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https:?/??/?www.21cnjy.com?/?H?/?8?/?119468?/?8262850.shtml"\o"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課件(共27張PPT)"\t"https:?/??/?www.21cnjy.com?/?8?/?_blank?)溝通中外的絲綢之路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經過、絲綢之路的路線及兩漢政府對其的經營,以及絲綢之路的影響,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史料的閱讀,培養學生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辯證思維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張騫出示西域故事的閱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重點: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經過、絲綢之路的路線及兩漢政府對其的經營,以及絲綢之路的影響教學難點:通過絲綢之路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通過張騫出示西域故事的閱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導入1.播放視頻:央視網2020年11月29日新聞《青海都蘭“2018血渭一號墓”考古新發現出土千余件珍貴文物》2.青海都蘭考古發掘的千余件文物出土印證了什么?3.揭示課題:溝通中外的絲綢之路新授絲綢之路開辟的原因1.出示圖片:《張騫出使西域》這張圖描繪了什么歷史事件?板書: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2.出示材料:張騫,漢中人,建元中為郎。是時天子問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故居敦煌、祁連間”),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隴西。——摘自《史記?大宛列傳》閱讀材料,概括張騫出使西域的原因。板書:聯絡月氏共同給抗擊匈奴。3.出示材料:《張騫出使西域圖》(1)西漢“西域”的地理范圍是什么?請在圖上點出來。(出示資料反饋: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陽關以西的我國新疆、中亞細亞以及更遠的地方統稱為西域。——摘編自劉永強《兩漢西域經濟研究》)(2)根據地圖描述張騫出使西域的路線。長安→河西走廊→玉門關→大宛→大月氏月氏→大夏蔥嶺→陽關→祁連山→隴西→長安出示材料:材料一漢中張騫以郎應募,出隴西,徑匈奴中;單于得之,留騫十余歲。……大月氏太子為王,既擊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饒,少寇,殊無報胡之心。騫留歲馀,竟不能得月氏要領,乃還。——司馬遷《史記》材料二“大月氏王已為胡所殺,立其夫人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遠漢,殊無報胡之心。——班固《漢書?張騫傳》(1)張騫在出使圖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他的任務有沒有達成?(2)張騫身上有怎樣的精神?5.出示材料:“今單于新困于漢,而昆莫地空。蠻夷戀故地,又貪漢物,誠以此時厚賂烏孫,招以東居故地……斷匈奴右臂也。”天子以為然,拜騫為中郎將,將三百人,馬各二匹,牛羊以萬數,赍金幣帛直數千巨萬,多持節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國。騫既至烏孫,致賜諭指,未能得其決。……騫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烏孫發譯道送騫,與烏孫使數十人,馬數十匹,報謝,因令窺漢,知其廣大。——《漢書?張騫傳》閱讀材料,概括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原因和結果。6.出示:《漢書·張騫傳》載∶“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想一想∶為什么說張騫出使西域的舉動是“鑿空”呢?出示:張騫通西域后,中國人的地理知識得以提高,由于漢朝廷在西域地區采取了各種有力措施,并與西域各國建立起了友好關系,這條橫貫亞洲的通道逐漸得到了發展,使中西交通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和暢通。兩條絲綢之路的經營1.陸上絲綢之路(1)出示:張騫出使西域路線示意圖、絲綢之路示意圖對比兩張地圖,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出示:張騫出使西域路線示意圖、亞洲地形圖(局部)對比兩張圖,說說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地形區?路上的人們要經歷哪些困難?(3)出示資料:西域都護府圖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府,鄭吉被任命為首任西域都護府,管轄西域事務。——樊樹志《國史大綱》在8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央政府每年向西域的軍事重鎮輸送90萬匹絹(伊西北庭40萬,安西50萬)。在742年以前,大約有5000名唐朝士兵駐守在西州,然而來自當地居民的稅收只夠支付軍事開銷的9%。唐朝政府的軍餉以絹的形式向絲路綠洲的本土經濟注入了海量的資金。——〔美〕芮樂偉·韓森:《絲綢之路新史》漢政府對西域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義?(從西漢政府和西域兩個方面來論述)(4)出示材料:東漢建立后……漢與西域的通道被匈奴阻斷……(公元73年)班超隨統帥竇固出擊北匈奴,不久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他攻殺匈奴派駐鄯善的人員,又廢親附匈奴的疏勒王,鞏固了漢在西域的統治。……永元九年(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西行一直到達條支海(地中海)邊。那時中國的絲綢已輸入大秦,主要是由安息人(波斯人)轉運的,安息人恐怕開辟了從漢到大秦的通商道路,影響其傳統的商業利益,故意向甘英夸大海上交通的險惡,致使甘英沒有再向前進。——樊樹志《國史概要》東漢政府對西域采取了什么措施?甘英的出使有何意義和缺憾?2.海上絲綢之路出示:西漢海上絲綢之路圖海上絲綢之路路線主要有哪兩條?分別到達哪里?與陸上絲綢之路相比,有哪些優點和缺點?(三)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1.出示材料:材料一:胡豆、胡麻、胡桃圖片材料二:西方學者赫德森在《歐洲和中國》第三章“絲綢貿易”中說。紀元后最初的幾個世紀,在羅馬的塔斯丘斯街上有個中國絲綢市場。這種絲綢交易乃是古代最具深遠影響的大規模商業……羅馬上流社會需求絲綢的風尚,也存在于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所以這一絲綢貿易就拽著其精美料子的線頭,從太平洋到大西洋,橫越整個舊大陸,形成了同經濟聯盟。——樊樹志《國史概要(第三版)》閱讀材料一、二,說說絲綢之路有什么影響?板書:促進中西物種交流和貿易往來2.出示材料:資料三1995年,中日尼雅聯合考察隊在新疆民豐縣以北沙漠腹地的尼雅遺址發現一處古代墓地,其中8號墓出土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這座墓是漢末精絕王公貴族墓。據考證,這塊織錦上的動物和禽鳥圖案皆為外來禽獸,除有翼神獸外,還有非洲的獅子、越南的鸚鵡和西亞的鴕鳥。——李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上的文字和動物圖案》閱讀以上材料,說說絲綢之路有什么影響?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出示材料:資料四漢朝為了開拓這條絲綢之路所花的代價是巨大的……僅漢武帝一代,對這些地區用兵,先后累計,騎兵一百二十萬人次,步兵九十萬人次,后勤補給人員一千萬人次,簡直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全國總動員。財力消耗更為驚人,單就開辟、經營河西來說,所費至少在一千億錢上下,而當時國家全年收人僅四十億錢。——樊數志《漢代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發展》閱讀材料,說說絲綢之路還有什么影響?板書:絲路的經營給漢朝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負擔(四)古絲路的煥發新生命出示圖片:一帶一路地圖今天的“一帶一路”與古代的絲綢之路一脈相承的精神是什么?總結說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布置作業查閱資料,了解“一帶一路”的內容及影響。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課注重歷史地圖和史料的閱讀,培養學生的空間關鍵和論從史出的意識和能力。古文的閱讀對學生的要求相對較高,可以采用注釋的方式幫助其降低難度。史料的閱讀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在課堂中應堅持,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0張PPT)青海都蘭考古發掘的千余件文物出土印證了什么?央視網2020年11月29日新聞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Thesilkroad”費迪南德·馮·李希霍芬德國地理學家,地質學家。近代中國地學研究先行者之一。“我們通過馬利努斯再次發現一條關于早期‘絲綢之路’西段的補充記載,它完全來自于馬其頓人梅斯的下屬的說法。”——摘自費迪南德·馮·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國》(China)系列叢書第一冊最先使用一、絲綢之路開辟的原因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陽關以西的我國新疆、中亞細亞以及更遠的地方統稱為西域。——摘編自劉永強《兩漢西域經濟研究》西漢“西域”的地理范圍是什么?請在圖上點出來。——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張騫出使西域路線示意圖一、絲綢之路開辟的原因張騫,漢中人,建元中為郎。是時天子問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故居敦煌、祁連間”),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隴西。——摘自《史記?大宛列傳》閱讀材料,概括張騫出使西域的原因。聯絡月氏共同給抗擊匈奴。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敦煌壁畫)——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這張圖描繪了什么歷史事件?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一、絲綢之路開辟的原因根據地圖描述張騫出使西域的路線。張騫出使西域路線示意圖長安…在今陜西西安安息…在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鍵善…在今甘肅臨澆大月氏……在今阿姆河流域陽關…在今甘肅敦煌龜茲…在今新疆庫車蔥嶺…………在今帕米爾高原于闐…在今新疆和田大夏…在今興都庫什山與阿姆河之間樓蘭…在今新疆羅布泊西大宛…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烏孫…在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帶——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材料一經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單于留之……留騫十余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居匈奴中,益寬,騫因與其屬亡鄉月氏。——司馬遷《史記》一、絲綢之路開辟的原因——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1.張騫在出使圖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他的任務有沒有達成?材料二“大月氏王已為胡所殺,立其夫人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遠漢,殊無報胡之心。——班固《漢書?張騫傳》2.張騫身上有怎樣的精神?一、絲綢之路開辟的原因——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今單于新困于漢,而昆莫地空。蠻夷戀故地,又貪漢物,誠以此時厚賂烏孫,招以東居故地……斷匈奴右臂也。”天子以為然,拜騫為中郎將,將三百人,馬各二匹,牛羊以萬數,赍金幣帛直數千巨萬,多持節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國。騫既至烏孫,致賜諭指,未能得其決。……騫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烏孫發譯道送騫,與烏孫使數十人,馬數十匹,報謝,因令窺漢,知其廣大。——《漢書?張騫傳》閱讀材料,概括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原因和結果。一、絲綢之路開辟的原因《漢書·張騫傳》載∶“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想一想∶為什么說張騫出使西域的舉動是“鑿空”呢?——張騫出使西域張騫通西域后,中國人的地理知識得以提高,由于漢朝廷在西域地區采取了各種有力措施,并與西域各國建立起了友好關系,這條橫貫亞洲的通道逐漸得到了發展,使中西交通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和暢通。對比兩張地圖,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張騫出使西域路線示意圖絲綢之路示意圖二、兩條絲綢之路的經營——陸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示意圖亞洲地形圖對比兩張圖,說說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地形區?路上的人們要經歷哪些困難?二、兩條絲綢之路的經營——陸上絲綢之路在8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央政府每年向西域的軍事重鎮輸送90萬匹絹(伊西北庭40萬,安西50萬)。在742年以前,大約有5000名唐朝士兵駐守在西州,然而來自當地居民的稅收只夠支付軍事開銷的9%。唐朝政府的軍餉以絹的形式向絲路綠洲的本土經濟注入了海量的資金。——〔美〕芮樂偉·韓森:《絲綢之路新史》二、兩條絲綢之路的經營——陸上絲綢之路西漢政府對西域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義?(從西漢政府和西域兩個方面來論述)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府,鄭吉被任命為首任西域都護府,管轄西域事務。——樊樹志《國史大綱》東漢建立后……漢與西域的通道被匈奴阻斷……(公元73年)班超隨統帥竇固出擊北匈奴,不久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他攻殺匈奴派駐鄯善的人員,又廢親附匈奴的疏勒王,鞏固了漢在西域的統治。……永元九年(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西行一直到達條支海(地中海)邊。那時中國的絲綢已輸入大秦,主要是由安息人(波斯人)轉運的,安息人恐怕開辟了從漢到大秦的通商道路,影響其傳統的商業利益,故意向甘英夸大海上交通的險惡,致使甘英沒有再向前進。——樊樹志《國史概要》二、兩條絲綢之路的經營——陸上絲綢之路東漢政府對西域采取了什么措施?甘英的出使有何意義和缺憾?二、兩條絲綢之路的經營漢代海上航路示意圖南海……郡治在今廣東廣州徐聞……縣治位于雷州半島南端1.海上絲綢之路路線主要有哪兩條?分別到達哪里?2.與陸上絲綢之路相比,有哪些優點和缺點?——海上絲綢之路三、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胡豆胡麻胡桃閱讀材料一、二,說說絲綢之路有什么影響?促進中西物種交流和貿易往來材料二西方學者赫德森在《歐洲和中國》第三章“絲綢貿易”中說。紀元后最初的幾個世紀,在羅馬的塔斯丘斯街上有個中國絲綢市場。這種絲綢交易乃是古代最具深遠影響的大規模商業……羅馬上流社會需求絲綢的風尚,也存在于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所以這一絲綢貿易就拽著其精美料子的線頭,從太平洋到大西洋,橫越整個舊大陸,形成了同經濟聯盟。——樊樹志《國史概要(第三版)》材料一資料三1995年,中日尼雅聯合考察隊在新疆民豐縣以北沙漠腹地的尼雅遺址發現一處古代墓地,其中8號墓出土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這座墓是漢末精絕王公貴族墓。據考證,這塊織錦上的動物和禽鳥圖案皆為外來禽獸,除有翼神獸外,還有非洲的獅子、越南的鸚鵡和西亞的鴕鳥。——李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上的文字和動物圖案》閱讀以上材料,說說絲綢之路還有什么影響?三、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資料四漢朝為了開拓這條絲綢之路所花的代價是巨大的……僅漢武帝一代,對這些地區用兵,先后累計,騎兵一百二十萬人次,步兵九十萬人次,后勤補給人員一千萬人次,簡直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全國總動員。財力消耗更為驚人,單就開辟、經營河西來說,所費至少在一千億錢上下,而當時國家全年收人僅四十億錢。——樊數志《漢代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發展》閱讀材料,說說絲綢之路還有什么影響?絲路的經營給漢朝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三、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四、古絲路的煥發新生命今天的“一帶一路”與古代的絲綢之路一脈相承的精神是什么?友好交往、共同繁榮五、總結主要路線溝通中外的絲綢之路開辟原因經營管理主要影響海上絲綢之路夾擊匈奴,張騫出使駐并屯田、設置西域都護府陸上絲綢之路積極: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消極:給漢朝政府造成嚴重的財政負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設計)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溝通中外的絲綢之路.doc (視頻)青海都藍考古.mp4 (課件)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溝通中外的絲綢之路”.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