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呼吸作用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過程。 2.說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認同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標 1.在進行探究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猜想、推理、概括分析、綜合能力。 2.參與探究實驗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同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有重要意義,反思人與生物圈的關系,樹立生物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又服務于生活的觀念。 二、教學重點: 重點: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探究呼吸作用的三個實驗。 難點:呼吸作用過程中的有機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釋放。 三、教學設計思路: 圍繞綠色植物呼吸作用的過程,以實驗為依托,以生活和環(huán)境事件為載體,從分析實驗現象入手,推測出呼吸作用的原料、產物以及有機物分解和釋放能量的實質,揭示呼吸作用的實質與普適性。然后從生物圈的角度探討碳-氧平衡,反思人與生物圈的關系。 四、教學準備: 種子呼吸時吸收氧氣的實驗裝置一套,種子呼吸時放出二氧化碳實驗裝置一套,種子呼吸時放出熱量的實驗裝置一套。玻璃管,打火機,蠟燭,清水,澄清石灰水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聯(lián)系生活 設境激趣 [引言]: 生活中為什么要將水果、蔬菜放在冰箱里?為什么要給植物松土? 提問:①知道人的呼吸作用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是什么嗎? ②植物的呼吸是否與人一樣,也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學生思考問題,討論 。 全體同學都能回答出:呼吸作用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實驗探究,合作交流 實驗一:種子萌發(fā)時吸收氧氣1、放映多媒體課件,介紹實驗準備情況。強調指出:甲瓶中裝有等量的萌發(fā)的大豆種子,乙瓶內裝有煮熟的大豆種子。 2、先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講臺,然后提出:為什么蠟燭會在空氣中燃燒? 3、讓學生把燃燒的蠟燭放入甲、乙兩瓶內,提醒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相關現象出現的原因。 ?請兩名學生把燃燒的蠟燭放入甲、乙兩瓶內,觀察實驗現象,作好記錄。 觀察現象:甲瓶中的蠟燭會熄滅,乙瓶中的蠟燭繼續(xù)燃燒。 得出結論:萌發(fā)的種子吸收氧氣。 ? 實驗二:種子呼吸時放出二氧化碳 1、邀請一名同學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吹氣 2、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種子呼吸時放出二氧化碳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1、一名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吹氣,觀察現象并敘述 認同用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驗證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2、將萌發(fā)種子瓶中的氣體和煮熟種子瓶中的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進行對比 學生得出:種子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接受本實驗,突破學生因化學知識缺乏而難以理解的特點。 實驗三:觀察盛有煮熟種子和萌發(fā)的種子的保溫杯內溫度計示數 提問:甲瓶溫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熱量從何而來? 分析:種子在萌發(fā)的過程中,其中的有機物發(fā)生了變化,釋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種子的萌發(fā),還有一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發(fā)了。 提出問題:萌發(fā)的種子中的有機物最終轉變成了什么物質?在轉變的過程中還需要哪些物質的參與呢? 學生觀察溫度計的度數,得出萌發(fā)的種子溫度升高。 學生得出呼吸過程放出熱量 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空氣中的氧氣有助燃作用。 課堂小結 通過上述實驗總結得出: 歸納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有機物+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植物體有生命的部分都可以進行呼吸作用) 學習,記憶,書寫 實踐應用,知識遷移 通過多媒體展示呼吸作用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情況,如:現代農業(yè)生產中的大篷蔬菜、種子的保存、水果的保鮮等 開闊學生視野,重塑“生活實踐” →“生物知識” →“服務生活”的目標過程,升華思維 前后聯(lián)系,知識提煉 ? ? ? ? ? ? ? ? ? ? ? ? ? ? ? ? ? ? 出示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 引導學生分析食物鏈 出示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圖 提問:①物圈中哪些過程是需要消耗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的? ②些過程又是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的? 板書: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我們要善待植物,愛護和保護植物,大量植樹造林,充分發(fā)揮綠色植物的巨大作用,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倡導低碳生活、節(jié)能減排、為維護我們美好的家園——地球,貢獻自己的力量。 板書:綠色植物維持生物圈碳-氧氣平衡 分析討論有機物通過食物鏈進入其他生物體內,參與構建其他生物 知識提煉: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綠色植物對維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使學生理解,只有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不斷地吸收并向大氣中釋放氧氣 鞏固新知,課堂小結 1.白薯、白菜堆放久了會發(fā)熱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產生了熱量 B.蒸騰作用產生了熱量 C.呼吸作用產生了熱量 D.都有可能 2.在農業(yè)生產上,為了利于植物呼吸,常采取的措施是( ) A.大量使用有機肥料 B.大量使用無機肥料 C.大量澆水 D.中耕松土 3.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綠色部分 B.葉片 C.種子 D.植物體有生命的部分 4、討論:我國北方農村里常將馬鈴薯儲藏在地窖中,進入地窖取物前,農民往往把一盞油燈吊入地窖內,你知道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 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自行對知識進行梳理 習題的選擇重在對呼吸作用實質的檢測,從而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的重點知識掌握的情況。 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呼吸作用 1、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有機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植物體有生命的部分都可以進行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綠色植物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學案 自主學習 一、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細胞內有機物在___的參與下被分解成___和___,同時釋放___的過程。 2.反應公式:_________。 3.觀察種子呼吸現象的演示實驗。 溫度計示數上升說明___。 蠟燭熄滅說明呼吸作用吸收___。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___。 4.呼吸作用釋放能量,一部分以___的形式散失,其余主要用于維持___。 二、呼吸作用的應用 1.田間松土、及時排澇有利于根的___。 2.糧食、蔬菜、水果貯藏需要抑制呼吸作用。 課堂練習 1.白薯、白菜堆放久了會發(fā)熱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產生了熱量 B.蒸騰作用產生了熱量 C.呼吸作用產生了熱量 D.都有可能 2.在農業(yè)生產上,為了利于植物呼吸,常采取的措施是( ) A.大量使用有機肥料 B.大量使用無機肥料 C.大量澆水 D.中耕松土 3.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綠色部分 B.葉片 C.種子 D.植物體有生命的部分 4、討論:我國北方農村里常將馬鈴薯儲藏在地窖中,進入地窖取物前,農民往往把一盞油燈吊入地窖內,你知道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