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路 這一節課是第二章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第一節課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本節是本章其他章節的基礎,旨在學生學會觀察植物的方法和通過對植物各器官的觀察,學生了解植物的生長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首先通過提問月季|、小麥和玉米是否都開花這個問題,引入對一個完整植株的觀察。小組為單位進行根、莖、葉、花的學習,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各部分的特點,對照書本找到相應的名稱和分類,然后思考各個部分的功能以及和環境的適應關系。這些環節以小組內合作的方式進行,以組間競爭完成。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說出實驗室觀察植物的一般方法 2.識別一般植物的根、莖、葉、花等器官。 2.舉例說出常見的植物的變態莖、變態葉。 4.分析植物的器官與環境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運用實驗、觀察的基本方法,識別植物各器官的形態。 (三)情感目標 關注身邊的植物,養成愛護花草的好習慣。 教學媒體 根:大蔥、菠菜。枝條:冬青枝條、變態莖、不完全葉、以及多媒體設備。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觀察植物的方法 難點:變態根、莖和葉區分,與環境的關系 教學方法 實驗法 合作學習法 自主學習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月季開花嗎?(學生回答:開) 再問:那么小麥和玉米呢?(學生有的說開有的說不開) 教師講述:其實小麥和玉米也開花,只是它們的花冠比較小,顏色也不夠鮮艷,使人們誤認為它們不是花。那么植物的其它器官是否也有類似的現象呢?今天,我們就通過《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這節課來了解一下。(教師板書課題:在實驗室里觀察植物) 前面我們講過,觀察除了要有明確的目的以外,還要按一定的順序,一株完整的植物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器官組成。今天我們分別從植物的根、莖、葉、花這幾個方面來觀察。 二、出示學習目標:(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依據學習目標,自主學習五分鐘。) 1、說出直根系和須根系的概念,并能夠區分直根系和須根系。 2、說出莖的基本特征。 3、說明葉的結構和環境的關系。 4、描述風媒花和蟲媒花的特點。 新課教學: (一)觀察植物的根。 1、多媒體展示:植物的須根系和直根系的圖片。教師明確植物的根系概念及類型后,請同學們參照大屏幕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什么樣的根系是直根系? (2)什么樣的根系是須根系? 2、請小組總結發言。教師講述:植物的根系分類,并讓學生判斷:小麥、玉米、棉花、白菜等植物的根系類型。 3、小組合作交流。判斷發放到手中的菠菜和大蔥的根系屬于哪一種類型并說明理由。 4、思考:我們常吃的蔬菜中,所食用部分哪些是根?(蘿卜、胡蘿卜、紅薯) (二)、觀察植物的莖。 植物的根系有直根系和須根系之分,那么植物的莖有什么特點呢? 教師講解莖的概念并出示枝條模式圖,讓學生觀察莖上都長有什么。 小組觀察并討論:手中冬青的枝條上都有哪些結構并指出各部分的結構名稱。 思考: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怎樣來判斷莖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節和節間,判斷是不是莖主要看有沒有節和節間) 圖片展示:蘿卜、甘薯、馬鈴薯、藕,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莖。(學生回答,教師明確:蘿卜、甘薯是根;馬鈴薯、藕是莖) 判斷完后讓學生觀察蘿卜、甘薯的根及馬鈴薯、藕的莖與我們常見的植物的根和莖一樣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述:它們的形態結構和功能都發生了改變,我們分別稱它們為變態根和變態莖。另外還有變態葉,下面我們來觀察植物的葉。 、觀察植物的葉 多媒體展示:完全葉的圖片。讓學生說出完全葉的組成。 判斷手中懸鈴木和吊蘭的葉是不是完全葉,并仔細觀察葉片上分布的葉脈,說出葉脈有哪兩種類型。 展示幾種植物的變態葉。讓學生思考:這些葉與完全葉相比有什么不同?它們為什么會發生變化呢?(從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上考慮) 小組發言,教師講述:仙人掌的全部葉子變為刺狀,以減少水分的散失,適應干旱環境中生活;豌豆復葉頂端幾片小葉變為卷須,攀緣在其他物體上,補償了莖桿細弱,支持力不足的弱點。食蟲植物的葉能捕食小蟲,叫做捕蟲葉,如豬籠草。 師生共同總結:植物的根莖葉都有變態現象,產生變態的原因是它們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 觀察植物的花。 植物的根莖葉我們都已經觀察過了,最后我們來觀察植物的花。 講解花的類型。根據傳粉媒介的不同,我們把花分為風媒花和蟲媒花。(多媒體展示:風媒花和蟲媒花的概念) 歸納總結:風媒花和蟲媒花的特點,填寫下面的表格;小組討論交流并派出代表展示。 花的類型 花冠顏色 氣味 花粉粒特點 傳粉者 常見的花 風媒花 蟲媒花 多媒體展示幾種花的圖片(菊花、蘭花、小麥、玉米等),推斷它們的類型。 課堂小結: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鞏固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中的“當堂練”,小組派代表展示,教師做點評。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