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練習測量 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思路 在研究生物時,經常需要測量生物體的面積和體積,而生物體又是不規則的,本節通過四個實驗,簡單的介紹了測量不規則生物體面積和體積等時采用的一些特殊的方法,由于測量時誤差是難以避免的,本節介紹了一種減少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法。 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的四個實驗展開探究,讓學生思考怎樣測量不規則生物體的面積和體積等物理量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到的方法進行測量。然后,讓學生們進行交流,比較一下誰的方法最簡單,結果最準確。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對生物科學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說出測量不規則生物體周長,面積、體積等物理量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標 嘗試測量不規則物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 學會測量人體溫度和液體溫度。 (三)情感目標 通過與其他同學的比較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認同誤差的存在,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重點難點 重點: 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和周長 難點: 測量葉子的面積 四、教學媒體 大屏幕、量筒、樹葉、細線、刻度尺、劃有均勻方格的紙、葡萄(或其他大小類似的物體)、熱水、體溫計等。 五、教學過程 導入: 教師:同學們,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需要用數據對生物體進行描述,這就需要我們對生物體進行測量,而大部分的生物體都是不規則的,我們并不能用我們學過的基本測量方法得到我們想要的數據,那么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測量這些形狀不規則的生物體呢? 新課教學: 實驗一 教師:同學們,大家肯定聽說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吧,請一位同學來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此故事,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發?水缸中的水變多了嗎?那為什么水位上升了呢?上升的水其實是誰的體積呢?請同學們根據此故事,來說一說我們可以用什么工具和方法測量出一粒葡萄的體積。 學生:分組討論方案,向全班同學匯報。 教師:評價和總結學生結論,提示學生參照課本第10頁圖1-3的方法進行測量。 教師:介紹量筒及量筒的使用方法。 量筒:1量筒是用于量取液體體積的玻璃儀器,外壁上有刻度。 2筒量是一種粗略的計量儀器,必須按合適的規格選用,一般不用大量筒計量小體積,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體積的液體,否則都會引起較大的誤差。 3量筒是厚壁容器,不能用來加熱或量取熱的液體,也不能用于溶解稀釋和混合液體,更不能用做反應容器。 量筒的使用方法:先倒后滴、量筒放平、視線要跟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請同學們思考這是為什么? 學生:討論并解決老師問題。 教師:展示或俯視,平視及仰視圖,并解釋俯大仰小的原因。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來測量葡萄的體積并做好記錄。 學生:測量葡萄的體積并匯報結果。 教師:請同學們檢查測量結果是否正確并分析錯誤的原因。 學生:核對結果,分析錯誤原因。 ?實驗二 測量不規則葉片的周長和體積 教師:我們已經通過特殊的方法巧妙地測量出了葡萄粒的體積,現在,我們需要測量一下不規則葉片的周長和體積,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呢? 學生:思考后小組討論匯報方案,并比較哪種方案最簡單方便準確。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方法作出總結,讓同學們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然后根據課本技能卡提示給出課本方法讓學生動手測量。 學生:嘗試用細線和刻度尺來測量葉子的周長并做好記錄。 教師:公布各小組測量結果,然后請不同小組的同學交換葉片測量。 學生:核對測量結果并做好記錄。 教師:請同學們分析一片相同的葉片不同組同學測量結果不同的原因。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可見由于測量人和測量工具的不同,測量結果一般都會存在誤差,那么減小誤差的最好方法就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用技能卡提供的方法,利用方格紙,測算課本圖1-7葉片的面積。 學生:閱讀課本技能卡的內容,完成測量葉片面積的實驗。 教師:公布結果。 學生:核對結果是否正確。 實驗三 教師:以上我們學習的測量方法是我們平常都比較常用到的,那么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測量氣體和液體的溫度。那么我們通常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氣溫跟水溫呢? 學生:溫度計 教師:對的,溫度計的種類多種多樣,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不同的溫度計。下面我們再來利用水銀溫度計測量燒杯中熱水的溫度,觀察溫度在水中顯示的溫度以及從水中拿出來后的溫度。想一想,怎樣操作才能正地測出水溫? 學生:溫度計的水銀球不能接觸燒杯壁、水銀球應該在液面以下,讀取數據時, 視線應與液面的下凹面平行等。 教師:介紹使用溫度計時的注意事項。請同學們嘗試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并請同學們交換和比對結果,并安排同學們討論結果有差的原因。 學生:動手測量并討論結果不同的原因。 教師:除了測量氣溫和水溫,日常生活中我們用的最多的就是測體溫,體溫如何測量相信同學們已經非常熟悉,那么哪位同學愿意給我們分享一下體溫的測量方法呢。 學生:分享測體溫的方法。 教師:進一步體溫為什么體溫計讀書時可以離開人體。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解釋體溫計能離開人體讀數的原理。為了方便測量體溫,體溫計的結構設計的比較特殊:緊靠水銀球的位置的導管很細,以便使水銀膨脹后就不能再“自由落下”,以方便離開人體讀數。而普通溫度計沒有這個“葫蘆腰”,如果離開,溫度計內的液面將隨著“當前的溫度”而變化。 所以,體溫計要再次使用前,必須用力“甩”,使水銀落回底部,方可使用。 教師:以上就是我們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那同學們現在可以回顧一下本節內容,并總結一下自己的收獲。 學生:踴躍回答自己所獲。 教師總結:在描述生物體的形狀時, 往往需要用一些數據來表示,這就要求對生物體進行測量。生物體的形狀多數是不規則的,測量時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今天我們就簡單地介紹了幾種測量不規則生物體的方法。測量時由于測量工具和測量人的不同,誤差是難以避免的。可以采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方法,盡可能地減少誤差。 教師布置課后作業。 六、板書設計 練習測量 一、精確描述物體,離不開測量。 二、實驗 測量葡萄的體積。 工具:量筒,水。 方法: 測量葉子的周長/面積。 (周長)工具:細線,刻度尺。 方法: (面積)工具:方格紙。 方法: 測量水的溫度。 (水溫和氣溫)工具:溫度計。 方法: (體溫)工具:體溫計。 方法: 減小誤差的方法: (1)正確操作。 (2)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