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0張PPT)第25課《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部編版八上情境導入學習目標【自學質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點記錄反饋老師。自主預習?????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名詞解釋近代民族工業是指產生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辦資本主義機器工業。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講授新課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2.發展甲午中日戰爭后(1895年后)原因:甲午中日戰爭的刺激依據:1895年,中日簽訂了《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表現:狀元實業家張謇回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中國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講授新課張謇辦實業張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漢族,祖籍江蘇常熟,生于江蘇省海門市長樂鎮(今海門市常樂鎮)。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人物簡介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人紛紛在華辦廠、開采礦山,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張謇辦實業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來的?講授新課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張謇于1905年創辦的中國最早的博物館識圖學史除了紗廠之外,張謇還創辦了墾牧公司、油廠、鐵廠、輪船公司和船閘公司等企業,至辛亥革命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大生資本集團。通海墾牧公司 張謇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所師范學校(南通師范學堂)南通博物苑張謇紀念館(江蘇南通)識圖學史3.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辛亥革命的推動原因:內因:一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外因:表現:迅速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講授新課根據材料及教材找出“短暫的春天”出現的原因。材料一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對華主要消費品輸出情況表種類面紗粗布面粉火柴時間1913269萬擔521萬擔260萬擔2845萬籮1920129萬擔253萬擔51萬擔848萬籮材料二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收到鼓舞,他們認為:“所謂產業革命者,今其時也?!备鞣N實業團體如雨后春筍紛紛出現。1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2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合作探究4.受挫:(1)一戰結束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講授新課(2)民族工業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在夾縫中求生存在斗爭中求發展講授新課請同學根據搜集到的材料,講述榮氏兄弟、盧作孚、侯德榜的故事。榮宗敬榮德生盧作孚侯德榜合作探究近代前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示意圖18401860188019001920萌芽和艱難發展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再度受挫凋謝萎縮課堂小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圖表時期階段萌芽和艱難發展“黃金時代”凋謝萎縮原因外商企業的刺激;洋務運動的推動洋務運動到清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辛亥革命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國貨運動的推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卷土重來;帝國主義的侵略;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合作探究如何評價張謇的“實業救國”主張?在近代中國,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是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只有進行徹底的社會變革,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才能為中國經濟的發展開辟道路,因此,“實業救國”的方案是行不通的。但張謇出于愛國熱情,主張興辦實業,與列強進行“商戰”,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改變舊中國的貧窮落后局面所必需的,是愛國的、進步的。合作探究(二)特點:材料:19世紀60年代和20世紀初我國輕重工業比重圖輕工業多,重工業少。講授新課識圖學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特點。(1)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總的來說還比較落后。(2)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3)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4)地區分布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漢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講授新課傳入: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應用:近代鐵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線的開辟,新式馬路的修建,傳統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業的發展。影響: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促進了商品的流通。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海街道上行駛的有機電車社會生活的變化講授新課新式交通工具電車火車汽車輪船飛機閱讀教材后,回答新式交通通信工具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時間:19世紀70年代以后作用:方便人們的出行,促進了商品的流通。通信工具電報電話作用:商人可以傳達生意信息記者可以進行新聞報道老百姓與親友聯系。講授新課近代中國社會習俗變化的背景。①鴉片戰爭后,在西方列強不斷擴大對中國侵略的同時,也帶來了近代西方文明,促進了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②在各種因素的刺激下,中國政府不斷推行各種政策,以適應社會的變化,這些政策使中國的社會生活進一步發生變化。③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斷傳播和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沖擊了舊的生活方式,促進了社會習俗的變化。合作探究1剪發辮請同學展示搜集到的近代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變化前后的圖片。溥儀剪辮裝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以后,孫中山通令全國各地男子掀起剪辮子生活方式和風俗的變化講授新課2易服清代男子服裝主要有袍服、褂、襖、衫、褲等。中山裝清末民初男裝的演變馬褂清官服西裝中山裝識圖學史清末民初女裝的演變清朝旗袍民國旗袍識圖學史晚清上海婦女吃西餐20世紀30年代上海電話公司的接線小姐識圖學史4禮儀革新拜跪作揖握手用鞠躬、握手禮取代跪拜禮采用:“先生”“君”等平等的稱呼古代婚禮民國新式婚禮識圖學史我們該怎樣看待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這些變化呢?這些變化又呈現出什么樣的特征?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是不平衡的。從地域上看:沿海地區的變化大于內陸地區的變化;東南各省的變化,大于西北各省的變化;從城市化進程上看:大中城市的變化,大于廣大鄉鎮的變化;從受教育程度上看:受過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眾的變化,大于沒有受過教育或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的變化。從總體上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合作探究以史鑒今合作探究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在舊中國,帝國主義為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是不允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此民族獨立是民族工業迅速發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西方發達國家的入侵,也引起了中國社會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使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課堂總結板書設計D鞏固提升D鞏固提升B鞏固提升C鞏固提升C鞏固提升D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鞏固提升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字形鐵路-128x96.wmv 剪辮運動.wmv 孫中山下令勸禁纏足.wmv 教學視頻:張蹇h264_720x576_800k.mp4 第25課《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教學課件).pptx 榮氏兄弟.avi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