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科學實驗詳解 I 四年級上冊第13課《導體和絕緣體》 實驗名稱:檢測物品是否容易導電(教材第40頁) 實驗目的:認識物體的導電性,并能夠簡單區(qū)分導體與絕緣體 實驗材料:電池盒3個、5號電池3個、燈座1個、小燈泡1個、檢測座1個、導線若干、檢測材料若干(鐵、鋁、銅、石墨、玻璃、橡膠、瓷棒、塑料、木棒等材料) 實驗步驟: 1將電池盒、電池,燈座、小燈泡組裝好。 提示:不能使用電池以外的電源,以免發(fā)生危險,注意電池正負極的連接。 2用導線將組裝好的電池盒、燈座連接起來,并保證電路可以連通。 3用導線將組裝好的電池盒、燈座、檢測座連接起來,組裝成一個檢測器。 提示:沒有檢測座可用兩個鱷魚夾連接導線替代,或直接用導線兩端接觸檢測物品。 4將檢測材料分別放入檢測座,觀察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 4清理桌面,整理好實驗材料。 實驗現(xiàn)象: 將鉛筆芯、銅、鋁、鐵連接到電路中時,小燈泡發(fā)光;將竹簽、瓷棒、橡膠、塑料、玻璃連接到電路中時,小燈泡不發(fā)光。 實驗結論: 像鐵釘、鋁箔這些物品,容易導電,被稱為導體;?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簽這些物品,不容易導電,被稱為絕緣體。 (提示:由于我們實驗的電流太小,很多物體的導電性難以成功檢測到,因此千萬不要簡單判斷物體的導電性。通常,我們需要更精密的儀器,或者是更為精準的方法。同學們可以多讀一些科普書籍,增進科普知識。) 實驗名稱:檢驗不同液體的導電性能(教材第41頁) 實驗目的:了解不同液體的導電性能 實驗材料:電池盒(3個以上為宜)、5號電池(3個以上為宜)、燈座1個、小燈泡1個、導線若干、裝有純凈水、自來水、鹽水的燒杯3個。 實驗步驟: 1將電池座、電池、燈座、小燈泡組裝好。 提示:建議多用幾節(jié)電池,增大電流,使實驗現(xiàn)象更加明顯。 2用導線將組裝好的電池盒、燈座連接起來,并保證電路可以連通。 3將導線的兩頭分別放入純凈水、自來水、鹽水中,觀察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 提示:三種液體的體積相同,并且不能太多,鹽水的濃度不能太低。保證導線的兩頭在水中不能接觸。也可以再增加幾節(jié)電池,加入鹽增大鹽水的濃度再試一試 實驗現(xiàn)象: 放入純凈水中時小燈泡不發(fā)光,放入自來水和鹽水中時小燈泡發(fā)光。 實驗結論: 純凈水不容易導電,自來水和鹽水容易導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