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期中考試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學科試卷溫馨提示:1.全卷分試題卷Ⅰ、試題卷Ⅱ和答題卷。試題卷有兩個大題,25小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2.請將學校、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答題卷的規定位置上。試題卷Ⅰ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1.習總書記指出:青少年最富有朝氣和夢想。青春與夢想的最深刻的關系在于,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真正實現個人價值,最終成就一番事業。這告訴我們A.少年的夢想是人類天真無邪、美麗可愛的愿望B.夢想能不斷激發我們生命的熱情和勇氣C.少年的夢想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與中國夢密不可分D.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漫畫告訴我們A.人生就是要立足現實B.人生有無數次的選擇C.必須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D.理想引導人生航船的方向3.進入初中,你面臨的一切都是新的,面對新的學校環境,你應該做到①要盡快熟悉新老師、結識新同學②要積極參加校園文化生活③都是陌生人,我只和認識的人一起學習④要主動伸出友誼的“橄欖枝”,結織新同學⑤做自己的事,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別理他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⑤4.從牙牙學語的嬰兒,到能言善辯的青少年,從這一過程,可以看出A.嬰幼兒天真,青少年理智B.學習伴隨我們的成長C.人自然而然的長大了D.在學校里,我們學到很多知識5.有人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千年古訓改為“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這一改動A.是亂改古代文章詞句,表現學習上的小聰明B.認識到學習過程也可以是十分快樂的探索之旅C.認識到學習是一個絕對快樂的過程,享受學習D.改變古人對學習的錯誤理解,重新認識學習6.芳芳轉到新的學校讀書后,發現班里沒有一個認識的同學,她感到很孤獨。她想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獲得更持久的友誼。她應該①積極主動與同學們交往,敞開心扉②真誠待人,以心換心③用心去關懷對方④尊重理解對方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右面這幅漫面中有兩只狗,一只狗對另一只狗說:“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我是條狗。”該漫畫反映了A.網上交往都是虛假的,毫無真實性可言B.網上交往具有虛擬性、間接性和隱蔽性C.互聯網很便捷,動物也可以上網D.互聯網是一個可以暢所欲言、毫無約束的地方8.在處理與同學的關系時,你認為下面的方法錯誤的是A.同學之間是競爭對手,學習上只能各人顧各人B.要關心他人幫助他人C.在與同學相處時要主動、熱情、真誠D.不可背后議論別人,說別人的壞話9.禹是治水英雄,下列關于禹治水說法正確的有①吸取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②采用疏導的辦法③主要治理的是長江④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10.蔡倫改進造紙術的突破點在于A.由笨重改進為攜帶方便B.簡化制作過程C.擴大造紙原料來源,使之易得而又便宜D.紙張由粗糙改進為精細11.對谷類的栽培和對動物的馴養,是人類歷史上自掌握火以后最偉大的經濟革命之一。實現這一“經濟革命”的是①元謀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居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2.《千字文》中有一句“推位讓國,有虞陶唐。”文中的“推位讓國”是指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科舉制13.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工藝高超、種類豐富,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毛公鼎D.銅冰鑒14.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主持變法的是A.管仲B.商鞅C.王莽D.張角15.右圖中所示的“古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隸書D.行書16.西漢對匈奴從“和親”到大舉反攻。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兩名大將A.項羽和蒙恬B.陳勝和吳廣C.衛青和霍去病D.孫權和劉備17.右圖再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的情景。這次起義發生的地點是A.漁陽B.陳C.大澤鄉D.垓下18.春秋后期,我國農業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這與哪一生產工具的出現有關A.鐵制農具B.打制石器C.青銅工具D.磨制石器19.他生活在東漢末年,做了太守,但仍堅持為百姓治病。他曾說:“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他所著的醫學專著全面述了中醫理論。“他”及其著作是A.扁鵲——《黃帝內經》B.張仲景——《傷寒雜病論》C.華佗——《水經注》D.賈思勰——《齊民要術》20.“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司馬遷編撰《史記》的宗旨。這部史書記述歷史的起止時間是A.黃帝—漢武帝B.黃帝—漢高祖C.西漢—東漢D.戰國—五代試題卷Ⅱ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60分)21.(12分)將下列相關的事物進行連線22.(12分)閱讀與探究:政治與思想材料一:家國同構與天下大一統最高原則是中國人永恒信念,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這一理念的存在。前兩個單元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家天下”、“開創大一統基業”、“進一步鞏固大一統”,大中國的根基已經形成。(1)請寫出以上三個階段的代表性人物(3分)用一句話概括“大中國的根基”(1分)材料二:中國“大一統”一詞的正式提出,始見于《春秋公羊傳》,盡管有對“大一統”觀念的不同表述,但都強調自上而下的政令統一。這一理念最終由“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的秦朝變成了現實。(2)“海內為郡縣”指什么行政制度?(2分)它取代了以往實行的什么制度?(2分)材料三西漢與東漢的建立,只是家國同構與天下大一統最高原則的反復證明罷了。兩漢治國思想,直接為大一統政權找到了精神支柱。(3)材料中的“精神支柱”指什么?(2分)這種現象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2分)23.(12分)閱讀與探究:經濟與貿易材料:讀下圖,回答問題圖一圖二圖三(1)圖一代表中國早期農業的發展。請回答:這是什么人居住的房屋?(2分)從生活區域、種植的農作物、使用農業工具等角度,簡單描述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2分)(2)農業發展離不開水,圖二指哪一個水利工程?(2分)為什么說它造福千秋?(2分)(3)經濟發展推動貿易繁榮,圖三中有三條絲綢之路,請任選一條,指出它的起始點,(2分)并說說其作用。(2分)24.(12分)閱讀與探究:學習伴成長故事:明朝劉基(劉佰溫),年少時,曾看見一個小姑娘在河邊洗衣,幾十件甚至上百件,第二次去看又是那么多,他就忍不住問:“洗那么多,不覺得累嗎?”姑娘說:“洗100件,一定很累,但我不這樣想,我想的是我在練習洗衣服,我一次要比一次洗得好,練習100次,我不累啊!”就這么一念之差的一句話,給劉基很好的啟示,他覺得這是在教訓他,隨起名劉佰溫,多讀善思,終成一代名相。(1)一番對話,劉伯溫重新發現了自己。請同學們也聯系自己,說說認識自己可以有哪些角度?(4分)(2)聯系小姑娘的話,體味學習,你覺得學習中的苦與樂主要表現有哪些?(4分)(3)劉百溫悟到的不僅僅是心態的轉變還有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請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談怎樣才能學會學習?(4分)25.(12分)閱讀與探究:友誼與網友朋友和友誼是人生永恒的話題,帶著對友誼的憧憬,某校七年級(2)班召開了“探尋友誼真諦,慎重結交網友”主題班會,師生共同走進友誼的天空,探尋友誼的真諦。活動一【賞名言悟友情】世界上沒有比友誼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東西了;沒有友誼,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陽。----西塞羅(1)針對這則名言,你對友誼有什么感悟?(4分)活動二【看現象提建議】目前,網絡已成為我國青少年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平臺。據有關部門調查,中學生上網后聊天交友的比例最高,占48%。但青少年自制力和理性發展都未達到成人狀態,因此上當受騙的事情時有發生。。(2)請你就網絡交友的利與弊談談看法(4分)(3)請你為學伴慎重結交網友提出良好的建議(4分)4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CCBBB6---10BBABC11---15BABBA16---20CCABA二、非選擇題21.(12分)22.(1)啟、秦始皇、漢武帝(3分)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國家(1分,答出統一多民族的國家也可給分);(2)郡縣制(2分)分封制(2分);(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分)一方面,確立了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這種只發展一家學術,限制其他各家學術思想的做法,不利于文化多元化發展(2分)23.(1)河姆渡人(2分)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工具以骨耜最為典型,種植水稻等等(2分);(2)都江堰(2分)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一直發揮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2分);(3)①從長安穿過河西走廊,經西域運往中亞、西亞,再轉運至歐洲;②山東沿岸穿過黃海至朝鮮、日本;③東南沿海港口出發,穿過南海、馬六甲海峽至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任答一條2分);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分)24.(1)生理、心理、社會等角度(4分);(2)只要能聯系自己的體會,合情理,苦與樂兩方面答題,即可給分(4分);(3)從興趣、方法、學習方式、態度認知等方面,至少兩個角度(4分)25.(1)針對這則名言,你對友誼有什么感悟?(4分);(2)利:①了解時事;②學習知識;③與人溝通;④休閑娛樂;⑤網上求診;⑥網上尋親;⑦網上求教;⑧開闊眼界;⑧放松心情;⑩結交新友等等。弊:①影響學習,甚至荒廢學業;②影響身心健康;③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等等,各兩點即可滿分(4分);(3)從理性辨別、慎重選擇、自我保護、遵紀守法等等角度,至少兩個角度(4分)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社會與道法期中試卷1.docx 七年級社會與道法期中試卷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