小。3.談話:用什么工具收集雨水、測量深度?二、探索(一)制作簡易雨量器1.講解:所需材料及制作步驟2.提問:如果要將礦泉水瓶作為收集工具,你需要做哪些改進?3.播放視頻:制作簡易雨量器4.談話:怎樣測量、記錄降雨量?(二)模擬測量降雨量1.講解:找一塊平整且上面無遮擋物的地面,將雨量器墊高(70cm,防止雨水從其他表面濺入)水平放置,固定好。根據烏云分布的多少,不同地方的降雨量應有所不同。(拿起雨量器,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內的雨水溢出。)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待液面平穩時讀數。讀數時,視線與液面持平,加單位(毫米)。測量三次,盡量模擬不同大小的降雨。依次記錄數據。2.播放視頻:模擬降雨,練習使用雨量器(三)用自制雨量器測降雨量1.談話:請你用自制的雨量器,真實的測量下雨天的降雨量,并根據標準判斷降雨量等級。三、研討1.播放視頻:一毫米降雨有多少?2.談話: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如何測量它們的降水量?3.談話:比較自制雨量器和標準雨量器四、拓展1.談話:請你使用自制雨量器,連續測量十天的降雨量并記錄。參照“降雨量等級標準”,填寫降雨等級。2.講解:根據連續十天的降雨量數據制作降雨量柱狀圖。活動手冊中提供了這樣一張繪制柱狀圖的輔助表格。橫坐標代表日期,每一個小格子可以代表一天。縱坐標代表降雨量,每個小格為10毫米。請你在有降水的那天相應的位置涂上顏色,繪制成柱狀圖。例如這樣。3.談話:堅持每天記錄降雨量,完善天氣日歷課程基本信息課例編號20學科小學科學年級三年級學期第一學期課題測量降水量教科書書名:《科學》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學生信息姓名學校班級學號學習目標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氣象學家通過測量降雨的深度來判斷雨的大小2.通過制作簡易雨量器,認識其基本結構,基于結構體會其設計與使用時的注意事項。課前學習任務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制作簡易雨量器1.選一個直筒透明杯。2.制作刻度條。從底部開始用直尺畫刻度線,量程為0毫米至40毫米。3.用雙面膠將刻度條貼在杯子外壁(從底部貼起)。4.刻度條外貼上透明膠帶,用來防水。【學習任務二】模擬測量降雨量1.找一塊平整且上面無遮擋物的地面,將雨量器墊高(70cm,防止雨水從其他表面濺入)水平放置,固定好。2.根據烏云分布的多少,不同地方的降雨量應有所不同。(拿起雨量器,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內的雨水溢出。)3.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待液面平穩時讀數。讀數時,視線與液面持平,加單位(毫米)。4.測量三次,盡量模擬不同大小的降雨。依次記錄數據。【學習任務三】推薦的學習資源1.《科學啟蒙》(地球科學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06三年級【教科版(2017秋)】測量降水量-1教學設計.docx 1106三年級【教科版(2017秋)】測量降水量-3學習任務單.docx 1106三年級【教科版(2017秋)】測量降水量-4練習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