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科學實驗詳解 I 四年級上冊第10課《摩檫力》 實驗名稱: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教材第30頁) 實驗目的:知道怎樣測量摩擦力。 實驗材料:彈簧測力計1個、帶有掛鉤的木塊1塊。 實驗步驟: 1將彈簧測力計的指針調到“0”刻度處。 2連接木塊與彈簧測力計。 3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拖動木塊,使木塊在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對木塊的拉力大小,它與木塊收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提示:一定要在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過程中讀數。) 4整理材料,清理桌面。 實驗結論:本實驗所使用的的木塊在用彈簧測力計拖動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測力計的指針在(0.02)刻度處,所以本實驗所用木塊的摩擦力為0.02N。 實驗名稱: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材第30頁) 實驗目的: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材料:彈簧測力計1個、帶有掛鉤的木塊1塊、砂紙1張。 實驗步驟: 1根據問題提出假設并確定變量。 假設: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需要改變的因素是接觸面光滑程度,保持不變的因素是物體本身和接觸面的大小。 提示:本實驗為控制變量實驗,所以在實驗過程中,除了接觸面光滑程度這一因素有所改變,帶有掛鉤的木塊和與木塊接觸的接觸面大小都不能改變。 2將彈簧測力計的指針調到“0”刻度處。 3在光滑的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拖動木塊,使木塊在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彈簧測力計的數值,并記錄三個有效數據,計算其平均值(小數點后保留一位小數即可)。 提示:為避免實驗過程中偶然因素的干擾,在不同接觸面的條件下,實驗要反復進行三次以上,至少收集三個有效數據,計算有效數據的平均值,作為最終數據。 4將砂紙在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在水平拖動木塊,使木塊在砂紙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運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數值,收集、記錄三個有效數據,計算其平均值。 5整理材料,清理桌面。 實驗結論: 根據實驗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當接觸面為光滑的桌面時,木塊受到摩擦力的最終結果是0.02N;當接觸面為粗糙的砂紙時,木塊受到摩擦力的最終結果是?0.18 N。 由此可見,當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 提示:除了接觸面光滑程度這一因素外,可以根據繼續做出的其他假設進行探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